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33.19KB ,
资源ID:33249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3249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109六年一期科学湘科技版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109六年一期科学湘科技版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1、1109六年一期科学湘科技版第三单元表格式教案课 时 教 案课题:三、1、地表在变化 第 1课时 总序第 18个教案课型:讲授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0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合理。(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初步认识地表在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难点: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教学用具:

2、 多媒体课件 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多媒体课件】 : 同学们,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米,到现在还在以每年3.212.7 毫米的速度在“长高”。鱼龙是1.8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和海螺的化石。二、推测曾经发生的变化1、提出问题:根据多媒体课件展示的资料,(1)喜马拉雅山有鱼龙等化石和“长高”;(2)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道和水井;(3)台湾海峡某些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我们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带原来的地表情况是怎样的?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3、归纳:综上所述

3、和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我们知道了世界地表并不是始终如今天这个样子的,地表在改变,改变一般是缓慢进行的,如喜马拉雅山,这是一个漫长沧桑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只有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来说,常常是不可能观察到全部过程的,我们之所以能知道一部分喜马拉雅山地表的过去情况,应当归功于记载地球历史的“万卷书”地壳和“书”中的特殊“文字”化石。(可补充说明:也有改变很快的情况: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业:P35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1、地表在变化 第 2课时 总序第 19个教案课型:讲授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0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

4、、知识与技能:(1)能依据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出地形在改变。(2)能依据相关资料判断自己的推测是否合理。(3)继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初步认识地表在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2)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神奇。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难点:了解哪些力量可以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1、提出问题:改变地表的力量有哪些?(1)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插图、资料,把自己的推测及推测的理由与同学交流交流。(2)帮助学生思维的深入,指出教材上的两幅

5、图片,修筑大坝引起的地表改变是一种人为的力量;泥石流引起地表的改变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提示学生按照这两种分类进行推测。(3)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按“我认为什么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我的理由是什么”进行陈述。(4)根据学生的陈述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推测。2、阅读、交流自己所搜集的资料(1)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地表发生变化的资料,让学生不但能看到地表形态变化的实例,而且能在资料中找到引起这种变化的力量,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推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2)整合资料的不同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汇总整合能力。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什么力量具体事例作业: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有关资料。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

6、课题:三、2、地震 第 1课时 总序第 20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2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2)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初步认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地震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古代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崇尚科学。(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震现象和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教学难点:地震的成因及地震

7、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搜集的资料 筷子 候风地动仪模型。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地震的录像引入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地震时有哪些现象?(因为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地震,而录像可以提供强烈的视听感受,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起到一种震撼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讲述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故事【多媒体课件】 1、地震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出示候风地动仪模型】 ,它形如酒坛,用铜铸造,内有机关(触发杆),坛的周围有八条龙,指向八个水平方向。龙口各含有一个铜丸,每个龙口下面各有一个昂首张口的铜蛤蟆。如果有

8、地震发生,这一方向龙口中的铜丸就会落入下方的铜蛤蟆口中。2、模拟实验:(1)两名同学各持一根筷子的两端并用力将筷子压弯,继续用力直到筷子折断。(2)提出问题:当筷子被压断时,我们会听到什么声音?这两个同学的手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3、归纳小结:【多媒体课件动画辅助】 地球表面的岩层在受到巨大的挤压力时会发生褶皱,褶皱厉害了就可能断裂。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这就是地震的成因。作业:P39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2、地震 第 2课时 总序第 21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2 日 执行

9、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2)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初步认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地震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古代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崇尚科学。(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震现象和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教学难点:地震的成因及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搜集的资料 筷子 候风地动仪模型。教学过程:一、回顾并延伸:1、早在1

10、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经过长期的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为地震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2、现代的地震监测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测定地震方位,但这都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的事了。 二、地震前的一些前兆1、因为目前还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所以,地震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这对预报地震也会有一定的作用。2、【多媒体课件】 地震前的一些前兆(1)池塘里的鱼跃出水面。 (2)圈里的猪、马等动物惊恐不安,想跳出圈逃走。(3)鸡乱飞或飞上树。(4)老鼠四处乱窜,爬树或甚至爬上电线杆。(5)井水出现

11、异常,变色、变浑或变浅。3、教育学生:当发现有这些现象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应先告诉家长,然后家长用电话或其他方法通知有关部门,让有关部门派人前来调查处理。作业: P39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2、地震 第 3课时 总序第 22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2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2)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初步认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地震的成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古代的科学发

