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5.52KB ,
资源ID:320776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207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成都市近30年洪涝灾害回顾及防御对策探讨.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成都市近30年洪涝灾害回顾及防御对策探讨.docx

1、四川成都市近30年洪涝灾害回顾及防御对策探讨四川成都市近30年洪涝灾害回顾及防御对策探讨陈渭忠高瑞虎【摘 要】摘 要 :1947 年 、1981 年 成 都 市发 生了 全 流 域 特 大 洪 水 ,19822011 年 近 30 年 间 虽 未 发 生全 流域 特大 洪 水 ,但 是局部范围的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对成都市近30年雨情、水情、灾情及洪涝灾害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近30年成都市“外洪”灾害减轻,内涝灾害加重,山洪灾害活跃,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关键词】“ 外 洪 ”灾 害 ;内 涝 灾 害 ;山

2、洪 灾 害 ;成 都 市 ;1982 2011 年1 基本概况成都市地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 心 地 区 ,辖 9 区 、4 市 、6 县 ,土 地 面 积 12 121 km2,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 1 163.28万人,常住人口1 407.08万 人 。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兼具。水系发育,河渠纵横,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境,中小河流及都江堰渠系密布全市。成都市地域辽阔,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洪涝灾害时 有 发 生。1947 年 7 月 及 1981 年 7 月 曾 两 度发 生全 流 域范 围 特 大 洪 水 ,1981 年 之 后 ,近 30 年虽 未 发 生 全

3、 流 域 大洪水,但是局部范围的洪涝灾害几乎年年发生。2 近30年成都市洪涝灾害情况2.1 雨情19822011 年 ,成 都 市 雨 情 呈 现 以 下 3 个 特 点 :一是年降雨量呈减少趋势。据气象部门统计,中心城区多年 平 均 降 雨 量 为 938.9mm,19822011 年 近 30 年 平 均降 雨 量 为 834.0mm,比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减 少 11.2%。二是 大 暴 雨 频 繁 出 现 。如 1998 年 7 月 5 日 ,成 都 平 原 中 部9个县(区)遭暴雨袭击,暴雨中心温江区日降雨量达444.2mm,双流县 372.9mm,温江区1h降雨量120m

4、m,均 创 历 史 记 录 ;又 如 2011 年 7 月 3 日 ,成 都 市 中 心 城 区突 降 暴 雨 ,暴 雨 中 心 4 h 降 雨 量 达 215.9 mm。三 是 多 次出现 秋 季暴 雨 洪 水 。2001 年 9 月 中 旬 ,沱 江 上 游 普 降 暴雨 ,9 月 20 日 三 皇 庙 水 文 站 洪 峰 流 量 高 达 7 230m3/s,为1939年建站以来实测第三大洪水。2.2 水情据 市 境内水文站实测资料 分 析 ,19822011 年,岷江上 游 洪 水 处 于 不活 跃 期 。紫 坪 铺 水 文 站 1936 年建 站 ,实 测 多 年 平 均 最 大 流

5、量 2 410m3/s,19822011 年 30 年实 测 平 均 最 大 流 量 2 070m3/s,低 于 多 年 平 均 值 14%,只有 1982 年 、1990 年 、1992 年 3 年 最 大 流 量 超 过 平 均 值 ,以 1992 年 为 最 大(3 250 m3/s)。在 此 期 间 ,沱 江 上 游 洪水 却 处 于 比 较 活 跃 期 。三 皇 庙 水 文 站 1939 年 建 站 ,实 测 多 年 平 均 最 大 流 量 4 050m3/s,19822011 年 30年实测平均最大流量与多年平均最大流量基本持平,但是30 年 间 却 有 14 年 实 测 最 大

6、流 量 超 过 多 年 平 均 最 大流 量 ,1995 年 8 月 11 日 最 大 流 量 为 7 650 m3/s,2001年 9 月 20 日 最 大 流 量 为 7 230m3/s,其 重 现 期 分 别 为 80年、50 年 。19822011 年 ,市 境 内 岷 江 、沱 江 支 流 的 洪 水也比 较 活跃 。岷 江支 流 白沙 河杨 柳 坪水 文 站 2010 年 8 月19 日 9 时 实 测 洪 峰 流 量 1 510m3/s,为 1953 年 建 站 以 来的最 大洪 水 ,重 现期 约 为 50 年。岷 江支 流南 河 曾 于 1980年 发 生 全 流 域 洪 水

