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 ,大小:18.05KB ,
资源ID:36275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275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夏瓷探秘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夏瓷探秘下.docx

1、西夏瓷探秘下西夏瓷探秘(下) 迄今已发现的西夏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等地。 1、宁夏灵武市磁窑堡窑 磁窑堡窑址在灵武市以东35公里、磁窑堡镇以北4公里的荒漠里,夹在西面的大河子沟河和东面的公路(灵武至磁窑堡)之间,西北面紧靠灵新煤矿。窑址附近产有高岭土(含白云母、石英、长石质的高岭石质泥岩),又有煤炭、水源,是制瓷的理想场所。 1984年至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在马文宽先生的带领下,先后对磁窑堡进行了3次系统发掘,共清理西夏窑炉3座、西夏瓷器作坊8座,出土瓷器、瓷具、窑具共3000余件,同时发掘出大量墨书西夏文瓷片、墨书汉文西夏年款的瓷片和西夏钱币。 磁窑堡窑烧造产品种类丰富,

2、有生活用品、文房用品、娱乐陈设用品、宗教用品、建筑材料等。生活用具为其大宗,其中碗、盘数量最多,其他如盆、钵、壶、釜、瓶、罐、杯、灯等亦不少。胎色多呈浅黄灰色、浅灰白色、米黄色等。胎质比同时期宋金北方民窑的要细腻、坚硬。釉色主要有白釉、黑釉、褐釉、青釉等。白釉瓷均施化妆土,颇具磁州窑系产品特征。出土的部分瓷器有精美的装饰纹样如缠枝花、动物、海水波浪等,装饰技法娴熟,使用磁州窑系常用装饰技法,如划花、剔划花、印花、点彩等。其中黑釉剔划花经瓶、扁壶工艺精湛,造型美观,是西夏瓷器的代表作品。 该窑是迄今发掘考证最为深入的一个西夏窑址,且距离银川市仅百多里,目前被认为是西夏的中心窑场。出土物共分五期文

3、化,呈西夏瓷器特征的是前三期文化,烧造年代为西夏中期到元代前半期。 笔者实地考察采集的瓷片标本,釉色光亮如新,土沁极少,这可能和当地地处荒漠,干旱少雨有关。 2、宁夏灵武市回民巷窑 回民巷窑位于磁窑堡以北偏东4公里处的小山丘上,北为公路,东为回民巷沟(季节河)。窑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 回民巷窑产品的胎质淘洗精细,釉面温润,器物种类与磁窑堡窑近似,造型呈现典型的西夏瓷器特征;部分区域采集的标本显示,其胎和釉都比磁窑堡窑的产品更薄。 回民巷瓷器中,青釉瓷所占比例较大,包括大量采用划胎添彩(镶嵌)工艺的水波游鱼纹盆。同时,本窑发现一些姜黄釉的产品,主要是印花碗,而此类产品瓷窑堡窑发

4、现极少,另外,碗、盘内壁印花或堆塑六条立棱(俗称六出筋、六分线)和在罐钵外壁施瓜棱纹的手法采用较多,这种釉色和装饰工艺的特征属于耀州窑系的风格,说明回民巷窑受到陕西耀州窑系的影响比较大。 笔者所采集姜黄釉瓷片皆为碗类,印花均在碗内壁,有牡丹纹、缠枝花叶纹等。根据回民巷窑采集瓷片分析,其生产年代相当于磁窑堡窑的第一期,或者稍早,在西夏晚期之前,其工艺可能就已废弃。 1987年7月,曾发掘瓷窑堡窑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对回民巷窑址进行了调查,摸清了瓷窑的大体情况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了分析。1997年,窑址附近修建太原至银川铁路工程,宁夏考古工作者遂对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成果待刊

5、。 3、甘肃武威塔儿湾窑(亦称古城窑) 窑址在甘肃武威古城乡上河村,处于祁连山的东北坡,有河自山上流下,名日杂木河,村子和窑址在山河之间的漫坡地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出土了大量瓷器及少量窑具,部分瓷器(包括残片)上写有汉、西夏文纪年和姓氏名字。 就出土物来看,塔儿湾窑以烧造生活用具为主,出土量最多的仍然是碗、碟、壶(含扁壶)、罐等。从釉色看,白釉器最多,但较粗糙,釉色偏黄;黑釉、褐釉器也较多,豆绿釉、多色釉器也有一些。从装饰工艺看,素色无纹者占大多数,有少量印花、白底绘黑褐花、黑釉剔划花等。塔儿湾窑制品无论从质和量两方面都比灵武窑低,但让塔儿湾窑一举成名的,是出土的一批造型奇特的大瓮

