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64.50KB ,
资源ID:39244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244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永和地质.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永和地质.docx

1、永和地质第一章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与地质环境、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永和县属晋西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沟壑纵横,降水集中等地质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随着公路、乡村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逐年加强,由此引起的各类地质灾害日益加剧,受灾面积不断扩大,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愈来预大,而且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亦遭到了一定的破坏。1.1 气象水文永和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大陆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冬长夏短,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少雪寒冷。多年平均气温为9.5,一月份平均气温10.0,七月份平

2、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7.3(1987年7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22.6(1984年12月24日),无霜期为175204天,平均为181天。多年(19532004)平均降水量为461.4mm。本区一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5%以上。区内年最大年降水量为797.0mm(1958年),日最大降水量为187.5mm(1981年8月15日);年最小降水量为1997年287.7mm(1965年);1985年8月8日8月16日,全县连续降雨9天,降水量为146.7mm,为历史上降水时间连续最长时间;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22.4mm(1991年7月28日)。多年

3、(19532004)平均蒸发量1618.9mm,最大蒸发量1905.6mm,最小蒸发量为1370.8mm。冻土深度5075cm。永和县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黄河、芝河、桑壁河、峪里河(见永和县水系图)。 黄 河:位于县境西部,为本县与陕西省延川、延长两县的天然界河。北由石楼县南割毡流入本县南庄乡前北头湾,经咀头、永和关、河会里、阴德河、于家咀、佛堂至泊洋乡取材湾入大宁境。流经本县南庄、打石腰、阁底、交口4个乡、15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全长68km。境内落差52.7m,河床最宽处0.1万余m,最窄处100余m。河槽窄,水流急,水面低,无灌溉之利。境内流入黄河的一级支流有35条,流域面

4、积1158.7 km2。较大渡口有永和关、阴德河、铁罗关等处。芝 河:发源于县城东北20km的坡头乡李家崖村后。自东北向西南流经坡头乡、芝河镇、交口等3乡镇后注入黄河,全长62km。流域面积97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0.5%。河道平均纵坡15,河槽多为水蚀性沟槽,基本上稳定无大变迁。平均清水流量 0.25 m3/s(县城外),年清水流量788.4万m3,洪水流量374.1万m3,总流量1162.5 m3,输沙量99.5万t。桑壁河:发源于茶布山东南侧辛庄村(桑壁镇)后。流经桑壁镇,中途纳罗泥沟水、岔上沟水、寺河沟水、下均沟水、李原沟水,于交口乡汇入芝河后流入黄河。全长28km,清水流量0.

5、05m3/s。峪里河:发源于大宁县清仙圪岭后沟,自冯家山(交口乡)进入本县。流经郝家山、峪里、庄头、王家原、崔家原、南楼等村,沿大宁、永和两县边界,在坡沙村西取材湾入黄河。全长23km,清水流量0.025m3/s。1.2 地形地貌永和县属晋西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为茶布山主峰(在桑壁镇境内),海拔1524m;最低点为芝河入黄河口取材湾,海拔511.9m,高差1009.1m,沟壑纵横,梁峁交错,植被稀疏,呈支离破碎之状。三大山系布满全境,成“川”字形排列,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南向西北分别为狗头山楼山钟楼山,茶布山双锁山棋盘山,四十里山马得脑山阁山。芝河从境东北斜流向西南,

6、注入黄河,把全境分为两个大三角形。境内有0.25余万条沟谷,其中2.5km以上的主沟209条,1.52.5km的支沟317条,1.5km以下的毛沟0.2万条。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为0.51万t/ km2。全县大体分为残塬沟壑区、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壑区三类地形。残塬沟壑区:包括桑壁、交口、阁底等3个乡镇部分地区。茶布山、双锁山、楼山、阁山屏立于西、北、南三面,东南、西南部原较大。其中署益塬最大,面积约4.66km2(0.7万亩),阁底塬约3.33km2(0.5万亩),西庄塬约2.0km2(0.3万亩),塬较平缓,一般在5左右。这些塬与侵蚀沟形成的沟坡界限分明,沟坡陡峭,沟底多下切

7、为“V”形,深达数十米至100m以上。水土流失造成土体崩塌、串穴、切沟,使塬面逐渐缩小。丘陵沟壑区:包括芝河沿岸的坡头、芝河、交口等3个乡镇。其塬面多呈长条状,部分地区中断为“崾 ”状,两侧伸出不少支梁,宛如蜈蚣。侵蚀沟多已切至基岩以下。梁峁沟壑区:包括南庄、打石崾2乡与阁底、交口等2个乡沿黄河部分地区。地形大多以馒头形的峁与顶部较平缓的山梁相连,坡面上缓中陡下急,侵蚀沟多深而窄,大河床均切至基岩以下。由于农田集中,植被少,坡度陡,且大多为麦田,雨季暴露无遗,故水土流失严重。1.3 地层永和县境内出露的地层有中生界三迭系、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岩类,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中生界三迭系(T)

