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5 ,大小:97.73KB ,
资源ID:35077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077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

1、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1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传递矩阵、 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2-2 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2-3 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2-4 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传递函数:在

2、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 S 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 m n 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4传递函数 W (s)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2-5 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W (s)

3、b0 smb1sm 1bm 1 s bma0 sna1sn 1an 1 s anmKTi s1bmW (s)i 1n其中 KTj s1anj 1mK gszib0W (s)i1n其中 K gs p ja0j 1传递函数分母S 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zi 为系统的零点,p j 为系统的极点。 K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K g 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2-6 自动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环节?它们的传递函数是什么样的?1比例环节urR02惯性环节R0urR03积分环节R0ur4微分环节1/Csur5振荡环节Rur6时滞环节R1uc-+1/Csuc-+1/Csuc-+Ruc-+LC uc2-7 二

4、阶系统是一个振荡环节,这种说法对么?为什么?当阻尼比 0 1时是一个振荡环节,否则不是一个振荡环节。2-8 什么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它等效变换的原则是什么?系统的动态结构图有哪几种典型的连接?将它们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并列写出典型连接的传递函数。2-9 什么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什么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系统时,如何计算系统的输出量?答: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之积。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当给定量和扰动量同时作用于系统时,通过叠加原理计算系统的输出量。2-10 列写出梅逊增益公式的表达形式,并对公式中的符

5、号进行简要说明。2-11 对于一个确定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形式都将是唯一的。这种说法对么吗?为什么?答:不对。2-12 试比较微分方程、传递函数 、结构图和信号流图的特点于适用范围。列出求系统传递函数的几种方法。2-13 试求出图 P2-1 中各电路的传递函数 W(s)=Uc(s)/Ur(s) 。R1R LurCucCCurR2uc(a) (b)C1R Rur C2 uc(c)解:( a)解法 1: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图,R LSU(s)I(s)1/CSU(s)rc图2-1 (a-s)由欧姆定律得:I(s)=(U r-U c)/(R+Ls)由此得结构图:I(s)U

6、r 1/(R+Ls)-UcUc=I(s)(1/Cs)由此得结构图:I(s) Uc1/Cs整个系统结构图如下:I(s) UcUr 1/(R+Ls) 1/Cs-根据系统结构图可以求得传递函数为:WB (s)=U c/U r=1/(R+Ls)(1/Cs)/ 1+1/(R+Ls)(1/Cs)2 2其中: TL =L/R;TC=RC解法 2:由复阻抗图得到:U r (s)U c ( s)1U r ( s)1U r (s)I ( s)1I (s)12R LsCsRCs L c s R C s 1CsLsCs所以: U c (s)Lcs 21U r (s)RCs1解:( b)解法 1: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

7、图,I 2(s)I 1 (s) R1Ur(s)1/Cs1/CsUc (s)I(s) R2(b)根据电路分流公式如下:II 1I 2R1 R2R2R1I1 I同理: I2 IR1 R2R1 R2I ( s)U r(s)其中: Z1/ Cs / Z1Z111ZR2R1R1Cs 1 代入 ZCsCS1 1 R1Cs 11R1Cs1中,则ZCs Cs11Cs R1Cs21R1CsCs Cs11I1 ( s)I (s)Cs1I (s)21R1R1CsCsCsU c ( s) I 1(s) 1I (s)R2U r ( s)11U r ( s) R2CsZ R2 R1Cs 2 Cs Z R2U r( s)1

8、1U r( s)R21 R1Cs 1R1Cs 2 Cs1 R1Cs 1R2R2Cs R1 Cs2Cs R1Cs2U r ( s)U r (s) R1Cs 2 CsR2R1Cs 1 R2 R1Cs 2 Cs R1Cs 1 R2 R1Cs 2 Cs所以:U c ( s)1R2 R1 Cs 2 CsU r ( s) R1Cs 1 R2 R1Cs 2 Cs R1Cs 1 R2 R1Cs 2 CsR1R2C 2 s22R2Cs 1R1R2 C 2 s2R1 Cs 2R2Cs 1解法 2:首先将上图转换为复阻抗图(如解法1 图)I1 ( s)U r(s)U c ( s)R1I 2 (s)I 1 ( s)R

9、11CsI 1 (s) R1Cs1CsI ( s)I1 (s)I 2 (s)U c (s)I1(s)1I (s)R2Cs画出其结构图如下:1CsUr(s)1I 1I2IR2Uc(s)R1R1Cs+1化简上面的结构图如下:1CsUr(s)1I 1IUc(s)R2R1R1Cs+2应用梅逊增益公式:U c ( s)1nTkkU r ( s)k1其中:1LaLbLaR2R1Cs2 、 Lb1R1R1Cs所以1R2 R1Cs 21R1 Cs R2 Cs R1Cs 2 1R1R1 CsR1CsT1R2 R1Cs 2 、11R1T21、21R1Cs所以:U c ( s)R2 R1 Cs 21R2Cs R1C

10、s 2 1R1R1CsU r ( s)R1Cs R2Cs R1Cs 2 1R1Cs R2Cs R1Cs 2 1R1CsR1R2C 2s22R2 Cs 1R1 R2 C 2 s2R1Cs 2R2Cs 1解: (c) 解法与 (b)相同,只是参数不同。2-14 试求出图 P2-2 中各有源网络的传递函数 W(s)=Uc(s)/Ur(s) 。R1 C1ur ucR0(b)R1C1C0ucR0(a)解:( a)U c ( s)Z1其中:Z1R111R1C1 s 11 T1 s 1U r (s)Z0C1s C1sC1 sR1 C1 R2C2ucur R0(c)R011C 0 sR0R0Z0其中: T1R

