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27KB ,
资源ID:39620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620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株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株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x

1、株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株洲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 门内部的构成,是经济结构在生产结构方面的一种分类形式, 也是经济结构最基本的组成与构造方式。产业结构既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结果的反映, 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能。根据分 类方法的不同,产业结构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两大领域、两 大部类分类法,将产业部门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 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三次产业分类法,将产业部门划 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 将产业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此外,联合国还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

2、的国际标准 产业分类(ISIC),将所有经济活动划分为 17个部门,包含99个行业类别。而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 法是三次产业分类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 序来划分产业结构的。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 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 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因此,本文重点 只从三次产业分类来分析研究株洲的产业结构问题。一、产业结构现状反映产业结构的状况,一般用两种指标表示:一种是通 过对各产业投入生产要素 (如劳动力、资金等 )情况的对比, 从资源配置上说明产业结构; 另一种是通过对各产业产出 ( 如 增加值等 )情况的对比, 从

3、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上说明产业结构。 而比较常用的是用各产业的产出对比指标来反映一个地方 的产业结构情况。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三次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中,第一产 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自所占的份量(即比重) 。据第 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 2008 年,株洲经济总量为 906.51亿元,其中一产业增加值为 109.55 亿元,占比 12.1%; 二产业增加值为 487.94 亿元,占比 53.8%;三产业增加值为 309.02 亿元,占比 34.1%。

4、三次产业结构为 12.1:53.8:34.1, 与 2004 年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相比,一产业和三产业比重 分别下降 2.4和 2.8 个百分点, 二产业上升 5.2个百分点 (见 表 1)。2009 年二产业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 0.9和 0.7 个百分点,一产 业 下降 1.6 个百分点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变为 10.5:54.7:34.8。三次产业结构 (表 1)2004 年2008 年百分点一产业14.512.1-2.4二产业48.653.85.2三产业36.934.1-2.8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变化趋势看:一产业基本呈直线 形态回落,从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的33.7%至2

5、009年的10.5%,整体回落了 23.2个百分点;二产业阶段性特征比较 明显,且一直高于一、二产业。 1978年至1989年表现非常平稳,基本保持在51%左右,最大误差不超过1.5个百分点。 1990年至1997年以快速回落为主,1997年最低为44.2%, 比1989年回落6个百分点。从1998年开始又逐步呈直线回 升态势,至2009年,整体回升10.5个百分点,特别是 2005 年以来,基本上每年上升 1个百分点以上;三产业呈现两方面的特征。一是 2003年以前基本呈直线上升势头, 2003年最高占比为 38.3%,比1978年提高22个百分点,从 2004 年开始又呈直线回落态势,至2

6、009年整体回落3.5个百分点。 二是1991年与一产业基本实现平衡, 比一产业仅低0.3个百分点,达26.2%,1992年开始超越一产业,并实现了株洲产 业结构的第二次大转变,由 二一三”型转变为 二三一”型。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情况看:2009年株洲全社会从业人员 223.15万人,其中一产业 85.5万人,二产业 65.64万人,三 产业72.0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配比为 38.3:29.4:32.3。生产效率比为1:6.8:3.9。可见,从事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最多, 但产出效率最低; 二产业从业人员最少 ,产出效率最高, 是一 产业的 6.8 倍。、各产业内部结构产业内部结构包括一产

7、业、二产业和三产业各自的内部 结构及派生结构。这里所指的派生结构,并不是一种产业分 类结构,而是为满足某种需要对产业单位按某些标志进行分 组演变而成的结构。如统计上由于调查对象庞大,全部实行 全面统计难度太大,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又要尽量保证调查 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将工业、建筑业、批零贸易和住宿餐 饮业,按主营业务收入(建筑业按资质等级)分别划分为规 模以上与规模以下、资质内与资质外、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 (简称为 “三上 ”与“三下”) 单位, 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 行统计调查, 由此形成 “三上 ”与“三下”结构。此外还有生产 性服务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文化产业、装 备制造业等

8、为满足分析研究需要而划分的各种结构。深入分 析研究这些结构,对于指导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亦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1、一产业内部结构。 按照我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标准及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一产业包括农业、 林业、畜牧业、 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人们习惯上称之为农业,应该说是 广义的农业。 2008 年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为 45:8.4:41:3.6:2 ,与 2004 年相比,农业和渔业分别下降 3.9 和0.7个百分点,林业、畜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上升0.8、3.6和0.2个百分点(见表 2)。农业和畜牧业占一产业 的86%,而农业中90%以上是粮食和蔬菜,粮食比蔬菜的份 量