8、(1)中生界三迭系铜川组(T2t):分一、二两段,黄河段河道下切陡岸的岩石为三迭系中统铜川组第一段(T2t1),由灰绿、灰黄、灰红色厚层中细粒长石砂岩与灰紫、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页岩及13层流纹质凝灰岩组成。黄河段小切沟中的岩石为第二段 (T2t2),为长石砂岩与泥页岩层或泥页岩夹13层流纹质凝灰岩、局部夹油页岩、煤线及炭质页岩、泥岩含灰质结核。(2)中生界三迭系延长组(T2y):由黄绿、灰黄、肉红色中层细、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灰绿色、灰黑色砂质泥岩、页岩组成,多含黄铁矿结核。砂岩和粉岩层多见于狗头山、茶布山、双锁山、楼山、阁山以及黄河、芝河、峪里河沿岸,部分地区岩层层次较为明显。茶布山、双锁

9、山、楼山、阁山山顶的岩石为三迭系上统延长组第二段,下部岩石为第一段。2.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统(N2):由棕红色、褐红色粘土、亚粘土组成,表面有铁锰质薄膜,多夹钙质结核(料礓)及砾石,与下伏各地层不整合接触。永平庄、白家崖流域出口等处有新近系上新统(N2)地层出露。3.新生界第四系(Q4):(1)下更新统午城黄土(Q1w):仅零星分布在沟谷底部,为棕红色粘土。(2)中更新统离石黄土(Q2l):主要分布在西部黄河丘陵地区,主要为黄色粘土。结构较疏松,垂直柱状节理发育。(3)上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m):全境丘陵、塬几乎全地被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马兰黄土(Q3m)所覆盖,主要为棕红色、黄色粉质粘土。结

10、构疏松,垂直柱状节理生育。(4)全新统(Q4):主要分布于芝河、桑壁河、峪里河河谷中及出口处一带,厚525m,由砾石、细砂、粉砂、砂土等组成,为一套近代河床冲积和山前洪积物。1.4 构造与地震1.4 .1 构造本县地质构造属吕梁山背斜南端西侧,区内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区内可见白家崖一任家庄一秋板崾向斜和城关镇杨家庄背斜。任家庄向斜轴线方向为北北东,向斜东西翼岩层产状一般为5,轴部岩层倾向为南东,倾角为1323向斜轴延长14km,展布宽1.52.5km。杨家庄背斜轴线方向为近南北弧形弯曲,岩层为上三迭纪铜川组(T2t)产状,西翼为南偏东、北偏东38,东翼为南偏西45背斜长6km,

11、其上发育有次一级东西向挠曲(详见永和县构造图)。境内黄土覆盖厚度为370m,县城附近地表黄土覆盖35m。松散层之下为砂岩、泥岩、粉砂岩。全县出露基岩走向大体为北北东南南西向,略有倾斜,斜角为510,较为稳定。由于地层主要为中生代三迭纪以后的陆相沉积,无煤矿及其它矿藏出露,仅在甘露河、峪时河,茶布山脚下发现510cm厚的薄层煤线。1.4 .2地震据永和县县志,永和县有史以来没有发生过3.5级以上的地震,地震活动不强烈,属相对稳定区。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2-02发布的GB18306-2001标准,永和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1991年),永和县地震烈度

12、属度区。1.5 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位埋深及地下水动力条件,本县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中生界三迭系黄绿、灰黄、肉红色中层细、中、粗粒长石砂岩,灰绿、灰黄、灰红色厚层中细粒长石砂岩,据1979年,县打井队在芝河上游方底村(坡头村)和昕水河上游前河村(桑壁镇)打井100余m深,单位涌水量仅0.53L/s。山西省水文地质队1981年在城北郊河口村打钻200余m,单位涌水量仅1.53L/s,均无开采价值。该层水具有风化壳裂隙含水层特点。岩层支离破碎,加之地表水流的强烈切割,逐渐形成纵横交错崎岖狭窄的深谷,使大量泉水从泥质砂岩顶板层间隙中流

13、出,成为下降泉。泉流量为0.10.93L/s左右。多分布于植被覆盖较好的石质山区和沿黄河一带。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介质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砂土、冲洪积砂卵石层及砂土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为黄土状亚砂土,中更新统砂砾石透镜体和钙质结核富集部位。新生界第三系棕红色红土所夹的砾石层。该层水具有上层滞水特点,富水性微弱,无开采价值。由于纵横交错崎岖狭窄的深谷的切割,使大量泉水沿粘土层上部流出,成为下降泉。分布在桑壁镇、阁底、交口等乡,富水性差,泉水小,单泉涌水量一般在0.15L/s左右。永和县主要有以下泉水:岔上沟泉:位于桑壁镇岔上村北1450米处。群泉,流量4.2L/s。下刘台泉:位于城南4公里处,

