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1.30KB ,
资源ID:300558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0055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docx

1、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篇一: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我曾说过,许多中国父母都不配生孩子,其实意思是指,人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你的养育能力是否匹配父母名号,却未见得。【一】我想,上了点年纪的不少中国人,从小都读过一套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这些问题并非多么高妙,回答得也欠有趣。但在那个选择不多的文化近于干涸的年代,却是许多青少年看得津津有味的读物。我现在根本就记不得那上面回答的问题与内容了,但这标题带给我的震撼,却至今不绝。换言之,“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名很有气势,数量上的巨大,让屈原的“天问”也只好瞠乎其后。要知道,无论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教育(老师)还是社会教育(成人社

2、会),都是不习惯于让你问为什么的。若你非常热衷提问题,不说你吃饱了撑的,不斥你为精神病、无聊透顶,就算你走运。但以上三书里,都没有“生个孩子干什么”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东方还是西方,大约都不觉得“生个孩子干什么”是个问题。我不知有多少人问过这样的问题,也许在有的人看来,生个孩子还需要理由么?有人可能觉得问这样的问题,不仅很无聊很无趣,甚至觉得大逆不道。生了就生了,生个孩子还要找一大堆理由,真是活见鬼。我还是不甘心,不想用习以为常的成见,大家都不必思考来搪塞自己。于是用“生个孩子干什么”与“生孩子的理由”,在网上进行搜索。但所得不多,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值得关注的信息。不过,通过搜

3、索,再杂以前读过的关于家庭史、家庭社会学、家庭经济学、家庭功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经过我自己的整理与修订,总结归纳,粗分大约有以下九项理由:1:从没有考虑过。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有了就要了。也可以当作“不知道”来处理。2:从众与社会压力。大家都生,跟着生。迟早都得生不如早生。怕被人说没有生育能力。3:养儿防老与解除老年寂寞。养老的压力与送终,没孩子受人欺负,解除晚年寂寞,获得心理安慰。4:家庭压力与传宗接代。父母催促,延续香火。5:满足快乐与自我成长。要用孩子来纪念美满的婚姻,觉得养育孩子能带来快乐满足,自我成长。6:维系婚姻与家庭。孩子是家庭的粘合剂,有维系婚姻,使之不破裂不解体的作用。7:寄望

4、理想与延续生命。自己活得不顺,希望孩子实现父母的理想,并延续自己的生命。8:没准备生与避孕失败。没准备要,但没避孕而有了,就要了。避孕失败而生子。9:为社会及国家而生育。换言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为社会尽义务。根据这九条理由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纯粹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如2、3、4、6、7、9,只不过是为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之别罢了。二是偶然因素,如1、8。三是育儿就是育己,如5。这说明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养育孩子的想法,占三分之二。其中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而获得心理安慰、解除晚年寂寞多发生在城市。“满足快乐与自我成长”虽属比较新型的育儿方略,但从骨子里讲,还是有工具

5、主义色彩。不过育儿就是育己的看法,充满自我改变,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积极养育因素,远较那些过份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观念,过于计较投入与产出的养子关系,更为靠谱和健康。198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对内蒙古、浙江、四川、宁夏等九省自治区做了一个关于儿童养育问题,比较全面的抽样调查。其中“家长养育子女的目的”一栏,在总样本为14506人的调查中,其中传宗接代者887人(占6.1%),养儿防老2112人(占14.6%),充实生活乐趣514人(3.5%),为社会尽义务10993人(75.8%)(见中国1987年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总册p501,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8月

6、版)。我初览此调查时,对“为社会尽义务”的人那么多较为不解,同时也对“充实生活乐趣”的514人充满了好感。从以上调查样本来看,说自己生孩子是“为社会尽义务”,既有样本设计不细不周全的问题,更有国家主义生育观与计划生育强行引导的因由。样本设计只有四项可供选择,与我上列九项“生个孩子干什么”的理由相比,不能更多反应生育观相对多样的社会现实。现在要是再来做比较周全的样本调查,选项基于上列九项理由的话,那么我敢说“为社会尽义务”的生育群体,绝不会如此之高。“为社会尽义务”的生育观,乍一看令人发笑,似乎有点荒唐。除国家主义生育观与计划生育的强制引导外,其实也与传宗接代的观念一脉相承。虽然传宗接代源自祖先

