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4 ,大小:4.02MB ,
资源ID:305416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5416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节发散风寒药.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docx

1、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七章解表药一、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和功效主治差异,常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两类,有时又有称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者。二、功效与主治本章内的所有药物都具有解表功效,可主治外感表证,症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而不畅,脉浮,或有鼻塞流涕、咽痒、咳喘等 表现者。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除主治风寒表证(感冒风寒)和风热表证(风热感冒)外,风邪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咽痛、皮肤瘙痒等,亦多选用;此外,本类药还分别兼有止痛及透疹等其他多种功效,因而又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这些内容将分述于以下两节的概述之中。三、性能

2、特点解表药气味大多芳香,性质轻宣疏散,主要用以发散表邪,根据五味中“辛能散”的理论,故一般为辛味;发散风热药因能清泄,又多兼苦味。其作用趋向为升浮,能疏散经肌肤或口鼻内犯的邪气,或开腠发汗,使表邪随汗而外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一身之表。以脏腑辨证而言,则表证在肺;以六经辨证或经络辨证而言,则表证当属膀胱经的证候,故解表药的解表功效归此二经。现代中药学多谓 其归肺经,而古代本草多言其归膀胱经。在药性方面,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发散风热药偏于寒凉四、配伍应用使用解表药,应区分表证的寒热,四时气候变化及患者体质的不同,因证选药并作适当的配伍。如风寒表证宜选用发散风寒药,风热表证宜选用

3、发散风热药。温热病邪在卫分,宜用发散风热药,并辅以清热解毒药;表证夹湿,宜以祛风胜湿的 解表药为主,并合用化湿之药。若体虚之人外感,应辨别不同的正气虚衰,分别与益气、助 阳、养血、滋阴药配伍,以扶正解表。此外,还可依据兼有症,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见咳喘 痰多,或气滞胀闷、呕恶者,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中药同用。五、使用注意1.使用解表药,尤其是发汗解表药,服用量不可过大,应以微令汗出,得汗即止为原则,可使邪气外出,而正气不伤;发汗是使人体阳气蒸化津液,并从 汗孔出于体表,如发汗太过,汗出淋漓,既会伤阴,又有亡阳的危险。又因津血同源,凡平素表虚不固,自汗盗汗,久患疮疡、淋证、失血及孕妇、

4、产后、年老体虚等各种津血亏耗之人,虽有表证,亦应慎用。2.解表药的用量,还应注意因时因地制宜,凡寒冷之时或阴凉之地 ,发散风寒药的用量宜稍重,若当用辛凉之药亦宜稍轻;而温暖之时或炎热之地,发散风寒药的用量宜稍轻,若用辛凉之药可稍重。3.在药材方面,解表药多为芳香质轻之物,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逸散而药效降低。4.此外,发散风寒药之汤剂宜饭后热服,药后温覆其体,可助散寒解表之力。本章学习指导1.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含义: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寒表证的药物,称为发散风寒药;有时亦称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热为主要

5、功效,常用以治疗风热表证或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称为发散风热药;有时亦称辛凉解表药。2.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章内的所有药物均具有解表功效,都可主治外感表证,症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无汗或有汗而不畅、脉浮等。根据解表药的性能和功效特点,本章又将解表药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前者均有发散风寒的功效,都可主治风寒表证(感冒风寒),症见发热、恶寒较重、头身疼痛、口不渴、苔白而润、脉浮紧者。后者均具有发散风热的功效,都可主治风热表证(感冒风热)或温热病卫分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口微渴、脉浮数者。发散风寒药还分别兼有平喘止咳、止痛、祛风湿(胜湿)、利尿、通鼻窍、祛风止

6、痒等功效;又可分别主治咳喘、头痛、痹痛、水肿、鼻渊、皮肤瘙痒等证而有风寒外束者。发散风热药还分别兼有利咽喉、清头目、止痒、透疹及清里热的功效;又可分别主治风热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皮肤瘙痒、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及与清热功效相应的里热证。3.主要有关功效术语的含义:解表:是解表药以其辛散之性,外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治疗作用;又称发表、疏表等。发散风寒:是性味辛温的解表药对于风寒表证的治疗作用;有时又称辛温解表。发汗解表:是辛散的解表药,通过发汗使表邪外出,以治疗表证的作用。祛风解表:是药性较平和,且发汗作用不明显,长于辛散风邪,以治疗表证的作用。发散风热:是味辛性偏寒凉的解表药,对于风热表证的治疗

