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78.32KB ,
资源ID:39111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111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1.docx

1、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同步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知识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下列对于夏朝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已经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政权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A BC D2公元前11世纪中期,商王朝为周所灭。确切地说,此前的周属于商朝的()A内服 B外服 C封国 D邻邦知识点二封邦建国(分封制)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4从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实行分

2、封制,其发展趋势体现了()A中央与地方的地位趋于平等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加强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减弱D国家控制的疆域逐渐缩小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6右图是江苏省丹徙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名为“宜侯矢簋”。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的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了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3、C体现了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D说明了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知识点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7“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 D礼乐制度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C D9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

4、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 图一太庙图二祠堂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与王权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国”与“家”结合10周朝制定礼乐制度,主要是为了()A提高整个国家的文明礼仪水平B提高人民的艺术水平C解决贵族之间的关系问题D防止外服部族叛乱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请完成:(1)材

5、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3)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2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材料一西周分封形势图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知识点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统

6、一条件已成熟2秦国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D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知识点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2009年11月5日,乾隆玉玺“八徵耄念之宝”(下图)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4 000万元左右的价格拍出。皇帝的印章称为“玺”始于()A夏王启 B商王汤 C商王纣 D秦始皇嬴政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郡守5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

7、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以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6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上,某同学发表了题为“秦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的报告。这篇报告的主题可能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D地方分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7“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陛下”为维护天下一统的局面,采取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是()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监察制度

8、8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君主专制体制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三公九卿体制A B C D9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皇位继承制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 BC D10一位西方学者评价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 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与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

9、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建立后)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

10、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请完成:(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解析】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清单一、1.(1)大宗天下共主(2)王2赵楚燕二、2.(1)嬴政皇权皇位继承制(2)皇帝 监察军务皇家(3)郡县乡里3(1)贵族分封制(2)王朝制度(3)地方(

11、4)社会对点训练1B由材料表述可判断,此时有些诸侯国力量强大,原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B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最主要原因”,四个选项均是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综合实力的强大。3D4B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5A题干中的那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6B本题可用排除法。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外服制代替封国制”“地方分权制代替中央集权制”表述本身有误,排除C、D两项。7C根据“维护

12、天下一统”这一条件,可知这一制度主要是针对加强地方的控制而言的,故选C。8D本题中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确定正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及皇帝的装束、动作,可确定正确,与本题无关,应排除。9A秦朝建立后,依“贤”和“能”在全国选拔中央和地方官吏,各级官吏都由皇帝任命,彻底否定了商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10A运用文明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方向之一,故平常训练时应有所涉及。本题引文材料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A更符合题意要求。综合运用11(1)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2)特点:一切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

13、,地位不可僭越。基本结构是:三公九卿制。组织特点:中央主要官制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中在皇帝之手。三公九卿实行朝议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12(1)过失:滥用民力,严刑酷法。观点:实行郡县制是正确的,秦朝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2)相同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不同点: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皇权专制;顾炎武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教材问题解答解析与探究1主张实行分封制的王绾的主要理由是:在距关中遥远的燕、齐、楚等地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主张实行郡县制的李斯认为:周朝实行分封

14、制,造成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控制;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便于统治;治国之道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2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实行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3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郡县制的推行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历史作用。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防止了地方割据。其弊端在于便利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权暴政

15、,压抑了地方的自主性,难免人浮于事。自我测评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程标准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时间:_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2)内容三省:_省负责起草诏令,_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_、户、礼、兵、

16、_、工六部。(3)作用相互牵制和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_,避免权臣专权,加强了_。2演变(1)宋代:设“_”、_和三司分割相权。(2)元代:只设_,长官为宰相,六部归入中书省。3评价(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_发生了深刻变化。(2)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_产生了深远影响。二、选官制度1战国至汉初:实行_制度。2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和_(1)原因:为适应和平年代需要设立。(2)内容_是让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征辟制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_征聘人才。(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_的需要。容易任人唯亲,_和_容易形成小集团。3隋唐时期:实行_(1)背景:隋

