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05MB ,
资源ID:38090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809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带彩图.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带彩图.docx

1、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带彩图第一模块 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2.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 银河系 其它行星系 太阳系 其他 地月系 月球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 巨 行 星:木、土 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注:火星小行星带木星 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 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

2、气条件(大气) 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 3月球无生命的探讨 * 月球特征: 在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易遭陨石撞击,表面多起伏(宇宙环境) 月面温度变幅巨大,-183172 (温度) 无大气层,月空永远黑暗,没有风云雷电等气候现象(大气) 月球表面没有水,因此无生物,也不能形成土壤(液态水源)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相关概念:温度、太阳辐射、太阳常数 2.能量产生为H原子的核聚变,只有1/2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3.对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 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 4.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低位向两极高纬

3、逐渐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试分析四川与西藏两地)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色球日冕(由内向外) 2.太阳活动类型: 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与黑子的出现相关* 日珥:太阳表层巨大的火焰喷射物向外延伸 太阳风:太阳表面向外抛出的高能带点粒子 常出现在耀斑之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相关(高纬地区降水与太阳黑子数基本吻合) 电离层的干扰(无线电中断)、对磁场的影响(磁暴)、极光等*4.人类对宇宙的性探索

4、宇宙资源:空间资源高真空、前辐射和失重 太阳能资源探索中 矿产资源矿藏、能源等第三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传and公转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1.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侧视 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逆时针 南极俯视顺时针 自转周期:恒星日:23h 56m 4s 太阳日:24h 自转速度 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h,两极:0km/h (纬度:v=1670cos) 角速度:除两极为O外,其他皆为150/h2.地球的公转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常以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南极上空则相反 公转周期:恒星年:365d 6h 9m 10s 回归年:365d 5h 48m 46s 公转速度: 公

5、转轨道为椭圆,近日点(1月初:D)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B)速度慢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 相关概念: 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回归线=黄赤交角=2326 极圈=900-黄赤交角=6634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右图)三昼夜交替与时差1.昼夜更替晨昏线(圈) 晨昏线(圈)的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晨昏线(圈)特点: 与太阳光线垂直 随地球自转而自西向东转动 平分赤道,交点时刻分别为6:00和18:00 二分日与经线重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其他时刻与经线斜交晨线、昏线的判定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晨线由昼到夜昏线 2.时差 例:北京:120E,14:00地方时的计算 A 地:

6、20E, 地球自转1周期为24h 自转经度150为1h 自转经度1为4m 计算公式:未知地A的地方时=已知地B的地方时A和B两地时差 根据自转方向, A点在B点以东为+,在B点以西则-日期变更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00所在的经线,0时线是不断变化的经线 国际日界线:人为认定1800经线作为日期的第二个分界线1800经线以东为新的一天,以西为旧的一天150 时区和区时 1时区为15度,即:中央经线(0、15、30180度)左跨7.50右跨7.50的区域,时区内的时刻统一以中央经线为准,称为区时 国际标准时间为0度经线的地方时,又称格林尼治时间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转偏向力 规律:北半球

7、右偏,南半球左偏;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口诀: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 影响:河流、洋流、风等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昼夜长短的变化 相关概念:昼弧、夜弧 变化规律: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昼长由北极圈向南递减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昼长由南极圈向北递减 二分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全球昼夜平分,昼夜等长 昼长的计算:昼长=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12点-日出时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相关概念:正午太阳高度 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二分日:由赤道

8、向南北递减 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附图1)设:太阳直射在D点,求E点太阳高度HE=900D点与E点的纬度差额六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记忆:从冬季记起,即:1 2 1 2) 春3、4、5 夏6、7、8秋9、10、11 冬12、1、2 2.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 高中低纬的划分是以60度和30度为界线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纵波:p波,速度快,固液气三态传播 横波:S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传播 2.内部圈层(见课本P22、23图)内外:地核-地幔-地壳内地核外地核(古登堡面)下地幔上地幔(莫霍面)地壳6370km 51