14、是县酒厂供水群泉,流量2.77L/s。1994引入县城,供机关和居民用水。杨家庄泉:位于城北5公里杨家庄桥北100米处,流量2.08L/s。任家庄泉:位于坡头乡任家庄村沟口桥西40米处,流量1.8公L/s。李家崖泉:位于坡头乡李家崖村, 流量1.8L/s。东征泉:位于阁底乡东征村西沟底, 流量1.8L/s。龙口湾泉: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流量1.8L/s。1974年引入县城供机关和居民用水。豆粉厂供水泉:位于坡头乡豆粉厂东侧,流量1.7L/s。西后峪泉:位于阁底乡西后峪村,流量1.61L/s。河西坡泉:位于县城芝河西侧河西坡村前,流量1.04L/s。1989年建立供水站,用于解决河西坡居民和机关

15、用水。河里泉:位于交口乡河里村跃进水库处,流量0.93 L/s。龙吞泉:位于县城北2公里龙吞泉村,流量0.93 L/s。1983年引入县城供机关和居民用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及其侧向补给。排泄方式以泉水、侧向迳流排泄和蒸发为主。2碎屑岩类含水层主要靠大气降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入渗,富水性差别较大。排泄则主要是泉排泄和沿河谷泄流,由于其间有厚度不等的泥岩阻隔,相互间水力联系微弱,而主要以相互平行的层间迳流为主。仅在构造部位或浅埋区相互间才可能发生直接水力联系。地下水的流向,由高向低,从补给区到排泄区,从分水岭到河沟,沿山坡、沟、河依次通过泉水自流排出。1.6 工程地质条件

16、综合永和县境内出露的岩性,根据其物理力学性质及岩土体结构,永和县岩土体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工程地质类型:岩体工程地质类型永和县由于黄土覆厚,岩层出露少,岩体工程地质类型主要为薄厚层具泥化夹层软质坚硬碎屑岩组(T)该岩组由中生界三迭系延长组黄绿、灰黄、肉红色中层细、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灰绿色、灰黑色砂质泥岩、页岩和铜川组灰绿、灰黄、灰红色厚层中细粒长石砂岩与灰紫、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页岩组成, 分布于狗头山、茶布山、双锁山、楼山、阁山以及黄河、芝河、峪里河沿岸县境南部地区。本岩组页岩、泥岩和软质铝土岩遇水易软化变形。本岩组中砂岩呈中厚层状,比较坚硬,在沟谷边坡上易形成陡坡,由于其具有较发育的层理,

17、其层面特征、空间分布和力学强度对岩体工程性质起较大的作用,干抗压强度一般为100一148.1Mpa,软化系数0.40.8。页岩、泥岩为软弱夹层,强度低易风化,干抗压强度一般为21.280.8 Mpa,软化系数0.20.90。总之该岩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悬殊,有软弱夹层,工程性质条件差,常形成多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工程地质类型1. 粉质粘土、钙质结合层多层土体(N2Q1Q2)该土体为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第四系下更新统午城黄土、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上第三系仅零星出露,第四系下更新统午城黄土仅在局部沟谷底部小面积出露,第四系中更新统在各乡镇广泛分布。岩性为浅棕黄色、棕红色、浅红色亚粘土,含钙质结核

18、层。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中密、可塑。据土工试验,天然含水量3.529.3,天然密度1.862.09 gcm3,比重2.712.74,天然孔隙比0.5480.874,液限29.542.4,塑限18.827.6,塑性指数10.216.8,液性指数00.9,压缩系数0.060.53Mpa-1,压缩模量4.51523.77Mpa。该类土一般呈可塑一硬塑状态,无湿陷性,无胀缩性,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200300kpa之间。粉质粘土单层土体(Q3)该土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在永和县各乡镇广泛分布。一般覆盖于离石黄土或基岩之上。该土体岩性一般为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质地较疏松、均匀,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

19、育。地貌上常形成陡壁及黄土柱,容易发生崩塌灾害。该土体含水量小,透水而不含水,干燥情况下,呈硬塑状态,遇水强度显著降低,易发生湿陷变形。比重2.692.71,天然密度1.742.12 gcm3,天然孔隙比0.573一0.953,液限25.331.4,塑限17.422.8,塑性指数6.210.0,液性指数00.4,压缩系数0.110.49Mpa-1,压缩模量3.5113.4 Mpa。湿陷系数0.0110.016。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180200kpa之间。3.砂卵砾石、粉土、粉质粘土多层土体(Q4)该土体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砂卵砾石、黄土类黄土,分布于河流两侧或河谷中,主要为近代河流的冲洪积物,松散状砂卵砾石,承载力标准值大于200kpa,压缩性小,透水性强,黄土类黄土呈中密一密实状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