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顿运动定律的复习 牛顿运动定律要点归纳(一)深刻理解牛顿第一、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理解要点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
2、量度2牛顿第三定律(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可用公式表示为FF(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物理情境、过程的解答,往往都需要应用这一定律(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
3、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找出加速度的方向;(3)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尽可能多的力或加速度落在坐标轴上,并将其余的力或加速度分解到两坐标轴上;(4)分别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5)统一单位,计算数值热点、重点、难点一、正交分解法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当物体受到多个方向的外力作用产生加速度时,常要用到正交分解法1在适当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使需要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少2Fx合max合,Fy合may合,Fz合maz合3正交分解法对本章各类问题,甚至对整个高中物理来说都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例如图115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
4、足够长的细杆与水平面成37固定,质量m1 kg的小球穿在细杆上静止于细杆底端O点现有水平向右的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2 s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t图象如图115乙所示试求:(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图115(1)小球在02 s内的加速度a1和24 s内的加速度a2(20 m/s2,方向沿杆向上;10 m/s2,负号表示方向沿杆向下(2)风对小球的作用力F的大小(60 N)【点评】斜面(或类斜面)问题是高中最常出现的物理模型 正交分解法是求解高中物理题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二、连接体问题(整体法与隔离法)高考卷中常出现涉及两个研究对象的动力学问题
5、,其中又包含两种情况:一是两对象的速度相同需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两对象的加速度不同需分析各自的运动或受力隔离(或与整体法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处理这类问题的重要手段1整体法是指当连接体内(即系统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时,可以把连接体内所有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考虑,分析其受力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列方程求解的方法2隔离法是指当研究对象涉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时,若要求连接体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把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对隔离出来的物体列式求解的方法3当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或要求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当
6、连接体中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要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优先考虑隔离法有时一个问题要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解决例如图116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的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C)图116ABC D【点评】解析中的隔离对A,B都是可以的。当地面粗糙,且两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此时的伸长量还一样吗?题. 如图示,两物块质量为M和m,用绳连接后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块和斜面的动摩擦因素为,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拉物块M 运动,求中间绳子的张力.如果斜面光滑,求绳的拉力?如果斜面光滑,且把
7、绳换成弹簧,求弹簧的拉力?斜面光滑,且让两物体直接接触,求物块间的弹力?【同类拓展】如图117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A放在质量为M的木板B的左端,B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向右滑动,且A、B相对静止某时刻撤去水平拉力,经过一段时间,B在地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x,A在B上相对于B向右滑行了一段距离L(设木板B足够长)后A和B都停了下来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且21,则x的表达式应为(C)图117AxL BxCx Dx【点评】虽然使A产生加速度的力由B施加,但产生的加速度a11g是取大地为参照系的加速度是相对速度而言的,所以加速度一定和速度取相同的参照系,与
8、施力物体的速度无关动能定理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特别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表达式很容易相互转换3、临界问题 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叫临界问题。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连接状态,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如:相互挤压的物体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压力减为零;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上的弹力由斥力变为拉力的临界条件为弹力为零等。 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找准临界条件与极值条件,是解决临界问题与极值问题的关键。例如图118甲所示,滑块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质量为M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
9、P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B现对滑块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F,要使小球B能相对斜面静止,恒力F应满足什么条件?图118甲【解析】先考虑恒力背离斜面方向(水平向左)的情况:设恒力大小为F1时,B还在斜面上且对斜面的压力为零,此时A、B有共同加速度a1,B的受力情况如图118乙所示,有:图118乙Tsin mg,Tcos ma1解得:a1gcot 即F1(Mm)a1(Mm)gcot 由此可知,当水平向左的力大于(Mm)gcot 时,小球B将离开斜面,对于水平恒力向斜面一侧方向(水平向右)的情况:设恒力大小为F2时,B相对斜面静止时对悬绳的拉力恰好为零,此时A、B的共同加速度为a2,B的受力情
10、况如图118丙所示,有:图118丙FNcos mg,FNsin ma2解得:a2gtan 即F2(Mm)a2(Mm)gtan 由此可知,当水平向右的力大于(Mm)gtan ,B将沿斜面上滑,综上可知,当作用在A上的恒力F向左小于(Mm)gcot ,或向右小于(Mm)gtan 时,B能静止在斜面上【点评】斜面上的物体、被细绳悬挂的物体这两类物理模型是高中物理中重要的物理模型,也是高考常出现的重要物理情境。题:. 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滑块以2g加速度向左运动时,线中拉力T等于多少?(思考:此题有没有临界情况)题:一个物体
11、沿摩擦因数一定的斜面加速下滑,下列图象,哪个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加速度a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思考:物体在斜面上的临界,即恰好受力平衡的条件)题:一个物块由静止开始沿不同长度的光滑斜面滑到水平地面上的定点B,这些斜面的起点都靠在竖直墙上,如图1所示,已知B点距墙角距离为b,要使小物块从斜面的起点滑到B点所用的时间最短,求斜面的起点(如图中P点)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所用的时间又是多少?常考:临界情况常和“整体法”“隔离法”出现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整体法与隔离法主要考查连接体问题,所谓连接体,即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通过轻绳、轻杆相连或直接接触而运动的问题.但是,几个物体的运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2、例: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0.2.A物上系一细线,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0N,水平向右拉细线,假设A、B之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细线不被拉断的情况下,下述中正确的是(g=10m/s2)(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2N时,A相对B滑动C.当拉力F=16N时,B受A摩擦力等于4N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题:如图甲,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体质量为M=2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地面光滑,=370,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
