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说课本节课选自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这是一次课前说课。(一)说课标、教材、学情课标要求的内容对应到本课,为“知道隋朝统一的史实,灭亡的原因”以及“知道唐朝贞观之治的表现”。本课为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一课,居于开篇,处于启下的地位,本节课主要讲述隋唐鼎革,以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帝王为主要线索,讲述开皇之治、隋末大乱、贞观之治,向人们展示出这两大治世的繁荣稳定。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魏晋南北朝那段动荡的时期,认识到了分裂动乱对国家发展的不利作用,通过学习隋唐的统一与发展,了解基本史实,可以
2、激发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以四任帝王为线索,用故事讲授来讲述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使学生更能全方位的了解,知道隋朝统一、开皇之治、隋朝灭亡、唐朝统一、贞观之治,在学习中,通过对隋炀帝、唐太宗的人物评价初步了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通过学习中国古代的强盛时代,培养民族与历史的自豪感。本节课重点为贞观之治的内容,难点为三省六部制的表现和意义。教法以故事讲述、内容讲授为主。(三)说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我的板书将在我的教学中有所体现:一、隋朝(一)统一 文帝 杨坚 开皇1.提高行政效率2.重视农业生产3.轻徭薄赋(二)灭亡 炀帝 杨广 大业1.功绩:修运河、建洛阳、开
3、进士科2.过错:不恤民力,拒谏二、唐朝(一)统一 高祖 李渊 武德(二)繁荣 太宗 李世民 贞观1.纳谏2.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3.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4.简法轻刑,修订法律5.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6.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本节课旨在有意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和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营造愉快的教学环境。同时,采用问答式和故事讲授,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但是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讲课,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出入,应当在实践中多多磨练和修改。我的说课结束,下面开始我的讲课。二、讲课(一)隋朝1统一 文帝 杨坚 开皇六世纪末北方再次统一,占据了北方的北周成为最有希望统一的势力,宇文家的小皇帝是由外戚杨坚辅政
4、,而杨坚是一个不甘人下的人物,有由大臣变成皇帝的想法,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继承北周的衣钵,隋朝于589年灭亡南方的陈朝,统一天下。此次统一的意义结束了两三百年的分解动乱局面,其意义仅次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国家的统一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与稳定的前提条件。589年完成的统一的隋文帝,俯视整个天下,这两三百年以来又一个统治全中国的帝王,已经是全天下的第一人了,现在,杨坚的目标就是,青史留名,皇帝想要在历史上留下名声要么是太平盛世,要么是乱世,隋文帝选择的方式就是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隋文帝杨坚锐意进取,治理国家:(1) 提高行政效率隋文帝很勤政,就是每天在朝堂上
5、处理政务,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的事情堆积如山,有记载说当时隋文帝,早上就起来做事情,做到太阳偏西快落山了才结束,一整天都忙,休息的很少,工作狂。(2)重视农业生产看课文小字,讲述隋朝当时天下安定,灾害较少,当时在今天的河南陕西等地方修建了许多大型粮仓,储存粮食。说明什么?粮食产量高,而且余粮多吃不完,就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1969年,考古发现了隋朝修建的大型储粮仓库含嘉仓。在其中一个窖里,发现北宋时放进的50万斤谷子,大都颗粒完整,也就是说类比到隋朝,为了放那么多的粮食才修这么大的粮仓。一个粮仓可以储量如此丰富,从侧面说明隋朝储量丰富。201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黎阳仓的考察,仓城平面布局
6、近正方形,东西约26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78800平方米,黎阳仓总储量约3360万斤,可供8万人吃1年。以上这两个考古发现都可以证明,史书上记载的隋朝时农业发展繁荣,储粮丰富。(3)轻徭薄赋前面几点都很好理解,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徭就是徭役,就是古代百姓给官府服役,免费的,什么时候呢?一般是冬天,古代农业是春季夏季播种耕作,秋季收获,冬季就是农闲了,但是要给官府服役,徭役兵役,是无偿的。所以说中国古代的民众日子过得苦,负担很重,所以说有智慧的君王都明白,不能扰民,不能把老百姓逼得太紧,要知道爱惜民力,假设一下,如果君王不体察民情会怎么样,让民众一年到头春季夏季秋季忙于农活儿,冬季又是
