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2.61KB ,
资源ID:327635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763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八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八单元语文集体备课.docx

1、第八单元语文集体备课课题伯牙绝弦设计者赵燕使用者教材分析文言文是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引导学生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蓝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让学生喜欢上它,并乐意去读去感受。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思考、积极吸收。再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

2、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培养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注解及其它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体会知音难觅,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做法。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了解伯牙其人、其事;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多媒体欣赏乐曲,引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曲子(介绍相关知识:高山流水,是现代人根据古时一首同名古琴曲而谱写的一首曲子,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引出课题,师板书)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反复读、看注释、查工具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读题伯牙绝弦引出对“绝”意的思考。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三遍课文,把字音

3、读正确,把课文读流利,注意把握好停顿)反馈交流:指名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1、解题:读了课文,现在你知道“绝”的意思了吗?(摔断、毁了)师:伯牙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奏家,琴应该是他的生命,可是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断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吧。2、读课文,感“知音”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吗?引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出示句子学习)齐读句子,指名读,点拔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这句话的意思吗?这个谓是指什么?(“谓”:觉得、认

4、为、以为)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伯牙绝弦原因是: (板书:子期 死)(伯牙认为子期死了,世界上就再也没有“知音”(板书:知音)就摔破古琴,从此再也不弹琴了。)A、那什么叫知音?(相知相守,心意相通)怎样的人才能成为知音呢?B、再读句子:从这句话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C、抓住“再无(永远都没有了,非常惋惜,看出伯牙对子期的敬重)、乃(感受到了伯牙的从容与决心)、不3、品文本,悟知音师:为什么知音死了,就绝弦,这倒底是怎样的知音啊?课文中的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点了?(再读课文,并用“ ”划出相关的语句。感受到伯牙与子期是一对心灵相通的知音?)交流、学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

5、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A 指名读句,指导朗读;B相机理解文中前两个“善”的意思;C学习对话:抓住“志”、“善”、“哉”的意思理解以及“哉”、“兮”两个语气词的运用来理解句子;D指导朗读,并谈谈感受,抓住叠词特点,体会山之巍峨,河之广大。拓展与运用:A大自然的奇丽景色又何止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那伯牙还会弹些什么?(清风、炊烟、明月、北风)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皎皎明月、萧萧北风)B引导学生拓展与语言运用:是啊,他们是一对心灵相通的好友,他们之间的对话不是用语言而是用琴声(出示:伯

6、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志在江河 生: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志在流水,(生接)钟子期曰:“善哉, ”志在明月,(生接)钟子期曰:“善哉, 理解“念” “必得之”:A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B从这个必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就是心灵相通,这就是以琴相吸,这就是心有灵犀,这就是“知音”啊)(板书:!)C是啊,这么知心的一对朋友,难怪“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仍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4、偶遇得知音可是同学们你们知

7、道吗,这两人之前并没有来过往,他们只是在一次偶遇后就成为了“知音”。(多媒体补充材料: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

8、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伯牙的琴声只有子期能听得懂。)是啊,同学们试想一下,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应该整天听到别人的夸赞,可是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呢?(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们都能真正听懂伯牙的琴声。而钟子期,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他的琴声。)是啊,长时间来,伯牙都没能遇到一个人听懂自己琴声的人,那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终于在这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来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

9、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4、绝弦慰知音过渡:师:“人生难得一知已”于是他们约好两年之后再相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满忙期望的来到江边,来到了与子期约定的地方,可是他左等右等等不到人,看到的却是子期的坟墓。此时此刻的伯牙他心情怎样?此时的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他伤心欲绝,非常难过。此时的他会坐在子期的坟前,再次弹起那首令他们惺惺相吸的曲子)文中是怎么写的?(出示: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生读)是啊,“破琴绝弦”此时伯牙他扯断了心爱的古琴,摔碎了曾给自己带来无数美誉的古琴,此时此刻的他

10、“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指导朗读:带着伯牙此时的心情,我们读: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一千古绝唱吧:请同学们自由背诵课文多媒体课外拓展,学会赏析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就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配乐云水呤):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

