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7.25KB ,
资源ID:36111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6111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docx

1、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txt单身很痛苦,单身久了更痛苦,前几天我看见一头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的什么叫残忍? 是男人,我就打断他三条腿;是公狗,我就打断它五条腿!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之一中国佛学院 静波法师一维摩诘经的翻译和弘传维摩诘经是维摩诘所说经的简称,也简称维摩经,或者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此经的汉文译本有六种以上。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1 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由严佛调在洛阳译出,称古维摩经,有两卷。2 三国时代的吴国黄武二年(233年)由支谦在武昌译出,称维摩诘经,有两卷。3 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由竺法兰译出,称毘摩罗诘经,有三卷

2、。4 西晋惠帝泰安二年(303年)由竺法护译出,称维摩诘所说法门经,有一卷。5 后秦弘始八年(406年)由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兴善寺译出,称维摩诘所说经,也称不思议解脱经,有三卷。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6 唐太宗贞观年间,由玄奘三藏法师在长安大慈恩寺译出,称说无垢称经,有六卷。除此以外,在西晋时期有支敏度,为使人便于研究本经起见,将来华已译出的三种译本,编辑为一本,共有五卷,称合维摩诘经。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综合上述,虽有六种译本,只是东晋严佛调、西晋竺法兰、竺法护等三种译本已经失传,就是支敏度的合维摩诘经也已泯没,现在在藏经中所能看到的仅有吴支谦、后秦鸠摩罗什、唐玄奘的三种译本。而就现

3、存的三种译本当中,流通最广的是罗什的译本,因罗什的译本文简义赅,词句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深受广大佛教徒的喜爱。人们往往喜欢阅读此种译本,所以流行最广。由于维摩诘经博大华美,是对佛法了义的切身体会与实践,所以古往今来对其讲说、注释、弘扬也就特别广泛,如古代的成实师、地论师、天台宗、禅宗、三论宗等各下的注释有几十种之多。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维摩诘经属于真空法性部的经典。所以三论宗特别予以重视。把这部经与般若经一样看待。吉藏大师在谈论般若的权实二智之时,都是把它们放在维摩诘经中阐述了发挥的。吉藏大师是以实智和方便智解释摩诃般若的。同样也是以实智方便智解释维摩诘经的。由此可见一斑。个人收集整

4、理 勿做商业用途罗什是中国三论宗的初祖。罗什在翻译维摩诘经时,一边翻译一边讲说,当时参加译场翻译和听讲的人有一千二百余人(见僧肇序)。此后,罗什弟子根据罗什所译,竟相注释,第一位为维摩诘经注释的是僧肇,其后还有道生、道融、僧叡。即使是罗什本人也有注释,后人将此五人注释合为一部,称为维摩诘所说经注,所采用的思想内容以罗什、僧肇为主,其他人的则很少。只是不知该书是何人何时所集。唐代有一位道灌法师,也是采用以上五人之说。冠名以维摩诘关中注。所谓关中即是指长安罗什师徒等。内容已经是很丰富。因其中有维摩诘所说经注中所没有的内容,近代三论学者李翊灼居士又把维摩诘经注的十卷本、八卷本何维摩诘经关中注,以及僧

5、肇、僧叡、支敏度等序文合为一部,称为维摩诘经集注,有十卷。罗什和其弟子曾广泛弘传注疏此经,以后四传五传传道兴皇朗大师和吉藏大师,一如既往大力弘扬。吉藏大师著有维摩游意一卷、净名玄论八卷、维摩义疏六卷、维摩略疏五卷。在这些著作中,着重发挥了三论宗的教义,可见该经对于三论宗的重要性。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解释名题(一) 总论人法维摩诘所说经也称不思议解脱法门即此经人法双题,也即人是一名,指维摩诘所说经,法为一名,指不思议解脱。对此人法双题,吉藏大师在维摩诘经义疏中说有五义:1。法不孤起,弘之由人,故如来命文殊于异方,召维摩于他土,爰集毗耶,共弘斯教。题净名,标说教之主;辩不思议,明所弘之法也

