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中考物理各单元 复习检测第一单元声现象12013 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2如图13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图13 图143如图14所示是“探究影响音调高
2、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4中国新歌声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以上说法均正确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
3、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7如图15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5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唢呐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8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
4、波能够传递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9如图16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图1610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17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图1711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
5、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18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是噪声的波形,图_是乐音的波形图1812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比风暴的移动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次声波在海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 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13如图19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图19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
6、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不同第一单元声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A2.C3.C4.C5.D6.C7.D8音调能量1531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9变小介质10声源处响度11音色乙甲12B13.A第二单元光与透镜第1讲光现象1小红同学在课外按如图2112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图2112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 B.人在阳光下形成影子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豹子在水中形
7、成倒影3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4如图2113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113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5如图2114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高墙上的小镜子,人在侧面看被照射部分()图2114A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暗B墙和镜子看上去都较亮C墙是白色明亮的,镜子是暗的D墙是暗的,镜子是明亮的6关于生活中常见的和“影”字有关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下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
8、“摄影”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D放电影时,屏幕上的“影像”能被所有观众看到,是光在屏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7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填“衣领”或“平面镜”)8一个晴朗周末的午后,小明陪同妈妈在西溪河边散步,只见水中的鱼儿在“云”里欢畅地游动实际上小明看到的鱼儿是光_形成的虚像,而水中的“云”则是光_形成的虚像9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
9、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填“快”或“慢”)10如图2115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入射角是_;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图211511(1)如图2116甲所示,一束光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请画出光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2)请在图乙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丙中作出物体MN的像MN. 甲 乙 丙图211612如图2117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
10、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图2117(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的关系(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1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光斑的位置(如图2118甲所示);接
11、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实验 甲 乙 丙图2118(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1下列各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A B C D2如图2215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和蜡烛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烛焰
12、距凸透镜30 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图2215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4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
13、会聚作用5如图2216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图2216A无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如图2217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图2217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 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2218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218A该凸透
14、镜的焦距是4 cmB当u3.5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5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 cm处移动到8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8.如图2219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219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9毕业前夕,摄影师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各班同学照毕业照,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遇
15、到人数较多的班级,摄影师会增大镜头到同学们的距离,此时所成的像到镜头的距离_10如图2220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物距u15 cm、像距v30 cm时,在光屏上得到_、_的实像,撤去光屏,简要说明观察该像的方法:_.图222011(1)完成图2221甲中的光路图(2)请在图乙的方框中画出合适的透镜甲乙图2221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图2222(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2222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
16、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13如图2223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位置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甲乙图2223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要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4如图2224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甲乙丙图2224(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如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
18、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_(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第二单元光与透镜第1讲光现象【演练强化巩固】1B2.D3.C4.D5.C6.A74不变衣领8折射反射9直线3108慢10大不能11(1)如图D8所示 图D8 图D9 图D10(2)如图D9所示(3)如图D10所示12(1)2大小(2)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蜡烛B与蜡烛A
19、的像不能重合13(1)B、D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2)油第2讲透镜及其应用【演练强化巩固】1D2.D3.D4.C5.B6.A7.D8.D9会聚减小10倒立放大应在原来光屏位置右侧某一区域向左看11(1)如图D15所示图D15(2)如图D16所示图D1612(1)照相机(2)D(3)近视眼镜(4)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或将蜡烛向上调节)13D14(1)8同一高度(2)照相机能(3)远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热与能第1讲物态变化1下列物质中,全都属于晶体的是()A松香、萘、冰 B沥青、蜂蜡、冰 C水银、食盐、海波 D铁、铜、玻璃2下列各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草叶上
20、的露珠 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
21、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5如图3113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图3113A是非晶体 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 C在ab段处于固态 D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6吹风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来的是冷风B电风扇吹风可降低室内温度C电风扇吹风可加速人体体表汗水的蒸发,吸收皮肤的热量D以上说法均正确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22、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将一支实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酒精瓶中,拿出来放在电风扇吹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9如图3114所示的是某同学测某地气温时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_,该处_(填“是”或“不是”)在珠三角范围图311410用如图3115所示装置探究“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甲乙图3115(1)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为_.(2)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此时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再在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
23、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会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1生活中常把装水的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3116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图3116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中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
24、: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形成的第2讲热与能1(2016年成都)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
25、烈2下列四幅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其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AB CD3关于如图326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图326A图甲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这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B图乙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软木塞的内能转化为它的机械能C图丙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图丁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4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6 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27所
26、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27A甲在36 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C在46 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5下列现象中,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 B扫地时尘土飞扬C车刀在砂轮的高速摩擦下溅出火花 D羊群在草原上奔跑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C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D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由于温度不变,所以它的内能不变7如图328所示的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图甲: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开始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刚好接触水面,发现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图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图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