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图形与几何教案小学图形与几何教案【篇一:关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一些认识】 关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通过实物观察与操作,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认识立体图形,这样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有助与发展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的操作兴趣,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 二、关注立体图形的想象和图形之间的转换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作为课程标准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与把握、建立和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安排了投影与视图、展开与折叠等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之间转换的素材。 那么,立体图形认识
2、的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1、建立“空间观念”需要关注学生生活现实模型与数学模型间的联系;2、建立“空间观念”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图形;3、建立“空间观念”要加强动手操作;4、建立“空间观念”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5、建立“空间观念”要给学生创造和锻炼的机会。 三、以立体图形认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明确增加了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要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孩子时间,让你给孩子去动手操作,有了丰富的活动经验,空间观念才会在活动中建立起来,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认识才会深刻,才能积累经验,获得思想。例如:图
3、形的分类其实就是认识图形的核心,辨认图形的过程就渗透了分类思想。只有将“四基”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要搞好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的教学,还需要在教学中运用新理念,不断去摸索、尝试、创新,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篇二:结合案例,解读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 结合案例解读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三个核心概念 新课标在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概念主要有: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在学术文献中的基本解释: 所谓的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变化等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表象就是一个初步感知,即一提到某个几何图形学生就
4、能在头脑中再现出几何图形的形象,能了解其某些基本特征。 2011课标中的空间观念: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如何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体现空间观念培养? 一、如何以“认识图形”为载体,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图形”实际也属于“概念教学”,那么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还需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实际我们通常教的图形的认识,也在培养空间观念,我们今天提空间观念培养是希望更鲜明一点
5、,更强烈一点。) (一) 充分感知,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过渡,他们对物体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赖于直觉观察。因此教师要按照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运用感知规律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标准中较多地使用这样的表述,这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式。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 结合实例(生活情境)了解?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 (1)视觉与思维结合。 无论哪一种图形的基本认识,小学阶段都依赖实物、模型,提供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体验的机会。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认识都是从具体物体上剥离
6、后抽象形成的,都从具体走向抽象。线段、射线、直线也不例外。不过射线、直线在生活中找不到,从抽象到抽象小学生很难接受,我们老师创造出从地球射向月球的一束激光,有无穷的能量,外加没有任何阻挡,创造了所谓的“射线”实体,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合理想象,“直观”感知射线。这为学生建立射线正确的表象提供方便。(当然也有老师在课堂上利用红外线笔,进行教学的,效果是相同的,更贴近学生?) (2)语言(听觉)与思维结合。(重视语言的描述表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练习用语言来进行概括描述,
7、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不断地丰富他们的空间经验,使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巩固。这比观察实物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个飞跃。例如数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与棱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多少个面,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等。那么相对与射线和直线教学中,哪种语言更能显示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可以度量,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以度量?还是想象一下这束激光如果有无穷的能量,没有任何阻挡,会怎样?这条线是从哪里到哪里?) (3)操作与思维的结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学生动手操作环节,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8、思维的起点”教学时老师不但要重视引导观察,而且要重视让他们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他们的视觉、触觉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内化功能,以丰富他们的空间观念。 当学生交流得出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剪下一半,问另一半如何放置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动手验证操作过程(图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这种例子在教学中举不胜举。 在线段、射线和直线中有没有学生操作环节?操作环节必须要结合内容展开。在线段、射线和直线一课中建议安排一个操作环节。在纸上画出一条射线。想象一下学生会怎样画? ?这一操作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的创造(有人认为这个没有必要,这只是一种规定,规定射线
9、就是这样画的)然而我们希望更突出的是学生通过操作交流,帮助学生在脑中对射线的深度刻画和正确理解,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空间观念。 (二)、辨析中让认识更具深刻性,推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每一种概念的建立,都必须经过辨析,进一步抽象的过程,图形的认识也不例外。通过辨析加强空间观念。例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前面老师提供大量的素材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对折、直线两边完全重合。那么学生是否对每一个关键词都能真正理解?是否真的对轴对称图形正确把握,能形成正确的表象?显然不是的。 案例:判断下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无限延长 那么在线段、射线和直线图形认识中,请问“下列哪些图形是射线?”是否是对射线的辨析?如果是
10、,那么还在哪里对射线又进行了实质性的辨析?(生活中去寻找射线,对于教学的难点“无限”,小学生是很难构建的,引入时射线是建立在教师创造的具体事物上的,但现实中是没有的,如何把原先的借助的具体撤掉,形成真正的射线表象,需要一个辨析。空间观念就在这一个个过程中逐步形成。 (三)给予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发展空间观念。 发展空间观念,都离不开一个“想”的过程。没有想象,就没有空间观念的形成。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必须要建立这种意识,尽可能创造机会,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与时间,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判断后,一般教学都是直接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我们就希望在这种环节里给予孩子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请同
11、学们在脑中折一折,再作出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变化,这就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带来的变化,我们提倡先想象,再动手验证,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长正方体的展开图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也充分说明这一点,在操作之前先想象,对于空间观念的培养更有效。同样在射线和直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再引导学生想象射线是怎样的?直线又是怎样的,最后要求学生闭眼想象?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这一空间和时间,有时也隐含在题目里,如:你看到了什么图形?这里不仅呈现出了线段、直线、射线,还蕴含着关系。 二、如何以“图形的测量”为载体,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图形,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它