9、50km 2800km 900km 33-17km 0km 岩石圈:0km80km 软流层:80km400km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气体(N、O)、悬浮物 水 圈:水体构成的不连续的圈层,大气水、植物水、地表水、地下水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土壤圈:岩石层表面稀薄的具有肥力的圈层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 *智慧圈:人类生存环境圈层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削弱作用吸收:有选择. O3 紫外线、CO2和水汽红外线反射:无选择. 云最显著散射:有选择. 短波易被反射(蓝色、紫色)2. 大气的温室效应 过程:太阳暖地面地

10、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地面气温 大气问温室效应3.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1. 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2. 产生过程:(附图2)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3. 代表类型海陆风:P31课本活动图城市风:P52课题研究图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1、(三大作用力)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 2. 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 3. 摩擦力: 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 高空风受1、2两种力的影响,近地面则受1、2、3三力共同作用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2.10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 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 7月份:陆地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海洋夏威夷高压 1月份:陆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阿

12、留申低压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夏季东南风,湿热;冬季东北风,干冷 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季风:夏季西南风、赤低,湿热;冬季东北风、副高,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教材P39图2.16、2.17,P91图5.6 ,要求掌握分布、特点和对应自然带 1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100S/N之间) 全年高温多雨 常年收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热带草原气候(100-23026S/N之间)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100-23026N之间大陆东岸) 全年高温,雨季高度

13、集中 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可加述季风的形成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23026-300S/N之大陆内部或西岸) 全年干旱少雨 常年受副高或信风带的控制 2.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性气候(250-350S/N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可加述季风的形成条件) 地中海气候(300-400S/N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常年受副高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3.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350-500N之间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可加述季风的形成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400-600S/N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多雨,降水

14、分配均匀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400-600S/N的大陆内部)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深居内陆,常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 4.亚寒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5.寒带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6.高山气候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与天气(图2.19、2.20) 1. 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气团的温度、湿度 2. 锋(锋 = 冷、暖气团+锋面)(1)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降雨形式:锋后雨天气状况:温暖晴朗阴天、下雨、降温和刮风转晴,气压,温度 (2)暖锋 冷暖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 降雨形式:锋前雨 天气状况:低温晴朗连续性阴雨转晴,气压,温度(3)

15、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转晴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2.21 1.低压气旋低压槽 地面低压,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形成阴雨天气,如台风 2.高压反气旋高压脊 地面高压,气流逆时针辐散下沉,形成晴朗天气,如伏旱 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图2.22) 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 台风和寒潮 台风 台 风概念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2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级别最高的一种结构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旋窝风雨区外围大风区多发季节711月最为频

16、繁源地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影响区域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孟加拉湾沿海预防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危害 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 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 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1.状况:大气状态的冷暖和干湿变化大尺度 一定尺度的上下波

17、动小尺度 总趋势在变暖(近百年来)2.原因: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的增加 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人为的毁林,森林对CO2的吸收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CO2的排放;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按空间分布分类; 地表水:江河水(更新最快,16天)、湖泊沼泽水、冰川(固态水,占总量的2/3) 地下水(按

18、埋藏条件分类,图3.33)潜 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有自由水面承压水:第一隔水层之下,第二隔水层之上,没自由水面,承受一定压力,会形成自流水 *2.按水体循环周期分类 静态水资源:一旦开发,很难恢复。如: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等 动态水资源:更新快,周期短课短期恢复。如: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等(常用水)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 概念:总体水资源量不变,大气圈、水泉、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结合在一起 2. 水循环过程:海陆间大循环、海洋循环、陆地循环(见下图) 3. 水循环的意义: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更新 促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对地表形态

