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78KB ,
资源ID:33974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974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清华简琴舞九絉及启乱.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清华简琴舞九絉及启乱.docx

1、论清华简琴舞九絉及启乱论清华简“琴舞九絉”及“启、乱”方建军天津音乐学院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目前已陆续结集出版。在清华简第三辑中,收录周公之琴舞一篇,部分内容类似于传世诗经的周颂,是研究西周乐舞的重要历史文献。周公之琴舞系第一支简背面原题篇名,简文开首云:周公作多士儆毖,琴舞九絉。其后附诗一首:元内(入)启曰:无悔享君,罔坠其孝,享惟慆帀,孝惟型帀。继之又说:成王作儆毖,琴舞九絉。接下来附诗九首,每首诗均分为“启曰”和“乱曰”两部分内容。本文主要对其中的“琴舞九絉”及“启”、“乱”等词语试做讨论,向学术界请教。周公之琴舞同时出现“周公作”和“成王作”,因此有学者主张此“琴舞”乃周

2、公与成王合作。如李学勤先生认为,“成王作”之下的九首诗,分别有君、臣的口吻,其中应包括周公的作品。我推测篇题文字的写作,应该晚于简文的抄写,可能是抄写者在完成全篇简文并相隔一定时间之后,以检出第一支简正文有“周公作”等语句为据,将周公之琴舞的篇题写于第一支简的背面。不过,周公所作的乐舞文献并未抄写完整,仅有一首诗而不是九首,并且有“启”无“乱”,而成王所作乐舞的结构则完整无缺。因此,从简文所述周公和成王都作有“琴舞九絉”来看,西周历史上确有周公和成王各自所作的两部琴舞,而成王所作琴舞的篇名,若以周公之琴舞例之,似可称之为“成王之琴舞”。清华简误题篇名的情况,还见于第三辑收录的芮良夫毖。本篇第一

3、支简的背面题名为“周公之颂诗”,但简文内容却是芮良夫所作毖诗。原题篇名字形不甚清晰,有刮削痕迹,且与简文内容不符,应为误写。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当时确有周公之颂诗的作品存世。“儆毖”之“毖”,与芮良夫毖“作毖再终”的“毖”相同,都属于劝诫性质的诗,在乐舞中用作歌唱的文本。周公之琴舞多一“儆”字,兼具儆诫之义。清华简耆夜有“作歌”和“作祝诵”,与这里的“作毖”和“作儆毖”一样,都是就诗文的内容有所侧重而言。“多士”见于周初诗、书,其义为朝臣官吏。周公所作儆毖,当是劝诫“多士”,而成王所作乃自儆或儆诫臣下。“琴舞”的“琴”和“舞”,分别归属器乐和舞蹈,说明周公和成王作品的性质属于乐舞。通篇来看,周

4、公之琴舞是歌(儆毖诗)、乐(琴)、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周礼春官宗伯云:“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言之的奏、歌、舞,对应的便是器乐、声乐和舞蹈,可见周代乐舞的综合性特征。“琴舞”的名称,于传世先秦文献未见。不过,以一种乐器的名称,加上“舞”字为乐舞命名,见于今本诗经。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其中“籥舞”即与“琴舞”相类。关于“籥舞”,毛传说是“秉籥而舞,与笙鼓相应。”“籥”乃吹奏乐器,在表演时作为道具持之以舞,甚至边舞边奏,想来都是可以做到的。诗经邶风简兮在描述万舞的表演时,便是“左手执籥,右手秉翟”。由此可见,“籥”可以兼作舞蹈时的道具和乐器。此外,舜帝时的乐舞韶,