6、。2。经题净名,是尊敬维摩诘其人,又标题不思议,是尊重维摩诘之法。即说不可思议解脱,则净德内充,嘉声外满,闻此人法,谁能不尊敬?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3。为了互相显教,所以是人法双题,称之为净名的原因,是因为有不可思议解脱之德,此即是以法释人。接下来说不思议。是举出此经的宗旨,题标净名是为辩明法起之因缘,所以举人来成就法(即不可思议解脱)。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4。 为说明通别两种意义。标净名是为说明人别之义,题不思议辩明法之通义。这是因为:本经有两个教化之主,一是佛说,二是净名说。如果题目只有净名之人,而没有不思议之法,那么本经只能净名说,不该佛说。如果说不思议,则是含二教,所以

7、是人法双题。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5。 此经之立题。具足三业,所谓维摩诘是举能说之人,辩明意业;所谓所说经是说明口业;所谓不思议解脱是叙其身业。此三业次第为:先是意业察机,然后口业对机说法,再后则是身业现神通。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身业独称不可思议呢?回答是:以后贯穿于前,则三业都是相同,进一步说,身现神通,不思议事得以显现,所以偏重说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 别释人,共有三门1翻名。梵语称毗摩罗诘。罗什、僧肇把它译成净名。道生是影译为无垢称。真谛三藏以为梵语全名应称毗摩罗诘利帝,毗译为灭,摩罗译为垢,诘利帝译为鸣,合起来称灭垢鸣。罗什、僧肇是从所得立名,所以称净名;道生是影

8、得翻译,则从所离立名,所以称无垢称,而真谛的翻译也是从所离立名的,所以称无垢鸣。因为维摩诘居士,他名声在外,享誉天下,所以称鸣,而鸣也有名的意义。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2 因无因门。总论立名,凡有二种:(1)有因缘。(2)无因缘。所谓有因缘,维摩诘既托质毗耶离城,从其父母,必有名字。因为维摩诘出生之时,具有净德,所以称净名。再者如来印证称叹,兼有世人赞美,所以称净名。有人或许会问:一切菩萨,都有净德,为什么只是维摩诘称此名呢?回答时:如诸大菩萨,虽都有慈德,而弥勒却以慈为最尊,故名慈氏菩萨。净名德道理亦如是。况且,净名是在家菩萨,示现同于世俗,而心栖累表,世所希有,所以独受净名。传说佛喻经

9、中说:净名姓王,又传说姓雷,祖名称大仙,父名称那提,译为智慕,母姓释氏,字喜,十九出嫁,父二十三婚娶,再二十七岁之时,再提婆城内,生净名,净名又有子,字称善思,有乃父之风,如来授记,未来作佛。吉藏大师没有见过这样的经文记载。所谓无因缘,是根据法身而言,体绝百非,形超四句,起名绝相,只是为出处众生,强立名字,所以说是无因缘。如涅槃经所说:低罗婆夷,名为食油,实不食油,是为无因,强立名字。道朗大师解释:低罗婆夷是指燕雀。进一步说无因缘:因法身不可称,而为法身立名,所以称无因缘,只是勉强起个名字而已。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3 论德位门。思惟三昧经记载说,维摩诘居士过去是金栗如来,文殊师利是龙种上

10、尊佛。只是此经已经不存在。在方便品中说,净名得无生法忍,应当能够无生并观。有三种看法:有人说,初地得无生法忍,即能真俗并观,此是江南灵味寺少亮法师所说;有人说,七地无生,真俗始并,此是关内罗什、僧肇所说;有人说,七地虽能并观,未能等并,直到八地,始得全并。净名即是八地以上之人,此是江左河右诸师所说。对此,有所得人以为,后身是净名,初发心不是净名。这是不符合般若中道思想得。涅槃经说:发心毕竟二不别。如是,后心净诸见,既然称净名,那么,初发心净诸见,也应该称净名,所以此经方便品破凡夫,弟子品斥小道(二乘),菩萨品呵大见。现在是从初发心,净此三见,即是净名。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纵观长者维摩诘,