7、做不完的徭役,还不给报酬,那谁有忍受得了,肯定就会起来反抗,就像前面讲的,君王视我如手足,我视君王如腹心,君王视我如土芥,我视视君如寇仇,所以古代的官府,朝廷必须要善待百姓善待民众。隋文帝杨坚就是这样的,明白下层的民间疾苦,所以要减轻徭役,减轻百姓的负担,以免激化社会矛盾。另一个字,赋,就是赋税,就是古代百姓给官府缴纳的粮食、丝、绢之类的财物。轻徭薄赋,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减轻百姓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一方面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发展社会生产力,缓和社会矛盾,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隋文帝终于治理出了一个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2.灭亡 炀帝 杨广 大业隋文帝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
8、于治理出了一个盛世,但是,接下来,大隋天下却开始走下坡路,以至于最后灭亡,怎么回事呢?当了二十多年皇帝的隋文帝,去世了,老皇帝驾崩了,古代皇帝去世不称死,而称为“崩”,山岭倒塌了,皇帝去世就像一座山倒塌一样,震动非常大,现在谁来继位呢?皇帝驾崩了,当然是太子继位,当时的太子杨广继承了皇位,这就是隋炀帝,隋炀帝继位之后,改年号为大业。隋炀帝的历史名声比他父亲大多了,不过是恶名,看课文,设置新仓,开凿大运河,重新开通丝绸之路等等,这个人也是有一个伟大理想抱负的人,从年号就可以看出,大业,伟大的功业,意思也就是像历史上的那些皇帝前辈那样,至少要像他父亲杨坚那样,他也想弄一个大业之治,只是很可惜,做了
9、这么多的大事,最后却因为过度的挥耗,使国家陷入困难,弄成了天下大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老师曾经评价过隋炀帝:“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他的功业,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他没有处理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关系,反而成了罪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才是隋炀帝最大的问题。” 这一项他就比不上他的父亲隋文帝了,轻徭薄赋,他却是滥用民力,不恤民力,而且还拒谏,就是听不进别人给他提意见,自认为很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反抗,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的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中,那么隋朝在何时被灭呢?618年,在江都,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二)唐朝1
10、.统一 高祖 李渊 武德前面讲,隋末农民大起义,隋朝的江山处在风雨飘摇中,隋炀帝被部下杀死在江都,隋朝灭亡,现在皇帝驾崩了,一个庞大的王朝灭亡了,皇冠掉在了地上,谁都想去捡起来戴在自己头上,成为皇帝,于是就有了群雄并起,天下纷争。许多小说电视剧都有很多这些反映,隋末群雄都有哪些呢?瓦岗军,翟让李密,中原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南方的杜伏威等等大大小小的分裂割据势力,大家都想当皇帝,“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谁的拳头大拳头硬,谁就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群雄中谁最强大呢?李唐,论经济实力论军事实力都是最强的,李唐的君主是李渊,李渊是谁呢?他原本是隋朝的大臣,同时也是隋炀帝的亲戚。北周将军独孤信有两个女
11、儿,四女嫁给了李昞,生下了李渊,七女嫁给了杨坚,生下了杨广,也就是说杨广和李渊是表兄弟,李渊的儿子又是李世民。618年,表哥隋炀帝在江都驾崩,也就是同一年,表弟李渊在长安称帝,国号为唐,年号武德,几年后,李唐终于消灭了其他势力,李渊完成了天下的统一。2.繁荣 太宗 李世民 贞观李渊已经统一了,现在把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就要靠唐太宗李世民了。要讲唐太宗李世民,就不得不讲玄武门之变。本来按照正常的继位顺序,李世民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太子是李建成,他是秦王,太子接班人,轮不到他,于是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个对唐朝前期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有许多电视剧都有反应,很多都说太子李建成是嫉贤妒能,
12、嫉妒他的弟弟,还想害李世民,让人带兵杀李世民,然后李世民反抗,反杀了。这个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疑案,争议很大,一方面,太子和秦王都想做皇帝,两方势同水火,武德九年这一年,出事了,突厥入侵唐朝了,秦王李世民说我还是出征吧,最后太子争到了出征的主帅,任命他的死党,齐王李元吉为元帅,并且要李世民的部下,秦琼尉迟恭等将领做将官,一起去出征突厥,秦王明白,这是在削去他的兵权,把身边的武将都调开了,太子和齐王以后肯定不会还了,没了兵权,怎么争,于是,秦王就决定索性破釜沉舟,在被削去兵权之前反抗,于是写了一封奏折给皇帝李渊,说太子齐王要在出征前的践行宴会上谋杀他,这个显然是编的,太子马上就要成功了,没必要做
13、谋杀这么下作的手段,奏折递上去,李渊就下令让几个儿子去皇宫里当面对质,一对质肯定就可以发现秦王在撒谎,于是太子齐王就去了,不清楚一对质就能戳破的谎言,为什么秦王还要撒谎,其实秦王就等着他们入宫,就在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早上,太子和齐王入宫,要从玄武门入宫,那时,玄武门上,李世民带着将官埋伏在那里,看着太子和齐王走进包围圈,这是,齐王说,周围怎么没人,气氛不对,还是先回去吧,这时,李世民出现了,“太子,不要走”,一箭射出,正中李建成,杀自己哥哥这么顺手,太子当场就被射死了,齐王大惊,张弓射秦王,本来齐王的箭术很好的,结果事发突然,太紧张,两次都没射中,就骑马要跑,秦王冲上去射他,刚准备射箭,马惊了
