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70KB ,
资源ID:35510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510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中考现代文语段专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中考现代文语段专项复习.docx

1、上海中考现代文语段专项复习阅 读 整 理现代文整理记叙文综述:记叙文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物三种,都是为表达作者的看法,即文章的中心思想。1、叙事记人(注意主人公的性格品质)2、写景抒情(较少)3、借物抒情(通常有一个或几个象征性的物贯穿全文作为线索,以表达作者人生志向或某种哲理或某种感情)4、叙事说理(通常由一件或多件事情引发作者的看法,有较强的说理性,可与社会某一现象相关,以小见大)一、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1)中心思想=事件概括+作者看法+作者的情感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首段入手 4、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5、从分析篇末入手6、从概括段

2、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一般规律:1、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侧重抓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2、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侧重于分析事件蕴含的本质意义。(3)常用中心思想概括规律:1、本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写人、记事类)2、本文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类)3、本文通过说明(说明文)4、本文通过故事,说明(告诉)了道理。(寓言、童话类)二、理清结构层次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用: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

3、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A.看到眼前事,联想到以往的事,引起了回忆,追叙往事;B.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时,为了加强对照效果,先写当前,后写过去;C.先说出事情的结局,在记叙事情的缘由。作用:或顺乎自然;或为了达到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的表达效果,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作用:插入的事情,是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主题更鲜明。(1)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1、按时间先后2、按地点的转换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如主要人物的变化,表达方式变化)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5、按

4、总分(总)的结构特点。(2)概括段意方法: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3)概括一般规律:1、事件概括(具体表现)=什么人+怎么样(什么情况下)+做何事+有什么结果v 注意: v 1、概括的内容要具体v 2、概括的要点要全面v 3、语言要简明(3)作用类:1、标题的作用:人物、故事地点、主要事件、线索 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情感线索、人物线索、事情发展的线索、某一物充当线索等思考角度:v 题目与行文结构(线索)的关系;v 题目运用的修辞及其作用v 题目的象征意义v 题

5、目所反映的中心解题步骤:A、表层与文章情节内容的关系 B、深层象征意义,中心2、议论抒情的文字的作用: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抒发作者的情感。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有明确人的活动,且与主人公性格品质有关联时: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4、“能否删除类”: “不能”+词语的本义+结合文章内容+删去后果+结论5、关键词的理解:词本意+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他对表现人物情感、文章中心的作用。6、特殊位置句子作用:v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考;为下文作辅垫。v 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6、文);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v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言有尽而意无穷。 7、人称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8、写作手法作用: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设置悬念、正反对比、衬托渲染、铺垫照应(呼应)、象征手法、以小见大等等。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正反对比:突出发展变化、主要特点衬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体铺垫照应: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反复要

7、点,突出中心常见的照应的方式:v 前后照应;v 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v 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v 前设悬念,后有照应。解题步骤:A、识别写作方法B、结合前后文情节C、体现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1)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上五种描写都可有细节描写。2、某种人物描写的作用=某种人物描写+人物思想性格+与下文情节的关系+文章中心v 肖像描写(外貌、神态、服饰):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v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v

8、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3、揣摩人物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和情感=某种人物描写+某种情况下+揣摩人物心理和情感+文章中心注意:A、揣摩心情,大多交较复杂,多个层次B、表达注意,事件+心情(因果关系)(2)修辞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强调问题,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7、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9、 8、引用: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记叙文 补:1)整体理解1.要了解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阅读是要把局部放在整个背景下看2.联系全文,从本文看,本文的,根据文意,根据人物性格特点等都是要联系全文来答题2)关键语句1关键语句,是指在内容上或主旨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语句,在结构上起着总起、总结、承上启下或衔接过渡的作用。2品味语句:a.感悟语句表层和深层意思(自己往往可能忽略表层,深层往往揭示中心) b.品味语句在段落或篇章中的作用(如承上启下)3)划分段落1抓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来把握作者思路,理清文章段落2抓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段也可以是过渡句4)

10、表达方式:叙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描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神态,外貌,服饰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上面已有)对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突出文章中心等,有重要作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说明:对事物的特点作解释和述说 议论:对写作对象进行评价,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抒情: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情感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3开头场面描写:A 内容上就事论事,介绍内容,注意主语B 结构上1) 铺垫(记叙文的专利)展开人物的言行人物情感上产生变化2) 对比 有两个人物或一个人物前后不一样A 代词要注意单复数单数:一个人一件事复数:多个人多见事B概括不

11、要遗漏要点题:十三岁的际遇 北大是“师长”是因为(北大给我知识,给我追求真理的勇气)是“朋友”是因为(北大自有清新,我与他朝夕相处,师生关系平易近人)“是我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是因为(我与北大息息相关热爱北大,北大的精神已融入“我”的血脉)要通读全文,要关注形容词,一般文章中都有答案题:句式判断错误的是(B)A 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疑问句)B 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吧(陈述句)(祈使句)C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感叹句)D 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元罢了(陈述句)句式 陈述句疑问反问设问 感叹句 祈使句 疑问句题:“白雪是他们心目中最美的雪山女神”如