11、出生于贵族家庭,在社会中具有非常高得地位,而在佛法也居于首位,本是妙喜世界得补处菩萨,到释迦摩尼佛出现娑婆,客居此土,助佛扬化。他的活动范围,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所到之处无不以利益众生为己任,所以能在各阶层中有很高的威望。从经的内容上看,不但一般人被他教化,即使是佛陀座下的诸大弟子,一与长者论说,无不败下阵来,甚至连弥勒菩萨也辩论不过他。他大力发扬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所以能被人之所称扬、钦佩,所以能博得无垢称的尊称。所以吉藏大师解释说:所谓净名,以净得内充,嘉声外满,天下籍甚,故名净名。在当时得古印度社会,许多的魔怨、各类的外道能被长者制服,就是五百声闻也亦称不敢,八千菩萨也失对。当时,因德誉远播

12、,所以称其为净名。而且,他作为一个在家的居士,不论客观的环境是如何的污秽垢染,总是能纵任自在的往来其间,不被任何尘染之所拘碍,正所谓居五尘而不染,处众秽而常净。由于他有如此的净德,所以被任称为净名。回观返照,不免自惭形秽。因为不要说八千菩萨,即使是五百声闻,我们都无法与之相比,又怎么能妄加效法呢?所以,为今之计,应是怎样通过这样的熏习,对般若甚深思想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就是此时,我们需要的态度是:临渊慕鱼,何如退而结网。相信网成之时,我们会得到鱼的,而且绝不是几条小鱼。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三) 释所说经净名妙德内充,托疾兴教,所以称为:说。而净名是能说,经是所说,所以称维摩诘所说经。经

13、是通题,所通于一切经,凡是佛所说德典籍,无论大乘小乘都可称名。如法华经、般若经、阿含经等。经在梵文中称修多罗或者修妒路、素怛缆,译成汉语,称之为经,与中国说德经义相近。印度人用线贯串花环,使一朵朵的花不失,作为装饰用品或礼品。因此义将佛说的法门,以文字、章句编辑起来,使所说的教法不散失,用以作为佛弟子修习佛法的指南。又如此经有五义:一是涌泉,义味无尽;二是显示,显示法人;三是出生,出生诸义;四是绳墨,裁邪取正;五是结鬘,贯穿诸法。此土翻译为线,线能持物,喻教能诠理。所以说为经。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 释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依据通常的解释,应不是一般心思所可思量的,称不可思;不是一般文字语

14、言所能议论的,称不可议,合二而一,称为不可思议。在此处自然是指维摩诘所说的解脱法门,为真实不可思议,所以说是不可思议解脱法。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就别异而说:一,从一切法究竟真理说不可思议,如不二法门毕竟空、真如、实际、实相等,都必须以智慧亲证才能体会,即使如实证觉,也只有自己了知是怎么回事,因为这种境界是心行即断,觉不能思,言语也灭,即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凡是心想、口语的都是二,如有好就有坏,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苦就有甜,有光明就有黑暗等等。这个世界上,我们所能知的一切无不是相待而有,也就是相对而存在,在佛法上说是二,经中很多菩萨探讨这个问题时,或者说无主观无客观,或者说无空间无

15、时间等等,但却都不能称为不二法门,只是到了文殊菩萨以为不可言、不可说、不可示是不二法门。虽然是一个飞跃,却依然不能中的,或者说是不彻底,直到维摩诘杜口。默然无言,可谓一默如雷,才被文殊叹为此则为真不二法门也。可见,此是不可思议的诸法真理。二,从世间高深学问说不可思议。如高深的科学知识,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人解说,我们就不会知晓,就是有人解说,我们还是无法了解。如实验室中的夸克等现象,应当说是不可思议。可见不可思议在思想理论方面是甚深而广大,不是普遍知识所能涉及,也可以说非等闲所能知也。能够在某一学获得重大突破,摘取诺贝尔奖的人实在是微乎其微。既然世间的高深学问尚且如此,那么佛菩萨的不思议种种善