5、以及夏代的乐舞大夏,分别又名箫韶和夏籥,或许即因“箫”或“籥”这两种管乐器在乐舞中的突出应用而得名。后世有类似于“琴舞”的乐舞名称,如汉代的“铎舞”和“鼙舞”即是。这两种乐舞分别有摇奏乐器铜铎和击奏乐器鼙鼓,在舞蹈时都是兼作道具和乐器,可以边舞边奏。当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乐舞,如藏族的“扎尼琴舞”、瑶族的“长鼓舞”和苗族的“芦笙舞”等,都是在表演时边舞边演奏乐器。需要说明的是,藏族的“扎尼琴舞”,所奏之琴为三弦弹拨乐器,演奏时斜挂于腰前,左手虎口握琴,以手指按弦,右手以拨片弹奏。周公之琴舞的“琴”乃板箱体弹弦乐器,演奏时琴体需平稳放置,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在乐舞表演时,若作为道具持之,并边舞边

6、奏,恐怕很难行得通,但作为伴奏乐器则没有问题。由此看来,周公之琴舞可能是以突出琴的伴奏而歌舞的作品。周礼春官宗伯云:“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这里即包含了器乐、歌唱和舞蹈,属于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不过,传世诗经“三颂”中未见琴、瑟的记载,但周颂有瞽明确说是“在周之庭”,指的是堂下,而堂上登歌所用伴奏乐器当有琴。如礼记祭统云: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也。又荀子礼论云: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悬一磬而尚拊搏,朱弦而通越,一也。可见在演唱清庙时是有弦乐器伴奏的。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琴属于战国时期,如湖北随州曾侯乙墓

7、所出战国早期(公元前433年)十弦琴即是。然而,据文献记载,琴、瑟类弹弦乐器在春秋时期已经流行,如诗经的周南、墉风、郑风、唐风、秦风和小雅等均记载有琴、瑟。李纯一先生由此推断,琴的出现当不会晚于西周时期。清华简周公之琴舞表明,西周早期成王时期即已用琴来为乐舞伴奏,这使我们对琴的产生时间有了更为确切的认识。“九絉”的“絉”字,玉篇释“绳也。”李学勤先生读为“遂”或“卒”。清华简整理者从之,并引尔雅释诂“卒,终也。”逸周书世俘“籥人九终”,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九终,九成也。”认为“九絉”即“九成”。姚小鸥等先生认为,“终”是“成”中较小音乐单位,“成”指某一完整的乐的组合的演出完成,将该组乐演出

8、一遍,称为一成,数遍即称数成。我认为,将“九絉”理解为“九成”是正确的,但将“成”等同为“终”,似有可商余地。实际上,“终”与“成”是有区别的,“终”是音乐作品的一个独立单位,“一终”可以是一首独立的音乐作品,也可以是一部音乐作品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音乐上都是一个完整的单乐段结构。而“成”则是一部乐舞的一个独立单位,“一成”即一部乐舞的一个乐章,由“启”和“乱”两个乐段组成,在音乐上属于两段体结构。“九成”是一部乐舞的九个乐章,但并不是将其表演九遍。另外,“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舞表演形态,而“终”则一般为歌唱或奏乐。从文献记载看,乐舞“九成”的结构或编制出现较早,如尚书益稷:“箫韶九

9、成,凤皇来仪。”又吕氏春秋古乐:“夏籥九成。”韶、夏分别为舜、禹二帝的乐舞,箫、籥则是乐舞表演时的标志性乐器,已见前述。周初的著名乐舞大武,礼记乐记记载有六成:“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周公之琴舞的结构与之相仿,但多出三成。周公之琴舞在“成王作”之下的九首诗,每首都有“启”和“乱”两部分诗文,每“启”均编有序号,从“元入启”即首启,直到第九启,实即一至九成。九成的结构是:一成 : 元入启曰 乱曰二成: 再启曰 乱曰三成: 三启曰 乱曰四成: 四启曰 乱曰五成: 五启曰 乱曰六成: 六启曰 乱曰七成: 七启曰 乱曰八成

