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邢窑.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1.15KB ,
资源ID:300741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741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邢窑.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邢窑.docx

1、邢窑邢窑 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据考证,邢窑始烧于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九百多年。其技术水平在隋代已登峰造极烧制出具有高透影性能的细白瓷,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陶瓷史的一页空白,其胎质坚细、釉色洁白、光润晶莹、气孔率低,影透性强,与现代高级细白瓷的胎质,釉色相比绝无逊色,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邢窑白瓷产品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一向以青瓷为主的局面,结束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到了唐代,形成规模,使得邢窑与越窑平分秋色,形成了南青北白、相互争妍的两大

2、体系,为唐以后白瓷的崛起和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初唐时期,白瓷的生产量增大,但仍兼烧黄釉瓷、青瓷。白瓷的质量优于隋代,器形与隋代类似,中唐时期是邢窑的极盛时期,精细白瓷的出现,是邢窑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瓷器的质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器物种类增多,制瓷工艺达到了纯熟的地步,产量大大超过隋代细白瓷,以至进贡皇室,远销海外,细白瓷为邢窑的精品,其胎质坚实细腻、釉色纯白光亮:类银、类雪,因而唐代皮日休在茶中杂咏茶瓯诗赞邢窑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难得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在新唐书、大典六典、茶经、乐府杂录、长庆集等文献中均有邢窑的记载,尤其在内邱境内出土

3、的盈字款白瓷,为陕西大明宫出土的盈 字款白瓷碗和上海博物馆藏的盈 字款白瓷盒找到了窑口的出处。 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尤为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4、。中国唐代出现了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而这个时期的白瓷代表,就是著名的邢窑。历史上对邢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新唐书,提到了“邢州贡瓷”,说明初唐邢州已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白瓷,邢窑因而得名。后来国史补又具体提到产地内丘(在历史上,丘同邱)。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出土了一批白瓷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其中的龙柄双边瓶和白瓷龙柄鸡头壶为最精。西安郭家滩隋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的白瓷盖罐,都是隋白瓷的代表作。隋代白瓷在河南、陕西、河北内丘、安徽毫县都有出土。

5、邢窑到唐代已十分成熟,并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目前已发现的河北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曲阳窑、河南的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省境内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省耀州窑、安徽省的萧窑等都烧白瓷。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近几十年内都有白瓷相继出土。据文献记载,广州、四川大邑都曾制作白瓷。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他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芭斋也可怜。”短短四句诗,对距成都不远的大邑白瓷概括得十分细致确切。对烧制地点,胎质轻薄坚致,烧结瓷化音质好,釉质细腻洁白,蜀中家喻户晓的社会

6、声誉高,天下无贵贱通用等都描述明白了。唐新修本草有白瓷屑广州良的记载。只可惜,广州和大邑至今沿未找到唐代白瓷窑址。2、邢窑窑址之谜 历史典籍对邢窑的记载是比较多的,邢窑瓷器传世与出土物也都比较丰富,邢窑在历史上的存在当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从一定意义上讲,邢窑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就在它的确切窑址的问题上。史籍称,邢窑在今河北省的内丘,而长期以来,却无人能在内丘发现这个名窑的窑址。这件事牵动了一位在邢台地区工作的历史教师的心。他从50年代起,就从自己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找古窑址。日积月累,在靠近内丘的临城县境内捡拾了不少古陶瓷残器,做过许多研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成立了地

7、方的邢窑研究组,终于在他们长年累月的劳动下,首先在临城初步找到属于邢窑性质的古窑址,发现的遗存极为丰富。器形都是碗、盘、壶、盆之类的日用器皿。其中碗类的圈足多作玉璧形底,精工制作,有润滑如玉的角感,有些瓷胎致密,瓷釉光润,胎釉洁白如雪,它不仅在器物造型、生产规模和内在质量方面都和史书相符。而且与同时期其它窑址器形和工艺特点的时代性上也是一致的,这使古陶瓷学术界大为振奋。1980年,专家们将其考察出土实物与这个研究组的仿制品进行了评价与鉴赏,在临城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之后,河北省又成立了邢窑研究组,经过他们数年努力,特别是有些专家介入研究工作,以古陶瓷地质学的观点在内丘考察,终于在1984年198