11、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2从这首短歌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机动)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来警世通言好好看一看。3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虽然当年伯牙所作的高山流水已经失传,但是后人为了纪念他们重新谱的也一样精彩。让我们伴着这首音乐,在传唱这个故事中结束这堂课吧(配乐、学生齐背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6、月光曲设计者赵燕使用者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

12、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2、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原因。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作者借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

13、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才能突破难点。教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一)、谈话导入课题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今天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钢琴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大音乐家贝多芬和他的月光曲。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月光曲就会了解了。板书课题:月光曲(二)、整体

14、感知: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莱茵河 入场券 霎时间 盲姑娘 蜡 烛 苏醒琴 键 汹 涌 纯 熟 恬 静 安 祥 陶 醉 (注意强调:“券”的读音; 恬静、安详、陶醉的意思。)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边读老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字音。)(三)、细读感悟:1、谈话: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亲耳聆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美妙的音乐中。(多媒体播放月光曲的片段)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交流,对学生的不同感受适当点拨) 此时,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

15、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那么当文中的兄妹俩听到贝多芬弹这首曲子时又是什么感受呢?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2、选读第九自然段,感受月光曲的美好意境。(1)指名交流。生:我觉得“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洒满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的想像,这时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师:那表明曲子很舒缓,对吗?请你读读这个句子,把我们也带到那月光下的静静的海边吧。(生读)生:我觉得月亮刚升起时,照得海面一片银光,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贝多芬弹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师:看来这时的曲子是舒缓柔和的。那你能把这种感觉给它读出来吗?(生读)生:后来,“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这时的曲子的力度应

16、该逐渐增强,声音也高一些了,节奏也应该快些啦。(你很会欣赏音乐)生:我觉得这时曲调是有反复的。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音乐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师:谁来把贝多芬的音乐读出来,读出自己的味道、自己的感觉?(生有感情的朗读)师: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么读吗?生:“忽然”说明时间很快,所以我读得也快,“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也要读得快,而且有劲。师:你不仅读得好,说得也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师:谁来把皮鞋匠看着妹妹这一句读一读呢?看这时的曲子又是怎样的?生:读。我觉得这时的兄妹俩已经完全陶醉啦。生: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啦。师:那么曲子也就到了高潮部分,情

17、绪也跟着激荡啦。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生:齐读。师:那现在谁能完整地把这贝多芬弹这首曲子时的情境说一说?生:(自由说,指名说)师: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汹涌澎湃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让我们和兄妹俩一起再来欣赏一下。(播放月光曲片段,学生闭目欣赏)师:听着听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指名说(学生交流感受。感受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与课文所描绘的画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云一缕一缕;大海平静.波涛汹涌。)师:那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是联想,哪些真实看到的呢?(指名说)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生:(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根据看到的、听到的实实

18、在在的事物产生的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内容更具体、更丰富,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师: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情操,让我们用声音读出这一段的美,一起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魅力。生:齐读过渡语: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作出来的?他想要表现什么?3、默读全文,探究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生:读第2自然段:“有一年秋天,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于是他就走近茅屋,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于是决定为他们弹一首曲子。师:这里提到了“幽静”的小路。那谁能说说“幽静”是什么意思?生:就是非常的安静。 师:你们觉得把这个词去掉怎么样?生:不好。师:为什么?(正是由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

19、夜晚,正在散步的贝多芬才能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如果是喧闹的小镇,这不大的琴声是不可能引起贝多芬的注意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这就是特定环境的描写。它会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我们不妨在我们的作文中试一试。)师:正是这样的环境使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请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指名读)生:读第3自然段兄妹俩的对话。师:贝多芬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这使得他一定要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琴。你从兄妹的对话中听懂了些什么?交流反馈:生:读“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到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盲姑娘很喜欢贝多芬的曲子,只要

20、能听一听贝多芬的演奏就是很高兴、很满足的事情;同时,也说明她很喜欢音乐。生:我从哥哥的态度可以看出,哥哥很清楚妹妹的心情,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不能满足妹妹的要求。他很愧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内心很矛盾。(你也一定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生: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从这句话我明白姑娘在安慰哥哥,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想听音乐会。(你也一定是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引导体悟:是啊,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体谅哥哥!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同桌练读,指名读)师: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话,会怎样想?生:这是一个酷爱音乐

