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36KB ,
资源ID:394924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492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讲义.docx

1、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讲义佰瑞恩教育辅导讲义 年 级: _八 _年级 第 2 课时 辅导科目: 语文 教师: 童道成课 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教案授课时间: 2013年4月20日备课时间: 2013年4月16日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形式。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5、理

2、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教案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二、

3、导入课文:三、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学生逐段翻译文章,学生讨论纠错。3、作业:整理文章的加点字和句子翻译四、积累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3、词类活用。五、教学小结:六、布置练习:教学过程附后三、课后作业: 学生作业附后四教师评定:1、 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2、 学生本次上课情况评价: 好 较好 一般 差 教师签字:八年级下册语文岳阳楼记复习教学教案教学

4、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过程与方法: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4、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第一课时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6、。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二、导入课文:1、作家简介。2、背景资料。3、岳阳楼。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三、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请学生逐段翻译文章,学生讨论纠错。3、作业:整理文章的加点字和句子翻译。第二课时四、积累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空

7、: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2、通假字。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3、词类活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4、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微

8、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5、特殊句式。6、流传至今的成语。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 政通人和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背诵课文。第三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2、背诵全文。二、研讨课文:1、朗诵全文。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的问题。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10、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 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

11、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 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 “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

12、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

13、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三、写作特

14、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四、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五、教学小结: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

15、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六、布置作业: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越明年,( ).政通人和,( )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 .百废具兴( )2,翻译下列句子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16、属予作文以记之。译:嘱托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3,回答下列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的政绩,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缘由,为下文做铺垫。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努力处理政事,表现他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

17、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观乎巴陵胜状. ( )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 ( )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翻译下列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译: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译:_.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

18、所不同吧?3,回答下列问题1. 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2. 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以上文段内容?答:(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若夫霪雨

19、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若夫霪雨霏霏. ( ) .连月不开. (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 ) .山岳潜形. (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 )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 .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20、. ( )B:.至若春和景明. ( ) .波澜不惊. (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 ) .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翻译下列句子1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

21、)4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宠,荣耀;偕,一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3,回答下列问题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概括以上两段的内容?第一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二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一、二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

22、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微斯人,

23、吾谁与归?( )2,翻译下列句子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译:在朝廷里做官就为平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回答下列问题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或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24、?)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2 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归纳以上文段的段意?(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文段中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

25、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文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在下面句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的词语。答:(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综合学习:一

26、、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二、给加点字注音谪(zh)守 朝晖(hu)夕阴 霏霏(fi) 薄暮冥冥(mng)霪(yn)雨 心旷神怡(y) 皓(ho)月 宠辱偕(xi)忘潜行(qin) 浩浩汤汤(shng) 潇(xio)湘 属(zh同“嘱”)三,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1、 微斯人,吾谁与归?(反问句、倒装句)四,朗读节奏,给下列句标上停顿。1、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五词语欣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36分)

27、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A_。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28、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B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C_”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文段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答:属予作文以记之。2, 第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4分)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归纳文段的段意?(4分)(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5,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4分)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6,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 (4分)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文段“进”“退”分别指什么?(4分) 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8“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4分)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9文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4分)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