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55KB ,
资源ID:314423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1442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入行论的心得体会.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入行论的心得体会.docx

1、入行论的心得体会入行论的心得体会篇一:入行论047 第四十七节课 第四十七节课 试探题 37五、正知与正念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要有正知正念? 37六、咱们什么缘故要护持自己的心?请从未护心的过患、护心的功德两方面加以论述。 377、从哪两方面明白得,调伏心能遣除一切怖畏?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大乘窍诀入菩萨行论已经讲了四品,今天开始讲 第五品 正知正念 本品为持戒波罗蜜多所摄。持戒波罗蜜多用两品来宣说,前面用不放逸品已经论述了受菩萨戒后不能放逸,必然要警惕谨慎地护持。今天这一品是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 所谓正知正念,以前也给大伙儿讲过,正念确实是念念不忘善法,正知确实是常经常使用聪慧来观看三门行

2、持善法1。有些论师将正知正见和正知 1 无著菩萨说:“正念是指忆念自己许诺的所断与所修,正知是指精通该断该修的一切事宜。”以前高僧盛德们常将自心比喻成马,正念喻为拴马之索,正知喻为马的主人,常常看护马。 - 1 - 第四十七节课 正念混为一谈,这种说法不太合理。正知正见是指正确的定解,属于观点方面,而正知正念那么是护持戒律的一种方式。若是失去了正知正念,就像是开车失去方向盘一样,没有操纵的能力,因此应以正知正念来护持戒律,尽可能将自己的方向摆正。 戊二(正知正念)分三: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 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3、 庚一、略说: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 假设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第一品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三品讲如何受持菩萨戒,第四品讲以不放逸来护持菩萨戒,但仅仅不放逸也是不行的,还必然要有正知和正念。什么缘故呢?因为一个想要取得摆脱的人,在学习大乘行为的进程中,必需要守持应守的学处,正如入菩萨行论大疏所说,受了菩萨戒以后,要依照戒律中的开遮进行取- 2 - 第四十七节课 舍,已经开许的那么能够行持,遮止的学处万万不能违越。而想要护持这些菩萨戒,作者在那个地址一再要求大伙儿:应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护持自己的心。 众生无始以来随别离念漂泊于轮回中,心散乱于色声香味等五欲,致使了现在如此的轮回痛楚。佛

4、在华严经中说:“于自心成立一切菩萨行故,应守护心城。”因此凡是要行持菩萨六度万行的修行人,务必要护持自己心的城门。固然,在护持心的进程中,确信会有一些困难,尤其对咱们初学者来讲并非是那么容易的,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妙臂请问经中说,咱们的心超级不听话,犹如闪电、云雾、暴风、海浪一样瞬息万变,随外境而转,因此必然要擅长调伏。若是不能调伏的话,就不能护持好菩萨学处。 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修行人,或学习大乘佛法,或学习小乘佛法,但不论是大乘小乘,都会有一些学处需要护持(如别摆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假设不违越这些学处而如理如实护持,必然会取得临时或究竟的摆脱。相反,倘假设没 - 3 - 第四十七节课 有调伏

5、自心,随随意便地轻贱学处,那么会招致不行的结果。因此大伙儿要常常观看:“我此刻到底在做什么?行为如不如法?发心清不清净?给他人说的话有无道理?今天所做的情形对众生和自己有无利益?”不时刻刻监督自己、护持自心。若是没有如此,尽管你表面在上师眼前受过菩萨戒,自己也许诺“从今以后我要度化众生,调伏苦恼”,但在实际行动中能不能真正行持呢?超级困难。咱们也看得出来,那些没有护持自心的人,到了最后,守持戒律、利益众生的誓言全数荡然无存。 因此一个人的修行好不行、会可不能成绩,关键是看他能不能护持自心。尽管咱们的心就像小猴子一样霎时也不断住,但通过一段时刻的修行,心是会慢慢调伏过来的。学院中就有个别道友,谁

