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53.02KB ,
资源ID:38815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815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516.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516.docx

1、古典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516 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单元诗歌鉴赏课题把握意象主备人李佩玉学习时数16学时时间执教人李佩玉学习目标1能说出“形象”“意象”“情景交融”等概念的内涵;2能说出古代诗歌基本分类,近体诗、词的一般特点。3能概括意象,理解情景交融。学习重点概括意象、理解情景交融的能力训练学习难点提升诗歌的字词理解能力学习准备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第15学时一 展示目标1能准确判断景物意象描写的方法2能解释鉴赏诗歌意象创造艺术二 自学导学学习意象描写的方法(一)【知识清单】描写的方法1.从内容角度看:正面和侧面描写。2.从修辞角度看: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3.从运动角度看: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以静衬

2、动4.从观察角度看:远近推移,俯仰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5.从感知角度看: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修辞方法一般修辞比喻 比拟(拟人 拟物) 借代 夸张描写技法侧面描写烘托 反衬 衬托(映衬、陪衬) 以动衬静正面描写组合意象 细节描写 白描 渲染 动静结合 远近推移 多角度描写 时空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二)知识讲解【活动实施方案】以实例体会,通过学习理解和教师指导,理解记忆表格中概念。1.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

3、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2烘托 反衬 衬托(映衬、陪衬)所谓映衬,就是映照、衬托,就是为使事物的特征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来陪衬或对照,也叫侧面描写。映衬有两种,一种是正衬(烘托),一种是反衬。其目的,或是为了突出所描述事物的特点,或是为了强调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就是通过描

4、写正衬山之高。又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 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反衬的著名例子是王籍的诗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正因为听上去觉得蝉叫声特别喧噪、鸟鸣声特别清亮,所以山林幽静至极,以闹衬静,静境深广。映衬(衬托)有色彩相衬:如“万绿丛中一点 红”,“红”得特别鲜明浓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亮”得格外夺目惊心。有景物衬情:衬法有两种,衰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是正衬,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乐景衬哀情(或相反)是反衬,如杜甫诗“江碧鸟逾白

5、,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人物相衬:如“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极言罗敷之美;“未免被人褒女 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讽刺杨贵妃美色误国。有动静相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四千年来车马寂,古槐深巷暮蝉愁”(张籍法雄寺东楼)。此外还有大小、多少、冷暖、远近、高低、明暗等等方面的映衬,在阅读赏析 时也应注意。正衬(烘托)也称“烘云托月”,就是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映衬可以是相

6、互的,可以说“互相映衬”;而烘托一般指单方面的。正衬通常就叫做衬托,衬托指甲事物对乙事物的表现作用,烘托主要指事物对环境、环境对主题、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作用。这样看来: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不论哪种衬托,强调的都是两个事物通过比较而使其中一个更加凸显。落脚在一个“衬”,特别强调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把“人面桃花相映红”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种相对的情景进行对照,表达内心的怅然落寞。通过这两种同“质” 的事物的对照,用去年今日的欢愉来衬托凸显出今年今日的感伤。 烘托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落脚不一定是

7、由相近或相对的事物进行对照,而强调侧面地对该事物进行“烘”。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中情感得到凸显。但是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反衬和对比不尽相同,前者侧重作比较的一方,后者表现的是作比较的两方。3动静结合 属于正面描写,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

8、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4白描与工笔细描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送灵彻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前者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

9、归人”的画境。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美好心灵,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后者竹林,寺院,钟声,斜阳,僧人,青山,表现出云闲飘逸的闲适的感受,使读者心灵在“夕阳送友图”中得到澄澈虚空。这两首诗写得含蓄空灵,启人深思。而在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联四句,则采用了工笔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轻盈淡雅,飘渺空灵,清新而富有生气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景色,令“王孙自可留”。5远近推移 写景时把远景和近景结合起来写,好象拍摄电影时镜头推远和拉近的方法。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