13、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力F应为多大?(设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 整体与隔离的单独体会:例: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1/2,即a=g/2,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例:如图所示,薄平板A长L=5 m,质量M=5 kg,放在水平桌面上,板右端与桌边缘相齐.在A上距其右端s=3 m处放一个质量m=2 kg的小物体B,已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1,A、B两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最初系统静止.现在对板A向
14、右施加一水平恒力F,将A从B下抽出(设B不会翻转),且恰使B停在桌面边缘,试求F的大小(取g=10 m/s2).例:如图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1=m2+m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若把物体m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1上,弹簧秤的读数T将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例:如图所示,斜面体ABC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小木块m在斜面上静止或滑动时,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不动.下列哪种情况,斜面体受到地面向右的静摩擦力( )A.小木块m静止在BC斜面上 B.小木块m沿BC斜面加速下滑C.小木块m沿BA斜面减速下滑 D.小木块m沿AB斜面减速上滑例:如图所示,在平
15、静的水面上,有一长l=12 m的木船,木船右端固定一直立桅杆,木船和桅杆的总质量为m1=200 kg,质量为m2=50 kg的人立于木船左端,开始时木船与人均静止.若人匀加速向右奔跑至船的右端并立即抱住桅杆,经历的时间是2 s,船运动中受到水的阻力是船(包括人)总重的0.1倍,g取10 m/s2.求此过程中船的位移大小.例:如图所示,在长为L的均匀杆的顶部A处,紧密套有一小环,它们一起从某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杆的B端着地后,杆立即停止运动并保持竖直状态,最终小环恰能滑到杆的中间位置.若环在杆上滑动时与杆间的摩擦力大小为环重力的1.5倍,求从杆开始下落到环滑至杆的中间位置的全过程所用的时间.例:
16、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P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C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例: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是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上套有小环P,OB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以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
17、达到平衡,那么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较,AO杆对P的支持力FN和细绳上的拉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FN不变,F变大 BFN不变,F变小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点评】本例是正交分解法、隔离法的典型应用,以后的许多考题都由此改编而来四、超重与失重问题1超重与失重只是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加速度时所受支持力不等于重力的情形2要注意飞行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具有向心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例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的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质量m50 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
18、一楼到顶层的过程中,体重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119甲所示的图象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该大楼的层高图119甲答案(1)2 m/s22 m/s2(2)3 m五物体受力突变的问题 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加速度和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该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其变化。 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 A. 轻绳和轻杆的形变可瞬时产生或恢复,故绳的弹力可以瞬时突变。 B. 轻弹簧(或橡皮绳)在两端均联有物体时,形变恢复需较长时间,其弹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不
19、能突变。 例. 如图甲、乙所示,图中细线均不可伸长,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求剪断瞬间小球A、B的加速度各是多少?(角已知) 例:如右图,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坂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 B., C. D., 例:如图所示,两根轻弹簧下面均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上面一根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两小球之间通过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接,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等于4mg当剪断两球之间的细线瞬间,以下关于球
20、A的加速度大小;球B的加速度大小;以及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正确的是:( ) (A);g;mg (B)4g;g;mg(C)g;2g;4mg (D);g;4mg经典考题在本专题中,正交分解、整体与隔离相结合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思想方法,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力的独立性原理、运动图象的应用次之,在高考中出现的概率也较大1如图121甲所示,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一块用绳子拴着的长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的质量的2倍当绳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不变则此时木板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图121甲A sin Bgsin C gsin D
21、2gsin 2如图122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m1100 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由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半径R1.8 m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块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 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2)图122(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1应满足的条件(3)若10.5,求货
22、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3如图123甲所示,P、Q为某地区水平地面上的两点,在P点正下方一球形区域内储藏有石油假定区域周围岩石均匀分布,密度为;石油密度远小于,可将上述球形区域视为空腔如果没有这一空腔,则该地区重力加速度(正常值)沿竖直方向;当存在空腔时,该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会与正常情况有微小偏离重力加速度在原竖直方向(即PO方向)上的投影相对于正常值的偏离叫做重力加速度反常为了探寻石油区域的位置和石油储量,常利用P点附近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已知引力常数为G图123甲(1)设球形空腔体积为V,球心深度为d(远小于地球半径),x,求空腔所引起的Q点处的重力加速度反常(
23、2)若在水平地面上半径L的范围内发现:重力加速度反常值在与k(k1)之间变化,且重力加速度反常的最大值出现在半径为L的范围的中心,如果这种反常是由于地下存在某一球形空腔造成的,试求此球形空腔球心的深度和空腔的体积题: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 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 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m1 和m2,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重力加速度为g.(1) 当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时,求纸板所受摩擦力大小;(2) 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求所需拉力的大小; (3)本实验中, =0.5kg, =0.1kg, ,砝码与纸板左端的距离d =0.1 m,取g =10. 若砝码移动的距离超过l=0.002 m,人眼就能感知.为确保实验成功,纸板所需的拉力至少多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