12、明产生兴趣并对古代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崇尚科学。(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地震现象和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教学难点:地震的成因及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述:由于当今世界目前还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所以当地震特别是强烈的地震发生时,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难。【多媒体课件播放地震的录像】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不同程度受灾。仅截至2008年6月12日,有69159人遇难,17469

13、人失踪,374141人受伤,4624万人受灾。具体遇难人数已超过8万,但至今尚难统计完全。二、地震时的自我保护1、阅读课文: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建筑物被摧毁时却给人类造成灾难。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对不对? 【多媒体课件】(1)跳窗逃生 (2)躲在桌子底下(3)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 (4)远离高压电线 2、分组讨论。3、归纳小结:跳窗逃生是不对的,跳下去会导致摔伤或摔死。躲在桌子底下、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和远离高压电线的做法是对的。4、进行地震安全教育:(1)阅读科学课堂记录与练习资料地震时应注意什么?(2)逐条讲解,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作业:课后搜

14、集关于地震和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有关资料。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3、火山 第 1课时 总序第 23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16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2、知道火山和种类等常识。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教学

15、用具:多媒体课件、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教学过程:一、火山喷发实况【多媒体课件】 :火山喷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我国最早记录的活火山是山西大同聚乐堡的昊天寺,它在北魏(公元5世纪)时还在喷发。东北的五大连池火山在17191721年还猛烈喷发过,其情景是:“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二、有关火山方面的常识:1、火山的种类:(1)死火山;(2)休眠火山;(3)活火山。2、火山喷发时,除了喷出岩浆,还会喷出火山灰、水蒸气。3、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1000。三、画火山图:火山岩浆喷出冷却后,一般会在地表上形成锥状

16、的高山,如日本的富士山。大家可以根据刚才的录像和平时对火山的印象,画火山图。 根据自己的推想画出喷发过后的火山山体外形图作业: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3、火山 第2课时 总序第 24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10月 25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1、了

17、解火山喷发现象。2、知道火山和种类等常识。教学难点: 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教学过程:一、“火山”喷发了 【火山模拟实验】 1、用一些土豆泥堆成一座“小山”。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茄酱后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3、加热“小山”,直到“火山”喷发。4、指导学生比较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二、火山的成因:【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地壳中的岩石由于受到巨大的压力,不断发生变动,有的岩层上升,有的岩层下降,有的岩层往一块儿挤压,有的岩层往两边拉伸当岩层受到的力大到一

18、定程度的时候,岩层就会断裂,形成裂缝。 于是,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便会沿着裂缝上升侵入岩层。有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岩浆则可能沿着裂缝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三、火山喷发的利弊:1、讨论:火山喷发有什么危害?有什么有利于人类的方面?2、汇报并归纳【多媒体课件】:(1)火山喷发的危害: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板书:灭顶之灾、烟尘污染)。(2)火山喷发有利于人类的方面: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地热是一种清洁而有发展前途的巨大的自然能源,如地热发电、建造温泉浴馆室;建造地热温室用来培育植物;形成地下矿藏等。作业:P41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

19、课题:三、4、岩石也变化 第 1课时 总序第 25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教学重点:1、了解岩石变化的各种现象。2、知道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薄片石头、坩锅钳、酒精灯、水槽、冷水;石灰岩、稀盐酸、滴管等。教学过程:一、

20、引入:地球上的岩石在变化【多媒体课件】 梵净山的蘑菇岩多像一本厚厚的“书”,人们给它起了一个有趣的别名“万卷书”。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海浪不断拍打着岸上的礁石,礁石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4课岩石也变化。二、岩石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模拟实验】 气温变化对岩石的影响:(1)讲述: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我们也来模仿李冰父子,研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吧!(2)实验器材:薄片石头、坩锅钳、酒精灯、水槽、冷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薄片石头,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反复

21、几次,观察石头有什么变化?(指名学生回答)2、归纳小结:根据同学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推想岩石在昼夜、四季天气冷暖交替的温度下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变化,时间长了,就使原来的大石头裂开、掉下变成小块的石头。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对梵净山的蘑菇岩的形成也就容易理解了由于风化作用(气温、雨水、冰雪、植物等的破坏作用)的缘故,梵净山山头头重脚轻、千张万页叠层板状的蘑菇岩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作业:P44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4、岩石也变化 第 2课时 总序第 26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

