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20KB ,
资源ID:297308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7308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系辞传原文系辞传.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系辞传原文系辞传.docx

1、系辞传原文系辞传系辞传原文系辞传 系辞传篇1:易经系辞传 周易,乃群经之首。古代占筮之书及其解说,后被列入儒家经典。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 易经系辞上传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

2、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

3、者,也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

4、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

5、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

6、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 系辞传篇2:周易系辞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

7、论文集。其学说本于老庄,黄老学派后学之手。 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哲学专著。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属黄老学派作品。系辞解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又论述了揲著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周易筮法和卦画的产生和形成。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读易要于忧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为化凶为吉的手段。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亦称系辞传,分为上、下两部分。系辞是十翼中

8、的两篇。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为系属之义。孔颖达疏:“系属其辞于爻卦之下。”为周易经文之外全书原理的通论。以“一阴一阳之谓道”立论,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阴阳、动静、刚柔等相反属性的事物;提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生生之谓易”的观点。认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荡”、“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是万物化生的源泉。提出“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宇宙衍生观。认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事物必须经过变革才有前途。同时又承认“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永恒性。还阐释八卦来源、占筮方

9、法、圣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义等等。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作用,传中提出的太极、两仪、道、器、神、几、意、象等,作为哲学范畴被后世广泛运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为象数学的重要依据。 2形成年代 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两种说法: (1)战国前中说。认为文中开头”天尊地卑“与文中大量道家术语,曾见于孔门弟子公孙尼子的乐记,可证为战国前中期。 (2)战国后期说,认为此传陆续写成,其中对占妞法的解释以彖、象为蓝本,故出于彖、象之后。另有秦时作、汉时作等说法。 3出处篇章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老庄,黄老学派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

10、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4周易系辞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

11、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

12、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

13、焉。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

14、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

15、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像两,挂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 系辞传篇3:周易及其哲学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含哲理的典籍之一,关于易经大家知道多少 转眼之间,已经寒暑,各方书稿,陆续告成

16、。批览之余,考虑到这套丛书的读者层面的特殊性,我想略谈一些想法,一是简要通俗地介绍一下周易其书的情况,二是借此机会梳理一下我对周易哲理的若干感想,以就教于广大读者。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方法 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系。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相当程度上的合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 自然 ”。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两家思想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的,这就是当时玄学家所谓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素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但事实上,周易本来并无所谓哪家的。唯其如此,先

17、秦诸子许多都跟周易有所关联。 不仅如此,事实上可以说:此后的一部 中国 思想史,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部周易诠释史。在汉代经学里,“易学”极为昌盛;董仲舒的哲学,所取于周易的观念尤为显著。接下来是魏晋玄学,已如上述。汉唐佛学也与周易多所关联,我们只须指出一点:般若学脱胎于玄学,这是众所周知的。至于宋明 理学 ,其中的易学更是蔚为大宗,理学大家莫不治易,理学家往往同时也是易学家。直至 现代 所谓“新学”,周易仍然发挥一种基本思维模式的作用。例如现代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先生,便自宣称其“新唯识论”乃是“归宗大易”的。 由此看来,欲理解中国思想文化而不知“易理”,殊不可能。那么,应该如何研究周易我想,首

18、先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所谓正确态度,我感觉最迫切的就是必须破除迷信。自80年代“易经热”以来,人们对周易表现出几种常见的迷信: 一是“应用的”迷信。考虑到周易这部书的“筮书”特点,这一点是尤为紧要的。研读周易,首先必须避免那种求神问卦、占卜吉凶的想法。你读周易的目的如果是想从那里面、进而从“神”那里捞取什么好处,诸如何时升官、怎样发财之类的,那我劝你趁早放下别读了,因为读了也白搭。这倒不是说我们读周易就没有一点实际用处了,否则我们写这套书来干什么用处也是有的,但那绝对不是什么神神怪怪的未卜先知,而是能够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提供些有益的思维方式、处理方法而已。 二是“ 科学 的”迷信。现今学术界某些

19、人心里,有一种很大的迷信,就是以为古人比今人高明得多。在他们看来,仿佛不是猴子变成了人,反倒是人越来越变得像猴子了。在周易研究方面,这种迷信的一种重要表现是:以为周易比今天的科学还科学。周易是科学吗我的回答是断然否定的。我们今天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但它本身并不是科学。我们用科学方法研究它,它就成为了科学的对象,正如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毛毛虫,毛毛虫也就成为了科学的对象。但是毛毛虫本身仍不是科学。有人认为周易比今天的物理学、天文学还科学,据说可以凭它发现新星!这实在是痴人说梦!就以我们所谓的易道“广大悉备”来说,那也不过是说它属于那种比较抽象的、哲理思维层面上的东西,而越是抽象的道理,其

