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5.82KB ,
资源ID:293817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3817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2.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2.docx

1、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学案 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导案【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意义,工作中心的转移,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2)培养生利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方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定;(3)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原,分析和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2、过程与方法: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1)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

2、利弊;(2)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生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的唯一标准。(2)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需要长期坚持市场经济体制,使生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一百年不动摇。【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解。【法指导】(1)阅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内容,从历史的角度,讨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利弊;(2)通过比较法,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的关系。【习过程】1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重新确立了 ;抛弃了 ;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 ;确定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是 。(2)意义我国 从此拉开序幕。是新中国历史上 。成为 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全国普遍实行 ;(2)城市:中心环节: 。具体措施管体制, ;b所有制, ; c分配方式, 。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国内: 国际: (2)过程: ,邓小平 ,提出要搞好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7年中共十五大, 。到21世纪初, 。【知识链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生产资料

4、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农业生产的经营管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

5、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现代。而合作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形式、实质及其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6、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1原因(1)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在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2)现实原因:到1978年,中国仍有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建设。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3)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建设的根本条件。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

7、选择农业首先改革。2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具体形式有。(1)包干到户。各承包户向国家交纳农业税,交售合同定购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提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2)包产到户。实行定产量、定投资、定工分,超产归自

8、己,减产赔偿。目前,绝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包干到户的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集体和家庭有分有合。3实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旧的农业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经营的新型农业耕作模式。4认识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历史选择,该种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大集体时期)相比具有较大的进步,在改变农村经济格局的同时,奠定了经济发展和后续改革的基础,

9、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为我国农民脱贫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被邓小平同志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具体表现在:第一,就全国说,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手工劳动,因此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同这种手工劳动的生产水平相适应。 第二,原那种大规模经营下的集体劳动(改革前农村以生产队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农民评工记分年终分配)对每个人的劳动量、质量很难准确统计,因而必然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而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可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 第三,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是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劳动对象的这种特性要

10、求劳动者有更强的责任心,以家庭为经营单位有助于这种要求的实现。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 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度的边际效用急剧递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基础达标1】1、央视热播的歌声飘过30年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的是A在希望的田野上B春天的故事 走进新时代D我是公社小社员2观察右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11、。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4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分别探索有了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二者是最根本的相同点是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始终注意反“左”倾错误思想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5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买棉。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表明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12、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A B D 6邓小平指出:“真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段话揭示了关于真标准的讨论带的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是A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B发扬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促进了中共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7 “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A改革开放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假日经济

13、是一种新经济形态 D是几千年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8下文是安徽省风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契约签订背景是A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实行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D农村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9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0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在福建日报上发

14、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松绑”主要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情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该况。这时期是A19491951年B19531955年 19581960年 D19791981年1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

15、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这种责任制A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B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基本相适应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D是实现农业现代的唯一途径1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基础达标2】1、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质上的共同点是:A、强调民主集中制原则 B、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实事求是的精神 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文大革命”结束后,生产责任制首先出现在:A、山东省

16、和安徽省 B、安徽省和四川省、四川省和山东省 D、安徽省和江苏省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其变主要表现在:土地所有制形式 经营管的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力 产品分配方式A、 B、 、 D、4、农村由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主要表现在:土地所有制形式 经营管方法 生产经营的权利 产品的分配原则A、 B、 、 D、5、在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史上,每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位领导人在农村问题上的相似之处是:A、强调公有程度 B、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从农村开始进行新的

17、道路的探索6、国企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重点,其改革: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是开始B、最初以增强活力为主,逐渐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国企改革的股份制改造使国企资产转变为私有经济D、改革中,部分国企地方形成乡镇企业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改革单一集中的模式 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实行所有制形式经济A、 B、 、 D、8、邓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解是: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够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

18、计划经济,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9、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合经济发展的管体制10、1992年底,全国城乡共有个体工商户15339万家,从业人员24677万人,其中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139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319万人。1997年,全国个体工商户高达2850万户,从业人员5441万人,私营企业达96万家,从业人员1349万人。这些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我国社会就业结构发生了变 B、个体经营成为我国经济结构的主体、

19、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转 D、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11、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资配置方式的转变 B、分配方式的转变、经济所有制形式的转变 D、经济结构的转变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控制 市场对资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A、 B、 、 D、13、以下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有:政企不分 使用粮票、布票等 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 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A、 B、 、 D、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

20、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大革命”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材料3: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流传的凤阳花鼓词问:(1)材料1现象出现的根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2所描述的现象?(3)实现从材料2到材料3的转变的关键是什么?这个转变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凤阳地区“十年倒有九年荒”是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是是封建剥削制度的产物。(2)“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

21、争为纲”,造成全国动乱。材料2是动乱扩展到凤阳地区所造成的农业方面的影响。(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了必须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5、阅读下列材料:表一: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年份1978198919972001第一产业(亿元)产值42281421114610比重(%)2812519153第二产业(亿元)产值72783722349069比重(%)4824350511第三产业(亿元)产值54032302932254比重(%)2373231336表二: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变年份19781997产值结构(%)产值结构(%)

22、公有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59599156676758非公有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00918096242合计(亿元)362410074772100表三:西、中、东部地区GDP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年份1978200119792001年平均西部比重168136143中部比重307269279东部比重525595578(以上材料自: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制图时间2002年11月7日)问:(1)读表一,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变原因是什么?(2)读表二,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这种变的政策因素是什么?(3)读表一三,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有哪些不合的地方?就此你认为在今后

23、的经济发展中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1)变: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增长幅度明显,第三产业也有增长。原因: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的原因;政府鼓励和农业改革使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转向第三产业,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变:非公有制的产值及所占比重捃有所增长。原因:党的十四大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3)不合的地方表现在:首先,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这与世界经济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不一致;其次,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始终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值的主导地位,这种布局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注意:鼓励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第三产业

24、)的发展,注意西部的开发与发展,使东西协调发展。【拓展提升】归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 景内 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城市武装起义道路行不通开辟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第二次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在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会议名称召开时间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八七会议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遵义会议1935年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

25、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归纳近代史上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巨变结果任务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26、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以适应供求关系变的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 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在经济建设上逐步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模式有其自身的特征与弊端。主要是: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排斥多种

27、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经济管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经济管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越显露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1经济活动市场,市场主体的独立性

28、、平等性。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的风险。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企业经营自主,市场对资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由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进行资配置根本不同。3政府调节间接,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管经济根本不同。4

29、经济运行法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它本身没有姓“社”姓“资”之分。但是,市场经济又总是与各国特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的公有制经济决定了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在客观上产生了多种分配方式。(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更好地发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