7、崇拜,但与保种护群的理念并不冲突,是一种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延,亦与族群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同步。现在有许多人不愿生孩子就是因养育成本太高,有人说不愿意再生“穷三代”,不愿意成为“孩奴”。孩奴就是指在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有毒食品、雾霾空气、拐卖人口等)的现实下,养个孩子很容易被社会绑架,甚至还有几十集电视剧孩奴来反应此种情形。事实上,你看了这些父母的苦处,的确也想问他一句,你生个孩子干什么呢?但在此种情形下,有人选择不生孩子,依然有人批评是不为中国着想,是“不爱国”。我不知这样的人,对计划生育怎么看,与强制的计划生育相比,如果从保群护种的角度看,哪个更不爱国呢?但我觉得尊重个人选择,是个比爱国保种

8、更值得重视的理由。养育孩子的目的,其实是受制于儿童在家庭中的价值而来的。1958年一家外国机构调查了11个国家(如丹麦、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成年人如何看待抚育儿童的价值。所调查的家庭之社会经济状况分上、中、下三等,而抚育儿童的价值分别为“有大志、服从父母、享乐、信仰上帝、正派诚实、不知道”六项。除了服从父母一项过于工具主义外,其他(“不知道”除外)事涉品格、信仰、幸福,养育选项多过中国家庭过于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养育风尚。在这些国家之中,其它选项容有差异,但“正派诚实”是所有选项赞同人数最多的,这说明此一项是抚育儿童最主要的目与价值,再次可以从中看出中外生养儿女目的之不同。当然,这里面不排除

9、选项设计时,出现的本来之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外生养孩子目的与价值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参见赵伶俐、沈建洲网中的太阳中国家庭结构与儿童的命运p3638,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二】“生个孩子干什么”这一问题,的确不是一般人都想得清楚的,甚至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想过。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生育的直觉,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著名的羊倌故事。路人问羊倌那么辛苦放羊干什么?羊倌给路人说,放羊赚钱娶媳妇,娶媳女生孩子,生孩子放羊。如是循环不已,代代相接,这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不少中国人的生育观。至于演员吴镇宇开玩笑说,生个孩子就是为了他熟睡后,“吻到开心了、爽了我就回去睡觉,不然生个孩子干嘛?”他

10、生孩子的理念,或许有羊倌达不到的摬界,应该是重在满足自己的快乐。可惜过早让孩子费曼去参加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2而眼角受伤,还是彰显出娱乐界过于追求出道早的功利主义倾向,从而在骨子里与羊倌故事合二为一。说到开发与利用孩子过早,说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吴镇宇当然还不算离谱与出格的。有不少中国父母夸大在社会上竞争的残酷性,焦虑无处不在,不安全感渗透到骨子里,生个孩子下来似乎就是为了将其丢进斗兽场。这不,网上才依次有在刚出生的婴儿面前摆张“距离高考6933天”、“距离高考6574天”、“距离高考6414天”的行为艺术暴红的事情。当有人把“距离高考6414天”转发给我看时,我顺手开了个玩笑说“与网上最流

11、行的距离高考6933天相比,看来又大幅度提前了”。还有网友来批评我说:“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6414天居然比6933天提前”。按如上三幅“行为艺术”的时间推算,距离高考的年龄应分别是近19岁、18岁、17岁半,可网友却以线性思维来推算,故尔闹了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笑话出来。你以为生个孩子下来就是为了参加高考很搞笑,其实这对不少中国人来说就是现实,而不是玩笑。更奇怪的是,我觉得很多人,生个孩子下来,不是为当孩子妈孩子爹,而是为生下一个敌人。因为许多父母处处感到孩子在跟他们做对,因为他们深感孩子不听话与不服从的敌意。我们可否一问:如果你要一个机器,要一个听话的复读机,要一个应声虫,那你生他