8、6年于内丘有了重大发现,在120平方公里的内找到了更多的实物和28处古窑址。特别是在内丘县周围发现了密集的窑群,证实了唐代邢窑制瓷中心就在内丘,而且细白瓷生产所占比例比临城任何一个窑址的都大,内丘和临城窑址连成一片,是个巨大的瓷窑区。除了细白瓷,还生产粗白瓷、三彩釉陶、表瓷、黑瓷、黄釉瓷和芝麻酱釉瓷。至此,为隋唐传世白瓷找到了确切烧造地点的归宿,这个邢窑窑址在何处的“千古之谜”终被解开。3、邢窑的沉浮 邢窑大致可分三个时期:3.1 北齐至隋是白瓷发展的前期公元575年北齐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胎质白色,釉色乳浊淡青,釉薄处呈乳白色,是较早的尚不成熟的白瓷。隋开始用化妆土装饰青灰色的胎体,烧造

9、青白色瓷器。尔后进一步用白色粘土制胎,烧制粗白瓷。隋胎陶瓷的重大变化是发展了白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比北齐显著提高,胎料制备精细,轮制成形旋削工整,装烧讲究。器物品类显著增加,立式器皿显著增多,造型挺拔豪放。大业四年(608年)李训墓、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和安阳开皇十四年(594年)张威墓等,先后出土了许多白瓷,质量较好,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基本上看不到北朝白瓷泛青或闪黄的痕迹。内丘邢窑隋代窑址出土的白瓷精品,胎质洁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纯正莹润。3.2 唐代邢窑处于成熟时期唐代内丘邢窑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产地,南北约30公里,成为一代名窑。内丘邢窑“盈”字款白瓷,胎薄质坚,洁白细腻,釉

10、质莹白滋润,临城亦有发现。以邢窑的精细产品用现代标准衡量,亦不失为优质白瓷,这时期内丘白瓷窑址出土的白瓷品种很丰富,有小唇沿撇口浅腹玉璧形底碗,圆沿弧腹玉环形底碗,瓣口深腹玉环形底杯,瓣口盘状玉环形底托,圆沿短颈鼓腹罐,短戏耍短流鼓腹双泥条系执壶,矮圆形子母口粉盒等。这里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规范,装烧更趋科学,采用装匣正烧,消除了器内支痕,火候适度,产品瓷化而不过烧,保证了造型应有的神韵,强调了产品实用功能,注意了审美作用,体态丰盈,庄重大方,具盛唐之风。这些质地细腻的白瓷,同陆羽荼经描写的“如银似雪”的细白瓷完全相符。邢窑产品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大也与国史补所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相符。

11、3.3五代之后邢窑走向衰落邢窑因受战乱和优质原料枯竭的影响而趋向衰落。唐末至五代前期,由于藩镇割据,政局混乱,争战频繁,仅邢州一带60多年之中就发生战祸28起。资治通鉴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战祸使得这个地区野无稼穑,生灵涂炭,大批劳力被迫服役,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细白瓷已不生产,粗白瓷质量明显下降。这是社会原因。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层严重断裂分割,瓷土层位不定,产状凌乱,数量有限,有的呈鸡窝状,好的瓷土找不到,采不出,只好使用次料。于是又使用起化妆土来。自然条件的劣化,不可人力逆转。再次是技术渐趋保守落后。到宋时,邢窑北邻的定窑和南邻的磁州窑皆凭借当

12、地资源条件的优势而崛起。尔后,金元时期恢复生产的邢窑原址的少数窑场,已不可当日而语,仅模仿定窑、磁州窑生产,工艺落后,只能步南北二邻的后尘而兴叹了。邢窑的衰落自然还有其它原因:朝廷的苛政,官府的敲诈,洪水冲击等等,终于将邢窑淹没于漫漫的历史之中。4、邢窑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邢窑的生产规模和应用及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说明,它既是给朝迁的贡品,也满足广大民需。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唐大中初时的乐师郭道源“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盘击之,其音妙于方响。”筋即箸,是筷子。这段文字说明邢窑白瓷质量之好,胎骨坚实致密

13、,叩击时有金石之声,所以能与越窑瓷器一直用作乐器,(邢瓷极有可能是作为高音部)合奏出的音乐,而陶器是绝对没有那样好听的。大家知道战国有个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赵国上大夫蔺相如迫使秦王一击缶,缶是陶罐,使秦王难堪,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为了说明邢窑的地位,现在把唐代僧人陆羽茶经中的观点再引述一下。陆羽说“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从这话不难看出,当时社会上确实有“邢胜越”的观点无疑。陆羽是南方人,好饮青茶。扬越抑邢是他个人的偏好,因此这话只代表他自己的观点而以。再看陆羽排列的诸窑名次。邢窑也是与越窑并列抗衡的地位。再看陆羽说的三个不如越:“其一,邢类银不如越类玉;二,邢类雪不如越类冰;其三茶色

