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1.03KB ,
资源ID:339846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984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复习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复习笔记.docx

1、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第二版复习笔记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 著)第一章 总论1.1新闻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多年。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1.2新闻采访的特点:目的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1.3新闻采访的地位: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个方面: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

2、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唯物论的反映论;唯心论的先验论。 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1.4新闻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个别访问: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开座谈会:也称开

3、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现场观察: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参加会议: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蹲点: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

4、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查阅资料: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问卷: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电话采访: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

5、查;通过Email交流;查阅收集资料。从性质上分: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突击采访: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易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

6、活动。第二章 策划与准备(采访前期)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2.1培养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迅速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

7、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判断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迅速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要立足全局看问题;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知识广博助敏感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2.2熟识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所固有的某些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时新性:

8、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时间性;新鲜性);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2. 3严守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2.4明确报道思想: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

9、、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 (1)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 (2)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

10、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2.5获取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通过各种会议、简报;通过记者耳闻目睹;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2.6精心采访准备:平时准备: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拟

11、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2.7刨析对象心理: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先期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临访性心理: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

12、型。2.8借力网络传播(1)有效强化网上获取新闻线索的意识;(2)积极注入网络元素; 网络语言特点:个性突出,更具有直观性、通俗性等特性。若是运用得当,符合汉语言的表达规范,能使新闻报道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也常能使新闻标题更加吸引眼球。注意:网络语言的运用应严格执行国家语言政策,不仅注重语言的创新,也要注重沟通的顺畅和表达的理性,应适度、适量运用和引用。(3)善于采用网络内容。 方式(两种):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依据;将网络内容引用为自己稿件的新闻背景。 第三章 实施与运作(采访中期)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

13、执行阶段。3.1创造访问条件:创造哪些访问条件: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步骤: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1、 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

14、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具体做法:1、强调采访意义;2、约束神情语态;3、排除外来干扰;4、变换活动方式。3.2掌握提问技能: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提问的三种形式:正面问,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 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侧面问,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

15、,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

16、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提问的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提问宜具体;提问宜间接;提问宜深刻;提问宜自然;提问宜节制(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3.3主持调查座谈:调查座谈会的效果:节省时间;互相启发;及时验证。 支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事先通知对方; 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 不要轻易下结论; 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3.4强化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

17、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注意事项:明目的;多请教;抓特点;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善用脑3.5重视听觉功能:悉心闻取线索;适时

18、调节音强;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3.6坚持当场笔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记要点;记易忘点;记疑问点;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记观察所得;记记者的联想记录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字迹应尽可能工整第四章 深入与收尾(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三阶段4.1注重深入采访:悉心抓特点。1、看准形势抓特点;2、通过对比抓特点;3、选择角度抓特点。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悉心抓本质。注意: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盲目自满;忽略质量;怕苦畏难;先入为主;轻视理论

19、4.2仔细验证材料:验证方法:投入记者智力;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4.3迅速整理笔记: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4.4积累剩余材料: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

20、;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方法:勤奋读书、勤于摘录;养成习惯、持之以恒。4.5认真提炼主题(新闻主题与新闻材料)(1)新闻主题的提炼: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 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

21、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 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所谓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

22、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信清晰度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4、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 不要强行硬化; 不要分散空乏; 不要雷同浅薄。第五章 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写作5.1人物新闻采访: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特点: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快;活;强(说服力)。采写要求:路子要宽,选人要准;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重在节制5.2人物通讯采访: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

23、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注意:主题明确,特点鲜明;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抓好情节,带动全篇;重视环境,兼顾群体5.3人物专访采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人物专访特点:针对性;代表性;适合性。 采访要求: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准确把握时机;合理安排观察;注意谈话纪实(3、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控制访谈方向5.4事件通讯采

24、访: 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分为三种: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注意: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第六章 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6.1政治新闻采访: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

25、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要求:立场坚定,头脑冷静;实事求是,保证真实;作风踏实,深入实际;宏观选题,微观选材;知识广博,善于社交6.2会议新闻采访: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访要求: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6.3军事新闻采访: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要求:时代转变,题材转移;明确原则,突出重点;讲究效应,注重节制;谨慎从事,严守机密;作风踏实,雷厉风行6.4外事新闻采访: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注意:依靠组织,熟悉情况;抓住战机,迅速成

26、篇;亲临现场,捕捉细节;注重礼仪,遵守纪律第七章 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写作7.1经济新闻采访: 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对记者的帮助: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抓问题抓事实抓角度抓趣味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具体场景)7.2科技新闻采访: 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注意:深入采访,力求真实;虚心求教,正确认识;长期积累,密切联系;慎重评价,切忌溢美。(慎重的原则有三:实

27、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讲求效应,掌握时机;突出个人,兼顾群体;注重解释,巧用修辞。第八章 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写作8.1文艺新闻采访: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体现特点,明确职责;亲临现场,认真观察;实事求是,准确评价;穿插背景,增强深度;常来常往,成为知音。8.2体育新闻采访: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要求:以快制快,分秒必争;熟悉情况,深刻准确;强化观察,待机提问(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掌握分寸,切忌偏激;提高认识,开阔视野;控制情感,迅速发稿8.3教

28、育新闻采访: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知识广博,见多识广;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视野开阔,面向社会8.4卫生新闻采访: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采写注意:作风踏实,虚心求教;微观细察,力求通俗;客观公正,求真求实第九章 社会生活类新闻的采访写作9.1社会新闻采访: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采写要求:闻风而动,刻不容缓;利用空闲,捕捉线索;研究社会,多

29、思好奇;广交朋友,建立热线;讲究趣味,反对庸俗;力求辨证,客观全面9.2灾害新闻采访: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题材的特性:突发性;严肃性;客观性;情趣性;科学性 采访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热情讴歌,正确导向;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死伤情况;财产损失情况;原因;救护、救济情况;灾区灾后情况第十章 特殊类新闻采访写作10.1新闻小故事采访: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采写要求:取材范围要小;人物事件要真;故事情节要奇;涉及褒贬要慎;表现形式要活;语言文字要实10.2特写采访: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注意:观察须严细;选材须精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