6、。 大瓮共出土10件左右,高度都在54厘米以上,最高者达61厘米。瓮造型也很独特,卷唇,长颈内弧,溜肩,肩有二至六系,鼓腹,腹下内收,圈足直径与口径相仿。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直径最大处基本上位于上下的正中间。纹饰也很独特,白底黑花是磁州窑最常用的装饰手法,灵武窑基本未见采用,但这里出现了,且黑色线条更粗,笔笔交代清楚,蜿蜒环绕,极富特色。其中的一件瓮身绘有11只展翅高飞的天鹅,间以卷云纹,堪称经典之作。 塔儿湾窑的烧造年代大体在西夏晚期,对应于灵武窑二期文化。断代依据有二:1、器物造型。尤其是碗类,器壁较厚,略带弧形,口沿多外翻,高足碗的足高度更大,内挖更深,这些都与其后的元代器物有更多的相似性

7、。2、纪年款。在一件豆绿釉瓮腹下部书有这样一行文字“光定四年四月卅日郭善狗家瓮”。西夏光定四年为1214年,神宗遵顼的年号。这则题记很重要,一方面增加了此处为瓷窑的证据,同时提供了塔儿湾窑烧造的大致年代,还有一点,即极有可能在此之后窑场被废,因为被订购的费工、费料、费银子的大件器物,是不应该长期放在生产厂家那儿不闻不问的。 西夏瓷器第二期始烧于1209年前后,到1214年仅有5年时间,塔儿湾窑的烧造时间会这么短吗?从出土器物的风格晚、数量少来看,是完全有可能的。至于为何提前(在西夏灭亡之前)被废掉,笔者遍查文献而不得其解,能扯上点关系的大事件,就是3年之后的光定七年(1217年),蒙古围中兴府

8、,西夏神宗逃至凉州(武成)避难。1225年,凉州陷落。笔者2006年考察窑址,与村民聊天,村民说窑址附近有万人坑(冢),也许是蒙古军队屠杀西夏村民的遗迹。 4、贺兰山插旗沟窑址 宁夏贺兰山插旗沟口内也有一处西夏窑址,窑址位于宁夏贺兰县金山乡插旗沟口内的缸沿子附近,距沟口约10公里。据1986年宁夏文管部门的调查揭示,此处有西夏窑址4处,面积约800平方米,出土瓷器主要有碗、罐和缸等的残片和窑具等。 2007年夏笔者前去调查此窑,因准备不充分,对路途的艰难程度估计不足而不得不中途放弃,后幸得银川友人相助,提供了早年间在沟内采集的瓷器标本,标本与西夏王陵出土的相当一部分白瓷器具有共同的特征,即胎白

9、而细腻,与景德镇影青瓷胎较接近,但瓷化程度低于后者;釉为透明釉,积釉处闪湖绿色、蓝色、灰绿色,并有冰裂纹状较大开片;胎骨比灵武窑第一期产品和回民巷窑产品厚,削足也较厚钝,足心偶有尖突。 5、其他西夏窑址 银川西郊外、贺兰山东麓的缸瓷井亦发现西夏窑址。窑址平面略呈圆形,出土器物多为建筑构件,如砖、瓦等陶制品,也有少量白瓷板瓦片、酱釉瓷脊筒子等。缸瓷井地处西夏王陵区东北约3公里处,可能是专为修造西夏陵而设置的。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境内的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境内发现不少西夏瓷器。器型有碗、盘、瓶、壶、罐和盆等;釉色以黑釉、褐釉、白釉和青釉为主;有纹饰者多为剔划花纹。内蒙古发现的黑褐釉剔划花梅瓶(经瓶),造型高挑,剔划工艺娴熟豪放,同时,其胎质、釉色与磁窑堡窑产品相比也稍有差异,胎质较粗,呈浅米黄色,胎体较厚,釉色不如磁窑堡产品光亮。国内各博物馆所藏西夏黑釉剔划花瓷器的完整器很少,而其中又以内蒙古发现的为主。 以上迹象表明,内蒙古所发现西夏瓷器很可能非磁窑堡所产,推测鄂尔多斯及附近地区可能也有西夏窑址存在,我们暂且命之为伊克昭盟窑,并期待更多考古发掘成果来证明。 责编耕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