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7.07KB ,
资源ID:30948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948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摩诃止观》浅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摩诃止观》浅讲.docx

1、摩诃止观浅讲摩诃止观浅讲禅与止观法门净明山人讲智理居士记禅与天台止观法门是汉地流布极广的两大殊胜法门,禅以空 灵活泼、直显智慧为胜,而天台则以博摄精绝、教观双运为 妙。如能悟禅之性地风光,又能通达止观的微妙法门,则相 得益彰,性相圆通,于是自利之修证与利他之事业,都能无 碍自在。 我们现在开始联系禅宗的要旨讲述“摩诃止观”里面的重要的内容。一 三止三观什么叫摩诃呢?摩诃翻译到中文就是“大”。但这个大不是 大小的大,这个大是至大无外的大,就是绝对的大。他所指 的是本性,就是法界的如来藏性,也就是诸佛所成就的大道, 所以叫摩诃。摩诃的含意,第一是体大,我们的如来藏性,清净的本体,它是遍虚空,尽法界

2、,包容万法,无始无终,不生不灭,永恒常存。这个体大,是宇宙里面最究竟最根本的体性。第二是相大。本性具一切相,具有世间出世间的万法之相,那么从根本来讲,他会出生功德之相,就是清净、智慧、慈 悲,一切一切的功德,都是从这个体大里面出生的。 相大所成就的是报身,体大所成就的是法身。报身是功德所具, 具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神变,无量的净土,有无量的加持 的妙用。这些都是报身的功德。第三是用大。用,就是作用。本性是如如不动之体,本性中 出生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诸佛因地当中,都是为度众生而 发愿修行,证法身,成就报身的,所以他自然有大悲之用。这个用广大无边,他具有无量的应化之身,有无量的应化之 土,有无量

3、的法门,有无量的神通变化,有无量不可思议的 妙用,用于众生的种种机缘机感。这些就叫“用大”,用遍一 切处。叫它大是因为它遍一切处:法身理体遍一切处,报身功德遍 一切处,化身妙用遍一切处,所以叫大。为什么在以这个摩 诃的大,来形容止观,或者说来显示止观呢?为什么要摆在 前面?因为体现摩诃的“大”的体、相、用,法身、报身、应身,都 是通过止观来成就的。没有止观不可能成就这三大的体性, 三大的功德及三大的作用。这部摩诃止观,总结了佛一代时教的精华, 是佛出世的本怀, 是智者大师成就的道的根本。他在理上不离止观,修上不离 止观,所悟所证也不离止观。所以说都是止观!止观能够概 括一切法、成就一切法、圆满

4、一切法。下面讲具体的止观。摩诃止观的止,有哪些方面呢?第一、体真止。通过对真理的领悟,圆融的观待,然后打破意识的分别,打 破六尘烦恼的执着,根和尘脱开了。根而离根,尘而离尘; 根无所系,尘无所染;内无分别,外无形象。这个时候,就 体悟真空之性了。这个性,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法不立。内不见身心相貌, 外不见六尘影子。这个时候,我们的本性独脱于万有之外, 安住于当体之中,真空湛然,寂寂无生。这个地方是第一步 的止,这个和禅宗的初见佛性,打破初关是一致的,叫体真 止。第二、方便随缘止。体悟真心之后,显现根尘,显现万有,显现差别,活泼泼地 作用在人事当中。六根门头阐发出种种方便, 或者诵经修行, 或

5、者说法度生,或者成就道场,种种流现,种种智慧,应用 于一切事业当中。从这里流现出来的,处处都是方便之门,没有执着自己,也 没有执着缘起,没有固定的看法,也没有所指的对象。这个 世界一切显现都是妙假的, 都是虚妄的。这里面没有动心处, 没有对待处。但是又能够恰到好处地应缘度生,应缘生活, 这就叫方便随缘。方便随缘是人文境界能达到的最高意境,因为他能恰到好处 的做人,符合客观的因缘条件,符合现实的存在。在现实的 一切存在当中,无论善恶是非,自心不动,方便随缘。能转 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这也是禅宗破重关的功夫。第三、不二止。真性不二,一切都是法,一切都是道。没有能修所修,没有 差别不差别,没有净土垢