10、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然一体。从“漫成”可见是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足见诗人体物之工。6多角度描写 从多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描写,这些角度有色彩、大小、方位、声音、质地等;也可以运用多种感觉方式来写;也可以从俯视、仰视、平视等角度或远处、近处分别来写。如望米芾望海楼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这首诗的颈联从色彩(红、白)、声音(画角)、动态(催、起)、时空多角度写景。7渲染 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使形象更加突出,加强艺术效果。渲染其实是一种不同于白描的浓

11、墨重彩的描写。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8组合意象 选取多个典型景物强化氛围的营造的手法。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杨柳岸晓风残月”等。从修辞方法上说叫“列锦”。9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特写镜头);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广角镜头)。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 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

12、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 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 10.时空结合时空是诗人构思、营造意境的重要元素,读诗时要注意诗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组合、变化。(1)时空压缩:把本来存在的时空的差距压缩到极小,或者把不同距离和时间的事物放在一起来写。如李白:山从人面起,云伴马头生。又如清人徐兰出关: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第三句,诗人浓缩万里空间,形象具体地强调了将士们临出关前后的巨大心理差异,表现出关士卒对家乡强烈的留恋之情。刘禹锡的乌衣巷: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前后两个历史画面的时

13、间距离压缩掉,使二者同时出现在意象组合之中,曲折寄寓兴废成败的历史感慨。 (2)时空延展:就同一时(空)间背景,写殊异空(时)间的物景人事。羁旅怀人的诗歌,多采用第一种,“孤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于同一时间写两地相思,使思忆之情更为深婉动人,就是手法中的悬想。 怀古诗往往多运用第二种手法,即诗人在凭吊墓冢,访谒祠庙,或登山临水时,将所在空间的自然景色与时间的历史沧桑巨加以融合、对照。譬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

14、都城南庄)。 (3)时空交织:在一首诗中,时间与空间意象错综交织。这对于加深诗作的思想深度,拓展诗的意境,增大诗的容量都很有裨益。如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是如此。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小诗在时空安排上颇为精巧,既有从“巴山”到“西窗”,至“巴山”的空间往复对照;又有由今宵、他日,折回到今宵的时间回环对比,艺术构思新颖奇绝,意境曲折深婉。 时空交织更多表现在全诗意象的安排上,如唐人刘皂的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让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读到这首诗时,无法不

15、产生心灵的悸动。时间的跳跃推动空间的跳跃,空间的跳跃又为时间的跳跃增添新的内容,它们互相比较、映衬、抗衡和冲击,使欣赏者的思维在多重联想中产生真切的感受。时空跳跃性结构是文学艺术的表达形式和构架,鉴赏时注意沿着时空的线索,立足时间与空间的对立统一,把省略的意象衔接起来,把隐含的内涵品味出来,连贯诗歌起伏的语气,捕捉诗人跳跃的思绪,追求诗歌的准确把握,从而领会诗人表达的情与志。11.虚实结合参见意境一节。三 实践探究【活动实施方案】(一)通过实例示范,理解把握通过描写创造意象的方法,并能正确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

16、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注释】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zng):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 【解说】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这是一首述志词。要注意题目“酬孝峙”和简介“入清不仕”。要思考作者写的是人、物还是景,是怎么写的。【提问】阅读并填空。词的上片用 刻画 的容貌,用 刻画 的性格。下片最能体现作者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的一句是 。【答案】描写(白描) 病态怪异 比喻

17、坚韧不拔 折腰久矣谢无能【翻译】请学生课堂翻译画线处。下同。短发长须眉毛高耸,满脸病容颧骨突起比参禅的和尚还奇怪。严霜侵袭、暴雨击打只是寻常之事,我就像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 轻拄手杖时或闲步,时或临水戏捕鱼。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实在干不了了。阵阵炎热的东南风呵,未能驱除池亭的溽暑;而新作的词曲竟字字如冰,一派冷气。【点拨参考】注意指导学生从表格方法中寻找合适的概念。以下内容可作讲课之用。1.注释“入清不仕”有什么隐含意义?明末清初之际,在江山易代、风云激荡的严酷现实中,有些高尚正直的知识分子,维护民族尊严,以“耻食周粟”的态度凛然面对满清贵族的血腥屠刀。2.为什么作者要强调“