6、都没有劝他,近几年来一直在观自己的心,自觉地护持,如此确实超级好。若是有个教师天天劝你,不断地提示你要修行,那是有必然困难的,因此佛陀告知咱们:自己是自己的怙主,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许多人通过如此的修行,自己的心有了必然的调整,- 4 - 第四十七节课 刚开始时心一霎时也不断住,常常涌现恐怖的贪嗔痴,通过几年几个月的修心后,此刻的进步十分明显。 作为一个修行人,咱们随时都要调整自心,观看他人的过失并非重要。以前上师如意宝在讲那个颂词时,引用过萨迦格言中的一句话:“智者常常检讨自己的缺点,劣者老是挑剔他人的过错,就像孔雀喜爱观看自己的躯体,而鸱枭(猫头鹰)老是给他人带来凶兆。”以那个比喻来警告咱

7、们,不要总看他人的过失,口中说些无聊的话语,躯体做些对自他都没有利益的情形。一个人做事应该有选择,要么对自己的摆脱有利益,要么对众生有利益,若是像疯狂者那样没有选择性,世间上乱七八糟的事那么多,怎么做也做不完,而且做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因此,咱们作为修行人,做情形时应该详细观看,修行时应该调伏自心,这是极为重要的! 庚二(广说)分四:一、需护心之理由; 二、护持方式;三、如是护持之功德;四、需精勤护持之理。 - 5 - 篇二:入行论039 第三十九节课 第三十九节课 试探题 343、有些人以为:“我此刻躯体健康、丰衣足食,生活顺缘圆满具足,因此放逸一点无所谓,以后再精进也不迟,终归自己无病无灾

8、,时刻还长着呢!”这种方式对吗?什么缘故? 344、什么缘故说咱们的躯体只是一种借用品?对此你能产生定解吗? 34五、若是咱们没有利用人身好好修行,成天都是造恶业,来世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你真的相信吗? 34六、请认真观看你周围的旁生,它们有机遇行持善法吗?平常是如何造恶业的?若是咱们是它们的话,会怎么样? 347、有些人想:“佛经中说取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轭一样困难,但此刻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打算生育,怎么可能宝贵呢?”对此你是如何以为的? - 1 - 第四品 不放逸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聪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万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

9、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伙儿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昨天已经讲了暇满宝贵,今天继续宣说未得暇满人身的过患。 咱们的暇满人身确实超级宝贵,不管从闲暇仍是圆满来进行观看,凡有聪慧的人都会感觉到,得人身并非是那么容易。有些人如此想:“没关系吧,终归我已经取得了人身,修法能够慢慢来。”尤其是有些在家人,动不动就以为“再过几十年后,我退休了再好勤学法落发”、“等小孩念书、成家、找工作以后,我再修持”、“把生意做完以后,或把这件情形做圆满后,我才开始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修行一直往后拖,事实上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什么缘故呢?因为咱们做任何一件情形,第一都是做最重要的,不过重要的后面做,- 2

10、 - 第三十九节课 这是稍有聪慧的人最明智的选择。可是此刻很多人却恰恰相反,最重要的学法修行全数拖到后头,而没成心义的世间八法、各类杂事当下就做,这一点从现今社会上也能够看得出来。因此有时候我感觉落发人真的不错,超级伟大,什么缘故呢?因为落发人的所有情形当中,学佛始终是放在第一名,不管你刚开始落发的动机是什么,此刻除修学佛法之外,一样来讲,将世间法放在第一、佛法放在第二,这种方式大体上是没有的,因为世间上很多的约束和牵引差不多都断掉了,从那个角度来讲,我感觉释迦牟尼佛的后学者超级了不起。 在家人或许是由于前世的业力吧,再加上此生的发心,很多情形都看得比较重,不能放下。有些人对财物放不下,有些人