7、 ,此 后 于 1984 年 、1995 年 、2010 年 共发生3次流域性洪水。沱江支流湔江关口水文站多次出现 超 实 测 平 均 最 大 流 量(1 460m3/s)的 洪 水 ,1990 年 8月 28 日 洪 峰 流 量 3 260 m3/s,1995 年 8 月 10 日 洪 峰 流量 3 500m3/s,重 现 期 分 别 为 15 年 、20 年 。2.3 灾害损失19822011 年30 年间 ,洪 涝 灾害造 成 的直接 经 济损失 累 计 达 76.88 亿 元 ,平 均 每 年 损 失 2.56 亿 元 ;因 洪 涝灾害死 亡 人数累 计 为159人 ,平 均每年 死

8、亡 5.3 人 ;30 年间,直 接经 济损 失超 过 1 亿 元的 有 14 年 ,超 过 10 亿 元 的有 2 年 ,以 2010 年 损 失 最 大 ,达 18.82 亿 元 ,2011 年 次之,为 11.03 亿 元 。随着 社 会 经 济的 发 展 ,相 同量 级 暴 雨洪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洪涝灾害已成为影响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3 近30年成都市洪涝灾害特征19822011 年 30 年 间 ,成 都 市 洪 涝 灾 害 主 要 呈 现3 个 特 征 :“ 外 洪 ”灾 害 减 轻 、内 涝 灾 害 加 剧 、山 洪 灾 害活跃

9、。3.1 “外洪”灾害减轻成都市域内的洪水主要有3条出境通道,即岷江干流、沱江干流、锦江干流,又称为新津河谷、金堂河谷、华阳河谷。3条通道上的新津县五津镇、金堂县赵镇、双流县华阳镇历来洪水为患,是成都市及四川省防洪重点城镇。1998 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中央加大了江河治理的投入,成都市抓住机遇,加快岷江干流及沱江干流的治理力度。19982005 年完成岷江干流成都段(金马河)重点险工段治理。2006 年岷江上游紫坪铺水利枢纽建成,具有削减岷江洪水的功能,从而使岷江干流成都段(金马河)的防洪能力显著提高。沱江干流经金堂县城赵镇后,穿越龙泉山,形成金堂峡,由于峡口狭窄,阻碍洪水通行,灾害频发,赵镇频

10、繁被淹,成为天然滞洪区;20022004 年完成金堂峡拓宽工程,使赵镇的防洪能力由 5 年 一遇提 高 到 20年 一 遇。锦江 是 流经 中 心城区 的 主要河流,包括府河、南河及沙河,已经完成锦江防洪总出口及府河、南河城区河段和沙河全河段的综合治理,防 洪标准 已 达到 200 年 一遇。20102012 年,成都市又对洪涝灾害问题突出的湔江、南河、出阝 江河、斜江河、蒲江河、西江河、鹿溪河、锦江(郊区河段)等8条中小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共 投入资 金 1.74 亿 元。总 体而 言 ,近 30 年 成 都 市 江 河 治 理 成 效 显 著 ,防 御“外洪”能力得到提高,江河“外洪”

11、灾害减轻。3.2 内涝灾害加剧成都市内涝灾害自古有之,史志多有记载,古人记曰“皆成泽国”,今人戏称“看海”。成都平原河渠纵横,水网密布,洪灾与涝灾常常相伴发生。19822011 年 ,成都市 内 涝 灾 害日趋频繁,并由中心城区向周边城镇扩展,“一场暴雨,内涝成灾”是当前许多城市面临的忧患。内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因素很多,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性气候频繁出现;二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内涝灾害的孕灾环境改变,致灾因子增多。(1)1998 年 7 月 5 日 ,成 都 市 出 现 一 场 强 降 雨 天 气过 程 ,暴 雨 中 心 在 温 江 区 ,过 程 降 雨 量 达