16、巧方便,就更不是我等所能理解的。如本经佛国品中宝积献盖,佛以神合众盖为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不可思议的妙境。宝积问佛如何修净心行,佛陀回答:以直心、深心、菩提心为众行因素,是显示不可思议的妙行。维摩示疾,五百声闻,八千菩萨都不能胜任问疾,是显示维摩居士具有不可思议的妙智,直到和文殊等诸大菩萨相对酬唱入不二法门,则是共同阐扬不可思议的妙教;至于不可思议品中维摩诘向须弥灯王佛借座,香积佛品中请饭于香积如来,乃至宝罗万象,手接大钱等种种表现,是显示净名所起不可思议的妙用。其中妙境与妙智是不可思议的根本,妙教与妙用是不思议的迹象。再说另一种不思议,客堂中大群人正劝说一胡说八道、有点神经分裂的人,

17、但更多的是道德差劲,好好想想你出家吧,那人依然要与人拼命的架势,一群佛教徒依然好心地劝说。由此,我心潮开始波动,实在也不能平静,真是不可思议无异,象那些居士所说,我们这里只能藏污纳垢,既然把这种人弄进来,他又难以教化,自以为是,佛教命运实在不可思议,我不知道该向谁去讲。姑且在此一吐为快吧!这样做的后果,将使我们自掘坟墓,也许这正是末法的根源了。实在不可思议.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接下来解释解脱。解脱是相对于束缚而说的。维摩诘得自在神通,当然不会遭受任何束缚,可以说是得解脱了。佛法中一向把了生死称为解脱。所谓了脱生死即是指此。众生在生死轮回中进进出出,有无尽的烦恼。而被苦恼逼迫的众生自然要求

18、解脱其苦。只是要真求解脱,首先要通达遭受束缚的原因,才有解脱的可能性,也就是有的放矢,而众生在生死中遭受束缚,并不是有形的绳索,而是因为有了无形的绳索-烦恼。只有解除这无形烦恼的束缚力,才能获得生死的解脱。大乘佛法中所说的解脱之所以称为不可思议解脱的原因是:不能离开世间而另外得有解脱。进一步说,就是在世间一切事物中获得解脱。如是不离世间而得解脱,难以被一般人所能理解和接受。所以说是不可思议解脱,也就是这不可思议解脱才是真正的解脱。如不会游泳的人,一进水就沉下去,爬到岸上就得自在,而善于游泳的人,在水中自由自在,随便怎样,没有障碍,不感到有任何难处。当然为他人所称道和羡慕。大乘菩萨不离世间,不舍

19、弃任何一个众生,能够在世间万事万物上得解脱。当然也就不会被世间任何一个物所拘累,对此凡夫与小乘自然会有不可思议的感受,而菩萨不离世间生死,即于一切法上证得解脱,如在水中得自在的人。这种功德、智慧、神通、妙用等都是无量无边的不可思议。只有证得这样的解脱,才能在世间度生的过程中自在无碍。长者维摩诘正是这样的一位大菩萨。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三) 本经的构造-会处虽有去来,竟无往返,故净名叹曰:善来文殊,不来相而来,虽来而不至,亦不去相而去,虽去而不动,则宛然从就,未始往来,故是难思。可以华严为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一部华严经有七处八会,那么一部维摩诘经又有几处几会呢?依吉藏大师维摩义

20、疏所说,本经有二处四会。所谓二处,一是指菴园处,即佛所住处,也指出家人所栖之地。二,方丈处,即菩萨净名所居之所,也指世俗之人的居住之地。进一步说菴园是庵罗女以园施佛,建造精舍,是他业所起,建在城外。方丈即八未曾有室,是净名自己建造,在城内。所谓四会:一指菴园会,二指方丈会,三重集方丈,四再会菴园。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就二处四会中,因时事次第和集法前后的不同,又分为二种。第一种是时事次第。一,方丈初会,二,菴园次会,三,重集方丈,四,再会菴园。因为五百长者子,愿行相符,为法城等侣,访道参玄,无时不集,而长者宝积已至,净名不来,故知有病。因为有病,所以国内众道友都去问病。净名因为身体有病,只

