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35.47KB ,
资源ID:294171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4171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二节 摩擦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本节课设计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生活实例的认识,明确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规律,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得出结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定量得出摩擦力的规律。2、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生疑,主动质疑,主动思疑,主动解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相互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合作中获得共同进步;抓住一个或某几个点进行比较深入地研究,师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达成共识,教师

2、由引导者变为参与者,以科学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充分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3、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方法论教育本节教学,学生通过生活实例一步一步展开探究,明确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以及产生条件,根据学生提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猜想,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出相关因素验证实验,这种提出猜想、探究规律的科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使整个课堂的衔接更自然更顺畅。二、教材分析: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的相互作用一章重力和弹力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滑动摩擦力以及与接触面材料和压力的定性关

3、系,加之对弹力的学习,已经能够突破“正压力”这一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三、学情分析1、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2、学生已经学过弹力,知道压力的性质是弹力,促进理解“正压力”这一概念。3、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学科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等,可以实现教材渗透的方法教育意图。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

4、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5)会根据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核心素养(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培养学生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五、重点、难点1、重点2、(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

5、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难点(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具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活动实验用具:接触面材料不一样的长木板,弹簧测力计,钩码,滑块(重力标注在滑块上)等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我将学生同学寄存在我这的手机放A4纸上,纸和手机放在桌子的边缘。万乐乐同学,来,这是你的手机,我让你将A4纸抽出来吗?你愿意吗?教师:手机会不会掉下来呢?我们用滑块来代替手机。你可以快速的抽出来,还可以缓慢的抽出来。教师:还真得会掉下来,为什么啊?同学们教师:通过上个小游戏,大家都知道与摩擦力现象有

6、关,请同学们根据初中的知识回答摩擦力分为几种?教师:滚动摩擦了在高中阶段我们不做要求,主要是学习掌握滑动摩擦了和静摩擦力,那么根据课前预习,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滑动摩擦了和静摩擦力的概念分别是什么?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挤压,当它们之间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教师: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重新认识一下这两种摩擦力。万乐乐:我不愿意,因为手机会掉下来。这位同学先快速地抽出,滑块掉了下来,然后缓慢抽出,滑块也掉了下来。同学们:因为摩擦力!生:三种,滑动摩擦了,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外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

7、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时候,会受到另外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静摩擦力为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埋下伏笔滑动摩擦力教师:我们来亲身体会一下摩擦力,中医认为:心之华在于面,有一搓脸运动。请同学们按照PPT所示把手放在脸上滑动来感受摩擦力,并思考总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是什么?教师:总结的很全面,很好。其实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性质和正压力有关。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当接触面确定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呢?在设计方案前,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压力?依据是什么?请大家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

8、注意事项,并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压力的测量方式。(木块的重力已经标注在木块上)教师:请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进行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给出不同的方案。并总结注意事项:(1)细线要平行于木板;(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要先调零。(3)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时读数。教师:请每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案表格中,并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的比值关系。从而根据计算的比值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正压力之间的关系。教师:总结两种试验方案的优劣,方案1:虽然满足二力平衡的原理,但是实际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很难实现,造成一定的误差,方案2:虽然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但是弹簧测力

9、计由于重力会引入新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大家发现滑动摩擦力和正压力是什么关系?展示实验小组数据处理,有的就不一样,原因是接触面的材料性质不同。教师:我们的实验结论是什么?教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关系,且它们的比值与接触面材料有关,叫做动摩擦因数,=f/N生:两物体接触且挤压,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生:正比例关系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比例系数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充分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静摩擦力课堂小结师:以上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习静摩擦力。人用力推箱子,箱子没有被推动。假如地面是光滑的,那么箱子会向右

10、运动,但是现在箱子是静止的,所以我们可以说箱子有向右运动的趋势。请同学们总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静摩擦力的方向向哪?教师:总结的很全面,很好。传送带把货物由低端运送到顶端,请问货物的相对运动趋势向哪?货物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哪?教师:如果我用的是10N的力推箱子没有推动,那么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依据是什么?教师:所以静摩擦力大小的求解只能用二力平衡,不能使用公式法。教师:大家请看PPT,请利用自制教具弹簧测力计通过这个实验,看一个木块止到运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发现,在物体开始运动以前,静摩擦力不断变大。当刚要开始运动的时候,静摩擦力达到最大,我们称之为最大

11、静摩擦力Fmax。因此,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什么关系?教师:结合上课前我们的演示实验,回扣摩擦力的知识点,直接感知静摩擦力到底有多大,从而得出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以上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回答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总结所以说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摩擦力的内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师:概括一下,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大家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自己复习一下。生:两物体接触且挤压,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生:有沿传送带向下的运动趋势,静摩擦力