20、适用的解释涵盖面当然也就越大,这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其实,这正好说明了周易乃属于人类早年的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观念形态。 三是“ 历史 的”迷信。周易里面涉及到不少历史材料,后世关于周易的传注也涉及许多历史材料 问题 。其中当然也有可以归入“信史”的,但是绝对不可迷信。例如系辞下传有一段说,历史上的许多发明都是“取诸”周易某某卦的,这就不能说是史实。又如传统认为,伏牺发明了八卦,文王又推演为六十四卦,又和周公一起为之系辞等等,这些也都未必可信。当年顾颉刚先生倡导“疑古”,现今李学勤先生则又倡导“走出疑古 时代 ”,本身都是不错的,但容易被人们拿来走向极端,一“疑”就疑到了一无是处,一“走出”就走到

21、了句句是真理。最近学界的倾向,就往往是后者。周易文本简直要被神化了。 在我看来,今日 研究 周易,应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以 文献 考据为基础,二是以义理诠释为方向,三是以思想转换为宗旨。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工具、根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目标。仅就其中的文献考据一项来说,也有三项基本任务:其一,文献的搜求,这属于目录学的范畴。就今天的情况来说,尤其要注意出土文献的搜集。其二,文献的鉴定,这属于版本学的范畴。在这方面,有大量工作需要做。其三,文献的释读,这属于校勘学和训诂学的 问题 。只有在正确、准确释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义理的阐释。 而我们最终极的目标,则应该是对周易思想进行 现代

22、转换。通俗地讲,这也就是继承与 发展 、创新的关系问题。周易毕竟是古人的思想,如果现成地搬来用,未必适合于今天的情况,更不用说它肯定是没有达到当代思维水平的了。但就文化的传承来说,我们又有责任使它的某些具有恒定价值的观念、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这就需要进行现代转换。在我看来,周易思想的现代转换,必须与当代的思想格局联系起来,具体说来,就是必须注意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西方现当代思想的对接。否则,周易的哲理就永远不过是博物馆里面的老古董,只能供人赏玩而已。 2.周易的文献构成 下面,我们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周易的文献构成情况。周易(3)一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出自历代众人之手,因此,它的构成是一个复杂

23、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一些传统的说法,例如“人更三圣,事历三古”(4)之说,认为伏羲画“八卦”;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并与周公共同为之“系辞”;孔子进而为之作“传”等等。这些说法当然是不一定可靠的,我们必须自己重新研究这个问题。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周易(也称易或易经)的文献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1.易经(周易古经)殷末周初 (1)符号系统(卦爻符号) (2)文字系统(卦辞爻辞) 象辞(殷周歌谣、原始史记) 占辞(吉凶断语) 2.易传(周易大传)战国秦汉 (3)文言传; (4)系辞传上下; (5)说卦传; (6)序卦传; (7)杂卦传。 下面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1.周易古经

24、“古经”部分是由两个层次构成的,即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 (1)符号系统 周易的符号系统就是六十四卦的卦爻符号体系。最基本的是两种符号,即“- -”(旧称阴爻)和“”(旧称阳爻)。根据后来儒家学者的解释,这就是“阴阳”,叫“两仪”。将这两种符号“爻”重叠起来,就能构成各种层次的“卦”:两两相重,可得“四象”(后来邵雍称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三三相重,可得“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再将八卦两两相重,即得整个周易的六十四卦(另有一种解释,六十四卦不是八卦的重叠,而是直接由基本符号六六相重而得到的)。所以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

25、极”就是“易”,就是“道”,但是没有对应的符号,或者说就是“- -”和“”的统一,亦即系辞传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2)文字系统 周易的文字系统即旧所谓“卦辞”“爻辞”,统称“筮辞”。据我的研究,卦辞和爻辞是一个整体,应是同时编纂的。它们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述”,是编者引用的当时流行的歌谣(以及少量原始史记),它们都是非常生动形象的,所以往往属于所谓“象辞”;二是“作”,是编者加上的占断吉凶的辞语,如“吉”“凶”“悔”“吝”等,往往属于所谓“占辞”。例如涣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初六:用拯马壮吉。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如果我们剔除了其中的占辞,剩下的除去一句原始史记“王假有庙”(王至于庙)以外,就是一首歌谣: 涣奔其机, 涣其躬, 涣其群。 (古韵冬或身部、文部合韵) 涣有丘, 匪夷所思。(古韵之部) 涣汗, 其大号, 涣王居。 (古韵宵部、鱼部合韵) 涣其血, 去逖出。 (古韵质部、物部合韵) 周易每一卦都引用了歌谣,这里我们再举一例渐卦:“渐:女归吉。利贞。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鸿渐于磐。饮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