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09KB ,
资源ID:39174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7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1.docx

1、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1内隐攻击性的实验摘要本研究采用IAT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研究发现,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倾向性表现出自动化特征,性别因素和IAT测试的联合任务次序不影响IAT效应;本研究支持了IAT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关键词:内隐联结测验攻击性性别差异1引言自Greenwald &Banaji(1995)1首次对内隐社会认知领域进行体系化以来,内隐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和更新,这主要得益于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当前许多内隐测量技术应用于内隐社会认知诸领域,其中最为主要的方法是内隐联结测验(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由Greenwa

2、ld等人(1998)2年提出后,研究者对其心理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认为IAT具有较好的心理计量学特征,如良好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和预测效度,以及较好的重测信度和项目一致性3。IAT被大量应用于传统社会心理学领域,如刻板印象、态度等;同时,IAT也被大量应用于具体实践研究中,如消费者行为学中用来检测消费者的内隐态度4,以及精神病学中检测个体的焦虑症5。当前,采用IAT技术来测量个体行为倾向性的研究尚为鲜见。本研究试图以IAT作为手段,以个体的内隐攻击性作为研究对象,探测IAT应用于测量个体行为倾向性的可能性。Anderson, C.A., &Bushman, B.J(2002a)6

3、将“攻击”界定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并指出“对攻击行为而言,攻击者相信,这一行为将伤害目标,且目标有避免伤害的动机。研究者在不同维度上对攻击性进行了区分:情绪性和工具性攻击性行为、冲动性和计划性攻击性行为、反应性和积极的攻击性行为。这些两极性的攻击性行为区分,区别在于前者可能是自动化的、无意图的、迅速发生的、没有考虑到行为后果的攻击性行为,通常和愤怒的情绪相联系,后者可能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是个体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深思熟虑后的行为倾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区分具有概念上的模糊性和理论上的不明确性。这些不同攻击性行为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并不明晰。从理论角度而言,也受到一些研究者的置疑。内

4、隐社会认知研究发现,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具有内隐性。Shuium Andrew Chen、杨治良(1996)7等采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内隐记忆的方法也可发展到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并且攻击性具有内隐性。杨治良等(1997)8使用攻击和被攻击者相互作用的实验图片,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结果发现,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出现实验性分离,从而支持了攻击性行为具有内隐性特征的结论。叶茂林(2001)9使用表示攻击和被攻击相互作用的动词为实验材料,考察未成年人攻击性的某些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研究

5、验证了在未成年人身上也存在有内隐形式的攻击性。当前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更加强调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隐性和自动化特征,因此,本研究试图在杨治良等(1996,1997)研究的基础上,对个体攻击性行为的内隐性和自动化特征进一步展开探讨。2方法2.1被试浙江师范大学学生95名,其中男性45人,女性50人,年龄在2124岁之间。所有被试均自愿参加实验,对电脑的有关操作均熟悉,视力正常。2.2内隐攻击性测量内隐攻击性IAT程序采用汉化了的美国In-quisit专业软件,实验均采用个别施测,每个被试单独完成两个测验。程序记录被试的每一次揿键反应的时间及正误。IAT测试材料包括两种维度:类别维度和属性

6、维度,在本研究中,类别维度由5个自我/非我词组成,其中“自我”词包括:我、自己、本人、俺、我们;非我词包括:他、他们、外人、他人、他。属性维度为攻击性/非攻击性词汇,其中“攻击性”词汇包括:侵犯、攻击、搏斗、战争、报仇;“非攻击性”词汇包括:和平、温顺、合作、信任、仁爱。内隐攻击性IAT包括五个步骤。 通讯作者:戴春林。E-mail:dcl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准号:2004BJY004。2.3数据处理遵循Greenwald(1998)的数据处理模式,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被试反应时长于3000毫秒或少于300毫秒,重新记分为3000毫秒和300毫秒;每一组的前两次测试不纳入分析;IA

7、T测试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不纳入分析,接受调查的被试共100人,最后获得有效数据95人,有效率为95%。由于IAT所获得的数据呈正偏态,研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对数转换,在转换后的数据基础上采用SPSS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3结果3.1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分析表1被试在内隐攻击性IAT上的反应时自我-攻击性自我-非攻击性反应时(ms)SD反应时(ms)SDt男性1000.76 392.20 1141.94 333.13 2.928*女性814.83 282.46 1027.63 300.25 5.483*注:表1中,*表示p 0.01;*表示p0.000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两性被试

8、均表现出对攻击性词汇的偏好,相对于非攻击性词汇,表现出对攻击性词汇的较快反应,反应时差异极为显著(男性:t=2.928,p=0.005;女性: t=5.483,p=0.000)。研究也发现,被试在总体上表现出对攻击性词汇的偏好,t(94)= 4.751, p0.000(M=902.90vs M=1081.78)。为了检验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本研究以IAT效应作为因变量,以被试的性别和联合任务次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发现,联合任务次序对IAT效应影响不显著(F=0.036, p= 0.851),性别对IAT效应影响不显著(F=1.485, p= 0.226),性别和任

