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5.60KB ,
资源ID:3713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713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4消防实务第三篇 第10章 防排烟系统.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消防实务第三篇 第10章 防排烟系统.docx

1、4 消防实务第三篇 第10章 防排烟系统第3篇、第十章 防排烟系统第1节、防烟系统1、防烟设施设置场所1、防烟设置场所: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避难走道前室、避难间楼梯间、前室、避难层2、排烟设置场所:(1)公共建筑A、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123层且面积1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B、中庭(2)公共建筑A、100m2经常有人场所B、或300m2可燃物较多场所C、总建筑面积200m2的地下、半地下或地上无人房间,或单个房间50m2,且经常有人或可燃物较多场所D、公共建筑中20m的疏散走道(3)工业建筑A、人员较多、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B、丙类生产场所

2、:建筑面积300m2的人员较多或可燃物较多场所(房间)C、丁类生产场所:建筑面积5000m2D、丙类仓库:建筑面积1000m2E、高度32m的高层厂房仓库中20m的内走道。其它厂房仓库中40m的疏散走道 记忆口诀:中庭娱乐100平。公共100人、300燃。200无人50人可燃。300丙房1000库,丙类车间丁5000,32厂库两走道。2、防烟分区(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于8月1日起实施)空间净高h最大允许面积长边最大长度h3m500243mh6m100036h6m200060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75h9m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挡烟设施注:1、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时,长边长度尚应8h2、工业民用

3、建筑的走道2.5m时,长边长度60m3、自然通风四、机械加压送风设置要求总结对照建 筑前 室、楼梯间50m公共、工业100m住宅1、自然通风设置要求(1)楼梯间自然通风条件:顶部1m2可开启外窗。当建筑高度10m时,还应每5层可开启外窗2m2,且间隔3层(2)前室、合用前室自然通风:a、设有2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每个窗有效面积2m2,合用前室3m2b、利用凹廊、敞开阳台做前室2、符合以下条件,前室可自然通风,楼梯间可自然通风:(1)前室:利用凹廊、敞开阳台做前室,前室为自然通风(2)前室:设有2个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每个窗有效面积2m2,合用前室3m23、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通风,楼梯间

4、自然通风条件:(1)前室仅有1个门连通走道,且送风口设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门口的墙上,且楼梯间符合自然通风条件(3个条件)(2)不符合以上3个条件任一要求,楼梯间应机械加压送风。4、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通风,独立前室自然通风条件:(1)必须是独立前室,且仅有1个门连通走道或房间,且独立前室符合自然通风条件(2)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或独立前室不符合自然通风条件,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5、楼梯间和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1)应在楼梯间顶部1m2固定窗。靠外墙的楼梯间,还应每5层固定窗2m2(2)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不包括避难间)(3)楼梯间和前室分别设置风井、送风口和风机

5、(4)剪刀楼梯间的2个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6、封闭楼梯间: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不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50m公共、工业100m住宅1、楼梯间和前室均设置机械加压送风:(1)应在楼梯间顶部1m2固定窗。靠外墙的楼梯间,还应每5层固定窗2m2(2)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不包括避难间)(3)楼梯间和前室分别设置风井、送风口和风机(4)剪刀楼梯间的2个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5)超过100m建筑,应分段独立设置,每段50m2、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通风,独立前室

6、自然通风条件:(1)必须是独立前室,且仅有1个门连通走道或房间,且独立前室符合自然通风条件(2)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或独立前室不符合自然通风条件,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避难层(间)1、可自然通风条件: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窗的面积2%地面面积,且每个窗有效面积2m22、机械加压送风条件:尚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窗的面积1%地面面积避难走道及前室1、应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2、以下条件下,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1)避难走道仅一端1个安全出口,且长度30m(2)避难走道两端2个安全出口,且长度60m建筑的地下部分1、地下部分的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时

7、,应设机械加压送风2、地上与地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且地下为设备用房或汽车库时,可共用,但送风量为二者之和。3、满足3层及高差10m的地下建筑,采取防烟楼梯间时,前室应机械加压送风时,独立前室可不设。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送风口也应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建筑高度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8、、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多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2、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的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按表中的送风量增加20%。3、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对照:(1)楼梯间机械加压, 1门独立前室可自然通风(对所有高度) 前室1门顶墙吹风,楼梯间可自然通风(仅对50m和100m以下)(2)机械加压固定窗(顶1,每5层2m2,间隔3层)自然通风可开启外窗(顶1,每5层2m2) 4、防烟系统设置参数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考虑管道延程损耗和泄漏量,且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2、风量选取(1)封闭避难层(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

