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65.50KB ,
资源ID:35066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506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标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20.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标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20.docx

1、新课标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20课时作业(二十)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达标(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l贿赂)秦 举(j全部,都)以予人B暴(bo残酷)霜露 奉之弥(m更加,愈)繁C洎(j自从)牧以谗诛 犹抱薪(xn柴)救火D秦击赵者再(zi两次) 为(wi治理)国者答案D解析A项,举:拿;B项,暴:p,暴露;C项,洎:及,等到。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C项,“固”意义相同,都是“本来”的意思。A项,或:代词,有人/副词,或许,也许。B项,而: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连词,表转折,

2、但是。D项,以:连词,表目的,这才/连词,表结果,可译为“以致”。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内立法度,务耕织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吞二周而亡诸侯今殴民而归之农而秦兵已西矣A BC D答案C解析为名词作状语。4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苟以天下之大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赵尝五战于秦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一样都是被动句。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齐”。B项,定语后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

3、,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B六国论中的“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可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C“卿”是古代高级官名,如“三公九卿”,也用作君对臣、晚辈对长辈的敬称。D“诸侯”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答案C解析“晚辈对长辈”错误,应是“长辈对晚辈”。二、文本训练(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

4、,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弊在赂秦 弊:弊病B六国互丧 互:互相C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D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答案B解析互:交互,相继。7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

5、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思厥先祖父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C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答案D解析A项,“祖父”古义指祖辈和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B项,“故事”古义指先例,旧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C项,“其实”古义指那实际上,今义指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8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B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C将赂秦比作“抱薪救火”,形象地证明了赂秦的危害。D第二段则以骈文的排比句和

6、对偶句为主,又间杂一些散句,语言既有气势又有变化。答案D解析应为“以散句为主,间杂骈句”。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7分)(1)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2分)译文:_(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2分)译文:_(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分)译文:_答案(1)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2)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而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3)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三、拓展阅读(19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小题。辨奸论苏洵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

7、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

8、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

9、/孰知祸之至于此哉!B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C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D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答案A解析抓住关键词“则”“而”进行断句,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生”是古代对百姓的称呼,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里正、庶民、黎庶、黎元等。B“夷、齐”分别指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继位,先后都逃往西岐。C颜渊,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

10、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D臣虏,指臣仆、俘虏;奴役。如南唐李煜破阵子词:“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答案A解析里正: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明代改名里长。不是“百姓”的称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只要

11、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答案C解析C项,“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有误,原文是说“鲜有(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5分)译文:_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5分)译文:_答案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参考译文】事情

12、有的必然要到来,道理有的本来就是这样。只有天下那些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四周起晕预示天要刮风,柱子的石墩回潮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呢?可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改变了他的行为啊。从前山涛(巨源)见到王衍,说:“日后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他杀光了!”今天分析起来,其中的道理确实有可以预见的。(但)依我

13、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欺骗世人、盗取名誉的地方,然而他不嫉妒别人,不贪求名利,只是随波逐流,周旋上下。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使天下大乱呢?像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迷惑世人。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么会重用他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现在有的人,嘴巴里边讲着孔子和老子的话,亲自实践着伯夷、叔齐的清高德行,收罗了一批喜欢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

14、子再生。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脸上脏了不忘洗擦,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有人)却不是这样,穿着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吃的食物,头发像囚犯,面孔像家里死了人,却在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合乎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他们凭借盛大的名声,来掩盖尚未形成的祸患,即使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喜欢杰出人才的宰相,还是可能举荐和任用这种人的。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这就不只是王衍、卢杞这二人可以相比的了。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绩。”假如这种人没有被

15、重用,那么我的话便说错了,然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当然,谁又能够知道祸患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受到了重用)那么天下的人们就将遭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就将得到有先见之明的名声,那可就太悲哀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拜中国的建筑业和现代科技之赐,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影城在都市拔地而起,豪华的放映厅,宽大舒适的软椅,环绕的立体声音响为观影者的幻想提供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只是在_的排片表上,可选择的好电影_,影城那偌大的空间也顿时变得逼仄起来。有些影片,开头进入时还饶有兴趣,但是越往后看就越_,感觉白花了冤枉钱又瞎耽误工夫。反省起来,也哑