14、,被摔在了地上,于是齐王上去就用弓弦勒,想勒死秦王,这时尉迟恭冲过来,杀了齐王,这场流血的政变结束,李渊的嫡子三个,就只剩下秦王一个了,于是李渊不得不立秦王为太子,之后不久禅位,李世民成为了皇帝,改年号为贞观,这就是唐太宗。就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上,李世民有重大的人伦缺陷,杀兄逼父,但是我们看到历史人物,不能光从到的品质上来评判,还要看到他的历史贡献。历史人物德才兼备自然是最好的,品德缺陷就看才能,总的占一样。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能力,历史贡献很大,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君王,他治理出了一个贞观之治。下面我们来学习贞观之治的内容:(1) 纳谏纳谏,就是听取臣子的意见建议,皇帝作为决策
15、者,有可能在决策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时就必须有敢于给皇帝提意见的臣子。贞观朝非常著名的谏臣,就是魏征。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16、”还有一次,唐太宗和魏征去洛阳,路上的州县送上了一些供奉,吃的用的,太宗嫌成色不好,想责问当地官员,魏征就说:“陛下,当年隋炀帝就曾经因为这个事情骂过人,结果之后他巡游,地方官就想方设法的送珍奇异宝想讨皇帝欢心,压榨老百姓”这是把他和隋炀帝比较,语气很冲,太宗想了想,魏征说话冲,但是说的对,我不能当暴君,要当明君,于是听从了他的话。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2)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率看到课文的课后阅读,贞观朝著名的贤臣,治国能力很强的房
17、玄龄杜如晦,一个善于想办法,同一个问题能想很多方法来解决,就在做题能想出很多种解法一样,思维活跃。杜如晦善于决断,能从许多种方法中选出最好用的方法,效果最好,就是决断力超强。他们一起合作就能够很妥善的解决很多问题。还有提高行政效率,就是三省六部制,看表,三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具体执行就交给尚书省下辖的六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书省管决策,就是一个问题报上来了,皇帝就和中书省的宰相一起商讨然后写一个草稿,圣旨的初稿,然后门下省管审核,看这个草稿,提出意见,有什么不对的就改订,如果问题大就直接封驳,就是退回去退给皇帝,重新想办法,如果问题改正了,就
18、通过。经过皇帝中书省门下省三方的一个过程,最后出来的就是圣旨的定稿,这是个决策的过程。现在谁来执行呢?尚书省来执行,圣旨给尚书省,尚书省在分给他部下的六部来执行。吏部(人事调动)户部(户籍赋税)礼部(祭祀教育考试)兵部(军队)刑部(刑法)工部(工程)。我们现在拿一个旧唐书上的例子来看看这个决策过程,贞观十年春天,朝廷把很多皇子皇侄封为亲王郡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皇帝和中书省左仆射,就是中书省的正宰相温彦博一起商量,要怎么封,封哪些人,中书省草拟诏书,就是圣旨的初稿,然后门下省的侍中,也是宰相侍中魏征来审核,指出来,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改的,有问题就改,最后三方,皇帝中书省门下省都同意的一个方
19、案,写成圣旨的定稿,交给尚书省的左仆射,尚书省的宰相房玄龄来执行,整个过程就是这样。在三省六部制的行政架构之下,有两个重要的历史影响:第一,决策的人增多,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正确的决策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也就是说宰相由秦汉的一个是变成了至少三个人多了,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一样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轻徭薄赋,缓和社会矛盾。唐朝还有一种徭役制度的创新,就是租庸调制。租,就是粮食,调,就是丝绸绢帛等等纺织品,庸,不愿服役的男丁,可以拿娟或布代替徭役,就说用财物来换徭役。比如今年冬天一个人要给官府服徭役,修路要修一个月的路,不想去,怎么
20、办,就可以把一定量的纺织品交给官府,就不用服徭役,一方面可以用换来的时间织更多的布,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4)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唐太宗将以前的重刑都减轻了,并且制定了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贞观律。(5)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教育的发展一直就是国家的重要关注的一个方面,在现在,我们国家就关于教育提出了“科教兴国”足以说明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唐太宗在教育方面的做法是,大力兴办学校。在中央设立国子学、太学。并且,他常到学校视察,增招生员。(6)民族政策上,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大家朗读课文,唐太宗说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什么意思?各民族平等,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扶之,逆则过之”,投降我就和平相处,和我打仗我就打败你再让你投降,采取笼络安抚的政策即“羁縻政策”。唐太宗实行的宽松、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使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护,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通过以上诸多措施,唐太宗治理出了一个盛世,贞观之治,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最后我们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1、隋文帝的年号(A)A开皇 B武德(唐高祖) C贞观(唐太宗) D大业(隋炀帝)2、隋朝和唐朝均建都(B)A洛阳 B长安(西安) C晋阳(太原) D江都(扬州)本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