14、丹不如茶色绿。”这完全可以说是其个人好恶。客观上看,很难说“玉胜银,冰胜雪,绿胜丹”就是唯一的标准。许多人认为各有所长,每人可以各有所好。陆羽单单拿邢窑比越窑,可见邢窑确已动摇了越窑的一统地位。另一时尚是追崇白瓷。阳羡敬壶录称:“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所谓素瓷传静夜,气满闲轩也”阳羡是宜兴的别称,茗壶就是茶壶。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有一部分人品茶也喜爱用白瓷茶具,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饶州当官中,与朋友多人,其中也有一位僧人,一道品茶作诗,他们就不用青瓷茶具,而选用白瓷茶具,体现了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价值的选择。还有诗人白居易也喜欢使用白瓷茶具,还在他写的诗中倍加赞誉。前面提到的杜甫的诗

15、中,也表达了他得到大邑白瓷如匹敌至宝的心情。他们的名气绝不在陆羽之下。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约834883年)茶瓯诗:“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这诗不但说清楚了两窑的制品造型规整、明洁、胎薄、质坚,而且两者并提不分伯仲。上面提到过的郭道源击瓯,邢越相提并论,一道使用,具有相同互补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从古人的评价来看,多数人是将两窑作最优秀代表来评价的。还有人对陆羽的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质疑。从陆羽写的陆文学自传可知茶经成书时越窑瓷器生产规模还很小,质量也差,根本谈不上“类玉”,“类冰”。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越窑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瓷器质量逐渐提高。到了晚唐,越窑才真

16、正达到“类玉”、“类冰”的程度,并开始用于土贡。土贡就是以土产为贡品。唐人对越瓷的赞美之词,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现的。陆文学自传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撰书8种61卷,而当时陆羽年仅28岁,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阅历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传很可能为后人增补修改。此外,茶经中提到的“鼎州”,仅在690701年和906年以后建置过,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鼎州”。有人认为茶经的最后完成是在北宋。由于晚唐五代越窑的昭灼地位,文人墨客倍加褒誉,于是就是茶经中补入了许多内容。但越窑与邢窑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无疑都已同时载入史册了。邢窑作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产技艺有了突破性的科学进步的一个标志,它为开辟白

17、瓷时代作出历史贡献,当时的邢瓷精品几与今日的高档细瓷无异。尽管五代后衰落了,但河北、河南、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兴起,发展势不可当,山东淄博的磁村窑也于五代有了白瓷生产。白瓷给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带来划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开辟了美化瓷器进行各种彩绘装饰的良好条件,把瓷器工艺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尤为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润,

18、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中国唐代出现了瓷业“南青北白”的局面,白瓷向青瓷的传统优势地位提出了挑战。而这个时期的白瓷代表,就是著名的邢窑。历史上对邢窑的记载最早见于新唐书,提到了“邢州贡瓷”,说明初唐邢州已生产出质量较高的白瓷,邢窑因而得名。后来国史补又具体提到产地内丘(在历史上,丘同邱)。从出土文物看来,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迄今发现最早的白瓷是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的白瓷。隋大业四年(608年)的李静训墓,出土了一批

19、白瓷器,胎质洁白,釉面光润,其中的龙柄双边瓶和白瓷龙柄鸡头壶为最精。西安郭家滩隋墓出土的白瓷瓶,姬威墓出土的白瓷盖罐,都是隋白瓷的代表作。隋代白瓷在河南、陕西、河北内丘、安徽毫县都有出土。邢窑到唐代已十分成熟,并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目前已发现的河北内丘与临城的邢窑、曲阳窑、河南的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省境内的浑源窑、平定窑,陕西省耀州窑、安徽省的萧窑等都烧白瓷。湖南、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近几十年内都有白瓷相继出土。据文献记载,广州、四川大邑都曾制作白瓷。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生活在成都,他就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大邑烧

20、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芭斋也可怜。”短短四句诗,对距成都不远的大邑白瓷概括得十分细致确切。对烧制地点,胎质轻薄坚致,烧结瓷化音质好,釉质细腻洁白,蜀中家喻户晓的社会声誉高,天下无贵贱通用等都描述明白了。唐新修本草有白瓷屑广州良的记载。只可惜,广州和大邑至今沿未找到唐代白瓷窑址。2、邢窑窑址之谜 历史典籍对邢窑的记载是比较多的,邢窑瓷器传世与出土物也都比较丰富,邢窑在历史上的存在当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从一定意义上讲,邢窑还是一个千古之谜,这个谜就在它的确切窑址的问题上。史籍称,邢窑在今河北省的内丘,而长期以来,却无人能在内丘发现这个名窑的窑址。这件事牵

