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4.97KB ,
资源ID:39511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51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逐题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逐题详解.docx

1、高考真题语文大纲卷逐题详解2014大纲全国卷(课标语文)第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2014大纲全国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龃龉(y)系鞋带(x) 舐犊情深(sh) 曲意逢迎(q)B倜傥(tng) 纤维素(xin)羽扇纶巾(gun) 针砭时弊(bin)C感喟(ku) 揭疮疤(chung)按捺不住(ni) 大相径庭(jng)D霰弹(xin) 涮羊肉(shun)以儆效尤(jng) 纵横捭阖(b)1B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A项,系鞋带(j); C项, 按捺不住(n); D项, 纵横捭阖(bi)。22014大纲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2、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2A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 盖棺论定: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B项, 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

3、,可是自己珍视。用于指自己的东西,此处是说把别人的东西“珍藏保存”之意,不合语境。C项,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逃,溃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此句说的是春天的美景,显然不合语境。D项,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用“叹为观止”表示票价高得让普通人无法享受艺术大餐,止步于高票价前,明显属于望文生义。32014大纲全国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

4、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3D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 动宾搭配不当,“发生了案情”搭配不当,可将“案情”改为“事件”。B项,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当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在前,因此应该将“每当”移至“火车”前。C项,成分残缺,在“不少旅行社正”后加上“经受着”。42014大纲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

5、当的一组是()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_,_,_,_,_,_。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与传统阅读相比,信息更加全面,视野更加开阔,也更直观、更逼真提供读、看、听三方面的内容它改变了单一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像的表现形式还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互动性A BC D4C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解答。句说“它改变了单一的表现形式”,句是对它的解释,联系紧密,可确定后面是,因此可排除A、D两项。都

6、是写特点或者说优越性,句有“还具有”字样,因此在后。和相比较,句更适合做结句。因此可得出答案为C。二、(9分,每小题3分)2014大纲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

7、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

8、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

9、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

10、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欧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5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文中首段有这样的表述:“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

11、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这是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的一个推论,此句中“着意”的意思是“着力,刻意”。“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不是“没有留心”,只是不刻意为之。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

12、了孔子的批评。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6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并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前半句中的“木材”来源没有错误,后半句中所说的“所用的石材”并未在文中点明“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而文中所说的“石材加工场遗址”是为了证明“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这一观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

13、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7C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观点的影响,“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选项中“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结论,属于强加因果关系。三、(

14、9分,每小题3分)2014大纲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15、?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

16、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数:屡次。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8C解析 此处考查文言实词的用法,可采用代入法辨别正误。 C项中“远近称伏”的“伏”如按“认罪”之意代入,句意明显有误。“远近称伏”意为“远近佩服”。 “伏”应为“佩服,信服”之意。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

17、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9B解析 此处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做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做出判断。B项中的“南面”语出“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一句,前文又有“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之言,结合语境,可以看出“南面”在此处为宾语前置句,意为“面南”,即称帝之意。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府属吏,上司遗憾与

18、他相见太晚。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在河南尹任上,部属洛阳主簿王钧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10B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必须回到原文寻求答案,B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原文中写的是在韦凑的一再坚持下,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并最

19、终“朝廷为减费万计”。第卷四、(23分)112014大纲全国卷 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译文:_(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译文:_11答案 (1)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5分)(2)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5分)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以下采分点要重点关注。(1)厚禄:丰厚的俸禄。顾:顾惜。 必:一定,必定。 (2)重:使动用法,加重。毋:不要。【参考译文】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

20、州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能,上表把他举荐给朝廷,他升任扬州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一职,他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制裁他,韦凑查问惩办,并杖杀了他,远近的人都佩服韦凑。后来他被召入担任相王府属官,当时姚崇兼任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见到他太晚。”(韦凑)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后来因)冒犯宗楚客,他被贬任贝州刺史。睿宗即位,他迁到太府,兼任通事舍人。景云初年,皇帝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皇帝,(他)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道观,虽然所需费用由公主出,但是高价雇人,那么被雇佣的农人就要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舍本逐末,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忍受饥饿。”皇

21、帝不听从。韦凑坚持诤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说:“您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吃着丰厚的俸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朝廷因此减省了数以万计的费用。(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年,皇帝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因)谏阻停止(立碑)。(韦凑)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经传说:必须辨正名分。根据礼: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的人,这样的人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孝敬

22、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每个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被判处死罪,皇帝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吞牟利,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韦凑为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以后,(韦凑)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恢复,皇帝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等到他患病,皇帝派遣御医登门为他治疗。去世时,终年六十五岁。122014大纲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

23、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1)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_(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随”两个字做简要赏析。答:_12答案 (1)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先介绍一下概括诗歌意境的方法,我们在思考如何概括意境的特点的时候,可以按以下步骤做: 首先,抓住诗中的主

24、要意象。其次,从品味关键字词入手把每个意象综合起来提炼意境的特点。第三,进行必要的联想、想象,体会诗歌中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境带给我们的感受。第四,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例如幽深僻远、清幽明净、幽静平和;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孤寂冷(凄)清、萧瑟凄凉、凄苦悲凉;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瑰丽清新、安谧美好、清新自然、迷离渺远等。再来看这首诗,“莓苔”给人幽静的感觉,“白云”“春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气氛,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没有受丝毫打扰。抓住这些内容就把握住了解答这道题的关键。(2)此题考查的是炼字。炼字题一般考查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的使用,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古人作诗讲

25、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把它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要分三步: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点出该字使用的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或点出表现手法)。此题中,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雨刚刚下完,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景色,轻松自然地托显了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了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随”字简洁,即随山转折,山道纡绕,峰回路转,诗人随山探源,缘水经山。 【诗歌赏析】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

26、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头两句就突出了一个“寻”字,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山道人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只有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颔联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说一路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那么这里的白云、春草、静渚、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渚是“静”的,白云、春草也是静静的。门“闲”,来访不遇,来访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闲”。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没有受丝毫打扰。在自然景物的观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静的心绪,来访不遇的怅然,似乎被这清幽、宁静的环境,带有内省参照的“禅意”所冲淡,渐趋恬然。上四句叙寻而不遇,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