7、作用;有时又称辛凉解表,或疏风热等。4.解表药及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解表药具有发散作用,根据辛能散的理论,故均有辛味;并具有升浮的作用趋向;按脏腑辨证则归肺经。发散风寒药主治风寒表证,故皆为温性;发散风热药主治风热表证,故药性皆偏于寒凉;以升浮为主并多兼沉降的作用趋向。5.解表药的配伍原则:根据邪气的偏盛配伍:兼里热或暑热者,配伍清热药,尤其是卫分证常辅以清热解毒药;兼里寒者,配伍温里药;兼湿邪者,配伍化湿药;兼燥邪者,配伍润燥药。根据正气的虚衰配伍:体虚之人外感表邪,应分别其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不同,配伍相应的益气、助阳、滋阴、养血之药。根据表证的主要兼有症状配伍:如兼见咳

8、喘痰多,或气滞胸闷、恶心呕吐者,可酌情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中药。6.解表药的使用注意:注意根据表证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宜的解表药。如风寒表证选用发散风寒药,风热表证选用发散风热药;喘咳、头身疼痛较重,或兼湿浊者,选用兼能平喘止咳、止痛及胜湿、化湿的解表药。应以微令汗出,得汗即止为原则,谨防过汗而伤阴损阳。年老体虚及津血亏耗之人,虽有表证,亦应慎用辛燥发汗或峻烈的解表药。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如炎热之时、温燥之地,当用发散风寒药时,用量宜轻;而当用发散风热药时,用量可稍重。解表药多为辛香之品,入汤剂一般不可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过分逸散而影响药效。用发散风寒药治疗风寒

9、表证时,其汤剂宜于饭后热服,服药后温覆其体,可助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第一节发散风寒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性味辛温,故又称辛温解表药。其辛能外散风邪,温可祛寒,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功效,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口不渴、苔白而润,脉浮紧,或兼咳喘,鼻塞流涕者。部分发散风寒药,还分别兼有止咳、平喘、止痛、祛风湿、利尿、通鼻窍、祛风止痒等不同功效,又可主治咳喘,头痛,风湿痹证,水肿初起,鼻渊及风邪外郁引起的皮肤瘙痒等证。但仍以兼有风寒表证或属寒证者,最为适宜。本类药物,性偏温燥,多能开腠发汗,忌用干燥热内盛者;平素阴虚津亏,表虚不固而外感风寒者,亦当慎用。【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10、 为麻黄科小灌木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 equisetina Bge .或中麻黄 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 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秋季割取嫩枝。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茎 麻黄根【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表,平喘,利尿。【应用】1.用于风寒表实证。本品辛温发散之性较强,善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主要通过发汗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为明显,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

11、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而宣肺平喘;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而降逆平喘,故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失宣降之喘急咳逆,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最宜使用本品。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效,但须配伍石膏等清泻肺热之药以治本,并制约其温散发汗之性,使全方成为清肺平喘之剂。喘咳而痰多者,因本品无祛痰之功,尚须配伍化

12、痰之药。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治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宜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痛等里寒证。【用法用量】 煎服,310g。本品生用发汗力较强,宜用于外有风寒之证;蜜炙麻黄长于平喘,宜用于喘咳(尤其是肺热喘咳)证;麻黄绒作用较为缓和,宜用小儿、老人及体弱者。【使用注意】 虚喘而无肺气壅滞者忌用;因所含麻黄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升高血压,故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参

13、考资料】本品含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次碱等多种生物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儿茶酚、鞣质及有机酸等成分。其挥发油对人工发热的兔有解热作用,对正常小鼠有降温作用;麻黄碱能使血管通透性降低,呈现抗炎作用;并有镇咳作用,挥发油及麻黄碱、伪麻黄碱有平喘作用;煎剂有抑菌作用,挥发油及煎剂有抗病毒作用;麻黄的水或醇提取物有抗过敏作用;伪麻黄碱有显著的利尿作用;麻黄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等症状,并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上升,胃肠平滑肌松弛,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等。【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樟科乔木植物肉桂 Cinnamomum