21、略为说法,于是无数千人都发道心,即是方便品。所以得知前有毗耶之会,只是处集之时,人天众少,利益不多,尚不足以畅谈他微妙的智慧,未能同现及之怀相称。只是佛与净名,既然共同化导众生,则两心相鉴。居士即托疾方丈,佛在菴园说法,为这件事集众。所以得以遣使问疾而声闻、菩萨都推辞不能胜任,所以接下来有菴园再会,以时事推理必当如此。第二种从集法前后而言:如果要结集经典,必须先标明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大众聚。如果开始就是净名时处的话,就不能成为经。所以要先说菴园会,如胜曼等经也是如此。菴园集会之后,佛陀将要遣使声闻和菩萨弟子去问疾,所以有方丈初会,赞叹净名之法德,使当时之众生敬仰至诚,所以有方便品之毗耶

22、初会,后面的两次集会跟前面所说的一样,所以不再赘述。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维摩诘经虽有二处四会,如果就食而言不出三时,第一,从佛国品到不二法门品说明食前说法,第二香积一品,为食时演教,第三,从菩萨行品到阿閦佛品是食后敷经。进一步从修行次第探讨,从佛国品到菩萨品是破三病门,即初二品破凡夫病;弟子品破二乘病;菩萨品破菩萨病。第二,从问疾品到香积佛品说明修行门。第三,从菩萨行品到见阿閦佛品辨别成德门。因为三种病都会妨碍菩萨修道,应该先破除它,所以立第一门,而病已破除,才能修行,所以有第二门,此第二门中,从问疾品到佛道品阐明菩萨实慧方便行。2,不二法门品阐明二慧由不二理成,3,香积品阐明从不二起二

23、用,然后进入第三门中,即是行成德门。1。菩萨行品初阐明佛事不不同,辨别无碍行成,2,从不尽不住,阐明善巧行立。3,阿閦佛品阐明本迹二身,即是指果德究竟。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各品大意僧肇大师为维摩诘经所作序尤其能体现维摩诘经之玄妙,况且文辞华美,因此,把此经序置于经首,也表达后学对祖师敬仰与怀念。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维摩诘不思议经者,盖是穷微尽化,绝妙之称也。其旨渊玄,非言象所测,道越三空,非二乘所议,超群数之表,绝有心之境,眇莽无为而无不为,罔知所以然而能然者,不思议也。何则?夫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立。至韻无言,而玄籍弥布,冥权无谋,而动与事会,故能统济群方,

24、开物成务,利见天下,于我无为,而惑者覩感照因谓之智,观应形则谓之身。覿(相见意)玄籍便谓之言,见变动谓之权,大道之极者,岂可以形言权智而语其神域哉?!然群生长寝,非言莫晓,道不孤运,弘之由人,是以如来命文殊于异方,召维摩于他土。爰集毗耶,共弘斯道。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至若借座灯王,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不思议之迹也。然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故命侍者标以为名焉。大秦天王,隽神越世,玄心独悟,弘至治于万机之上,扬道化于千载之下。每寻玩兹典,以为栖神

25、之宅,而恨支竺所出,理滞于文,常恐玄宗,坠于译人,北天之运,运通有在也。以弘始八年岁次鹑火,命大将军常山公,右将军安成侯,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于长安大寺,请罗什法师,重译正本,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尽环中,又善方言,时手执梵文,口自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後,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矣。余以暗短,时预听次,虽思乏参玄,然粗得文意,辄顺所闻,为之注解,略论成言,述而无作,庶将来君子,异世同闻焉!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我们就其中一段话进行分析。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室包乾象,不思议之迹也

26、。然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可以说是概括了全经的内容。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这一段文字是说,维摩经所说有本有迹,先说其本,总为四句:一: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菩萨要证得菩提之果则应万善俱修。只是万善俱修,不是不要因人、因地、因时等而有先后缓急得差异,这就需要般若权智为之分别筹划,因为般若能如实照见诸法真实相状,所以称为实智。并不但能照空,而且能出空涉有,具有行空不让,涉有不著的善巧妙用。此也即是菩萨的方便智。所以菩萨修习万行,一定要以此二智为主。二: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一切功德,总不出六度所摄,所以,菩萨修行,以树立功德为根本,即以布施、持戒、忍