12、下来干什么呢?还不如不生少许多烦恼。带着这样长年执着的观察所得,每隔一阵,我都要上豆瓣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去看一看,按2015年5月21日观之,加入的人数已达九万三千多人。其中对父母的控诉,可谓不绝如缕。老实说,这些指控暴力体罚、控制要挟、贬低攀比、情感勒索等,我大多看过,可谓层出不穷。中国人没有求真精神,不愿意面对现实,只有少数人愿意将父母对他伤害的真实景象写出来。甚至有些研究教育的人,如哈佛教育博士王涛在其规矩和爱一书里王涛已是美国人,可他依然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也为父母的不当曲为之辩。我理解中国人好面子,不愿意让父母难堪,不愿意将他们的错误拿出来“示众”的心理。但我认为像王涛这样对教

13、育对心理学有相当研究的人不应当如此,而是诚实面对伤害。倘若像他这样从世俗上讲,都算成功(学历高,有成就,有一定的反思精神)的人,以自己受到的伤害为例,来解剖父母不当的养育之伤害,肯定有相当的范本意义。从这一点讲,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些受父母伤害的子女,喜欢以现在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利用选择性记忆,来倒推与美化父母的所作所为。此种不愿面对现实的“虚假记忆”,为父母的不当养育曲为之辩,是受害者的典型特征。同时自己极有可能如自己的父母一样,伤害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我主张面对事实,尽量客观平静地说出来,自己有反省精神,不再使这样的错误“世袭”到孩子身上,这才是对自己父母真正的宽谅与深爱。如此一来,这使自己

14、得到安慰与解脱,从抱怨乃至仇恨的死胡同里走出来。同时对其他面临同样遭遇的人,也是一种难得的提醒,以避免此种伤害,在中国大地上到处轮回。从婚姻及家庭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很多优秀女性在中国难免被贬称为剩女,我估计这种称呼在西方可能犯了“政治不正确”的毛病不婚的原因,那当然有自身幸福、投入与产出的考量,因为结婚生子,女性在这里面所耗心神、风险更大。已故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就曾说过,生养孩子其实成本很高,投入很高,收入未必抵得上你的投入。甚至对女人来说,可能血本无归,因为难产而死,是现代医学发达之前的大概率事件。正如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所说:“婚姻如果不是为了互利,就创造不出效率来”。经济学家贝克尔把家庭的

15、一系列行为,纳入经济学的范畴来考量,出版过著名的家庭的经济学分析(一名家庭论),对中国这种只把家庭当作一个理想群体的结合,来加以掩盖,所谓家丑不外扬的社会,有着很好的启迪作用。看了如上言论,你以为我是在阻止你生孩子么?不是的!我只是在提出并且思考我们“生个孩子干什么”的问题而已。我无意也无能阻止你生孩子,那是你的权利。这就像我曾说过,许多中国父母都不配生孩子,让不少人大光其火,说我这是种族歧视。其实我的意思是指,从配种的角度看,人人都有生孩子的权利,但你的养育能力是否匹配作为父母的名号,却未必见得。或许有朋友会问,难道你就很配么?我要说,正是因为深感自己不配,所以努力要使自己配得上作为父亲这个

16、称呼。我也深知,看了或者正在经历很骨感的现实生活,有时我们真的很丧气,有一种深深的无助感。但人生有时也是很奇妙的,你以为事事皆在你的掌控之列,完全是你的理性可以把持的事。倘你真如此想,也未免狂妄得太没边了。我们如果都这样自负,就已经忘记自己是一种有局限的动物了。很多人担心自己无能力生养孩子,这种戒之惧之的态度,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农村也有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口粮而来” 的老话。一如圣经里路加福音所说:“试想,乌鸦不播种,不收割,也不储粮,却没有饿死,因为上帝喂养它们;你们比这些乌鸦不知要贵重多少倍呢!”(2015年5月2122日于成都,22日改就)【注】文章原标题为生个孩

