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3.89KB ,
资源ID:3008828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88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配套K12上海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配套K12上海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1、配套K12上海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6分)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在漫长的发展过

2、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

3、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中国主要流行从

4、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基于与自然高度协同的中国文化精神,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建筑镶嵌在自然中,仿佛是大自然的一

5、个有机组成,而与其他建筑体系更强调人工与自然的对比不同。这在中国各建筑类型中都有明显的反映,如城市、村镇、陵墓或住宅的选址和布局等,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风水”学说就是其集中代表。注重与自然高度协同的观念在园林中更有突出的表现,而与欧洲或伊斯兰的几何式园林有别。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人上古的自然崇拜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漫长历史中的园林建筑。有人指出,中国的园林建筑,最主要体现的是天、地、人的自然融合,其主要要素是山、水、花草和建筑。中国园林起源于灵台、灵沼,而灵台、灵沼分别对应山、水。因为山、水是自然的基本元素,而建筑就是置于山、

6、水之中,构成“天人合一”的关系。种类繁多的民间公共建筑如宗祠、先贤祠、神祠、会馆、书院和景观楼阁等,以明清留存最多,也无不深深浸染着传统文化精神。衙署留存较少,现存较完整的几座也都在清代,有一套规定的布局模式,为示清廉,风格都比较朴素。属于居住建筑的王府和各地民居现存者也多是清代所留,其中民居尤其值得注意, 种类繁多,形式十分多样, 以其更直接更真切的方式面对普通人生,所体现的群体文化心态也特别率真而质直,反映的地域特色更加突出,其特有的朴质明智之美,有时并不在皇皇巨构之下。中国建筑特别重视群体组合的美。群体组合常取中轴对称的严谨构图方式,但有些类型如园林、某些山林寺观和某些民居则采用了自由式

7、组合。不管哪种构图方式,都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而与欧洲等其他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个体的放射外向性格、体形体量的强烈对比等有明显差别。1在第段 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信息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传统建筑体系有一个起始、发展、高潮和结束的过程。B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影响到宫殿、都城规划、宗教建筑坛庙和帝王陵墓等几乎所有的建筑。C注重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征,其中园林建筑就是一个范例。D中国建筑群体组合讲求严谨、平和和深沉。3本文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比较深入,不仅清晰地说明各类建筑的不同的特征,还阐述了产

8、生这些特征背后深刻的 、 、 等原因。(3分)4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空格:(4分)结构语言特征总分式 作用 清晰地说明了中国建筑的各种的特征及它们所包含的文化现象。5借鉴上文内容,选择一例典型的中国建筑说明其中体现的文化内涵。(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9分)祖母的呼唤牛汉(1)在一篇文章里,我说过“鼻子有记忆”的话,现在仍确信无疑。我还认为耳朵也能记忆,具体说,耳朵深深的洞穴里,天然地贮存着许多经久不灭的声音。这些声音,似乎不是心灵的忆念,更不是什么幻听,它是直接从耳朵秘密的深处飘响出来的,就像幽谷的峰峦缝隙处渗出的一丝一滴丁冬作响的水,这水珠或水线永不枯竭,常常就是一条河的源

9、头。耳朵幽深的洞穴是童年牧歌的一个源头。 (2)我十四岁离开家以后,有几年十分想家,常在睡梦中被故乡的声音唤醒,有母亲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有祖母深夜在炕头因胃痛发出的压抑的呻吟。几十年之后,在生命承受着不断的寂寞与危难时,常常能听见祖母殷切的呼唤。她的呼唤似乎可以穿透几千里的风尘与云雾,越过时间的沟壑与迷障: “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成汉是我的本名。 (3)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的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

10、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 (4)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们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忿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

11、回去,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5)大人们喊孩子们回家,不是没有道理。我们那一带,狼叼走孩子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前几年,从家乡来的妹妹告诉我,我离家后,我们家大门口,大白天,狼就叼走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狼叼孩子非常狡猾,它从隐秘的远处一颠一颠不出一点声息地跑来,据说它有一只前爪总是贴着肚皮不让沾地,以保存这个趾爪的锐利。狼奔跑时背部就像波浪似的一起一伏,远远望去,异常恐怖。它悄悄在你背后停下来,你几乎没有感觉。它像人一般站立起来,用一只前爪轻轻拍拍你的后背,你以为是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回头,狼就用保存得很好的那个趾爪深深刺入你的喉部。祖母常