27、辱、精进、禅定、般若为根本。三: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诸佛菩萨要化度众生的原因是由于众生被无明所蒙蔽,烦恼所迷惑,流转于生死苦海,所以生起拔苦与乐的大慈大悲之心,一如金刚经所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果没有大慈大悲之本怀,则不能发无上菩提之心,当然也就不能成就佛果。四: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佛法的最高境界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皆如也。即以无分别智观一切法不二为入门。总此四句为菩萨不思议之本,而佛之应化事迹,则以众生机缘之差别,所以有不同之相现。如经中所说的,有如向东方三十六恒河沙国处的须弥相世界须弥灯王佛所,借来三万二千狮子座,向上方四十二恒河沙佛土处的众香国香积佛所

28、请来甘露味香饭,手接三千大千世界,取之随意投置于他方国土,面积仅一方大小之房屋,可包容天地之大而无碍,如此等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迹,都是因为众生被无明所障蔽,烦恼深重,如要启迪化导,就一定要随众生的根机,施用种种方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之事。所以说幽关难启。须弥灯王佛的须弥相世界,香积佛的众香世界,无动佛的妙喜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等等,应化事迹各各不同,所以说圣应不同。虽然所垂应于众生的事迹,万千各殊,即各不相同,却都是因此根本同证真如、积功累德所致。所以说非本无以垂迹。本和迹虽然不同,但不可思议却是一样的,所以佛告侍者阿难,此经称维摩诘所说,也称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

29、用途全经共十四品,依通常区分:第一,佛国品为序分,记述法会缘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为正宗分,最后两品为流通分。各品内容简介如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一佛国品。释迦牟尼佛在毗耶离城外庵罗树园与众集会,长者子宝积说偈赞佛。佛陀告诉他: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此是不思议解脱的根本。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方便品。住在毗耶城内的维摩诘长者,曾于过去劫中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契入不二平等。为方便摄化众生,上自王官、大臣、婆罗门、梵天、帝释等,下至酒肆、学堂、淫舍、长者、居士等,广泛介入社会各个阶层。目的为化导众生,后来他以方便现身有疾。因此,国王、大臣、长者

30、、居士、婆罗门及诸王子等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对于问疾之人,维摩诘现身说法,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乃至是身不净,秽恶充满,是身虚伪,虽假以澡浴衣食,必归磨灭等等。所以不应心为形役,应常乐佛身,佛身即是法身,此佛身是从无量智慧功德生的,是从慈悲喜舍生的,是从四摄六度生的,所以应以速朽之身,勤修如是胜行,饶益众生,获得佛陀的清净法身,圆满报身,乃至千百亿化身。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三弟子品。佛遣声闻乘中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维摩诘处问疾,舍利弗推辞说不能胜任,遣大迦叶等,也都推辞不能胜任,原因是他们宴坐习禅、解经说法、托钵乞食、解说戒律之时,维摩诘曾向他们提出问难,相与辩

31、别剖析,均为维摩诘所挫败,于是,五百声闻弟子,竟没有一个人敢承当问疾一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四菩萨品。佛陀又于菩萨乘弟子中先后遣弥勒、光严、持世、善德前往问疾,他们也同样又如舍利弗等的遭遇,都推辞说不能胜任此事。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五文殊师利问疾品。在声闻及菩萨都不能胜任的情况下,佛陀又遣文殊师利前往问疾,文殊师利深知问疾任重,但还是承佛圣旨,诣彼问疾。即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百千人天,都欣然跟随前往,要大开眼界,维摩诘空其室内一切所有,唯置一床,以疾而卧,对于文殊致问,维摩诘告以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六不思议品。舍利弗久立思坐,室内无座位,维摩诘因此向舍利弗开导: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以及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诸义,随即由文殊指点,运用神通力向距此东方三十六恒沙国的须弥相国须弥灯王佛那里,借来了三万二千个高达八万四千由旬(一由旬约六十里)严饰第一的狮子宝座来入维摩诘室,宣示大小相容。还有:对乐久住世众生,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使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