10、: 八启曰 乱曰九成: 九启曰 乱曰其中第一成的诗,类似于传世诗经列于周颂中的敬之,但二者文辞有一定差异,简文说:元入启曰:敬之敬之,天惟显帀,文非易帀。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其事,卑监在兹。乱曰:遹我夙夜,不逸儆之,日就月将,教其光明。弼持其有肩,示告余显德之行。足见“启”和“乱”在内容上互有联系,但形式上彼此独立。它们的音乐曲调也应不同,当属两段体的曲式结构。传世诗经的敬之,未见“启”和“乱”,今有周公之琴舞简文,益证敬之原本是有“启”和“乱”的。在周公之琴舞的九成中,每成的“启”和“乱”均为以四言为主,附以长短句的诗歌,但诗句字数皆不相等,说明成与成之间音乐曲调不同,每成都是相对独立的乐章。

11、这从下列各成中“启”和“乱”的诗句字数,可以看得更为清楚:首启:四四四六四四 乱:四四四四五七再启:五四五五四 乱:一三三四四五二三启:四四四四四二四 乱:四五四五四四四启:五五四五五四 乱:四四五五六三五启:二四四四四四 乱:五六五四四六启:四四四四五 乱:五四四二五四四五七启:三四五四四 乱:五五四四四四五八启:五五四四四五 乱:五四?四四九启:二四四四四四 乱:四四四四四。上列各启,一字句仅第二启乱诗一见,为语气词“已”。二字句五见,其中在第五启、第九启之后,以及第六启乱诗之第四句,均为叹词“呜呼”。其余均为三至八字句。第八启乱诗之第二句后,“约缺去十四至十五字”,不详其字句数。依全文字

12、句情况估计,每句所缺可能在四至六字之间,如此,则第八启的乱诗总共可能有六至七句。吕氏春秋古乐高诱注:“九成,九变。”或可理解为每成在曲调上的差异和变化,与上述各启诗句字数的不等是相符的。“启”在商代即作为音乐用语,如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商晚期编磬三件,分别刻铭“永启”、“永余”和“夭余”,其中的“永(咏)启”,意即歌唱的开始。周公之琴舞的“启曰”,表示每一成演唱的开始,“启”前加上数字,用于各启之间的分隔,“乱”则不必再加数字标识。关于“乱”的涵义,向来解释不一。从周公之琴舞简文看,“乱”位于歌曲的结尾,“乱”诗多为长短句,在演唱方式上可能为合唱,在音乐上应该有较强的气氛烘托,从而在结尾处形成一

13、曲的高潮。西周乐舞大武也有“乱”,如礼记乐记云:“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但所述不如周公之琴舞具体。清华简耆夜的“作歌一终”和“作祝诵一终”,都没有“启”和“乱”,而芮良夫毖的“作毖再终”(二终),则以“曰”和“二启曰”将通篇诗文分隔为两个部分。“再终”的毖诗各自成章,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乐段,但未见有“乱”。“一终”因是单乐段诗歌,故无需以“启”加以分隔。不过,称作“终”的作品是否都没有“乱”,目前尚不能肯定。今本诗经未见“启”和“乱”,但从清华简推断,诗经的有些篇章原本应有“乱”,前述敬之便为其例。论语泰伯云:“师挚之始,关睢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说明诗经中国风的关睢有“乱”,其乱诗可从关睢

14、原诗中找寻: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2(乱曰)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可知关睢有两个乐段,“乱”由四字句的齐言诗构成。据国语鲁语记载,鲁国大夫闵马父提到商颂中有“乱”,他说:“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其辑之乱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核之以今本诗经商颂那,“乱”在诗尾,也是四字句的齐言诗。在“执事有恪”后,尚有“顾予烝尝,汤孙之将”作为结束句。礼记乐记屡见相当于“启”和“乱”的文字,如:“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歩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其中的“始”和“乱”,当与周公之琴舞的“启”和“乱”同义。周公之琴舞仅有类似于诗经小序的文字以作题解,以及与“启”和“乱”相对应的诗歌,但缺少音乐和舞蹈方面的具体描述。因此,九成乐舞的“启”与“乱”之间是否有间奏,以及“启”前是否有器乐演奏的“过门”或引子,尚需今后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