18、短发”?为什么要说“怪于僧”,“僧”有什么可怪的?满清贵族入主中原后旋即颁布了强制汉人梳结长辫的政令,在清初顺治二年 (1645) 的六月,江南民众还曾因满清的“剃发令”而奋起浴血抗战。词作开篇即以“发短”暗对满清的长辫,继之以“髯长”一语,既反衬了“发短”的鲜明形象,又以长髯飘胸显示了汉族男子传统的壮美风度和潇洒气概。再配上棱棱眉嵴,炯炯眼神,一下子就使词人的特异容貌灿灿然立于纸面。明朝灭亡后,不少怀故国之思的遗民墨客纷纷遁入僧门。但这些抱亡国之恨的僧不同于那四大皆空的僧,故词人着意点示:我因忧国之忧和愤世之品则“怪于僧”。3.下片在表达情意时用了用典和象征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下片以闲游、

19、戏钓的飘逸气度,进一步申足了上片遗世独立、傲岸不羁的个性;同时自然地生发为“折腰久矣谢无能”的词意。用“折腰”代替“做官”,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熏风”跟上片“霜侵”词意前后对照,上下呼应,共同渲染着、象征着残酷苦涩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反激着、映衬着词人骨骼硬、心意冷,不畏险恶,不慕势禄 (不屑于清政府笼络汉族士子的高官厚爵),宁可隐居深山穷壤、苦熬栉风沐雨的凄楚生活,却始终铮铮然清峻自立的高兀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

20、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解说】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的古体诗。全诗两两对仗,押入声韵,显得声气吞咽,似有积郁不可发。蕙hu,一种香草。薇,一种香草,可食用可入药。第五六句互文。【提问】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答案】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翻译】随着蜜蜂围绕着碧绿的蕙草飞舞,有时为了躲避

21、鸟雀而隐藏在青薇间。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有时因忽然大风袭来只好一同返回。我忽隐忽现地,在繁花丛中出没,有时在参差的密叶间上下飞来飞去。鲜艳的香花啊希望你永远不凋谢,茂盛的美树啊,我要永远依傍着你。【点拨参考】注意指导学生从方法中寻找合适的概念。以下内容可作讲课之用。“素蝶”即是那种没有华丽外表的蝶,质朴而脱俗。“蕙”一种香草,象征心芳志洁。“薇”,伯夷、叔齐采薇,同样喻指高洁的品行。在这些香草间飞舞,表现了素蝶对高洁的向往。诗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洁。“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实际是诗人宦场沉浮的写照,诗人志向高远,映日争起,渴望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尽管

22、宦途不顺,还是坚信才华施展的时候会到来。高考题参考答案说“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有些简单化。全诗两段,第一段通过描写邦无道时期,春天的景象只是假象,以素蝶的小心翼翼来告诫自己:邦无道,谨言慎行,候时以动;第二段通过描写邦有道时期,素蝶可以大展宏图,可以“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全诗格调清新,积极向上,语言精炼,构思奇妙。诗语中透露着一代文人刘孝绰遭遇邦无道时,“哀而不伤”的高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宿 府 杜 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

23、息一枝安。【注释】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辗转流离。伶俜:飘零之意。【解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第一和双句押韵。“府”,幕府。古代将军的府署。杜甫当时在严武幕府中。杜甫饱经丧乱,从755年(天宝14年)安史之乱爆发至作者写诗之时,正是十年。他在幕府中任参谋一职。杜甫此次入幕府,出于为一家生活而勉强任职,虽是应严武盛情邀请,但也只是求暂时安居。【提问】试从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诗歌一、二两联。【答案】诗歌前四句先触景生情,诗人从户外的梧桐到户内的蜡炬,写幕府的清秋寂寞萧条的景象;又缘情写景,从户内转到户外,写角声和月色,以有声衬无声,视听(声色)结合,以动衬静,表达了人生的孤苦悲凉。【翻译】深秋时节,幕