9、净面积每平方米30m3/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2)人民防空工程的防烟楼梯间的机械加压送风量不应小于25000m3/h。当防烟楼梯间与前室或合用前室分别送风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6000 m3/h,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送风量不应小于12000m3/h。(仅楼梯间25,单独楼梯16、前室12)3、风压及风速(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50Pa。(3)当系统余压值超过最大允许压力差时应采取泄压措施(4)当采用

10、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4、送风机(1)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防止烟气侵袭的措施。(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竖6横20,原规范是3、10)(5)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

11、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6)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阀门自动开启的措施。5、加压送风口加压送风口分常开和常闭两种形式。常闭型风口靠感烟(温)信号控制开启,也可手动(或远距离缆绳)开启,风口可输出动作信号,联动送风机开启。风口可设280重新关闭装置。(1)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2)前室、合用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4)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

12、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楼梯常开百叶隔2到3,剪刀楼梯常开百叶隔1,前室常闭每层设6、送风管道(1)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用光滑井(管)道,不宜采用土建井道。(2)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必须与排烟管道布置在同一管道井内时,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2.00h。(3)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1隔乙级门(4)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7、余压阀应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余压阀,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50Pa。第二节、排烟系统一、排烟

13、系统的选择1、自然排烟(1)多层建筑一般自然排烟,高层建筑一般机械排烟(2)丙类以上厂房仓库可采用可熔融的采光带、采光窗自然排烟(3)中庭应满足自然排烟的要求(4)人防工程,当自然排烟口面积本防烟分区面积的2%时,宜自然排烟(5)敞开式汽车库可自然排烟建筑面积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汽车出入口可直接排烟,且不大于1个防烟分区,且汽车库内任一点到汽车坡道口距离30m,符合三个条件,可自然排烟多层、丙类采光带,中庭、人防烟口2,敞开、地下一层汽修库:小于1千30m2、机械排烟系统(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一般采用

14、机械排烟方式较多。(2)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A、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B、丙、丁类生产车间;C、总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D、电影放映间、舞台等。(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4)需要注意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5)h50m公共、h100m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公共每段50m,住宅每段100m高层、不能自排烟,人防50人可燃、丙丁放映加舞台、疏散走道20m,汽车敞开、地下1千汽修库2、自然排烟设施的设

15、置1、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并应沿火灾烟气的气流方向开启。(2)当房间高度3.00m时,排烟口的下缘应在离顶棚面0.80m以内。当房间高度在3.004.00m时,排烟口下缘应在离地板面2.10m以上部位。当房间高度4.00m时,排烟口下缘在房间总高度一半以上即可。(3)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宜3.00m。(4)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水平距离应2.00m。(5)自动排烟窗附近应同时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距地面高度宜1.301.50m。(1)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

16、筑物,当房间面积200m2时,除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限外,其余仍按上述要求执行。(2)疏散距离: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应30m,当室内高度6.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应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疏散距离30m,高度6m增25,工业自排2.8倍)2、自然排烟窗的有效面积应经计算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1)净空高度6m时,自然培育出的有效面积2%房间建筑面积(2)净空高度6m时,根据排烟量和风速确定计算确定3、当公共建筑中的营业厅、展览厅、观众厅、多功能厅及体育馆、客运站、航站楼以及类似建

17、筑中高度9m的中庭等公共场所(大空间)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置自动排烟窗。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设置集中控制的手动排烟窗。常开排烟口。4、厂房、仓库的外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侧窗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2)顶窗应在屋面均匀设詈且宜采用自动控制;屋面斜度12,每2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顶窗;屋面斜度12,每400m2的建筑面积应设置相应的顶窗。(工厂外窗200、400平,倾斜12为分界)5、丙类工业建筑设置:除洁净厂房外,设置自燃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25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塑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尚宜或

18、可在屋面上设置可熔性采光带(窗),其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或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应楼地面面积的10。(2)其他建筑应楼地面面积的5。(3)可熔性采光带(窗)按其实际面积计算。(丙类任一2500,没有自喷钢应力,10%它5%)6、采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排烟时,厂房、仓库的可开启外窗的排烟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1)使用自动排烟窗时,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2,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使用手动排烟窗时,厂房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排烟区域建筑面积的3%,仓库的排烟面积应增加1.0倍。(自动窗2,手动窗3,仓库加倍)3、排烟系统的设计

19、1、排烟量的选取(1)排烟量设计原则1、排烟量应不小于计算排烟量的1.2倍2、自然排烟时,排烟仓厚度20%空间净高,且500mm3、机械排烟时,排烟仓厚度10%空间净高,且500mm4、同时,排烟仓底边距离地面高度疏散需要的最小清晰度(2)除中庭外,公共、工业建筑1个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场所机械排烟量(m3/h)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m2)空间净高6m建筑面积60,且1.5万建筑面积2%空间净高6m查表风速法计算:自然排烟窗面积=计算排烟量排烟口处风速(查表)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1.3万走道两端均设2m2自然排烟窗,且两侧排烟窗距离2/3走道长度走道和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建筑面积60,且1.3