12、方向沿传送带向上。生:10N。二力平衡。学生:实验操作生:0FFmax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生:不能正常走路,汽车不能正常行驶,生活中饮食不能用筷子等。学生巩固总结作业课后习题巩固知识摩擦力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掌握:1、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摩擦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2、学生已经学过弹力,知道压力的性质是弹力,促进理解“正压力”这一概念。3、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学科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规律等,可以实现教材渗透的方法教育意图。由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规律外,重点还要让学生知道相关的规律和结论是怎样得到的,用什么样的

13、科学方法和手段证明这些规律和结论是正确的。让学生沿着前人探寻物理规律的足迹体会前人的科学思想和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会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过程,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思想。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

14、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难点是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摩擦力效果分析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较好的投入课堂学习中来,只有几个同学课堂不够投入。在课堂上应该进一步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到课堂学习中。课堂中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参与学习,完成课堂内容。从课堂回答问题上看,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去解决问题,还需要再加深理解。在静摩擦力的方向上,有部分同学仍然存在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具体情境中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效果分析:(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

15、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的空间。(2)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在物理课堂上,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多增加一些趣味、启发性实验,一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可以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3)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从课堂回答问题上可以看出,有个别同学没有掌握好教学内容,学生基础薄弱,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摩擦力教材分析这是高中物理必修1(人教版2019)第三章第第二节摩擦力。本节内容是力的相互作用一章重力和弹力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静力学和动力学的

16、基础。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基本规律的一节课,涵盖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因素,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3.2 摩擦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1.容易如图所示是幽默大师卓别林一个常用的艺术造型,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 水平地面对卓别林有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C. 水平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沿杆向上D. 水平地面对卓别林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2. 较易如图所示,一个重为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已经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17、因数为,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A. 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 B. 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C. 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 D. 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3. 较易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他们静靠在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竖直墙面向下滑,已知,则物体BA. 只受一个重力B. 受到重力和一个摩擦力C. 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D. 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两个弹力4. 较易关于摩擦力,有人总结了“四条不一定”,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 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C. 受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或运动D. 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

18、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5. 较易小宁同学为了研究摩擦力的方向,将一辆后轮驱动的玩具电动小汽车,按图示方法置于两个表面粗糙的平板小车上,三者置于水平实验桌上。当小明用遥控器启动小车向前运动时,他看到两个平板小车也开始运动,下列标出平板小车的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6. 较易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静摩擦力一定发生在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B. 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也会有静摩擦力作用C. 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在两个运动物体之间D. 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在静止与运动的物体之间7. 较易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匀速沿F方向运动,关于物体A、B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

19、A和B均受摩擦力B. 物体A不受摩擦力,物体B受滑动摩擦力C. 物体A和B均不受摩擦力D. 物体A受向左的摩擦力,物体B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8. 较易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个玻璃瓶内装一部分水,玻璃瓶瓶口斜朝上始终静止在手中不动。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玻璃瓶之所以不掉落,是由于受到了手对它的压力B. 若手握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到的摩擦力也将增大C. 用手握住瓶子,在向瓶子内注水的过程中,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逐渐增大D. 在向瓶子内注水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瓶子不掉落,手握瓶的力一定要增大9. 较易重2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为32N,当依次用15N

20、、30N、60N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A. 10N、30N、20N B. 0N、0N、20N C. 0N、20N、20N D. 15N、30N、20N10. 较易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方向的推力和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方向向右,方向向左。现撤去,则木块受到摩擦力f的大小、方向分别是 A. ,方向向左 B. ,方向向右C. ,方向向左 D. ,方向向右11. 较易如图所示,在桌面上放置一张纸和一瓶矿泉水,矿泉水瓶静止在纸面上,如果突然迅速向右拉动纸的一边,将纸片拉出,而矿泉水瓶相对桌面的位置几乎没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纸片对矿泉水瓶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

21、. 矿泉水瓶相对纸片向左运动C. 拉动纸片越快,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D. 拉动纸片越快,矿泉水瓶越容易相对桌面发生移动12. 一般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用其拉着一个重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当弹簧的伸长量为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有多大?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摩擦力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点掌握的很好,但仍然有个别同学对于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关系等存在误解,课下还需加强指导。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切实提高

22、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并且设计了较多的实验,都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设计成小的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物理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摩擦力课标分析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内容为:“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以及规律。初步学会应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该条目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对摩擦力的学习应达到理解的水平,能利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利用二力平衡计算静摩擦力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

23、擦力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5)会根据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3)在研究问题时,培养学生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二、重点、难点1、重点(1)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研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2、难点(1)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解决方法以学生实验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先学习掌握滑动摩擦力,再学习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效果明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