22、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教学重点:1、了解岩石变化的各种现象。2、知道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薄片石头、坩锅钳、酒精灯、水槽、冷水;石灰岩、稀盐酸、滴管等。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1、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多媒体课件】 :海岸的礁石裂缝纵横交错,摇摇欲坠,礁石的这种变化除了上节课我们讲过的气温变化的因素之外,海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也起到了很重

23、要的作用。2、模拟水对岩石变化的侵蚀作用:(1)实验器材:石灰岩、稀盐酸、滴管。【安全提示:盐酸有腐蚀性,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盐酸。】 (2)实验过程:将石灰石平放在桌面,用滴管汲取稀盐酸慢慢滴到石灰岩表面,观察这块石灰岩有什么变化?(3)小结实验结果:我们看到:石灰岩在滴了稀盐酸后,冒出很多气泡,石灰岩石也变得酥软了,形状也发生了变化。二、【多媒体课件辅助】 岩石在水的侵蚀作用发生了变化我们资兴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东江湖,有一个别有洞天的兜率岩,其中的景致美不胜收。这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大家都去游玩过。但你知道那些千奇百怪的绚丽景致是怎样形成的吗?原来,是水与石灰岩玩的“把戏”!酸性的地下

24、水把岩石溶蚀出了一个个的溶洞,溶蚀后产生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代形成了钟乳石,而沉积在地上的又形成了姿态各异的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接拢后,又形成各种各样的石柱,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形成了这一奇景。作业: P44 第3、4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4、岩石也变化 第 3课时 总序第 27个教案课型:讲授、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11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能用模拟实验的结果解释造成岩石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

25、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教学重点:1、了解岩石变化的各种现象。2、知道岩石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 能通过实验探究气温、水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薄片石头、坩锅钳、酒精灯、水槽、冷水;石灰岩、稀盐酸、滴管等。教学过程:一、继续学习:水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多媒体课件】:1、提出问题:(1)地面上的流水长年累月地冲刷着河床的两岸,河道会有哪些变化?(2)那么,河道里的卵石是怎样形成的?2、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1)使学生明白由于河水长年累月的冲刷作用,河床加深、加宽。 (2)卵石的形成也是河水搬运岩石的结果,其中又可分为河道上游、中游和下游卵石的分布和大

26、小的不同情况。由于岩石在河道中受到河水的搬运作用,石块相互碰撞、摩擦,才日渐失去了棱角,上游的卵石个儿大,越到下游个儿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光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卵石的。二、植物对岩石变化的作用【多媒体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的生动形象的展示,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对岩石的作用过程。1、请根据屏幕上的画面分析:植物生长对岩石有什么影响?2、大家学过种子的力量的课文,种子的力量尚且如此,推想一下:山上的岩石会被越长越粗的树根胀开吗?三、归纳总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温度、水、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产生作用。作业:搜集资料,进一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岩石的侵蚀作用。教学后记:批

27、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5、走近矿产 第 1课时 总序第 28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3)继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2、过程与方法:提高观察、比较、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矿产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2)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开采和利用矿产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教学重点: 1、知道主要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

28、2、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3、了解煤的形成及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教学难点: 了解矿物的特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当地矿石标本、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教学过程:一、引入,矿产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多媒体课件】 :我们已经知道,地表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引起地表变化的地质作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矿产,矿产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画面上介绍的煤、石油和金属矿产等等。二、了解矿产:1、学生观察矿物及其提炼物标本,相机指导学生知道矿物的名称,并利用无釉瓷片、刻刀、铜钥匙、铁钉、磁铁、放大镜等器材,探究矿物的硬度、划痕等特性,初步了解到矿

29、物的种类很多,大多数矿产人类已经在开发利用,但还有些矿产,人类还在探索研究之中。2、矿产的形成【多媒体课件】 : (1)讲述:各种矿产都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聚集在一起、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矿产。(2)推测煤的形成:阅读教材上的资料。 根据资料,推测煤是怎样形成的?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测的。 观看多媒体播放的录像。(3)讲述:2亿3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生长茂盛,生长在海边或湖泊的大量植物,逐渐被沉积的泥沙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埋越深。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了煤。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煤层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有的煤甚至还具有完整的树干形状。这些证据充分说明,煤是由植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煤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作业: P48 第1、2题教学后记:批 注课 时 教 案课题:三、5、走近矿产 第 2课时 总序第 29个教案课型:实验课 编写时间: 11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供的资料,推断煤的形成,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能从多种角度描述矿物的特点。(3)继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2、过程与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