12、常警戒我:在野地走路,有谁拍你的背,千万不能回头。(6)祖母最后的呼唤声,带着担忧和焦急,我听得出来,她是一边吁喘,一边使尽力气在呼唤我啊!她的脚缠得很小,个子又瘦又高,总在一米七以上,走路时颤颤巍巍的,她只有托着我家的大门框才能站稳。久而久之,我家大门的一边门框,由于她几乎天天呼唤我回家,手托着的那个部位变得光滑而发暗。祖母如果不用手托着门框,不仅站不稳,呼唤声也无法持久。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渐形成两块凹处,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断敲击而出现的斑驳痕迹。 (7)我风风火火地一到大门口,祖母的手便离开门框扶着我的肩头。她从不骂我,至多说一句:

13、“你也不知道肚子饿。”(8)半个世纪来,或许是命运对我的赐予,我仍在风风雨雨的旷野上奔跑着,求索着;写诗,依我的体验,跟童年时入迷地逮田鼠、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态异常的相似。 (9)祖母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但她那立在家门口焦急而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远方飘荡着: “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 (10)我仿佛听见了狼的凄厉的叫声。(11)由于童年时心灵上感触到的对狼的那种恐怖,在人生道路上跋涉时我从不回头,生怕有一个趾爪轻轻地拍我的后背。(12) “旷野上走路,千万不能回头!”祖母对我的这句叮咛,像警钟在我的心灵上响着。(选自中国散文小品鉴赏辞典)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

14、析第(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7第(3)段画线句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3分)8第(6)段描写了光滑而发暗的“门框”与像牛皮鼓面中央的“凹处”这两个细节,请加以赏析。(3分)9作者多处描述祖母的呼唤声,对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第(2)段由“故乡的声音”、“脚步声”等引出对祖母呼唤声的回忆。B第(3)段“最细最弱”、“发颤,发抖”等句,是对声音的客观描述。C第(4)段写母亲“急促而忿怒”呼吼声,是以母亲的急躁陪衬祖母。D“就像她擀的杂面条”这一比喻切合人物身份,而且富有乡土气息。10“成汉,快快回家,狼下山了!”这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 (4分)11本文对“

15、狼”的叙写很有意味,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三、名句默写。(6分)12 ,杜鹃声里斜阳暮。 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 胡未灭, ,泪空留。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之景的句子是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 , 。四、阅读诗歌,完成题目。(8分)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宋)张元幹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注释:杜若

16、:草名。 沙嘴:沙洲。 桡:柴,代指船。13这首词的词牌是( )(1分)A踏莎行 B苏幕遮 C满江红 D雨铃霖14下列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水迷天”两句写天气骤变,江面上风大浪高令人厌恶。B“绿卷芳洲”句中的“卷”字写出了江水冲向方洲的动态。C“寒犹在”以下六句写天寒无法入睡,只好借饮酒来取暖。D词的上片写风雨阻船之景,下片写思归之情,情景交融。15明代学者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里评这首词说:“人如削句好”,请结合画线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 分)房晖远(1)房晖远,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也。世传儒学。晖远幼有志行,治三礼、春秋三传、 诗、书、周易

17、,兼善图纬,恒以教授为务。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2)齐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名,召为博士。周武帝平齐,搜访儒俊,晖远首应辟命, 授小学下士。及高祖受禅,迁太常博士。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吏部尚书韦世康荐之, 为太学博士。寻与沛公郑译修正乐章。丁母忧,解任。后数岁,授殄寇将军,复为太常博士。未几,擢为国子博士。 (3)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恃其所短,称己 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 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

18、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 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寻奉诏预修令式。 高祖尝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女乐。晖远进 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选自隋书) 图纬:图谶和纬书,汉代流行的神学。“谶”是巫师或方士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 符验或征兆;“纬”指方士化的儒生编集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策问: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 解答以试士。 16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 分)兼善图纬( ) 会上令国子生通一经者( ) 祭酒元善怪问之( ) 钟鼓乐之

19、 ( )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辄为始末诵之 太常卿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B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C远方负笈而从者 所以久而不决也 D并悉荐举,将擢用之 此即王者房中之乐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远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 (2)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滞。19文中第(2)段中最能体现房晖远博学的句子是 (2 分)20请用简要的文字叙述第段的故事内容。(4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木假山记苏洵(1)木之生,或孽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

20、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2)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3)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21、。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选自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孽:嫩芽,濆(fn):水边高地。踞肆:踞,同“倨”,指神态高傲舒展。21第(1)段加点词“最幸者”“不幸者”分别指什么?(2 分) 22赏析第(2)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 分)23第(3)段作者认为木假山“可敬”的原因是什么?(2 分)2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第(1)段作者说经历风雨侵蚀后未曾腐朽,又能逃脱被樵夫砍伐厄运的树木十分少见。 B第(2)段末尾感叹“其理似不偶然”,表达了作者对造成树木种种不幸的天命的