9、高4个百分点左右,特色农业所占比重相当少。畜牧业中 生猪占比80%左右,牛、羊、家禽及其他动物的饲养仍未形成 规模效应,所占份量一直在低位徘徊。 可见,株洲一产业仍表现为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体的传统粮猪型产业。一产业内部结构(表2)2004 年2008 年百分点农业48.945-3.9林业7.68.40.8畜牧业37.4413.6渔业4.33.6-0.7农林牧渔服务业1.820.22、二产业内部结构。 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个门类共39个行业大类,同时,根据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 又分为规模以上工业和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按照国民经济 行

10、业分类包括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 饰业和其他建筑业(见表 3)。2008年工业与建筑业结构比为88:12,与2004年比,工业比重上升 2.2个百分点。工业 占GDP的比重为 47.4%,比2004年提高5.7个百分点,2009 年又上升至48.1%,一直居全省之首,无疑是株洲经济的核 心,也是对株洲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有力证明。建筑业占 GDP的比重2008年只有6.5%,比2004年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结构中,从行业看:制造业是主体。 2008 年制 造业占全部工业的 89.6%,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分别只占 5.7%和 4.7%。与 2004 年

11、相比,制造业比 重上升 3.6 个百分点,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 应业分别下降 1.6 和 2 个百分点。而制造业中,占全部工业 比重超过 10%的行业有 4 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交 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比重分别为 15.7%、 11.3%、11.6%和16.2%。这些行业理所当然成为了株洲的支柱产业,但发展 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最快,占比由 2004 年的第 3 位跃升到第 1 位,上升 3.7 个百分点,而非金 属矿物制品业是支柱产业中发展最慢的,比重比 2004 年下 降了 4.4 个百分点,有色金

12、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升 1.8 个 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 0.9 个百分点。此 外,占比相对较高的行业还有农副食品加工业( 5.8%)、金属制品业( 4.4% )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6% ),与 2004 年相比,比重均有明显上升,特别是仪器 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004 年几乎还是空白,增 加值不到 400 万元, 2008 年达到了 19.8 亿元,发展非常迅 速。从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是顶梁柱。 2008 年规模以上与 规模以下工业结构比为 83.5:16.5, 与 2004 年比,规模工业比 重上升 25.3 个百分点, 2009 年进一

13、步提升至 86.4%,从而有 力地推动了株洲 十一五”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房屋和土木工程建 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结构比为 63.6:24.2:1.3:10.9,虽然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仍是重头,所占 份量超过六成,但缩减明显,比2004年回落23.6个百分点; 建筑安装业占比虽远不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但发展非常 迅速,所占比重比 2004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建筑装饰和 其他建筑份量不大,但变化较大,建筑装饰业回落 6.9个百分点,其他建筑业则上升 10.3个百分点。二产业内部结构(表3)2004 年2008 年申分点工业85.8882.2

14、采掘业7.35.7-1.6制造业8689.63.6#:农副食品加工业4.35.8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615.7-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5.711.3-4.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811.61.8金属制品业2.24.42.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516.23.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024.64.5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74.7-2按规模分:规模以上58.283.525.3规模以下41.816.5-25.3建筑业14.212-2.2#: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及建筑安装业91.287.8-3.4建筑装饰业和其他建筑业8.812.23.43、三产业内

15、部结构。 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 除第一、二产业所含行业以外的其他所有行业。除国际组织 外,涉及到地方的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在内共14个门类,46个行业大类。为简便起见,在这里将 14个门类缩减为6个进行分析 (见表4)。三产业内部结构(表4)2004 年2008 年百分点1.交通仓储邮政业13.312.4-0.92.批发和零售业23.517.2-6.33.住宿和餐饮业5.15.50.44.金融业4.7 5.7: 15.房地产业9.1111.9#:各类房地产业务活动1.94.72.86.其他服务业44.348.23.9#

16、:营利性服务18.218.20非营利性服务26.1303.9表4显示:其他服务业占三产业的比重接近半壁江山,2008年达48.2%,比2004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非营利 性服务业(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 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个行业门类)占三产业的 30%,在其他服务业中占 62.3%,分别比2004年提高3.9和3.3个 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服务和软件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 业4个行业门类)占三产业的 18.2%,与2004年持平。批发和零售业在三产业中

17、所占比重仅次于其他服务业,2008年占三产业的17.2%,虽比2004年回落了 6.3个百分点, 但若按三产业所包含的 14个行业门类进行比较,批发和零 售业仍是三产业中份量最大的行业,比居第二位的公共管理 和社会组织高 3.8 个百分点。 其中批发业比重略高于零售业, 2008 年批发和零售业之比为 51.3:48.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也是三产业中份量较大的行业, 但在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2008 年占三产业的 12.4%,比2004年回落 0.9个百分点,按 14个行业门类比较, 占比由 2004 年的仅次于批发和零售业,退居批发和零售业 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之后,在三产