20、万建筑面积2%注:单台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计算排风量的1.2倍,且7200(3)中庭排烟量计算场所机械排烟量(m3/h)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m2)中庭周围场所设排烟系统时按周围场所中防烟分区中最大排烟量2倍计算,且10.7万按排烟口风速0.5m/s计算中庭周围场所无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中庭:4万回廊:1.3万按排烟口风速0.4m/s计算(4)1台风机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量计算1、净高相同:(1)h6m场所:按最大1个防烟分区排烟量计算(2)h6m场所:按相邻2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之和,取最大值计算2、净高不同:分别计算,取最大值2、最小清晰高度计算h6m最小清晰高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H=1.6+

21、0.1H净空h6m场所,一般取2m,但规范民用给出。3、热释放速率Q=t24、烟羽流分类:轴对称型烟羽流、阳台溢出型烟羽流、窗口型烟羽流四、排烟系统设备的设置1、排烟风机(1)排烟风机可采用离心式或轴流排烟风机(满足280时连续工作30min的要求),排烟风机入口处应设置280能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该阀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转。(2)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两者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应符合: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

22、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竖6横20(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A、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B、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上不宜设有软接管。当排烟风机及系统中设置有软接头时,该软接头应能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连续工作不少于30min。2、排烟防火阀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3、排烟阀(口)(烟气吸入口)(1)排烟阀(口)的设置

23、应符合下列要求:A、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mB、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应大于0.50m(2)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4)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

24、速度不宜大于1.50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B、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5)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并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仍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6)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7)排烟口风速宜10m/s4、排烟管道(1)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当采用金属

25、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3)竖向:当排烟管道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垂直风道应设在管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0.5h。(4)横向:当排烟管道水平穿越两个及两个以上防火分区时,或者布置在走道的吊顶内时,排烟管道耐火极限1.00h5、挡烟垂壁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不小于500mm。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的,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

26、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防火玻璃、无机纤维织物、不燃无机复合板等。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1.80m。4、补风系统的设置1、补风系统的选择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小于500m2的房间,可以不用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2、补风量(1)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2)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

27、量不宜小于排烟量50%。(3)在人防工程中,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50Pa时,应设置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风量的50%。3、补风风速机械补风口的风速宜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宜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宜3m/s。补风系统组件与设置4、补风口A、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B、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应5m。5、补风机补风机的设置与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要求系统。排烟区域所需的补风系统应与排烟系统联动

28、开闭。第三节、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一、防烟系统1、联动启动(1)加压送风触发信号: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2个独立火灾探测器或1个火灾探测器+1个手动报警按钮控制信号:开启送风口、开启加压风机(2)挡烟垂壁触发信号:同一防烟分区的电动挡烟垂壁附近2只火灾探测器控制信号:降落电动挡烟垂壁 2、手动启动送风口+加压风机消防联动控制室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或停止送风口、加压风机1、设置要求当防火分区火灾确认后,应能15s内联动启动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满足:(1)楼梯间:开启防火分区内楼梯间全部加压送风机(全部)(2)前室:应开启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邻近上下两层前室及合用前室内所有的常闭加压送

29、风口和加压送风机(仅着火层及邻近上下层)(3)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设置测压装置及风压调节装置2、排烟系统1、联动控制第一步:触发信号:同一防烟分区内2个独立火灾探测器或1个火灾探测器+1个手动报警按钮控制信号:开启排烟门窗洞口、排烟阀,停止空调系统第二步:触发信号:排烟门窗洞口的开启动作+1个手动报警按钮或1个火灾探测器信号控制信号:开启排烟风机2、手动启动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和排烟风机消防联动控制室的手动控制盘直接手动启动或停止排烟口、排烟窗、排烟阀和排烟风机3、连锁关闭排烟风机排烟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的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排烟风机的停止(其它防烟防火阀民用这个功能)4、排

30、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1)启动方式:A、现场手动启动B、消防控制室远程手动启动C、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自动启动D、任一排烟阀、排烟口开启时,联动启动排烟风机、补风机E、排烟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的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排烟风机、补风机的停止(2)当防烟分区火灾确认后,应能15s内联动启动常闭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补风机,并应能30s内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15s开启阀机30s关闭空调(3)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口),其它防烟分区的排烟阀(口)应呈关闭状态(4)活动挡烟垂壁:应具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控制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当防烟分区火灾确认后,应能15s内联动启动该防烟分区内所有挡烟垂壁,并应能60s内挡烟垂壁降落到位。 垂壁15s开启60s到位。(5)自动排烟窗:可采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温度释放控制装置联动,采用前者时,应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完成开启,采用后者时,温控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30,且小于10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