21、、热爱生活的姑娘!生:我一定要满足她的心愿! 小结:正是由于兄妹间的谈话,使得贝多芬深受感动,他才毅然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为穷兄妹俩弹奏钢琴。师:当盲姑娘听完贝多芬弹奏的曲子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交流反馈)生:“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师:你从姑娘的话中听懂了什么呢?生:先连用了两个叹号,说明姑娘说话时的语气很坚定,而且感情非常激动。(是的,你很会读书,从这两个叹号就可感受到盲姑娘当时说话的语气,那你把你的理解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吗?)生:有感情地读生:“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从这可看出,姑娘在听过曲子之后,马上做出了判断,

22、而且心情是非常的激动。生:盲姑娘说“多纯熟啊!”“多深哪!”说明姑娘很懂音乐,很爱贝多芬的曲子,因为只有贝多芬本人,才能把自己创作的曲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姑娘虽然看不到贝多芬,但她可以用心去感受,这对于一个家境贫穷的小镇上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思维补白: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生:他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与理解。生:他想盲姑娘虽然看不见,可是却能听懂他的音乐,使贝多芬感到找到了知音。生:他一定很激动,他心里一定在想知音难求,要再弹一曲给盲姑娘听。小结:是呀,怎么能不感动,怎么能不激动!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打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

23、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于是,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再次按起了琴键。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四、回顾全文,加深认识过渡:同学们,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用心演奏。此时月光曲的内容正是贝多芬感情的抒发,月亮和大海的变化正反映着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啊! 1、让我们再读第九自然段,读出我们的感受。2、请同学们在这一段中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这是对兄妹俩的家庭环境的描写。这是一个气氛

24、非常和谐的家庭,哥哥在做鞋,姑娘在弹一架旧钢琴。这说明他们家的确很穷,这与前面介绍的兄妹两个人的对话是一致的。)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王琴键。”(这是作者特设的环境。我们说创作是要有灵感的。) 五、小练笔: 聆听月光曲,闭眼想像,然后写下自己看到的画面。你也不防试试,加上联想和环境描写。 板书设计: 26、月光曲散步(听) 谈话 (同情)贝多芬 走近(弹) 曲子 (知音) 创作月光曲教后后记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设计者赵燕使用者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

25、、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通过学习,积累文中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语。4、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2、熟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3、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

26、课时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1、预习检查,导入新课。(1)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2)词语检查。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词语积累,选择45个自己认为需要记住词语写一写。)(3)导入新课。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也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在这里生活过。在这座著名的宫里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今天我们就来见识这三宝中的一宝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

27、蒙娜丽莎。齐读课题蒙娜丽莎之约。2、初读课文,感受名画。(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反馈交流。3、细读课文,欣赏名画。(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几自然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段是正面描写。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3)细读课文57自然段,说说作者怎样从正面具体描写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4)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28、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师板书:不像是而是怀疑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蒙娜丽莎那紧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填空练习:平时我们可以怎样形容微笑的?口头填空( )的微笑,作者是怎样描写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请你摘录这些词恬静、淡雅

29、的微笑,舒畅温柔的微笑,略含哀伤的微笑,十分亲切的微笑,几分矜持的微笑,耐人寻味的微笑,难以捉摸微笑师板书:有时有时有时有时问:有时有时有时有时说明了说明?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的内容及比例:高兴 83/100,厌恶 9/100,恐惧 6/100,愤怒 2/100。读了这份资料对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又有什么话想说?把你这种感情带入文字中读

30、一读吧。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这段话是按什么观察顺序写的?身姿、脸、颈、双手、衣服、背景过渡:刚才我们从正面领略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魅力,作者还从哪些侧面对这幅世界名画进行描写?学习1、2、3、4、8自然段。随机交流。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师朗读指导:拍着像长龙的队伍,为什么大家还能静静的等?根据学生的回答,请他读。蒙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