14、 cassia Presl 的嫩枝。主产于广西、广东等地。37月割下嫩枝。切片或切段,阴干。生用。【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肺、心、肾、肝经。【功效】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温助阳气。【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且能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用治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治风寒表实证,桂枝与麻黄相须为用,既助其发汗,散寒;又通阳气,畅血脉以缓和头身疼痛。治风寒表虚证,营卫不和而自汗出、脉浮缓者,桂枝宜与白芍配伍。本品辛甘通阳,解肌表之风寒以调卫;白芍酸寒敛阴,固外泄之阴液以护营,共收调和营卫之效。如伤寒论桂枝汤。治阳虚感寒,本品外散风寒

15、,内温阳气,多与附子等药同用,共收助阳解表之效。2.用于寒凝血瘀及风寒痹证等多种里寒证。桂枝辛散温通之性,可温散经脉寒邪,有利于寒凝血瘀及风寒痹证等里寒证的治疗。治疗寒凝血瘀证,本品善入血分,以温散脉中之寒凝;又可宣导活血药物,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故妇女经脉受寒,月经不调,痛经,癥瘕,产后腹痛;外伤受寒,肿痛不消;以及其他瘀滞而有寒之证,均可与相应的活血化瘀药同用。治风寒痹证,本品与祛风湿药同用,亦有助于通痹止痛之效;因其性升浮,又以上肢及肩背痹痛多用。本品对经脉受寒之头痛、腹痛及阴疽等,均用之有效。3.用于阳虚证。本品甘温,可助心、肾、脾之阳气,其性虽温煦而力较肉桂缓和,但仍常用于以上三脏的

16、阳虚证。治心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疼痛,或心失温养,心动悸,脉结代之证,本品为温心通阳之要药,可分别其血瘀、痰凝及正气的虚衰,作相应的配伍。治脾阳不运,水湿内停之泄泻、痰饮、眩晕,本品常与补脾、除湿、化痰药同用。治肾与膀胱阳虚寒凝,气化不行之小便不利、水肿,本品常与茯苓、猪苓等利尿药配伍,共收温阳化气,行水利尿之效。【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本品易助热,伤阴,动血。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忌用;孕妇慎用。【参考资料】本品的化学成分与肉桂相似。含挥发油0.20.9,其中主要成分为桂皮醛,约为6070,还有莰烯、苯甲醛等,另外尚含有酚类、有机酸、多糖、甙类、香豆精及

17、鞣质等。其煎剂有解热、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桂枝汤对体温有双向调节作用;桂皮油和桂皮醛等成分亦有抑菌作用,桂皮油有健胃、解痉、利尿、强心、改善心肌缺血和供氧等作用,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炎及抗惊厥等作用;挥发油吸收后经肺排泄,可稀释分泌物的粘稠度,出现祛痰、止咳作用;桂皮醛还能引起兔的白细胞增加,出现明显的免疫反应。【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叶和茎。其叶称紫苏叶(或苏叶),其茎称紫苏梗(或苏梗)。各地均产。夏秋采收。阴干,切段。生用。紫苏叶紫苏梗【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发散风寒

18、,行气宽中。【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发散之性较为缓和,外感风寒之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能理脾胃之气,又略兼化痰止咳之效,对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前者,本品常与陈皮、香附等行气药同用;治后者,本品常与杏仁、半夏、桔梗等化痰、止咳药同用。2.用于脾胃气滞及呕吐证。本品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可以治疗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行气、止呕药同用;偏热者,常与黄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痰湿甚者,常与半夏、橘皮等燥湿、化痰、止呕药同用。治妊娠胎气上逆,脘闷、食少、呕吐甚至胎动不安者,宜与

19、相应的安胎药配伍。此外,本品对食鱼蟹而腹痛吐泻者,具有和中及解毒之效。可单用煎服,或配伍生姜、橘皮等。【用法用量】 煎服,310g。紫苏叶发散风寒,宜于外感风寒;紫苏梗无解表作用,其行气作用亦较紫苏叶和缓,宜于气滞轻证及胎动不安。【使用注意】【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其中有紫苏醛、柠檬烯、白苏烯酮等成分。紫苏叶煎剂及浸剂有较弱的解热作用;水煎剂有抑菌作用,浸膏剂有抗真菌作用;本品还有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肠蠕动作用;能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2.紫苏梗为紫苏的茎。性味辛、甘,微温。归肺、脾、胃经。功能宽胸利膈,顺气安胎。适