17、子干什么?,为冉云飞先生“家庭教育五讲”首篇,后续专栏将陆续发出,敬请期待。总结一下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成功之处无外乎这四点:建立了融洽的亲子关系;既关心孩子的聪明,也关心孩子的善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同时,指出几个常见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即由于父母自负导致的悲哀。 悲哀一:为何教孩子学“乖”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

18、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

19、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

20、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专家建议:听话与不听话“相结合”所谓“听话”儿童,常见的特点是有问题提不出来,不与长辈辩论,按照大人教导的旧经验办事。无疑,相对那些捣蛋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较适合在现代教育体系下学习生活。理论上来说,他们碰壁的机会少,遇到的挫折也不多。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我认为,孩子的“听话”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作出正确的引导,用以在学习和对待事

21、情上。这些就有赖于父母以身作则。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与他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悲哀二:为何孩子心胸狭小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

22、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究竟要在孩子身上完成什么任务?有太多的家长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上,其实那主要是学校的事情。有很多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应做的事,瞎忙个不停,比如帮孩子做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监督孩子等。而到头来劳而无功,事倍功半。我认为我们很多家长都是不务正业者,我们是种了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己家的田。没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做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如果这些没处理好,孩子是注定要出问题的。 悲哀三:为何孩子不愿回家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

23、。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

24、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id:jiaoyuchendu教育第一公众账号,现已有上百万家长朋友订阅。这里有最前沿的教育资讯、儿童绘听世界.教育经验以及最

25、新鲜最深度的独家教育报道等着您,让您和孩子一起成长,日积晨读一小文,游刃教育千重门!【篇三:中国父母不配生孩子】我想上了点年纪的不少中国人,从小都读过一套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这些问题并非多么高妙,回答得也欠有趣。但在那个选择不多的文化近于干涸的年代,却是许多青少年看得津津有味的读物。我现在根本就记不得那上面回答的问题与内容了,但这标题带给我的震撼,却至今不绝。换言之,“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书名很有气势,数量上的巨大,让屈原的“天问”也只好瞠乎其后。但以上三书里,都没有“生个孩子干什么”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东方还是西方,大约都不觉得“生个孩子干什么”是个问题。我不知有多少人问

26、过这样的问题,也许在有的人看来,生个孩子还需要理由么?有人可能觉得问这样的问题,不仅很无聊很无趣,甚至觉得大逆不道。生了就生了,生个孩子还要找一大堆理由,真是活见鬼。我还是不甘心,不想用习以为常的成见,大家都不必思考来搪塞自己。于是用“生个孩子干什么”与“生孩子的理由”,在网上进行搜索。但所得不多,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值得关注的信息。不过,通过搜索,再杂以前读过的关于家庭史、家庭社会学、家庭经济学、家庭功能研究等方面的著述,经过我自己的整理与修订,总结归纳,粗分大约有以下九项理由:1:从没有考虑过。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有了就要了。也可以当作“不知道”来处理。2:从众与社会压力。大家都生,跟着生。迟早

27、都得生不如早生。怕被人说没有生育能力。3:养儿防老与解除老年寂寞。养老的压力与送终,没孩子受人欺负,解除晚年寂寞,获得心理安慰。4:家庭压力与传宗接代。父母催促,延续香火。5:满足快乐与自我成长。要用孩子来纪念美满的婚姻,觉得养育孩子能带来快乐满足,自我成长。6:维系婚姻与家庭。孩子是家庭的粘合剂,有维系婚姻,使之不破裂不解体的作用。7:寄望理想与延续生命。自己活得不顺,希望孩子实现父母的理想,并延续自己的生命。8:没准备生与避孕失败。没准备要,但没避孕而有了,就要了。避孕失败而生子。9:为社会及国家而生育。换言之,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为社会尽义务。根据这九条理由来分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纯

