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56KB ,
资源ID:390011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001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x

1、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历史上和一个提出较完善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用进废退:环境引起或由于用进废退引起的变化是可以遗传的,拉马克的错误:过于强调

2、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只有在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时,才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优胜劣汰)(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2.生存斗争 -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3.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

3、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 1)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2)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而实际上,如果个体出现可遗传的变异,相应基因必须在群体里扩散并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的生物类型垢可能形成,3)达尔文强调特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特种大爆发等现象。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不同于达尔文的说法2)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肯定达尔文的说法5)隔离是特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共同进化产生了生物多样性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

5、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Xb/XB+Xb=(2XbXb+XBXb+XbY)/(2XX+XY)2.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XBXb:XbXb:X

6、BY:XbY=44%:5%:1%:43%:7%,则Xb的基因频率为 ( )A.13.2% B.5% C.14% D.9.3% 基因频率和哈代温伯格平衡群体中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稳定?对此,英国数学家哈代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提出一个理论,即如果有一个群体凡符合下列条件:1)群体是极大的;2)群体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3)没有突变产生;4)没有种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个理论称哈代温伯格平衡,也称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平衡可用一对等位基因来说明。一个杂合的群体

7、中,在许多基因位点上,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但只要这个群体符合上述5个条件,那么其中杂合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应该保持遗传平衡。设一对等位基因为A与a,亲代为AA与aa两种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别为p与q(因为是百分率,所以pq1)。自由交配后,按孟德尔遗传法则确定F1代具有AA、Aa、aa3种基因型。其频率如下列公式所示:p2AA2pqAaq2aa1哈代温伯格的发现说明了在一定条件下群体可以保持遗传平衡,但在事实上,这些条件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所谓极大的群体是不存在的,群体内个体之间充分的随机交配也不现实,突变总不断在产生,外来基因由于流动与迁移不断在加入,自然选择也时时在

8、发生。因此,这一定律恰恰证明遗传平衡是相对的,而群体的基因频率一直在改变,进化是不可避免的。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空变,自然选择,隔离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人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0.64和0.36 B 0.36和0.64 C 0.50和0.50 D 0.82和0.18(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

9、可遗传变异,由于突变和 重组都 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中。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对进化有影响,一个个体的适应能力无论有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中就没有贡献,如骡子(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地理隔离 量变 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

10、产生可育的后代。 2、隔离生殖隔离 质变 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分成不同的种群,使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生殖隔离出现时才标志了新物种的产生(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产生新条件,生殖隔离是长期地理隔离的结果,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效果不一样,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不同基因频率的改变,当这两个种群的个体相遇时,也不能自由交配或产生不可育后代,这时已是两个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地理,生殖)新物种形成过程:地理隔离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种群 小种群 基因频率改变 新物

11、种(二)、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种群物种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能够在自然状况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范围较小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个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许多种群组成判断标准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联系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成为不同亚种,进而可能形成多个新种。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一)、共同进化1、概念:

1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2、含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基因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1)关键点:生命的起源:地点:原始海洋时间:46亿年前原始生命特点:厌氧无机小分子 有机小分子 有机大分子 原始生命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

13、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系列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的区别1) 无性繁殖的生殖细胞无性别区分,如孢子;有性生殖有性别之分,如雄配子,雌配子2)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合子是第二代的起点。3) 无性生殖是经有丝(无丝)分裂产生的生代,子代遗传性,变异 性小,长期进行无性生殖,子代生活力弱,有性生殖经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形成的新个体具备亲本的遗传性,性状上易产生各种变异,利于环境变化后对生物的选择,被选择下来的个体,能适应特定的环境,所以是有更大的生命力,有性生殖可促进种内个体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变化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