11、1C1 、 T0 R0C0/ R01R0 C0 s 1T0 s 1C0 sR0C0 s所以: U c (s)1T0 s1 T1s 1U r (s)R0 C1sR1 C1C0ucR0(a)解:( b)如图:R1C1R3I 1R2urI 0ucR0(b)将滑动电阻分为R2和 R3,I 0I 1I 0U r (s),I1U c (s)R3,其中R0Z1R3R1C1s1ZR1 C1 sR1R2 R1C1s 1 R1R2R2R1C1s 1R1C1 s 1R11C1 sZ1U c (s)R3R1R1R3C1s 1所以:R3C1sR2R1C1s 1R1U r (s)R0R0 R1R3 C12 s2解:( c

12、)解法与( b)相同。2-15 求图 P2-3 所示各机械运动系统的传递函数。X c( s)(2)求图 (b) 的X c ( s)(1) 求图 (a)的?X r(s)X r ( s)X 2( s)(4)求图 (c)的(3) 求图 (c)的?X 1 ( s)X r(t)K1BX c(t)K2(a)X r(t)B1mX c(t)B2(b)f(t)B1 X1(t)X2(t)B2(c)2-16 如图 P2-4 所示为一个带阻尼的质量弹簧系统,求其数学模型。FsMKf图p2-42-17 图 P2-4 所示为一齿轮传动系统。设此机构无间隙、无变形。(1)列出以力矩 M r 为输入量,转角为输出量的运动方程

13、式,并求其传递函数。(2) 列出以力矩 M r 为输入量,转角 1 为输出量的运动方程式,并求出其传递函数。D1Mr J1,f1,? 1D3J2,f2,? 2D2McJ3,f3,? 3D42-18 图 P2-6 所示为一磁场控制的直流电动机。设工作时电枢电流不变,控制电压加在励磁绕组上,输出为电机位移,求传递函数 W ( s) (s) 。U r (s)La RaRf?ur M JfLf图P2-62-19 图 P2-7 所示为一用作放大器的直流发电机,原电机以恒定转速运行。试确定传递函数Wc ( s)W (s) ,假设不计发电机的电枢电感和电阻。U r ( s)R fMRU rMCU cL fM

14、原动机?3图P2-72-20 图 P2-8 所示为串联液位系统,求其数学模型。Q 1Q 2H 1H 2Q 3R1R 22-21 一台生产过程设备是由液容为C1 和 C2 的两个液箱组成,如图P2-9 所示。图中 Q 为稳态液体流量 (m 3 s) ,q1 为液箱1 输入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 m3s) ,q2 为液箱1到液箱 2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 (m3) , 3 为液箱 2 输出流量对稳态值得微小变化 (m3s) , H1sq为液箱 1 的稳态液面高度 (m), h1 为液箱 1 液面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H 2为液箱 2 的稳态液面高度 (m) , h2 为液箱 2 液面

15、高度对其稳态值的微小变化(m), R1 为液箱1 输出管的液阻 (m(m3)2 为液箱 2 输出管的液阻 (m(m3)。s, Rs(1)试确定以为输入量、为输出量时该液面系统的传递函数;(2) 试确定以为输入, 以为输出时该液面系统的传递函数。 (提示: 流量 (Q)= 液高 (H)/ 液阻 (R),液箱的液容等于液箱的截面面积,液阻 (R)=液面差变化 (h)/流量变化 (q)。)Q q1液箱 1 液箱 2H 1 h1H 2h 2C 1R 1CR22Qq 2Q q 3图P2-92-22 图 P2-10所示为一个电加热器的示意图。该加热器的输入量为加热电压u1,输出量为加热器内的温度T0,qi

16、 为加到加热器的热量, q0 为加热器向外散发的热量,T i 为加热器周围的温度。设加热器的热阻和热容已知,试求加热器的传递函数G ( s) T0 ( s) U t (s) 。T 1q0T 0u 1q1图P2-102-23 热交换器如图 P2-11 所示,利用夹套中的蒸汽加热罐中的热体。设夹套中的蒸汽的温度为 T i;输入到罐中热体的流量为Q1,温度为 T1 ;由罐内输出的热体的流量为Q2,温度为T2;罐内液体的体积为 V ,温度为 T 0(由于有搅拌作用, 可以认为罐内液体的温度是均匀的),并且假设 T 2=T 0, Q2 =Q1=Q(Q 为液体的流量 ) 。求当以夹套蒸汽温度的变化为输入量

17、、以流出液体的温度变化为输出量时系统的传递函数(设流入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流入液体 Q1, T1 流入液体 Q2, T2液体 V,T0蒸汽 T i图P2-112-24 已知一系列由如下方程组成,试绘制系统方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X1 ( s)X r(s)W1 ( s)W1 (s)W7 (s) W8 (s) X c (s)X 2 ( s)W2(s) X 1 (s)W6 (s) X 3 ( s)X 3 ( s) X 2 (s) X c (s)W5 ( s)W3 (s)X c (s)W4(s) X 3 (s)解:由以上四个方程式,可以得到以下四个子结构图1X1(s)=X r(s)W1(s)- W1(s) W7(s)- W8(s)X c(s)Xr (s) X 1(s)W1(s)-W7(s)-W8(s)Xc(s)2.X2(s)= W2(s) X 1(s)- W6(s)X3(s)X 1 (s) X 2(s)W 2 (s)-W 6(s)X 3(s)3.X3(s)= X 2(s)- X c(s)W5(s) W3(s)X 2 (s)X (s)3-W 3(s)W 5(s)X c(s)4.Xc(s)=W4(s)X3(s)X3 (s) Xc(s)W4(s)将以上四个子框图按相同的信号线依次相连,可以得到整个系统的框图如下:X (s)3W6(s)X (s)X1(s)-2Xc(s)r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