12、的大小。一般地,一维图形的大小是长度,二维图形的大小是面积,三维图形的大小是体积。图形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度量的关键是设立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 (一)体会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时,经常有老师问为什么要讲统一单位?原来的教学中学生就是直接认识长度单位,学习度量单位有什么价值?以教材为例谈一谈:学生第一次学习长度单位,教材呈现的例 1 ,并没有上来就认识厘米,而是创设了一个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测量数学书封面,有的学生用两个硬币或者两个三角形,两个曲别针进行测量。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用
13、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出不同的物体长度。然后例 2 是开始学习厘米的认识。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度量单位的统一是使度量从个别的、特殊的测量活动成为一般化的、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和交流的前提。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让学生去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坚持把让学生体会了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个环节设计好,让学生经历完整“度量单位”的从形成到产生的过程。 由此看来, 关于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不仅要在长度的测量中给予关注,在面积和体积的测量中,仍要让学生去感受,测量从单位开始。指向空间观念中
14、的“大小”,它是基础。 2、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测量结果的感悟,突出空间观念的培养。 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能靠机械地记忆换算公式和反复操练,而是要能够体会单位之间的实际关系,这就涉及到了对单位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培养。单位(长度,面积、体积)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的体会和认识应当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例如,学生初步了解1厘米、1分米、1 米 后,让学生画一画,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1分米、1 米的长度,再用尺验证一下,逐步形成单位长度的表象
15、,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厘米、1分米、1 米 ,用熟悉的物体的长度,对脑中的单位长度,进行具体呈现?一系列的活动,突出对单位真正的理解,空间观念的切实培养。 对单位的实际意义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测量结果、对量的大小或关系的感悟。关于对度量单位的认识,要结合实际例子体会度量单位的大小。例如:一个成人的身高为 175 ( ),应当选择 cm 而不是 mm 作为单位,这是对认识长度单位地深化理解。 3、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 估测或估计是标准突出强调的内容。估测或估计,既是一种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大小。如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先估后侧。
16、体现了空间观念的培养。 估测与精确测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精确测量的结果有时需要用估计的办法来感受,对事物进行估计时则需要对度量单位很好的认识与把握、对图形度量知识的掌握,以及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如何帮助学生在图形测量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关于规则图形的度量属于规则教学。规则教学是以概念学习为基础的,它的复杂性和学习层次,高于概念学习。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规则教学主要内容是形体求积。(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习背景: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面积概念,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
17、米、平方米。理解一个面的面积就是它所含面积单位的多少。并获得了求长正方形面积的经验。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它的底和高。【篇三:图形与几何复习课教案】 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等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在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线段与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将分类、比
18、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知识。请同学先回顾一下,这一领域里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你能对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吗? 学生尝试分类 ?直线、射线、线段、角?锐角三角形?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面图形? ?四边形?平行四边行(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 今天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二、探究新知 1、复习
19、直线、射线和线段 (1)学生看投影 提问:你能说出上面的图形是什么吗?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提问:你能找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吗?想一想怎样清楚地表示出你们归纳整理的内容。(2)小组合作进行归纳整理,一人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 整理归纳出下面的内容。(见表格) (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练习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的边是直线还是线段?为什么?(线段) 角的边是直线吗? (不是,是射线) 2、垂线和平行线的整理与复习。 (1)提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相交(互相垂直与不垂直);平行。) (2)小组内讨论什么叫互相垂直,什
20、么叫平行线,分别画出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等的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3)平行线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m 3.角 (1)复习角的意义 画出任意角,指出角的各个部分名称。 边 顶点 边 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 (2)复习角的大小 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 画图配合说明 比较大小 图中1和2哪个角大,大多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 12 (3)角的分类。 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并说出它的度数或范围。 ( ) () () (4)画角。 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以下各角。
21、 过程要求 学生独立练习画角。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a. 利用三角形画特殊角的方法。 b. 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练习十八的第1题四、课堂小结 ( )今天我们回顾了直线、射线、线段,理解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另外我们也回顾了角,巩固了锐角、直角、钝角的知识。 板书设计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2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分类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并熟练掌握求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的整理,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归纳平面图形相关的知识点 难点
22、,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归纳出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圆纸片、圆规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下文形、长方形、平等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三角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们的特点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回顾与整理 钝角 1、整理复习三角形 锐角 三角形 (1)小组合作复习整理三角形的知识、组长负责记录 三角形 复习内容: 直角 三角形可以按什么来分类?各分为哪几类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如何验证的? (2)小组汇报(派一名代表说,说得不完整时,组员补充)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
23、书。 生: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提问:谁能根据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出一道题考考同学们? 生2:我出一道判断题。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锐角( )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证明的?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证明的? 生3:拿出等腰三角形,折一折或量一量,说明它的两条边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拿出等边三角形折一折或量一量,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提问: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学生集体订正,教师总结。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它就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它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