20、用于胸腹气滞、痞闷作胀及胎动不安、胸胁胀痛等症。【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的根茎。各地均有栽培。秋冬二季采挖。切片生用、煨用或捣汁用。【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功效】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温和,略有发汗解表之功,风寒轻证单用有效;亦可以本品为主,辅以葱白或红糖煎服。本品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与桂枝、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以增强散寒祛风之效。2.用于胃寒及呕吐证。本品温中散寒,对寒犯中焦或脾胃虚寒之胃脘疼痛、食少、呕吐等症者,可收祛寒开胃、止呕、止痛诸

21、效。寒重者,可与高良姜、胡椒等温里药同用;脾胃气虚者,宜与人参、白术等补脾益气药同用。本品尤长于和胃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因其本为温胃之品,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若治胃热呕吐,亦可与竹茹、枇杷叶等清胃止呕药配伍,共收清胃止呕之效;若痰饮呕吐,常与半夏同用,既可增强和中之呕之效,又可降低半夏的毒副作用。3.用于肺寒咳嗽。本品温肺止咳,对于肺寒咳嗽者,不论有无外感风寒,或痰多痰少,皆可选用。风寒外犯而咳者,可与麻黄、紫苏、细辛等兼能平喘止咳的辛温解表药同用;外无表邪而痰多者,可与半夏、橘皮等化痰止咳药同用。此外,本品对生半夏、生南星等药物之毒,以及鱼蟹等食物中毒,均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姜汤或姜汁

22、灌服,或姜汁滴鼻,还可急救卒然昏厥者。【用法用量】 煎服,310g;急救昏厥捣汁服,可用1020g。生姜汁长于止呕和急救昏厥,宜用于呕吐重证及昏厥者,冲服或鼻饲,每次310滴。煨姜专于温中止呕,呕吐而不宜辛散之证多用。【使用注意】 热盛及阴虚者忌用。【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有-蒎烯、2-庚醇、-葑烯等多种成分;并含姜油酮、生姜二醇等多种萜类和苯基链烷基类成分。对消化道有轻微刺激,可使蠕动增强,减轻腹胀,并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粘膜细胞、抗消化道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静、镇痛、镇吐、防晕、增强免疫作用;口嚼生姜可使血压上升、还能兴奋心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生

23、姜醇提取物能兴奋呼吸中枢,有祛痰、止咳作用。2.生姜皮为生姜根茎切下之外表皮。其性味辛、凉。主要功效为利水退肿,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者。3.生姜汁为生姜捣汁入药。性味辛、温。归肺、脾胃经。功同生姜,但偏于化痰止呕,便于临床急救服用。如遇天南星、半夏中毒的喉舌麻木肿痛,或呕逆不止、难以下食者,可取汁冲服,易于入喉;也可配竹沥,冲服或鼻饲给药,治中风卒然昏厥者。用量310滴,冲服。【出处】 -名医别录【来源】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香薷 Mosla Chinensis Maxim. 的地上部分或全草。主产于江西及安徽、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采收。切段,阴干或晒干。生用。【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

24、脾、胃、膀胱经。【功效】 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及湿阻中焦证。本品辛温发散,以发汗解表为主要功效;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可化湿和中。故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并多与厚朴、扁豆等化湿药配伍。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此为本品解表、化湿之功在暑湿证的同时应用。一般风寒感冒,本品可与其他发散风寒同用;治湿阻中焦,可为苍术、藿香等化湿药的辅助。2.用于水肿。本品发汗以散肌表水湿,又宣肺气启上源,且通畅水道,利尿退肿,亦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可单用,或配伍其他利水之药。