16、然失笑,自己就是冲着“胡编乱造”而来的,怎么中途就反悔了?又不是去看纪录片。前些日子观驴得水就是此种体验。看有关介绍,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恰逢教育部派员暑期来巡视开头绝对诱人,我就是奔着这诡谲的、突发奇想的开局而去的,希望获得观赏的愉悦。后来的进展着实让人失望,影片真可谓“外强中干”,即剧情的展开没有强劲的内在动力,情节的每一步推进,都是由教育部巡视员的驾临所驱动,仿佛影片的编导也是在这样一种外加的上峰的压力下,硬着头皮将故事进行到底。就驴得水而言,()。可惜影片后来竟落为现实生活常见的套路,即每一次作假,都需要不断以更大的作假来掩盖,成为一部几

17、近无厘头的闹剧。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B一所民国西北某地的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C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拉水的一头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D民国西北某地的一所学校,居然把一头拉水的毛驴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修改语病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浏览文中的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某地的一所民国西北学校,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来吃空饷”,“某地的

18、一所民国西北学校”属于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多重定语的语序排列一般是: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离中心词最远;其次是表示中心词“怎么样的”动词、动词性短语;再次是表示中心词“什么样的”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离中心词最近的是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范围(领属)数量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中心词。“民国”“西北某地”是表示时间和领属,故应放在最前面,“一所”是数量词,紧跟其后,A、B两项都没有把多重定语的语序修改过来,故错误。“把拉水的一头毛驴居然纳入教员编制”属于修饰语的语序不当,“居然”应放在“把”的前面,且“拉水的一头毛驴”也是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

19、“一头”是数量词,“拉水”是动词性短语,故“一头”应放在“拉水”前面,这就排除C项,应选D项。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某些奇特的构思是它应该具有的,这样可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B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是它应该具有的。C要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就应该是它要具有的。D它应该有某些奇特的构思,使荒诞的剧情延续下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本题,需要分析前后的语境,把握前后句的对象。前面说“就驴得水而言”,后面说“可惜影片后来”,可见中间句子的主语应是驴得水,因为前面已经出现影片的名字,故可以用“它”来指代,A、B、C三项都把主语

20、换成了“某些奇特的构思”“运用某些奇特的构思以延续荒诞的剧情”“某些奇特的构思”,这就与上下文的意思不太连贯,只有D项是从“它”的角度来说,即驴得水,能让语意的表达更为连贯,故选D项。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琳琅满目屈指可数味同嚼蜡B林林总总凤毛麟角味同嚼蜡C林林总总屈指可数索然无味D琳琅满目凤毛麟角索然无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成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林林总总”形容众多。第一处说的是“众多的排片表上”,只强调“多”,而无“美好”“珍贵”的意思,故选用“林林总总”

21、。“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第二处,是说可选择的好电影很少,应使用“屈指可数”。“味同嚼蜡”,味道像嚼蜡一样。形容说话或文章枯燥乏味。“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第三处,是说有的电影越往后看越枯燥,应使用“索然无味”。故答案选C项。14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5分)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

22、就越少。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_。材料三: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东方朔反驳说:陛下,如果_。答:_答案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就是谁也看不懂的作品这杯酒真能让人不死,您就杀不死我(或:您能杀死我,就证明这杯酒不能让人不死)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断能力,学生要注意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认真研读所给的文段,然后根据例子的指向,细心找出另外两处存在逻辑推断有误的节点,例如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是:请参考材料一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例如材料二鲁迅的反驳就要扣住能不能看懂作品。材料三的

23、反驳要注意常识性的生活推理,就是世上本没有能让人喝下去就不死的酒。总之,要注意认真分析文段的同时,还要仿照示例进行参考作答。15下面是某公司员工离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答:_答案员工离职,先填写离职申请表交部门主管审核、面谈,可挽留的,若部门主管与相关部门协调成功,员工同意后继续工作;未作挽留或协调未达成一致的,均与部门确定离职日期,经人力资源部备案后,员工办理离职手续。(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读图时首先关注该主题由哪些环节构成;其次是理清各环节之间关系,一般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第三是关注各环节、跟层次之间呈现何种关系,如总分关系或者从属关系等。最后拟写答案。拟写时注意选择叙述的起点,要把所给文字信息都用上,注意前后的逻辑顺序和语言的逻辑性,特别要注意题干要求,比如本题中题干的要求是: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对于这些硬性的要求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