24、府井边梧桐严寒;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点拨提示】1.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为什么?“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首联倒装。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溢于言外。第一句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景中有情。而造句之新颖,也非同一般。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这一联却是四、

25、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抒情地翻译一下,就是:“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但只是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呢?!”诗人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2. 作者后四句是如何写独宿的?后两联直抒“独宿”之情。战乱、思家、流离等等情绪,“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用两句诗无法写完。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给读者留下了结合诗人的经历去驰骋想象的空间。尾联照应首联。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用“强移”二字,表

26、明他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诗人自我解嘲。诗人一夜徘徊徬徨、展转反侧,心中并不安宁。(二)体会后记忆并总结描写人的,就往人物描写方法去想;描写景和物的,就往景物描写方法上去想;描写动作的过程的,就往动作描写和六大关系上想。当然,要记住两点:分清正侧面描写,记住修辞方法和六大关系(动静、远近、时空、点面、多角度、虚实)。四 训练清学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雨后池上宋刘攽b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注释】(1)淡磨:轻磨拂拭。古代用铜作镜子,铜磨光以后能清楚地照见人影。檐楹(ynyng):屋檐下厅堂前部

27、的梁柱。(2)垂杨:杨柳。荷:荷叶。 【解说】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第一二四句押平声韵。刘攽(10221088)字贡父,北宋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贡父,史学家。他跟他哥哥刘敞都是博学者,也许在史学考古方面算得北宋最精博的人。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读者以清美的艺术享受。【提问】(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用比喻手法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

28、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点拨参考】注意指导学生从表格方法中寻找合适的概念。以下内容可作讲课之用。首句展示的是雨后池上春景的静态美。“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春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前此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略为经意的“淡磨”二字,也一如字面,给读者以一种轻淡的心理感受,显得毫不着力。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美。与此相随,语势节奏也由平缓而转向急促,字字飞动起来

29、。“忽起”二字,首先造成突兀之势,展示出景物瞬息间由静而动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动感;随后再用“更作”二字作呼应回旋,造成一种急促的旋律,从而把上述有形的与无形的、动态的和声响的景物联贯起来,组成一幅形声兼备的艺术画卷。首句平直叙起,次句从容承之,而以第三句为主,尽宛转变化工夫,再以第四句发之,诗人用这一方法巧妙安排,使语言结构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成因势置景、笔随景迁之妙。【翻译】一场春雨过后,风住了,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明净的水面就像轻轻磨过的镜子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忽然又一阵东风拂过,长长的柳条顿时争先袅娜起舞,趁机抖落一身水珠洒向池中荷叶,传来了嗒嗒万点声。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

30、题。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释】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解说】“醉落魄”词牌名,押仄声韵。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陈维崧被誉为清初词坛第一人,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字其年,号迦陵。其诗流丽风化,语多涉六朝初唐之习俗;其词风格雄壮,因身处明清易代之际,故词多家国之忧,波澜壮阔。本词写于作者流寓河南之时。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提问】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3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点拨参考】注意指导学生从表格方法中寻找合适的概念。以下内容可作讲课之用。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过片一句“男儿身手和谁赌”,用议论句,转得很妙。顺上阕驱鹰逐兽的场景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牢骚不平,出语豪迈、悲愤,且精警犀利。下阕末尾两个句子,用荒莽的景象收束全篇,以景结情,于奔放之余作含蓄的曲折,呼应篇首的“寒山”二字。陈维崧入清后曾补诸生,未中举人,兼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仍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全词虽多不得志之幽愤语,却极具沉郁雄健之美,感奋人心。作者常以鹰自比,鹰的轩举“猛气”与矫捷“身手”,正可抒发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附补充注释和讲解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