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7.47KB ,
资源ID:34504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450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语文第22课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语文第22课练习题.docx

1、七年级语文第22课练习题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嘉肴 ( )( )自强( )兑命( )学学半( )不知其zh( ) 弗食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虽有嘉肴( ) 弗食( )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 然后能自强也( ) 虽有至道( )教学相长( )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 知困,然后能自强(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3、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 ) 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

2、 古义:( ) 今义:(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 ) 今义:( ) 学学半 古义:( ) 今义: ( )虽有至道 古义:( ) 今义: ( )教学相长也 古义:( ) 今义: ( )5、一词多义(1)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人不知而不愠( )不知其善也( )(3)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6、通假字 兑命曰 ( )7、词类活用 弗食,不知其旨也。8、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请划三处(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请划两处

3、(5)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9.请翻译下列句子(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故曰:教学相长也。(4)、兑命曰:“学学半。”(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0.虽有嘉肴选自_,礼记又名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论著的汇编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 (朝代) (人名)编撰。学记是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系统性的 论文,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

4、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如“因材施教”“ ”等。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11、“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12、本文在开头先以“ ”作类比引出“ ”,再从 和 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 ”的观点,最后又引用“ ”来深化强调论点。1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14.本文集中论述了_与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的道理。15.文章中哪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6.说一说自己对“教学相长”的理解。17. 本文的中心句是 。1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

5、近的诗句。19、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0、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21、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22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 典:主。)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 不知道( ) 是故古之王者( ) 教学为先 ( ) 其( )此之谓乎( )2翻译:(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甲】虽 有嘉肴【乙】君子

6、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中(zh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知其旨也( ) 然后能自强也( )学不可以已( ) 故木受绳则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 辍耕之垄上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 D学而不思则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 翻译下列句

7、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 ;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7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甲】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奚怎么。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5)非问无以广识(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7)

8、然后能自反也 反:(8)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9)舍问,其奚决焉 舍:9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教然后知困 君子学必好问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限划两处。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学学半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11.【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12.【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13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选文【甲】和【乙】论述了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乙】文:。【甲】虽有

9、嘉肴【乙】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选自荀子劝学)布:表现。四体:四肢。形:体现。端而言:说话语意精深。蠕而动:比喻举止文雅。蠕,虫子的活动。法则:榜样。14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_ (2)虽有至道 虽:_(3)一可以为法则 一:_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2)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16【甲】文拿“嘉肴”与“至道”类比,以突出_;【乙】文运用_的写作手法,指出“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的不同

10、。【甲】虽有嘉肴【乙】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任末:人名。笈:书箱。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9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

11、是( )A不知其旨也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20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21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

12、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进:继续学(新内容)。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2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 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 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

13、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24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弗食,不知其旨也。_(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_26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

14、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选段)【乙】虽有嘉肴2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蜀之鄙有二僧: (2)子何恃而往:(3)虽有至道: (4)然后能自强也: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9两文都对我们的学习有

15、很大的启发,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说说你的理解。30下面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通过记叙和议论的方式,用二僧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甲文是对话体的故事,贫和尚的一句“吾一瓶一钵足矣”,表现他对物质要求很低,而对战胜困难充满信心,同时也对富和尚充满嘲讽的意味。C甲文中“足矣”的“足”和乙文中“知不足”的“足”意思完全不一样。D乙文开头从“嘉肴”谈起,而目的不在于此。从“嘉肴”说到“至道”,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甲北冥有鱼 乙虽有嘉肴丙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

16、寺后禅院31、对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清晨入古寺”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B、“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尾联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为衬,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C、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当时美好社会的赞颂及建功立业的愿望。D、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十二章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三峡D、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3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齐谐者,志怪者也(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弗学,不知其善也( )(4)教然后知困(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故曰:教学相长也35、甲 文中,“鲲鹏”可高飞九万里,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36、“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大道之

18、行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是故谋闭而不兴2本文选自_,是_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礼运,礼记名,大约是_末年或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大道”是指_。3大道的内涵(本质特征)是、。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5.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6.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7.从原文中写出一个大同社会的具体表现的例子: _。8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9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三个成语出自其

19、中,它们分别是、。10选文用了_、_等修辞手法。1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 )之行( ),天下为公 B.选贤与( )能 C.讲信修睦( )D.故( )人不独 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 )E.矜( )废疾者(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 ),女有归( )H.货恶( )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 )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 )J.谋闭( )而不兴( )K.盗窃乱贼( )而不作( )L.故外户而不闭( )( )( )是谓大同:12、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A老而无子的人。( ) B老而无夫的人。( )C老而无妻的人。( ) D幼而无父的人。(

20、 )13、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A与:选贤与能 遂与外人间隔 B闭:故谋闭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闭C行:大道之行 复前行 D为:天下为公 为人五1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不知而不愠A.是故谋闭而不兴 B.忽有一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故外户而不闭1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讲信修睦1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外户而不闭C. 是谓大同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不足为外人道也大

21、道之行也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说不清,道不明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19、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独子其子 A一狼洞其中 B失期,法皆斩 C渔人甚异之 D亲贤臣,远小人20.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予谓菊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22、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盗窃乱贼而不作潭西南而望 B天下为公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故人不独亲其亲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货恶其弃于地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2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货恶其弃于地也。24.翻译下列语句。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

23、5、从文中选出与下列句子意思相近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及幼以及人之幼 (3)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4)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26说说你对“大道”和 “大同”的理解。27大道有哪些特征?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28. 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2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30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3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3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24、。34概括大同社会的特征,?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这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35.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6、选文构想了理想社会的哪些特点?37.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38、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39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40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1“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4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43.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

25、社会的看法。/你 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45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谈一谈有关他们的故事。46. 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甲)北冥有鱼(乙)大道之行47、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不独子其子B鹏之背 大道之行也C南冥者,天池也 矜、寡、孤、独、废疾

26、者皆有所养D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48.翻译句子。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甲】大道之行也【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布:颁布,公布。於:同“于”。卒:终于。嗣:继承。刑:处罚。傅:老师。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5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秦民大说 说: 一 有一人徙之 之:5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