12、何理解?答:白雪外贸魅力,舞姿优美的人,白雪精神崇高,心灵纯洁,不惜青春与生命奉献给雪山,白雪永远活在战士心中。最美的女神:表层美丽(外貌,神态) 深层精神(无私奉献,纯洁)小作文1中心鉴赏类小作文感点:上升一般哲理高度(论点)文中论据概括:截取文本细节(论据)深入议论:针对文本分析(论证)总结升华:联系提升(结论)2写作手法类技巧:1、运用得很出色。(10字以内)点明哪种修辞或人物描写;具体如:文章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很出色。2、列举文本(15字左右)A.寻找典型的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B.使用“”引用可以截取重要字词句(动词)3、在展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15字左右)点明

13、与中心有关的人物品质风貌(2、3两步反复一次,但作用不应重复)4、总结写作特色与中心的关系(10字左右)深刻且干练,如:“环境描写的巧妙运用推动了情节发展。”3、描写类技巧:(1)人物描写A.动作(一系列的动作,多于4个)B.语言(画龙点睛)C,肖像(贴切故事)注重叙述条理和生动性(2)景物描写A.调动感官两个及以上B.使用修辞手法两个及以上C.叙述层次:远近,高低,建筑物植物动物人D.行文结构:总分总E.抓住景物的特点F.语言流畅,表述清晰4扩写(续写)类(1)扩写类技巧:A.注意人称B.联系上下文关键提示C.突出人物心理活动特点D.两个及两个以上提示语调(2)续写类技巧:A.有具体的事件B

14、.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C.人物描写突出心理活动5说明概括类技巧:1、每一个方面都要写到,不多不少。2、尽量概括,不要罗嗦。3、定义(总结、总起句)非常重要。题: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扁豆的外型,习性,功用等1)眉豆外型扁扁的,形状如浅淡绿的耳朵,又饱满,晶莹的黑,边角有一抹纤细,突兀的白。2)喜欢生长在田头岸边,房屋前屋后的贫瘠土地3)它是一种重要,可以健脾消食。说明文:1. 举例子:说明对象+说明方法2. 主要说明内容,往往出现在:A 标题B 开篇C 结尾3. 主要说明方法只写一种4. 寻找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对象后紧跟说明方法,给说明方法向前找说明对象5. 能否换:A 可否换B 每一段内容

15、C 段落之间的关系D 交换后的后果E 总结6. 不是列数字的数字:A 年代,时间B 专有名词C 不是为了说明对象特点的数字7.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8. 总起句:说明对象+本段中心段落层次(总分总)句子关系(标点)街区重点,句式相当,句子通顺9. 总分关系A 问题在总,主答案在分述部分B 找到文本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概括C 结合上下文,寻找文本提示10. A.关注提示语B.方面,高度提炼,概括11. 句子的更换A 能否B 前后文关系C 内容D 总结语言准确性12. 字词更换A 解释字词B 寻找文本依据(具体)C 说明问题(表明)D 总结(语言)13. 说明文(说明对象+说明方法)A 紧挨着

16、划线句的前一句话B (如A情况不对)去找划线句所在小结中心句(总起,总结句)C 如果A.B.两种情况不对,那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象+特征14. 第一段作用:1) 引出说明对象,内容2)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15.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16.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 举例子:用典型事物更加具体准确地说明这类事物的特征2) 列数字:更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3) 作比较:使事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的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结构包括段落)。

17、2、把握结构的意义。 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有明确时间词。2、空间顺序:上-下,左-右,前-后,一般适用于参观游览类或介绍事物类说明文。3、逻辑顺序:现象-本质,主-次,远-近,简单-复杂,原因-结果。说明的方法 1、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2、明白各种方法的作用。举例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作比较:这里拿和作比较,突出(具体)说明了列数字: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例:1 “湖内有大小港岔200余条,半岛50多个,回水长10公里。”(列数字) 2 “即使人类不努力登上月球,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高科技也会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要比现在慢

18、很多。”(作比较) 3 “例如研究人类暴露在强辐射条件下的后果,寻找避免辐射对宇航员的血液造成危害的方法,使人们找到了治疗白血病、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手段。”(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1.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的说明了事物。2. 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3. 列数字:具体准确为说明对象服务。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具体,科学性(内容),准确性(语言),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例:“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

19、题之一。”第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去掉。因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所以使用了“之一”一词,就使表达更严密、更准确。例:、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始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哪个句子更好?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答:原句好,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答题步骤:1 能否删(能否换) 2 解释词意 3 代入文本 4 删去后的