18、业中排第三位。住宿和餐饮、 金融、房地产三个行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 但都呈上升态势。 2008 年三个行业所占比重分别为 5.5% 、 5.7%和 11%,比 2004 年分别提高 0.4、 1 和 1.9 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虽然占比达 11% ,但剔除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其他 各种房地产业务活动(包括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服务 及其他房地产活动) 所占份量不大, 只占三产业的 4.7%,比 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低 1.6 个百分点,不过占比上升明显 , 比 2004 年提高了 2.8 个百分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产业结构不协调,一、二产业比重偏高,三产业比 重偏低。 据有关分析研究发现

19、,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 家在发展方式转变时期的产业结构几乎都呈现如下特征:一 产业比重明显小于 10%,基本在 6%左右;二产业大多在 50% 以下,个别达 53%左右;三产业都在 40%以上,多数超过 50%, 而且逐步实现了由第二产业占最大比重向第三产业占最大 比重转变。 2009 年株洲一产业比重仍达 10%以上, 且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 0.2 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接近 55%,比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 8.4、10.8 个百分点; 三产业不到 35%,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8.6、6.1 个百分点。而国内三产业 比重高的北京已超过 70% ,上海接近 60%,省内长沙一产业

20、 不到 5%,三产业也达 45%左右。可见,株洲三次产业结构 有失协调,特别是三产业比重过低。2、产业特色不鲜明,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 一是一产业仍以传统的粮食、蔬菜、生猪生产为主体,而以满足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需的特色农业份量较少。如花卉种 植、醴陵黑山羊、攸县麻鸭、茶陵黄牛等特色饲养和炎陵高 山农业都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农业专业化、 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主体,产出效率低。虽然近几 年来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有所突破,增加了不少深加工企业, 但在做大做强方面还缺少力度。 2008 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 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只有 14.1%,比 2004 年还低 2 个

21、百分点, 一些老牌的生产企业如林化厂、麻纺厂几十年都没做出规模 来。同时据 2007 年投入产出调查显示,株洲部分龙头加工 企业所使用的农产品大多从外地购进,对本地农业的拉动作 用不大。二是工业中传统的 “两高一资 ”型企业仍占据较大比重, 而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不多。 2008 年, 株洲 5600 多家工业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属 “两高一资 ”型企业, 其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虽比 2004 年有 10%左右的下降, 但仍达 40%以上。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节能环保、电 动汽车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份量仍非 常少。特别是一些地方在产业项目引进过程中,对当前利

22、益 考虑得多,而对长期的投入产出效果考虑得少,不管什么项 目,只要有都要, 因而引进的大多是一些别人放弃的 “两高一 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消耗了当地的资源, 污染了当地的环境,最终结果将是得不偿失。同时,株洲工 业存在终端产品少,基础原材料产品多,附加值低等弊端, 化工、冶金、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等都是基础材料及配套 产品,化工、冶金还属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限制性行业。交 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株洲最大 的支柱型产业,但也存在大产品小市场的问题,受国家政策 的影响很大。此外,企业不大不强,产品单一,抵御市场风 险能力弱,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单个主营业务收

23、入过 100 亿元的企业仅 1 家,发展差距较大。株冶集团、株洲电 车机车有限公司、株洲车辆工业公司、南方公司等大型企业 产品都比较单一,存在较大的市场局限性。三是现代服务业欠发达,新兴服务行业明显落后。现代 服务业是信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虽然其具体 统计范围,国家目前尚无明确的规定。但从狭义的角度看 一些地方将其统计范围大体确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 业、环境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业、文化体育和娱 乐业等。以此测算 ,株洲现代服务业在三产业中的比重只有 45%左右 ,交通运输仓储、批零贸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 公共

24、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服务行业仍占主体地位。由于基 础设施及有关条件的欠缺 ,大型的音乐会、 演唱会株洲很少举 办。会议及展览服务活动还是空白 ,没有会展中心, 未举办过 大型招商会。知识产权服务微乎其微 ,电子出版也是空白。3、区位优势不断削弱,拓展空间难度加大。 株洲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而成为南方的交通枢纽,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 铁路贯穿市区,交通十分便利,人员流动频繁,所以商贸比 较活跃。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 加大,高速公路网已遍布各地,高铁时代也正在加速迈进, 给人们出行创造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而如此同时,株洲 的交通优势也在逐步丧失,伴随着区位优势不断发展壮大的 中