9、务次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106, p= 0.746)。表2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的多元方差分析变异源总体方差和df MS F Sig.性别.163 1 .163 1.485 .226联合任务次序3.910E-03 1 3.910E-03 .036 .851性别联合任务次序1.160E-02 1 1.160E-02 .106 .7464讨论本研究发现,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倾向表现出自动化特征,个体对攻击性相关词汇的反应时要快于对非攻击性词汇的反应时,差异极其显著,且男女被试都表现出这一倾向性。Bargh, J. A. & Pietromonaco, P.(1982)10曾经指出,个体力图以某种

10、行为获得某种目标的多次重复,可以导致个体该行为的自动化和习惯化。Alexander Todorov & John A. Bargh(2002)11进一步指出,个体行为习惯化以后,环境中相关线索会导致个体前意识的、自动化心理活动过程,且这一过程不需要个体的意识性监控。研究者采用启动技术以探测个体的自动化攻击性倾向,结果发现,攻击性相关意识结构的阈下启动,影响了个体的知觉、判断和行为,更重要的是,个体更容易将模糊性行为知觉为攻击性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性反应。攻击性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个体形成与攻击性行为相关的心理结构或图式,这一心理结构或图式影响了我们对环境线

11、索、他人行为表现等解释过程。同时,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目标导向行为除了可经亲社会行为实现外,可能还伴随着一定的攻击性行为,这些目标导向行为的一致性和经常性的使用,就可能导致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形成。Payne, Lambert, & Jacoby(2002)12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发现,在黑人启动的条件下,被试更容易将手工工具错误知觉为武器,在白人启动的条件下,被试更容易将武器错误知觉为无害的物品,且这一过程是自动化的。之所以出现上述效应,原因在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关于黑人和武器相关联的经验。因此,本研究以为,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概念与攻击性概念的联结成为个体头脑中联结网络的一个组成

12、部分,当环境中相关刺激存在时,自我的自动激活所导致的激活蔓延,使得个体的攻击性特质和行为可以自动产生,从而表现为个体的内隐攻击性。本研究考察了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人们一般以为女性攻击性低于男性。Loeber &Hay(1993)13指出,与婴儿期相比,学前期攻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参与更多的冲突,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期、小学、中学),攻击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张文新等人(2003)14研究发现,男女攻击性性别差异至少在34岁时就已经存在,男孩的攻击性高于女孩。但徐大真和杨治良(2001)15使用不同性别人物在攻击与被攻击行为中相互作用的图片为实验材料,

13、研究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性别差异时,发现攻击性行为的内隐社会认知中不存在性别差异。本研究也发现,性别对内隐攻击性IAT效应作用不显著,这就意味着,男性和女性在内隐攻击性上没有存在差异。对于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因素,我们以为,可以从攻击性行为的直接性/间接性维度上展开探讨。间接性攻击性行为可以被界定为被攻击者不在攻击情境中的攻击性行为,如恶意诽谤和攻击使得他人陷入困境;直接性攻击性行为可以被界定为被攻击者处于攻击情境中的行为。一般说来,男性通常采用相对直接性的攻击性行为,而女性通常采用相对间接性的攻击性行为。这一观点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Bjorkqvist, Lagerspetz, & Kaukiain

14、en, 199216;Crickand Grotpeter, 199517; Lagerspetz &戴春林等: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97Bjorkqvist, 199218)。因此,尽管男性和女性在攻击性行为表现方式上存有差异,但共同存在着对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偏好。本研究考察了联合任务次序对IAT效应的影响。假若IAT足以应用于测试个体的行为倾向性,首先必须保证IAT在测试个体的行为倾向性时,具备必要的心理计量学特征。Greenwald等人(1998)2的研究中,发现IAT测试的项目数、时间间隔、左右手分配对IAT效应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是联合任务的次序影响了IAT效应,先期进行“一致性”联合任

15、务,比先期进行“不一致性”联合任务,产生较大的IAT效应。尽管该因素不会严重到改变IAT效应的方向,但它的存在使得研究者难以确定绝对零点。在本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联合任务次序对IAT效应的影响作用,这部分支持了IAT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将沿着更为精细考察IAT作为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心理计量学特征展开。5结论本研究发现,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倾向表现出自动化特征,性别因素和IAT测试的联合任务的次序不影响IAT效应;本研究支持了IAT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性。体验我的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在个体无法觉察的情况下,过去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现在作业任务的无意识的影响,在生活中,例如骑脚踏车时,就是受到内隐记忆的作用,我们在骑车的那一刻不会刻意的去想该如何操作,而是一上车,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把车骑出去了。像这样的实例很多,如游泳,打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