12、444.2 mm( 其 中 最 大 1 h 降 雨 量 达 120 mm),双 流 县 降 雨 量 达372.9mm,均超过历史最高纪录。这场暴雨使成都市中部 和 西 南 部 出 现 严 重 洪 涝 灾 害 ,受 灾 范 围 含 12 区( 市 、县 )、77 乡(镇)、812 村 、20 余 万 人 ,被 洪水 围困 群众 1.45万 人 ,积 水 城 镇 33 个 。双 流 县 城 东 升 镇 全 部 受 淹 ,受 淹时间长达6 h,街道积水普遍在1m以上。东升镇直接经济 损 失 达 1.24 亿 元 ,为 1981 年 特 大 洪 水 双 流 县 全 县 直接 经 济损失 的 3.6 倍

13、。(2)城区范围扩大,河湖水系萎缩导致内涝灾害加剧 。1949 年 ,成 都 市 城 墙 以 内 的 区 域 ,面 积 仅 29.9 km2,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现在的中心城区是 绕 城 高 速 公 路 以 内 区 域 ,面 积 达 598 km2,为 1949 年的 20 倍 。此 范 围 内 的 耕 地 由 1949 年 的 42 万 亩 减 少 为 现在的7万亩,消失的耕地大量被硬化。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上河渠纵横,湖池密布,彼此相通,构筑成完整的河湖水系。其中容积最大的湖池为摩诃池,面积达1 000 多 亩 ,中 心 城 区 最 主 要 的 河 流 为 金 河 及 御 河

14、 。明 代初期,为建造蜀王府,将摩诃池填平,其他一些湖池也陆 续 消 失 ;“ 文 化 大 革 命 ”期 间 ,将 金 河 、御 河 变 为 人 防工程,掩埋地下,其他一些河流也不同程度地萎缩。河湖水系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蓄洪、滞洪、泄洪的功能。由于成都市中心城区大面积被硬化以及河湖水系萎缩,导致产流系数增加,汇流时间缩短,滞洪能力削弱,地表径流加大。(3)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灾害加剧。城市不仅在平面上不断扩展,而且在空间上立体开发,地下交通、下穿隧道、地下商店、地下车库、地下仓储等地下设施大量增加,供水管道、排水管道、煤气管道、电缆管道密 集 地下 。据 不完 全统 计 ,成都 市

15、 2011 年有 54 座 下穿 隧道 、3 000 多 个 地 下 车 库 ,一 旦 发 生 城 市 内 涝 ,地 下 建 筑更易受淹,并容易诱发次生灾害。(4)城市排涝标准偏低,导致城市内涝。长期以来,城市防洪重点是防御“外洪”,流经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 河、南 河、沙 河 已 达 到 200 年 一 遇 防 洪 标 准 ,其 他 中 小河 流 也 达 到 50100 年 一 遇 防 洪 标 准 ,而 排 水 管道 的 设计标准仅为3年一遇,与城市化进程带来的诸多问题以及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严重不相适应,当降水量超过设防标准,地表径流不能及时排泄,地面就会积水,形成城市内涝。(5)城市雨岛效

16、应导致内涝。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犹如“钢筋混凝土森林”,空调、汽车尾气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产生垂直气流,形成热岛效应,进而产生雨岛效应,使城市更容易形成区域暴雨中心,比周边郊区 雨量 更 大 、强 度 更 高 。2011 年 7 月 3 日下 午 ,成都 市 中心 城 区 出 现 一 场 大 暴 雨 ,降 雨 过 程 约 4.5 h。据 中 心 城 区38 个 雨 量 站 实 测 资 料 ,中 心 城 区 面 雨 量 超 过 100mm,点雨量在200mm 以 上的有 2个点,150200mm的10 个点 ,100150 mm 的 7 个 点 ,50100 mm 的 10 个 点 ,1050 mm 的 3 个 点 ,不 足 10 mm 的 6 个 点 。暴 雨 中 心在市中心略偏西南,迅速向周边递减,东郊塔子山公园雨 量 为 8.5 mm,北 郊 昭 觉 寺 雨 量 为 3.9mm,西 郊 营 门口立交桥雨量为零,呈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