25、【用法用量】 煎服,615g。用于发汗解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应久煎,并多热服,以利发汗解表;治水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并多冷服,以助利水消肿。【使用注意】 暑热证慎用。【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有苯甲醛、-月桂烯、桉叶油素、香荆芥酚、百里香酚等多种成分;另含甾醇、黄酮甙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解热、镇静、镇痛、解痉、抗炎、利尿作用,并能刺激消化腺分泌及胃肠蠕动;香薷及海州香薷的水煎剂有抗病毒作用;石香薷挥发油可通过不同环节,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通过本草考证,香薷的来源历来不止一种,现代多以海州香薷

26、为正品。根据目前用药实际,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将石香薷作为正品。【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或分别采收花穗与梗。切段,阴干。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应用】1.用于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微温,长于辛散祛风,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不论风寒、风热,均广泛使用。治风寒表证,常与防风、羌活等辛温解表药同用;治风热表证,常与薄菏、金银花等

27、辛凉解药或清热药同用。2. 用于风邪所致的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咽喉痒痛、皮肤瘙痒。本品善祛肌表及上焦风邪,对于风邪上扰清窍或郁滞肌肤所致的以上诸症,本品的祛风之功,除解除表证外,还有良好的清爽头目、通利咽喉和止痒效果。风寒与风热者均宜。治头昏头痛,宜与蔓荆子、防风等祛风止痛药同用;目赤多泪,多与菊花、桑叶等祛风、清热明目药同用;治咽喉痒痛,多与牛蒡子、蝉蜕等祛风宣肺、清热利咽药同用;治皮肤瘙痒,多与祛风止痒药同用,亦可单味外用,研末撒涂并揉搓患处。3.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对于表邪外束,麻疹难于透发者,本品的透疹作用,可促进疹点外透;其祛风之效,亦有助于透疹。麻疹为温热之病,因“内蕴热毒,外

28、感天行”所致,故常与其他解表透疹药或清热解毒药同用。4.用于多种出血证。荆芥炒炭,其性味已由辛温而为味涩性平之品,并主归肝经,可以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失血证,但宜辨别证型的寒热虚实,作相应的配伍,以标本兼治,增强止血之效。此外,以本品祛风解表及通利血脉之力,还可促使疮肿消散,故宜于疮肿初起而有表证者。【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见本章概述。【参考资料】1.本品含挥发油约为12,油中含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右旋柠檬烯及-蒎烯、莰烯、异胡薄荷酮、胡椒酮等多种成分。另含荆芥甙、荆芥醇、黄酮类化合物,花梗中还有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等。具有解热、抗炎、镇痛、兴奋肠管平滑肌、

29、抗补体、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其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一定的活血作用,并增加全血比粘度。2.本品在古代本草以“假苏”为正名,查阅文献时应加以注意。3.秋季花开穗绿时,单独摘取本品的花穗,称为“荆芥穗”,其性能功用与荆芥相同,但发散之力较强。4荆芥炭为荆芥炒炭而成。性味涩,平。归肝经。功能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等失血证。煎服,39g。【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 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

30、根。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性味归经】 辛、微甘,微温。归肺(膀胱)、肝经。【功效】 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止痉。【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药性微温,味微甘而不燥烈,以辛散风邪为主,不长于祛寒,但其温性胜于荆芥,尚能止痛,故常用以治疗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者,并多与荆芥、羌活等药同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功。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本品虽偏温燥而不峻烈,经与发散风热药或清热药配伍,亦可用于风热表证。 2.用于风湿痹证。本品是较常用的祛风湿,止

31、痹痛药,治风湿痹证,宜与其他作用较强的祛风湿药同用,并根据风、寒、湿邪的偏盛等情况,作必要的配伍。3.用于破伤风。破伤风因外伤受邪,风毒内侵经络,引发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本品既辛散外风,又息内风以止痉,因作用缓和,故治疗本病常与天南星、天麻等止痉力强之药同用。此外,本品能祛风止痒,可以用于皮肤瘙痒。【用法用量】 煎服,612g。【使用注意】 本品止痉力弱,且性偏温燥,内风因于热甚或阴血不足者不宜。 【参考资料】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有辛醛、-没药烯、己醛等多种成分,并有色原酮类、香豆素类、聚炔类及脂肪酸、-谷甾醇、胡萝卜甙、多糖类等成分。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有解热、抗炎、镇静、镇痛、抗过敏作用,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还有抗实验性胃溃疡、抗凝血、抗疲劳等作用。 【出处】 -神农本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