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2.33KB ,
资源ID:30127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12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结合我市山区特点找准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结合我市山区特点找准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docx

1、结合我市山区特点找准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结合我市山区特点找准建设新农村的难点与对策内容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的城市,重庆的山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1,全市万人,农民有万,要建设新农村,任务十分艰巨,存在许多困难。重庆山区农村幅员面积广,山区农业基础条件差, 村民素质和能力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解决好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科学发展的必然

2、要求,也为重庆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关键词:山区 新农村 难点 对策一、重庆山区建设新农村的难点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生产难。 重庆山区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区和三峡库区的十九个区县,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1。山区地形复杂多样,旱坡地比重大,坡陡土薄,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山区交通闭塞,多数乡镇公路无等级,不少自然村之间交通落后甚至不通公路,如巫山县约有100多个行政村没有通公路、没有通电话,乡村道路主要靠农民筹资修建,政府只给予少量补助。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不少带病运行,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农村电网薄弱,供电质量可靠性差;信息闭塞,电视网络覆盖率低。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较低;农业

3、综合生产能力不强,重庆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位。农业基础设施虽然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脆弱的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重庆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村民素质和能力低,培育新型农民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主体作用要发挥好,必须教育农民,发展农民,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则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市山区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普遍较低,突出表现在:1、农民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顽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求发展的精神。由于市场经济信息不灵,在发展经济中普遍存在跟进、盲从的倾向,驾驭市场能力低,抗

4、风险能力弱。2、文化科技素质不高,发展经济能力弱。由于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展各项教育活动难度大,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因而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4年重庆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以上,山区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2年,仅为小学毕业水平。如南川区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80%以上。由于农民文化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弱。3、 滞留于乡村的农民整体素质下降。随着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民大批外出务工,长期留下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要提高这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短时间十分困难。随着老农民的继续老年化和年轻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们的传统农

5、民队伍将出现彻底断层。 4、思想道德素质不高,民主法制意识较弱。部分农民的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在一些地方陈规陋习沉渣乏起。近年来虽然对农民进行了一些培训,但培训面比较窄、培训内容比较单一,还远远达不到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水平。农民整体素质差是制约建设新农村的根本原因。 (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繁荣文化难。 在山区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硬件设施差。多数山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破烂不堪,多数乡镇没有综合文化站,没有合适的演出场地、没有放映电影的条件,多数行政村更没有文化活动室,没有开展活动的场所,因而,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很少。山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滞后,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校舍建筑

6、质量标准低。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市农村现有中小学危房250万平方米。各种设施简陋,教育技术装备落后,师生生活、活动场地较窄;教师量少质弱,贫困区县仍有代课教师1.36万人;初高中校舍容量普遍不足。教育水平低的现状仍然突出。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农村老百姓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相当严重,目前大约占了45左右,贫困山区高达60,少数民族地区甚至高达80。由于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庆山区农村几乎是空白。多数农村没有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居住分散、建设杂乱无章,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露天厕、泥水路、土水井、鸡鸭院、垃圾随处见。这些问题严重制

7、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增收渠道狭窄,农民增收难。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特别是重庆山区农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现阶段,山区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家庭种、养殖业,一块是赴外打工。山区仍然以传统的粮猪型结构为主,农村二、三产业比重小。农业的生产结构不合理,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占绝对优势,种植业又以粮食生产为主,这种生产结构下,农民获得的整个收入自然较低。而能体现山区资源优势的畜牧业和林业却发展不足,山区传统的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趋被动,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殖业增收十分困难,农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20

8、07年,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677.70元,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从1998年的3.18:1拉大到3.75:1,大大高于全国3.32: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2.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全市还有65万多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不到637元。山区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突出。仅南川区32.2万劳动力中约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4万人常年在外务工。由于没有年轻劳动力,老、妇农民的粗放耕作难以增收。随着全国打工人数的增多而近期长三角、

9、珠三角民工的大量回流,竞争也越发激烈,对打工者素质,尤其是知识与技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山区打工农民大部分没有受过专业的职能技能培训,在就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打工收入较低,依靠打工增收也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农民增收滞缓是阻碍新农村的重要瓶颈。(五)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推进民主管理难。 1、组织设置不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目前重庆市山区基层组织按传统行政村设置的。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各种形式的新经济组织大量出现,给农村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2、部分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不强,有的软弱涣散,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有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村级组织经济日益薄弱,有不少村还是空壳村,兴办各

10、项公益事业举步维艰,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甚至连办公必需的笔墨纸张也无法开支,许多工作难以落实到位。3、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山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高和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能力偏低的“一高三低”现象仍较普遍。例如,据统计南川区现有村干部1160人,45岁以下的只占30%,36-50岁的占60%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村干部待遇普遍较低,难以调动积极性。农村党员结构年龄老化现象突出,难以发挥模范作用。南川区农村党员60岁以上占党员总数的31.2%,55岁以上占总数的44.9%,45岁以下的仅占党员总数35.2%;初

11、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要占党员总数的79%。因此,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是制约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因素。 二、推进重庆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针对以上实际困难与问题,笔者以为重庆山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保障。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拓宽投资渠道,要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政府拨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单位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让一点的融资模式,不断拓宽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渠道。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科技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加大地方财力的支持,深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加大招商引资

12、力度,充分利用外资,为新农村建设捐献赞助和提供必要支持,同时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主动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搞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新农村创造条件。 坚持着眼未来、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建设急需,市场运作、多方筹资,以人为本、创新机制的原则,结合西部大开发国家对贫困山区的倾斜政策,下大力气多方筹资,解决“四通”等基础设施问题,建设一批事关农业发展的重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针对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重庆规划在2004年2010年间建设农村公路约6.1万公里,投资将达220亿元,实现全

13、市1153个乡镇全部通达和通畅的目标;16605个行政村中有条件通公路的全部实现通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改造,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及其他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燃料和能源,引导农民改村、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圈等,要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大减少农村污染。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水利设施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型新家园。 (三)突破增收渠道,为建设新农村奠定物质基础。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打破山区农业自我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1、依托山区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生

14、产结构,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品质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区域产业带。在适宜种植柑桔的忠县、万州、开县、丰都等区县发展柑桔产业。在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南川、石柱等地发展中药材产业。3、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依托重庆市“百万亩天然香料”产业化工程的实施,在万州、武隆等地区建设香料生产基地。4、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民增收,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从当前出发采取尽快见效的具体增收措施,又要着眼

15、于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以政策激励增收,以改革推动增收,以载体促进增收,以服务帮助增收,以法规保障增收。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建设新农村奠定文化基础。 1、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强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中小学生的流失,切实解决高边远山区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着力巩固农村教育“两基”成果。2、加快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人口分散的边远山区要积极发展流动文化车、汽车图书馆和流

16、动剧场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4、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和行政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可以开辟大量新耕地,逐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五)造就新型农民,为建设新农村培育主力军。 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有文化、有组织、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农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作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