25、南地区最大的服饰批发市场 株洲芦淞市场群的优势、 株洲铁路货运的优势等都将不断削弱。同时,株洲铁路客运 没有始发站,京珠高速、上瑞高速等高速公路也都是从旁边 路过,没有直达高速。因此,以商贸为主体的三产活动要进 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难度会起来越大。4、区域布局不够清晰, 发展目标不很明确。 长期以来, 各县市区大多在产业发展布局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基本 上是沿着原有的传统产业自然发展,因此,相互之间产业雷 同多,集中度不高,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市场竞争力不强。 同时,大多数产业园区也是鱼龙混杂,什么东西都往里塞, 缺乏专业性,难以做强做大。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要受多种

26、因素的影响,既有客 观因素,如国际经济环境,国家的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 策等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经济发展政策等。也有主观 因素,如地方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导向、信心、措施、力度 以及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理解与把握程度,人们的创业意思和 创业精神等;既有外部原因,如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变化, 限制发展什么、鼓励发展什么等。也有内在原因,如所处地 理位置、经济发展环境、既有的产业结构等。不管是客观因 素还是外部原因,对各个地方来说其影响度基本上是公平一 致的,因此,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是受主观因素和 内在原因的影响。在此,我们只重点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发 展的影响,下面以茶陵县和炎陵县 2009

27、年的实际情况(见表5)为例进行实证分析。2009年茶陵与炎陵 GDP增速对比分析表 (表5)GDP一产业一产业三产业2009年实际茶陵县14.66.122.214.5增速(%)炎陵县15.65.122.113.7相差百分点-110.10.8茶陵县1002830.941.12008年不变 价结构(%)炎陵县10019.642.737.7相差百分点08.4-11.83.42009年各产 业对GDP的 贝献(百分点)茶陵县14.61.76.96炎陵县15.619.45.2相差百分点-10.7-2.50.8从表5可见,2009年茶陵县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均高于 炎陵县。其中:一产业高 1个百分点,二产业

28、高 0.1个百分点,三产业高0.8个百分点,但最终GDP增速茶陵比炎陵还 低1个百分点。表面上看确实令人费解,但是通过对两地的 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 因为两地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所致。由于通常所说的产业结构是指按现行价格计算的,而GDP速度是指按某一固定时期(从2001年开始每5年一换, 以逢0和5的年份作为固定基期)的价格计算的不变价速度, 因此,分析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也要以不变价计算的结构 为准。虽然按现价计算的结构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结构会有 差别,但不同地区之间,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相同的。 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8年,茶陵三次产业的现价结

29、 构比为32.5:30.2:37.3,不变价结构比为 28:30.9:41.1 ;炎陵现 价结构比为23.8:40.6:35.6,不变价结构比为 19.6:42.7:37.7。从 现价结构看,茶陵一、三产业比重分别比炎陵高 8.7和1.7个百分点,二产业比炎陵低10.4个百分点;从不变价结构看, 茶陵一、三产业分别高 8.4 和 3.4 个百分点,二产业低 11.8 个百分点。所以,无论是现价结构还是不变价结构,两地都 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两者差异的趋势是一致的。正因为这 种差异的存在,从而导致各产业对 GDP 的贡献度也存在明 显的差异,使最终 GDP 的增速出现了相反的趋势。一、三产业每增

30、长 1 个百分点对茶陵 GDP 的贡献分别 是 0.28 和 0.411 个百分点,比炎陵分别多 0.084 和 0.034 个 百分点;二产业每增长 1 个百分点,对茶陵 GDP 的贡献是 0.309 个百分点,比炎陵少 0.118 个百分点。从目前情况看: 一产业增幅通常维持在 5%左右的较低水平,而且差距也不 是很大; 三产业增幅也难以实现大的突破, 一般都低于 GDP 的增幅;二产业则是决定 GDP 增幅高低的主要因素,多年 来,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 50%以上,因此, 二产业比重越高的地方, 在增幅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其 GDP 的增速相应也就要高。 2009 年,虽

31、然茶陵三次产业的增幅都 高于炎陵县,但相差很少,都没超过 1 个百分点,而且一、 三产业的增幅都低于 GDP 的增幅,分别只有 6.1%和 14.5% , 因此,对 GDP 的贡献较小,分别为 1.7 和 6 个百分点,合计 比炎陵仅多 1.5 个百分点。二产业两地增幅都很高,分别达 到 22.2%和 22.1%,但只有 0.1 个百分点的差距, 而二产业的 比重茶陵比炎陵低了 11.8 个百分点,因此,二产业对 GDP 的贡献茶陵只有 6.9 个百分点,而炎陵有 9.4 个百分点,茶 陵比炎陵少 2.5 个百分点。 所以,综合起来茶陵 GDP 的增幅 比炎陵反低了 1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对 GDP 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三 次产业结构如此,各产业内部结构对各产业的影响也同样如 此。 “十五 ”以来,株洲经济发展速度大多数年份都低于长沙 和湘潭,就是因为株洲的产业结构及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