28、粹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如234679,只不过是为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之别罢了。二是偶然因素,如18。三是育儿就是育己,如5。这说明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养育孩子的想法,占三分之二。其中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而获得心理安慰、解除晚年寂寞多发生在城市。“满足快乐与自我成长”虽属比较新型的育儿方略,但从骨子里讲,还是有工具主义色彩。不过育儿就是育己的看法,充满自我改变,与孩子一同成长的积极养育因素,远较那些过份实用主义与工具主义的观念,过于计较投入与产出的养子关系,更为靠谱和健康。1987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下,对内蒙古、浙江、四川、宁夏等九省自治区做了一

29、个关于儿童养育问题,比较全面的抽样调查。其中“家长养育子女的目的”一栏,在总样本为14506人的调查中,其中传宗接代者887人(占6.1%),养儿防老2112人(占14.6%),充实生活乐趣514人(3.5%),为社会尽义务10993人(75.8%)(见中国1987年儿童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总册p501,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年8月版)。我初览此调查时,对“为社会尽义务”的人那么多较为不解,同时也对“充实生活乐趣”的514人充满了好感。从以上调查样本来看,说自己生孩子是“为社会尽义务”,既有样本设计不细不周全的问题,更有国家主义生育观与计划生育强行引导的因由。样本设计只有四项可供选择,与我上列九项

30、“生个孩子干什么”的理由相比,不能更多反应生育观相对多样的社会现实。现在要是再来做比较周全的样本调查,选项基于上列九项理由的话,那么我敢说“为社会尽义务”的生育群体,绝不会如此之高。“为社会尽义务”的生育观,乍一看令人发笑,似乎有点荒唐。除国家主义生育观与计划生育的强制引导外,其实也与传宗接代的观念一脉相承。虽然传宗接代源自祖先崇拜,但与保种护群的理念并不冲突,是一种从小到大的逻辑顺延,亦与族群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同步。现在有许多人不愿生孩子就是因养育成本太高,有人说不愿意再生“穷三代”,不愿意成为“孩奴”。孩奴就是指在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有毒食品、雾霾空气、拐卖人口等)的现实下,养个孩子很容

31、易被社会绑架,甚至还有几十集电视剧孩奴来反应此种情形。事实上,你看了这些父母的苦处,的确也想问他一句,你生个孩子干什么呢?但在此种情形下,有人选择不生孩子,依然有人批评是不为中国着想,是“不爱国”。我不知这样的人,对计划生育怎么看,与强制的计划生育相比,如果从保群护种的角度看,哪个更不爱国呢?但我觉得尊重个人选择,是个比爱国保种更值得重视的理由。养育孩子的目的,其实是受制于儿童在家庭中的价值而来的。1958年一家外国机构调查了11个国家(如丹麦、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成年人如何看待抚育儿童的价值。所调查的家庭之社会经济状况分上、中、下三等,而抚育儿童的价值分别为“有大志、服从父母、享乐、信仰

32、上帝、正派诚实、不知道”六项。除了服从父母一项过于工具主义外,其他(“不知道”除外)事涉品格、信仰、幸福,养育选项多过中国家庭过于工具主义与实用主义养育风尚。在这些国家之中,其它选项容有差异,但“正派诚实”是所有选项赞同人数最多的,这说明此一项是抚育儿童最主要的目与价值,再次可以从中看出中外生养儿女目的之不同。当然,这里面不排除选项设计时,出现的本来之差异,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外生养孩子目的与价值不同,是显而易见的(参见赵伶俐、沈建洲网中的太阳中国家庭结构与儿童的命运p3638,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年12月版)。【二】“生个孩子干什么”这一问题,的确不是一般人都想得清楚的,甚至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想过。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生育的直觉,这就是众所周知的著名的羊倌故事。路人问羊倌那么辛苦放羊干什么?羊倌给路人说,放羊赚钱娶媳妇,娶媳女生孩子,生孩子放羊。如是循环不已,代代相接,这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不少中国人的生育观。至于演员吴镇宇开玩笑说,生个孩子就是为了他熟睡后,“吻到开心了、爽了我就回去睡觉,不然生个孩子干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