19、具有塑造作用(流水作用)三水资源的补给关系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东部季风区季节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连续性,水量稳定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夏季为主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湖泊水水补给全年水量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有湖泊地区)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调节)普遍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洋流的分类 性质分类 暖流:水温高的海域水温低的海域,增温、增湿 寒流:水温低的海域水温高的海域,降温、减湿 成因分类 风海流:盛行风的吹拂作用,如:西风

20、漂流,南、北赤道暖流 密度流:温度、盐度导致海水密度差异,如:直布罗陀海峡 补偿流:洋流产生后,相邻海区海水或下层海水来补充,形成新的补偿流,如秘鲁寒流3.表层洋流的分布(图3.32 北半球夏季)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促进全球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气候增温、增湿(暖),降温、减湿(寒) 海洋生物(渔业)带来浮游生物等养料四大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 航海顺流&逆流 加速海洋污染物的扩散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概念 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分布 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 就大洲

21、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 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秋多,冬春少思考:新加坡水资源紧张,解释原因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 3.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 科学技术落后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 科学技术发达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 修建蓄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原因: 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 人类的生产生活水资源的污染 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开源: 合理开发利用地

22、下水 蓄水修建水库 开渠引水,多水贫水 海水淡化,人工降水节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面趋于起伏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能),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溶蚀)、搬运、堆积地面趋于平坦 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风力、流水、冰川和生物作用等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浆岩 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岩石 两类:浸入岩地壳上层冷却,花岗岩喷出岩喷出地表冷却,玄武岩2.沉积岩 地表岩

23、石在歪理的作用下受破坏,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 层里结构砂岩、砾岩、页岩、煤 化石古生物遗体和遗迹3.变质岩 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下,是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新的岩石石灰岩(受热)大理岩 页岩(受挤压)板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手作图)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图4.9) 褶皱:岩石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下,岩层发生产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向斜,岩层下凹;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谷地背斜,岩层隆起;底部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山岭 新老岩层判定:岩浆岩最新,地表向下:新老(附图1)应用:背斜A找油,向斜B找水、找矿断层易流出水源,断层易发

24、地质灾害,工程需避开断层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板块构造学说(魏格纳) 相关概念:六大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4.10)2.断块山(图4.12)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发生断裂,且岩石发生明显的搓动、位移的现象,如:华山、庐山、泰山和东非大裂谷。若无错动或位移,则称层理3.火山 概念:指地下深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关键词:火山通道、火山口、火山灰、火山锥(图4.26) 分类:活火山、休眠火山、死火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自然因素的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原则上:地形平坦,地质

25、稳定,水文条件好2.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 路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 地方性公路尽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类型“V”形河谷:发育初期或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溯源侵蚀为主“U”形河谷:发育后期或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两岸侧蚀为主2.河流堆积地貌(1)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2)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源头、上游)洪水期 出山口,地势突缓 冲(洪)积扇 扩大+彼此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中

26、下游) 泥沙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面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落处水面,称为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堆积。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入海/湖口) 入海/湖口处坡度变缓,外加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前方堆积河口三角洲*3.河流玩去的可能性因素 地转偏向力 岩石的性质与缝隙特征 地表植被覆盖状况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两侧通常为聚落、城市密集分布区,如四大古文明发源地2.河流为聚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便利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条件 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农耕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地形完整、开阔平坦村落

27、呈现圆形或不归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呈带状,规模相对较小高原、山地:河流河谷,山间盆地(气温、水源、土壤),如藏南谷底热带(湿热)地区:高地之上(凉爽),如昆明、墨西哥城第五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进行着物质能量交换自然地理要素:大气、水、地形、土壤、岩石、生物 地球圈层之间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各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有机质合成的能力光合作用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物质能量交换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28、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会伴随其他各要素的演化各要素的协调 某一地里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这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人类活动干扰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如生物、水文 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加以说明 水土流失地方气候,地貌(地形、植被),土壤,河道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从不同区域来看,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普遍存在。全球地域尺度上,有已知的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陆地上不同的地区,受热量和水分差异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一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为主)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自然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典型代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赤道向高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