6、土,没有清净污染。一切万法都是 当体不二,当体圆成。整个宇宙法界,一毛一蒂,任何一个 事物,全部都是本性,全部都是无量的光明,全部都是不二 的显现。这里面完全净除了所有修行上的痕迹,完全圆满了 自性中所有的功德,安止于法界本来大定当中,不生不灭, 永远长存。这个就是常寂光净土,常寂而光明。再也没有生死涅磐,再 也没有修证痕迹,常住在不动体当中,不动如来,如如显现。 这是天台智者大师概括修行人所成就的三种止,最后一个就 是禅宗的末后关。虽然一切不二,但虽不二也能圆现万法,不二而能有无量的应化示现。所以说这三个过程就是圆满佛道的过程。三观和三止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止是消归,歇下来。他是消融、消停、回

7、归、契入,不是积极的。观是显现,是作用,体现出来,叫观,是努力向上的。彻底放下叫止,努力向上叫观。观就是观现、观待。分为空、假、中三观。第一、空观通过对空的体悟,空一切法,空身心,空世界,空妄想,空 执着,一切我空,一切法空,甚至连空也空。这个“连空也空”, 就是妙假。在妙假当中,假非假,空非空,都是中道、中观。 所以说一观里面就是三观,三观里面又能够消融于无观。真观无观。先是立一个“观”来空,空了以后就出妙假。妙假 无住,就是中观,三观就成为一观,就是圆融的一观。一观 以后呢,一也不存,连观也不在。观也不存在,那就是妙境 现前,妙智现前,智境冥合的境界。第二、假观假观就是一念心中具有三千诸法

8、,一切万法都在一念心中显现。显现得很清楚很明朗, 一一差别,一一作用,一一体相, 无不了知,无不现前,这叫假观。正当假观现前的时候,当体全空,一念不生一念不灭,一法不立亦一法不灭。显和不显,缘生和缘灭,都是当体显露,所以说“假”观。第三、中观在假观的当体空中,空又能现假,空又不住空,假也无所假, 就是中观。空有空的痕迹,假有假的落处,泯二边之痕迹乃 为中观。所谓“中”观,空而不见空,假而不住假,空假都消 融于“中”中;而“中”的时候不可思议,“中”的时候不可想象, 无法理解,他没有文字,没有语言,没有道理,没有境界。但是当体当中真空绝待,当体当中诸法宛现,了了分明,这 就是中观。中观的悟境就是

9、彻悟。中观的显现就是正道。因为中观正道 的关系,边、邪都是道。娑婆世界就是极乐,凡夫身就是佛 身。一切处都是道场,这叫中道现前。天台就是依这样的理、行,来建立止观的。这个止观是究竟之谈,是禅宗最高的地方,也是密宗大手印、 大圆满最高的地方,也就是诸佛所成就的地方。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个摩诃止观,就是佛的知见,是佛的事业,佛的大用,大道所在的地方。二纯一实相我们下面讲一点文字 摩诃止观又称为圆顿止观,是天台止观里面最高的止观,其 它的还有童蒙止观、六妙门、渐次止观等,还有慧 思大师的大乘止观。这些止观都是一致的,只是它更圆 妙,因为它是根据法华经建立的,更加圆妙一点。圆顿者。

10、什么叫圆顿?初缘实相一开始他所缘的就是实相,但是你要缘实相,就要悟实相,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相即非相,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这是实相,实相不可思,实相无所见,有所思有所见不是实 相。实相只可悟入,不可执着,一执着就不是实相,实相只 有冥冥体会,体会到实相时,就超越诸相了。造境即中他所造的境就是中道。造:就是趣向,趣向的境,这个境不 是凡夫的境界,是佛的境界,就是中道理境。无不真实。这句话很重要。造境即中,你就会有一种理和智相应的境界, 所造的境是中道,那么如果不是中道,如果是边的、邪的、 偏的、也都能了达。藏、通、别三个都是偏的、不圆,你要 圆中,你要悟到无不真实,这个非常重要。一切法门、

11、一切 境界、一切存在都是真实之性。没有讨厌,没有反感,没有 畏惧,没有怕堕地狱什么。地狱也是真实的,一切境界都是 真实的。所以说一举一动,从此之后,都是以实相,以中道 来体现的。你努力念佛、念咒,或者做什么事情,走路说话 等等,都是本性的真实的体现。没有什么不真实的,因为你 没有凡夫之心,没有外道之心,没有二乘之心。也不执着菩 萨之心,菩萨执着慈悲而发心,你是佛心,佛是无心之妙心 你是用佛心来行事,还有什么不真实呢?一切都真实! 系缘法界。一念法界。所系的缘是法界,法界无所不在,哪里不是法界?那么就无 所缘。你的缘就是法界,而法界,一切都是法界。十法界的 究竟处,就是一真法界,系缘于十法界,就