22、反抗。C第(3)段由家中所藏的木假山生发感慨,作者以木假山的山峰暗示自强自立的人格。 D全文由树的生长写到木假山的特征,转合自如,最后以三个感叹号收束,引人深思。 25指出本文主要表现手法,概括全文主旨。 (4分) 作文(7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程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金山中学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一、(16分)1(2分)不但

23、; 而且 2(3分)D 3(3分)政治 、宗教 、文化4(4分)客观、平实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了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5(4分)举例要具体(如故宫、留园、拙政园) 1分,特征和文化内涵2分 ,语言1分二、(19分)6(2分)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记忆深处“声音”渺远、新鲜、难忘等特点。7(3分)一步一步勾画出一个冬天傍晚的景象,(1分)为祖母呼唤声的出现铺垫一种寒冷而又黑暗的氛围,(1分)衬托出祖母温情与慈爱。(1分)8(3分)两处细节描写的是祖母独特的“呼唤之迹”,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祖母的深挚爱心,同时又表现了作者对祖母的理解与挚爱。9(3分)B10(4分)前后呼应,使文章

24、结构紧凑,收纵自如;照应标题,具体呈现祖母“呼唤”的内容;标明文章层次,由回忆转到现实,完成立意升华;突出文章的中心意象,形象化概括文章的主题。11(4分)狼的引入,有阴森的感觉,使本文不同于一般怀念祖母或亲人的文章。拓宽了文章的意蕴,除表达对祖母的思念之情外,还有对人生艰险的警悸,以及对自我人生态度的言说:高度警惕,绝不回头,勇往直前。狼的叙写使整篇文章凝重、深邃。(题材1分,立意2分,风格1分。大意相同即可)三、(6分)12 可堪孤馆闭春寒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鬓先秋 野芳发而幽香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四、(8分)13.(1分)C14.(3分)D(解析:B“绿卷芳洲”句在长满一片嫩

25、绿芳草的水洲边上,舟泊烟渚,雨中落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笔墨苍润的烟雨落帆图。C“寒犹在”由景及情,描写了寒夜停泊的情况。倚窗独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既表现出人物的孤独感,又是上文“愁肠”的进一步深化)。15.(4分)“人如削”句和画线句都采用了虚写的手法(从对方着笔)本来是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终日望尽归舟,以至于人瘦如削。以此抒发了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诗句化虚为实,形象生动,真切感人。(解析:“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句化用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词意。本来是自己思归心切,却说佳人在小楼里终日痴望希望自己归来。这是出于自己的想象,是虚写更展示了作

26、者急切回去的心情,但运用了“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样具体细致的情节描写,不仅显得真实,化虚为实,而且把埋藏内心的思归意蕴充分刻画出来。)五、(18分)16(4分)善(擅长、善于、长于) 会(恰逢、适逢) 怪(感到奇怪;以为奇怪) 钟鼓乐之(使快乐 )17(2分)B 18(6分)(1)从很远的地方背着书箱跟从他求学的人,往往以千计数。(得分点:负笈、丛、 动,各 1 分)(2)方晖远拿过笔来马上就写下(录取的名单),一开始就没有一点迟疑。(得分点:览、下、凝滞,各 1 分)19(2分)牛弘每称为五经库 20(4分)博士们未能判定国子生的优劣,(2分)房晖远凭借通博的才学很快做出了判定。(2分)

27、(原文大意:皇上令博士(国子监教师)选拔国子生,由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子生学习的经义体例不一,博士对这些经典又未能全部掌握,因此不能确定高下。房晖远遍涉经典,能指出所有学生的缺陷,顺利完成了选拔人才的任务。)六、(13分) 21(2分)最幸者:逃脱种种厄运,被人发现,做成木假山。(1分)不幸者:本来能做成木假山的良材,因为无人发现,被樵夫当作薪柴砍伐。(1分) 22(2分)角度一:运用排比,(1 分)写出了木假山侥幸逃脱各种摧折的经历。(1分) 角度二:多用整句,(1 分)形成铿锵节奏,强调树木遭受的各种不幸。(1分)23(2分)木假山中间山峰端正庄重,旁边的山峰凛然挺拔,(1 分)表现出了傲岸不屈的精神,不卑不亢的姿态,因此作者觉得它“可敬”。(1 分)24(3分)B 25(4分)手法: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1分)主旨:以树的遭遇暗示人才的遭遇, 表达了对人才被无端毁灭的痛惜之情;(1分)以木假山形象寄寓作者刚直不阿的人格理想。(1分)语言(1分)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