11、对情感放不下,有些人对家庭父母放不下,如此一来,自己的学佛一直往后拖,始终也不能成功。 因此在取得人身的时候,每一个人应该总结自己以往的经历,考虑以后的前途。世间上的大多数人,短暂的人一辈子几十年都在考虑,如“我老了以后,用饭如何办,住处如何办”,可是将 - 3 - 第四品 不放逸 要紧精力放在考虑“下辈子如何办”这方面上的人,世间上又有多少呢?你们也能够看一看。要明白,所谓的学佛并非是光看他人的过失,而是应该扪心自问,看看自己天天都在想什么?与凡夫比起来,高僧盛德的行径完全不同,以前上师如意宝常常在课堂上讲:“对我而言,来世和此生比较起来,我把要紧的精力放在来世的预备上。”可咱们后学者是不是

12、如此?大伙儿也能够总结一下。固然,作为落发人,这方面算是好一点,闻思、念经等也有必然的时刻,而很多在家人,自己在生活上没有自由,有各类条件的约束。因此我想提示大伙儿:短暂的几十年很重要呢?仍是世世代代很重要?有聪慧的人不能不考虑那个问题。 有些人会想:“取得人身以后,我慢慢学法没什么关系吧。”这种方式也不对。咱们那个人身假设能永久地留存世间却是能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的寿命只有几十年,超级短暂,因此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开示: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霎时欺,身犹须臾质。 - 4 - 第三十九节课 咱们有幸取得暇满人身后,纵然此刻没有什么疾病,吃穿样样齐全,人和非人也没有制造违缘,可是人

13、的寿命霎时无常,躯体犹如借用品一样,只是一种临时的物质,万万不要以为“我以后再学佛,我以后再修行”,应当想落发就当即落发,想学法就当即学法,不能一直拖下去。若是你一拖再拖,最后的修行机遇被业风吹走了,那是超级可惜的。因此,一旦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就要把握当下。 有些人可能如此想:“我此刻的躯体超级健康,没有任何疾病,生活丰衣足食,工作超级顺利,远离各类各样的损害,在如此欢乐的时候,怎么会马上死亡呢?不可能有这种情形的。因此慢慢来,以后我再修行。”假设你有这种拖延的心态,完满是一种邪见,必需要马上断除,不然,它会令咱们的修行始终无法成功。 所谓的生命,依照俱舍论的观点,确实是同类持续不断地存在,

14、比如我是人,那我在人道这一同类中一直存在的相续,确实是我的生命。要明白,生命并非是极为稳固的东西,佛陀在佛经中说,它就像过山的瀑布水一样,一 - 5 - 篇三:第17课 学习笔记 第17课 学习笔记 一、受戒时必需具有哪三条才能取得菩萨戒? 布顿大师在讲入行论时说:受菩萨戒必需具足三条:第一、对三宝有信心。第二、 对众生起悲心。第三、自己情愿受菩萨戒、想度化众生。 法本P313第二段 二、有了戒牒,是不是就意味着自己已得菩萨戒? 不必然。若是不明白菩提心的重要,尤其对大乘佛法没有信心、对众生没有悲心、自己 也没有发愿受戒,不具足这三条的话,菩萨戒仪轨、戒牒作得再好,自相续中也得不到戒体。 法本

15、P313第二段 3、菩萨戒明明有十八条,什么缘故虚空藏经中只说有十四条? 大臣的前四条与国王的前四条相同,因此从本质上归纳,菩萨戒律能够摄为十四条。 法本P314第三段 4、“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小乘别离是如何说明的?二者的关 键不同在哪里? 依照小乘别摆脱戒的说明方式,所谓的佛法确实是不作恶业、奉行十种善法、调伏自己的 相续。而在大乘当中,前二者大体相同,“诸恶莫作”是严禁罪行戒,“众善奉行”是行持六度等摄集善法戒,但调伏自相续的“自净其意”与小乘不同,大乘所提倡的调伏自相续, 确实是要利益一切众生,而依照小乘观点,只要能够调伏自己、发起出离心从轮回中摆脱就足 够了。因此,大乘菩萨戒还要增加一条“饶益有情戒”,这确实是大小乘的不同。 法本P314第四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