17、朝统一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社会需要。(2)过程_时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推荐人才。隋炀帝时设_,以_取士。_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的制度。(3)影响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_。促进了_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三、监察与谏议1目的:维护_的正常运转,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历程(1)监察制度秦朝:_兼管监察。汉朝:御史大夫专管监察,_监察地方。明清:在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中

18、的_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_。明清取消了专门的谏议机构。3评价(1)积极方面:在整顿_,打击地方_,维护中央集权,谏正_过失,防止决策_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消极方面:不能从根本上约束_的无上权力,也未杜绝官僚队伍中的_和_现象。知识点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皇权置于相权

19、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A BC D2下列哪一项不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A三省职权划分明确,分工合作B不容易出现大权独揽的宰相C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D较秦汉,丞相更能发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功能3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4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

20、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的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分割军队的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知识点二选官制度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6.清代公布殿试金榜右图告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是通过什么途径()A毛遂自荐B立军功授爵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7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世世代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

21、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A早在汉朝,保存该条幅的这一家族就已经成为名门望族B文人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C当时的皇帝和官员都特别重视科举考试D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知识点三监察与谏议8秦朝设置的御史和西汉设置的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A执掌军政大权 B负责审核政令C负责草拟政令 D负责监察事务9明朝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是()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A BC D10中国隋唐时期的监察、谏议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杜绝了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有利于国家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

22、误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无上权力A BC D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二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请完成:(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2)唐太宗认为宰相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唐朝宰相的权力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12阅读

23、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或以货贿自通,或以计协登进。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慢主惘时,实为乱源。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在此前的奴隶制时代我国主要采用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材料二描述的又是哪种选官制度?它主要盛行于哪一历史时期?(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4、它产生于什么时期?(4)如果你是皇帝,你会采用哪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解析】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知识清单一、1.(1)隋唐(2)中书尚书吏刑(3)相权皇权2(1)中书门下枢密院(2)中书省3(1)古代政治体制(2)国家体制二、1.军功爵2征辟制(2)察举制社会(3)官僚队伍荐举人被荐人3科举制(2)隋文帝进士科试策唐(3)社会基础官僚体制三、1.国家机器2(1)御史大夫刺史(2)门下省谏院3(1)吏治割据势力皇帝失误(2)皇帝腐败低效对点训练1A材料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材料中“相正以否”、“相防过误”、“勿上下雷同”等内容,反映了三省之间相互制约

25、,以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但三省的设置,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故表述错误。2D隋唐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以加强。3DA、C两项发生在秦朝,B项发生在汉武帝时期。4B“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表明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而财政由三司掌握,故选B。5D对应如下:秦朝军功授爵制功绩;汉代察举制品行才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6C从图注涉及到的时代及“进士出身”等信息可知与科举制有关。7A科举制开始于隋唐时期,汉朝不可能出现“进士及第”的“天子门生”。8D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西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26、。9D是秦汉时期的监察官员,是明代地方监察机构,均不合题意。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由此可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都是明朝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正确。10C中国封建时代的监察、谏议制度都是为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服务的,不可能“从根本上约束了皇帝的无上权力”。腐败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在专制时代官僚队伍中的腐败现象无法杜绝。所以,不正确。综合运用11(1)先由宰相等集体议政,再由皇帝最后决断。(2)唐太宗认为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3)宰相是皇帝直接任免的官吏,必须依照皇帝的意愿行事;三省机构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有

27、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12(1)察举制。世卿世禄制。(2)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3)科举制。隋(或隋唐时期)。(4)科举制。原因:能够选拔出高素质人才,利于提高办事效率和巩固统治。教材问题解答自我测评1说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因为在三省六部制确立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削弱了中央主要大臣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帝的权力。2(1)科举制的创立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2)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