20、影响 5 总结(体现准确性,科学性等)说明对象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你要说明的事物。如何找准说明对象: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指代1 先找指代在原文中的位置。2 看前后文,并判断指代的具体内容。注:指代在原文中有具体内容的,一定要抄全!议论文:1. 分清议论文结构:开头有论点,不找结尾结构:矩形结构:开头等于结尾(论点在开头)梯形结构:开头小于结尾(论点在结尾)2.词语的表达作用: A解释词语 B强调突出(矩形结构的开头论点,强调突出论点的必要性)3.概括: 用那个自己的话表述,不要完全照抄原文,但是依据

21、来自于文章 分论点的概括相当于段落中心内容的概括,论据不作为答案 分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4联系上下文解释: A词语字面意思 B结合文本内容5.引号作用: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的作用6.注意关键词“因此”等,因果关系,找原因往前。7.第一段:1)名人名言2)事例3)排比,设问A引出论点,论题B引起读者深思C(论据)证明论点8.论据的取舍:1)论据要兼顾古今中外2)论据要兼顾不同领域3)兼顾正反对比4)与上下文内容照应,使结构严谨5)一定要证明论点或分论点9.缩写A人名B事迹C语言表述10.总分关系找总述部分11.证明论点的论据是否恰当:A是否恰当

22、B复述段落内容C论据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12.论证的方法:A例证(举例论证)B引证(引用论证)C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13.论证结构1)层进式2)对比式3)并列式4)总分式议论文阅读整理一 论点 1. 概念: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指出的见解和主张 2. 区分论点和论题: 1、论题:作者要议论的范围 2、论点:作者的观点 区别: 论题没有任何感情倾向、没有褒贬 论点有明确的感情倾向:褒或贬,即肯定或否定, 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动词) 谈和论都是文体的表示,不属于动词 注意:如果是论题,必须要在议论对象上加上作者的态度或观点,才是完整的论点。(论题+作者的主张=论点) 3 寻找或归

23、纳论点: (一)寻找论点的方法: 1、看题目: (1)题目可能就是论点(在文中寻找最完整的表述,一般在开头) 例如: “读书人是幸福人”、“城市建设要增加文化含量”“不怕失败”(见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一)第一篇第7题)、必须重视艺术教育(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一)第二篇第8题)、加强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一)第三篇第5题) (2)但题目还可能是论题(包括引用文中人物的某句话) 例如:“奥林匹克新格言”、“孩子,别哭”2、看文章开头: 谈骨气第一段“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3、论点在文末: (1)第一段的议论范围小于最后一段的议论范围,那么论点在文末。 (2)第一段讲现象,第二段开

24、始是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末段提出总论点,那么论点在文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一般议论文的结论都具有总结性或号召性,与论点有着密切关系。如:人生难得几精彩(初三语文议论文练习(二)第1题) (二)归纳论点的方法: 1、捕捉段落中心句 一般在某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2、散落在文中,在某个自然段中紧贴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前后的句子中。 注:关键是借助文章的论据去推断论点。 (3)补充非完整句式的论点,还需注意与前文句式的统一性或相近性。 重点:“向前看齐”二 论据1、 论据的分类A. 事实论据事实胜于雄辩(史实、事例、数字等,什么人,什么事,它与论点的关系)B. 理论

25、论据引经据典(经典著作、名人名言、科学原理、理论书上的话等)如:测验卷议论文部分第3题2、与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和根据。 3、论据的作用: (1)有的只证明文章的分论点、论述过程中的某一论点;不直接论证中心论点。 如测验卷议论文第三题:答案为:奋斗没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论点(分论点)+论据 (2)有的是否定与论点相反的主张,从反面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有的论据要相互组合,增强广度(横向)和深度(纵向),还能体现观点的普遍性 4、论据的顺序: (1)结合文章上下文,联系分论点,把论据放入正确的段落。 (2)许多文章有些论据是按照文中“古今中外”(明或暗)四个字

26、来选择排列的。(但要具体结合文章) 例如谈骨气一文中“古人”、“文天祥”、“闻一多”针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涵盖了古、今、中。 议论文练习(一)第一篇第8题 答案为:居里的事例从“古今中外”的“外”这一角度论证的,如果改为陈景润的例子,就无法照应上文“古今中外”。 5、论据的补充: (1)原理同论据的顺序是一样的。 (2)不同点:注意补充论据的限制性要求(国籍、时代、范围、历史事实、前文的语句等)。 议论文开头: A、开门见山 B、用故事、新闻、传说 C、用名句、名言 B、C开头的作用: A、使用了论据 B、引出论题/论点(结构上) C、内容上 D、引起读者兴趣三 论证 1、目的:有利于多角度、多侧面地摆事实、讲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充实、丰富。2、论证方法类型:(1)例证法(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2)引证法(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3)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