21、动了一位在邢台地区工作的历史教师的心。他从50年代起,就从自己活动所能达到的范围找古窑址。日积月累,在靠近内丘的临城县境内捡拾了不少古陶瓷残器,做过许多研究,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成立了地方的邢窑研究组,终于在他们长年累月的劳动下,首先在临城初步找到属于邢窑性质的古窑址,发现的遗存极为丰富。器形都是碗、盘、壶、盆之类的日用器皿。其中碗类的圈足多作玉璧形底,精工制作,有润滑如玉的角感,有些瓷胎致密,瓷釉光润,胎釉洁白如雪,它不仅在器物造型、生产规模和内在质量方面都和史书相符。而且与同时期其它窑址器形和工艺特点的时代性上也是一致的,这使古陶瓷学术界大为振奋。1980年,专家们将其考察出土实物与这个

22、研究组的仿制品进行了评价与鉴赏,在临城召开了学术讨论会。之后,河北省又成立了邢窑研究组,经过他们数年努力,特别是有些专家介入研究工作,以古陶瓷地质学的观点在内丘考察,终于在1984年1986年于内丘有了重大发现,在120平方公里的内找到了更多的实物和28处古窑址。特别是在内丘县周围发现了密集的窑群,证实了唐代邢窑制瓷中心就在内丘,而且细白瓷生产所占比例比临城任何一个窑址的都大,内丘和临城窑址连成一片,是个巨大的瓷窑区。除了细白瓷,还生产粗白瓷、三彩釉陶、表瓷、黑瓷、黄釉瓷和芝麻酱釉瓷。至此,为隋唐传世白瓷找到了确切烧造地点的归宿,这个邢窑窑址在何处的“千古之谜”终被解开。3、邢窑的沉浮 邢窑大

23、致可分三个时期:3.1 北齐至隋是白瓷发展的前期公元575年北齐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胎质白色,釉色乳浊淡青,釉薄处呈乳白色,是较早的尚不成熟的白瓷。隋开始用化妆土装饰青灰色的胎体,烧造青白色瓷器。尔后进一步用白色粘土制胎,烧制粗白瓷。隋胎陶瓷的重大变化是发展了白瓷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比北齐显著提高,胎料制备精细,轮制成形旋削工整,装烧讲究。器物品类显著增加,立式器皿显著增多,造型挺拔豪放。大业四年(608年)李训墓、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和安阳开皇十四年(594年)张威墓等,先后出土了许多白瓷,质量较好,胎质较白,釉面光润,基本上看不到北朝白瓷泛青或闪黄的痕迹。内丘邢窑隋代窑址出土的白瓷

24、精品,胎质洁白,胎薄,半透明,釉色纯正莹润。3.2 唐代邢窑处于成熟时期唐代内丘邢窑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产地,南北约30公里,成为一代名窑。内丘邢窑“盈”字款白瓷,胎薄质坚,洁白细腻,釉质莹白滋润,临城亦有发现。以邢窑的精细产品用现代标准衡量,亦不失为优质白瓷,这时期内丘白瓷窑址出土的白瓷品种很丰富,有小唇沿撇口浅腹玉璧形底碗,圆沿弧腹玉环形底碗,瓣口深腹玉环形底杯,瓣口盘状玉环形底托,圆沿短颈鼓腹罐,短戏耍短流鼓腹双泥条系执壶,矮圆形子母口粉盒等。这里制瓷工艺精益求精,旋坯技法规范,装烧更趋科学,采用装匣正烧,消除了器内支痕,火候适度,产品瓷化而不过烧,保证了造型应有的神韵,强调了产品实用

25、功能,注意了审美作用,体态丰盈,庄重大方,具盛唐之风。这些质地细腻的白瓷,同陆羽荼经描写的“如银似雪”的细白瓷完全相符。邢窑产品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大也与国史补所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相符。3.3五代之后邢窑走向衰落邢窑因受战乱和优质原料枯竭的影响而趋向衰落。唐末至五代前期,由于藩镇割据,政局混乱,争战频繁,仅邢州一带60多年之中就发生战祸28起。资治通鉴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战祸使得这个地区野无稼穑,生灵涂炭,大批劳力被迫服役,或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细白瓷已不生产,粗白瓷质量明显下降。这是社会原因。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层严重断裂分割,瓷土层位不定,产状