12、是我们的法性, 一真法界。无所不在,所以讲,无在无所不在。一念法界, 一念,法界是机,启用。启用就是差别法界,差别:说话、 做事、显现的一切境界都是差别法界,而这无量无边的差别 法界都在一念之中,一念具备。而这一念非真非妄,非内非 外,非大非小,非空非有,它圆同太虚,包含万有,就是这 念法界。如果你的心能够这么圆,能够缘于法界,凡是你 心里显现的种种事物,都了知是从一念本性当中显现而具备的,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是真正体悟到了一念法界的境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如果你真能够体悟到这一层,那么一色一香,都是中道。无 论是什么色,无论是什么香,这个是代表,用色和香来代表。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中道。而色和香,

13、乃至味触法的六尘当中,它们有无量差别,一般人会认为有善有恶,有好有坏,这是凡夫之心。但是你悟了这个实相,这个道,那么你知道, 无论是色、是香,是什么事物,它们都是中道。你不会有厌 恶,你不会有欣求,你不会有执着。所以说: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自己的界,自己身心为界。这里面有很多界。有这个业,有 这个相。有名、有报、有因、有果,有种种作用,都是你的 世界,亦即佛界。佛是三德具备,佛界是圆满的果位界,还 有众生的无量差别的界, 也是这样。也当体中道,都是实相, 都在你的一念圆融当地中。前面是前提,明白了这段话,就是大开圆解了,就是禅宗的 悟透的境界了。这句话看来很简单,这么一段,他用起来非 常的广

14、大圆满。一切智慧,一切理念,一切行持,一切善巧方便都在里面。下面介绍得具体了。阴入皆如无苦可舍。以四谛的角度来讲,四谛是苦集灭道。一个悟道的人,他知 道五阴: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十二入:六根的内入,六尘的 外入,内入外入,那么五阴十二入都是“如”。什么叫“如”? “如” 体不动,“如”体空寂,“如”体像虚空遍法界。我们的五阴十二 入,如果他是“如”的话,有什么苦可以舍呢?“如”中无苦,“如” 中无对待呀!“如”中无内外,还有什么可以舍掉苦呢? 所以说,当苦现前的时候,这个苦也是实相,也不怕苦,也 不落在苦上起苦受,不执着于苦,无苦可舍。菩萨悟力虽够, 而道力不够,苦的受还有,但是他的智慧使他对苦

15、不会执着, 对苦不会忧心,不会讨厌,不会想尽快舍掉,尽快把苦去掉, 早一点恢复起来,他不会这样想。这是悟力到了,但是道力 还没有到呢,苦还是存在,还有一些受,只是不住在上面。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进一步讲集谛。集是什么?和合为集。无明、尘劳就是菩提 啊!为什么要破无明啊?为什么要离开尘劳?不需要啊!无 明和尘劳就是菩提啊!菩提是什么?就是觉智, 觉悟的智慧。 在无明尘劳当中你有觉悟的智慧,不被无明所缚,不被尘劳 所扰动、所影响、所覆盖,那就是菩提!所以说菩提中无无 明,菩提中没有烦恼。如果你能够在无明尘劳中见菩提,那 么所具的菩提,此中没有无明、没有尘劳,正像前面一样,如果你在阴入当中见到

16、“如”,“如”无苦啊! “如”中还有什么苦 吗?没有苦了。所以说苦不用舍,也无集可断,不用去断集、 断烦恼,集即自解了。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边邪,边,修行人没有修正路,修偏了,修到边道上去了。 边,是偏,偏在空的一面、偏在有的一面、偏在出世的一面、 偏在入世的一面、偏在智慧、偏在慈悲,这都是边。修行修边上去了,没有圆。智慧和慈悲不二,世间和出世间不二、空和有不二、那才是中。邪,就是说破因果、毁谤三宝,所修的皆是邪知邪见邪道。就是邪师、邪魔外道。如果你能在这个实相的智慧当中,不被边边所动,不被邪边 所染。别人说空,你不会执着他,指责他:“你怎么会执着空 啊? ”别人说有,你也不会说:“你怎么这么执着有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