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31.48KB ,
资源ID:38298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298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docx

1、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本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悦耳动听,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的艰难,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惋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想

2、象奇特,感人至深。【答案】 (1)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2)B 【解析】【分析】(1)我把自己担忧的心拜托给明月,让它伴着你一直到夜郎西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像一个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同情、担忧和关心安慰。 (2)B项,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落尽”描绘了花朵凋零的凄凉画面,“子规啼”又让人想到杜鹃啼血,更增添凄凉氛围,故首句写景句渲染的是悲凉氛围。故B错误,选B。 故答案为: 既表现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劝慰。 B 【点评】该题考查了重点语句的赏析,赏析格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浅层含

3、义),表达了(深层含义)回答该题目时,可参照此格式来回答。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_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

4、读过的两句诗是“_”和“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分析】(1)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5、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2)句中的“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观察图一,画面写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3)考查对诗句的积累。只要写出的诗句包含“江”或与“长江”有关,书写不出现错字即可。故答案为:(1)寄回家乡的书信何时才能送达(2)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

6、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故选图一。(3)不尽长江滚滚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会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整体感知文本,再结合写作背景和具体语境分析画面描述的内容。(3)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

7、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_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1)从“差、千、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入诗中的空白处,应为_。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案】 (1)逊(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根据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最后二句中的对偶修辞,第4句的“输”字判断,“逊”字最恰当。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

8、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故答案为:(1)逊(2)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句意思。答题时应注意,“

9、逊”字,和下句的“输”字构成对偶关系,写出梅花比不上雪的白,也紧扣“骚人评章”。而“差、千、少”三字均不合适。(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揭示的人生哲理。答题时应注意,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包含的哲理是: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注释】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

10、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首先,客人

11、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

12、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 “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答题时应注意,“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让人产生的联想 :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

13、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月光照射在窗前,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窗前有几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开着,芳香袭人。这使得今日的月色显得与往日格外地不同了。“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

14、 (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1)此

15、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 (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

16、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解析】【分析】(1)要写出描写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怀。这四句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2)曹操是此气势恢宏往往运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

17、静结合;运用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1)描绘了大海宏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点评】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18、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白描细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7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中哪些字词透露出诗人的“游子”身份?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19、悬”展现的画面。 【答案】 (1)“次”“客路”“乡书”“归雁”。(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次”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乡书”指的是思想的书信,也点明了游子的身份。(2)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潮平两岸阔,风正

20、一帆悬。”意为潮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题干要求展开想象,语言生动形象,就要在句意基础上适当加工和拓展。故答案为:(1)“次”“客路”“乡书”“归雁”。(2)春潮涌涨,大江直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江水中央一叶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点评】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8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徐祯卿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忽

21、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1)诗歌前两句中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其中“两年”写时间,“千里”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忽然看见岸边的菊花开

22、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阳节了。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9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23、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 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_”字为线索,以“_”季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 (1)行;早春(2)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解析】【分析】(1)这首七言律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结构上全诗以“行”为线索,

24、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2)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抓住“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景物的特点描绘即可。 故答案为:行;早春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基础上容易作答。 本

25、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描绘的情景的想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想象要合理,语言要优美。10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

26、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1)潮平两岸阔(2)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3)D(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

27、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可答:淡淡的乡思愁绪。(3)“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

28、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并没有“将回到家乡”的意思。故选D。(4)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

29、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30、“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象征。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故答案为:潮平两岸阔;颈联:喜悦、高兴。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D;“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

31、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2)全诗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伤感和盼望归期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