26、凌乱,数量有限,有的呈鸡窝状,好的瓷土找不到,采不出,只好使用次料。于是又使用起化妆土来。自然条件的劣化,不可人力逆转。再次是技术渐趋保守落后。到宋时,邢窑北邻的定窑和南邻的磁州窑皆凭借当地资源条件的优势而崛起。尔后,金元时期恢复生产的邢窑原址的少数窑场,已不可当日而语,仅模仿定窑、磁州窑生产,工艺落后,只能步南北二邻的后尘而兴叹了。邢窑的衰落自然还有其它原因:朝廷的苛政,官府的敲诈,洪水冲击等等,终于将邢窑淹没于漫漫的历史之中。4、邢窑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陶瓷史上唐代邢窑的生产规模和应用及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唐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说明,它既是给朝迁的

27、贡品,也满足广大民需。公元九世纪中,段安节乐府杂录记唐大中初时的乐师郭道源“用越瓯、邢瓯十二,旋加减水,以盘击之,其音妙于方响。”筋即箸,是筷子。这段文字说明邢窑白瓷质量之好,胎骨坚实致密,叩击时有金石之声,所以能与越窑瓷器一直用作乐器,(邢瓷极有可能是作为高音部)合奏出的音乐,而陶器是绝对没有那样好听的。大家知道战国有个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赵国上大夫蔺相如迫使秦王一击缶,缶是陶罐,使秦王难堪,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为了说明邢窑的地位,现在把唐代僧人陆羽茶经中的观点再引述一下。陆羽说“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从这话不难看出,当时社会上确实有“邢胜越”的观点无疑。陆羽是南方人,好饮青茶。扬

28、越抑邢是他个人的偏好,因此这话只代表他自己的观点而以。再看陆羽排列的诸窑名次。邢窑也是与越窑并列抗衡的地位。再看陆羽说的三个不如越:“其一,邢类银不如越类玉;二,邢类雪不如越类冰;其三茶色丹不如茶色绿。”这完全可以说是其个人好恶。客观上看,很难说“玉胜银,冰胜雪,绿胜丹”就是唯一的标准。许多人认为各有所长,每人可以各有所好。陆羽单单拿邢窑比越窑,可见邢窑确已动摇了越窑的一统地位。另一时尚是追崇白瓷。阳羡敬壶录称:“品茶用瓯,白瓷为良,所谓素瓷传静夜,气满闲轩也”阳羡是宜兴的别称,茗壶就是茶壶。唐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中,有一部分人品茶也喜爱用白瓷茶具,大书法家颜真卿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饶州当官中,与朋

29、友多人,其中也有一位僧人,一道品茶作诗,他们就不用青瓷茶具,而选用白瓷茶具,体现了他们自己的一种文化价值的选择。还有诗人白居易也喜欢使用白瓷茶具,还在他写的诗中倍加赞誉。前面提到的杜甫的诗中,也表达了他得到大邑白瓷如匹敌至宝的心情。他们的名气绝不在陆羽之下。唐代文学家皮日休(约834883年)茶瓯诗:“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这诗不但说清楚了两窑的制品造型规整、明洁、胎薄、质坚,而且两者并提不分伯仲。上面提到过的郭道源击瓯,邢越相提并论,一道使用,具有相同互补的功能。因此可以说,从古人的评价来看,多数人是将两窑作最优秀代表来评价的。还有人对陆羽的作品进行了考证与质疑。

30、从陆羽写的陆文学自传可知茶经成书时越窑瓷器生产规模还很小,质量也差,根本谈不上“类玉”,“类冰”。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南移,越窑瓷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瓷器质量逐渐提高。到了晚唐,越窑才真正达到“类玉”、“类冰”的程度,并开始用于土贡。土贡就是以土产为贡品。唐人对越瓷的赞美之词,也是在晚唐大量出现的。陆文学自传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撰书8种61卷,而当时陆羽年仅28岁,无论从时间还是从阅历来说,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的自传很可能为后人增补修改。此外,茶经中提到的“鼎州”,仅在690701年和906年以后建置过,在陆羽生活的年代根本没有“鼎州”。有人认为茶经的最后完成是在北宋。由于晚唐五代越窑的昭灼地位,文人墨客倍加褒誉,于是就是茶经中补入了许多内容。但越窑与邢窑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无疑都已同时载入史册了。邢窑作为白瓷代表,它是陶瓷生产技艺有了突破性的科学进步的一个标志,它为开辟白瓷时代作出历史贡献,当时的邢瓷精品几与今日的高档细瓷无异。尽管五代后衰落了,但河北、河南、江西景德镇的白瓷兴起,发展势不可当,山东淄博的磁村窑也于五代有了白瓷生产。白瓷给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带来划时代的变化,进一步开辟了美化瓷器进行各种彩绘装饰的良好条件,把瓷器工艺成就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