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6.12KB ,
资源ID:2923955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2395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分析.docx

1、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分析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分析一、 中国汽车工业进展概览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形成一个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差不多满足国内需求的工业体系。从1955年到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要紧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表1 单位:辆 年份汽车产量合计其他载货汽车越野汽车客车轿车汽车底盘初创时期195561061000019602257441461714811820984146成长时期196540542115632653823080133115161966558611428634199707403021427919708716620248471011

2、96210196185851975139800295847760630791018192749719802222885330413553228034/541848321全面进展时期19811756454442010826119536/342839986198544337716416723693425172118975207114069199050924212986826909844719231484240990574199514526972162895717519176624743032546116180819981629026230292483419409013665535078611956

3、53依照汽车产量增长情形、汽车工业进展的外部环境和进展战略差不多特点的变化,可将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期。1、初创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是通过国家集中投资和全方位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的,其标志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和投产。建国后,由于国内汽车专门人才缺乏,重工业部于1950年8月决定聘请苏联专家承担汽车制造厂的整体设计工作。1953年,在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推动下,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通过短短的三年时刻,便建成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汽车生产基地。这种全盘引进的方式不仅为一汽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而且为中国学习和迅速把握汽车生产技术、积存体会提供了捷径。一汽建成后,先后进展了4

4、吨解放牌、25吨越野、红旗轿车等产品,并形成一定生产能力。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期间,全国范畴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进展史上第一次热潮。到50年代未,中国的汽车制造厂迅速增长到16家,汽车改装厂增加到28家,汽车、专门是载货汽车产量迅速稳步增长,达到两万多辆的水平。中国各地点进展汽车工业的积极性,一方面丰富了中国汽车产品的品种,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载货汽车生产体系具备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和各种专用改装汽车的生产能力、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多种需要,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汽车工业投资的严峻分散和白费、布点纷乱,重复生产的小而全畸形格局

5、,为以后汽车工业的进展留下了隐患。另外,中国汽车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开发和研制汽车新产品的能力,零部件工业也比较薄弱。2、摸索成长时期该时期从1960年到1980年,跨过了四个五年打算,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第二汽车制造厂是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二个生产基地,1965年开始筹划,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到1975年才建成投产,建设周期长达10年之久。只是,二汽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建成的,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汽建设中所需的2万多套设备,100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只有1%的关键设备

6、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他均由国内自行研制生产,因此二汽的建设对促进汽车行业及相关产业技术进步,专门是机床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60年代后期,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需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大批配套厂先后投入建设。进入70年代,在全国汽车供不应求和国家再次下放企业到地点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展进入第二次高潮。到1976年,全国汽车厂家增加到66个,专用改装车厂增加到166个,其中上海汽车厂形成5000辆以上的小规模生产能力,一批零部件和附配件厂也得到快速进展。到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己达到19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车为主体的汽车产品体系。只是,由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

7、处于孤立于世界汽车工业进展潮流之外的封闭进展状态,加上打算经济体制的束缚和以强调战备为代表的假设干次重大决策失误的阻碍、汽车工业在总量增加,体系完善的同时,使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汽车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另外由于多数汽车厂选择在交通不便和无工业基础的山区,专业厂之间的布置也过于分散,不仅增大了建设成本,也制约了企业进一步的进展。3、快速全面进展时期进入80年代以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调整、提高和快速进展时期。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汽车工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注重了微型车、

8、轻型车和重型车的产品开发,先后建立了一个微型车生产基地天津汽车厂,两个装配点柳州拖拉机厂和国营伟建机械厂和四个轻型车生产基地东北、北京、南京和西南,并集中投资建成了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神龙、天津夏利等具备15万辆或15万辆以上规模的轿车生产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生产布局。到80年代中后期,中国载货汽车产量和品种差不多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轿车市场的供需矛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到九十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比七十年代未增长了几乎10倍,全国汽车年产量1992年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汽车产量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商用车生产1121万辆,世界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50

9、7万辆,世界排名第14位。1992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累计9847万辆,其中轿车2348万辆,差不多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另外,中国汽车工业差不多车型形成了6大类120多个品种的较完整体系,各类改装汽车、专用汽车750多种。到1998年全国商用车货车加客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78.5:17.8:3.7,轻型车和微型车比重大幅度上升;全国载货车产量的轻包括微、中、重型车比例为67.0:27.7:5.3;全国载货车与乘用车轿车加客车的产量比例为406:594,差不多上扭转了改革开放初期汽车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局面。1981年至1998年底,汽车工业总投资额约1560亿元。八五期

10、间1991-1995年是汽车工业的投资高峰期,全行业投资额达756亿元,约占全国投资总额的118%。九五前三年1996-1998年,连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势头,三年累计投资达5948亿元见表2。从投资方向看,后期投资力求集中,形成了几个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了分散生产的局面。表2 汽车工业投资的情形 单位:万元 时期汽车工业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六五时期4443370.56七五时期17240700.84八五时期75605441.18九五时期199619490430.85199720395770.82199819612310.69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9年另外,八十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

11、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经营治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营销,差不多从打算经济格局转变为面向市场、面向用户、开拓经营的市场经济格局。汽车工业的行业治理体制差不多从自律性行业治理入手,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营销网络和方便用户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目前正致力于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使用条件,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和服务功能,理顺和规范市场秩序。在此过程,汽车工业的宏观治理体制几经调整,正不断向市场化方向迈进。4、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汽车工业的进展对中国经济的进展做出了庞大奉献,专门是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里,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使其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12、的主导产业之一。表3 工业总产值汽车工业总产值汽车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单位亿元亿元%19577042.980.4219629205.580.611965140214.771.051970211735.41.671975320743.751.361978423763.881.511980515488.421.7219859716235.42.42199023924468.11.96199126625654.12.461992345991034.52.991993484021412.82.921994701761693.62.411995918942042.72.221996995952333.

13、12.3419971137332731.52.4019981190482987.62.51表3的数据说明,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总体来看在稳步上升。尽管93年到95年这一比重有所下降,其缘故要紧在于中国经济的过热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汽车工业的稳固增长势头。中国汽车产量从1990年到1995年增长了几乎2倍就能说明这一点。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买方市场特点日益突出,多数行业增长趋缓,汽车工业总产值比重却从95年汁始重新进入稳步增长时期,这充分说明汽车工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稳固而有力的带动作用。在绝大多数年份,汽车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高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趋势。专门是90年代以后,

14、汽车工业的增长趋势明显超前于国民经济总体增长趋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时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GDP增长速度平均约4-5个百分点左右。由于汽车工业本身产值规模较大和与前向后向产业关联程度专门高,它的进展对中国经济增长所发挥的带动作用是比较大的。中国汽车工业与相关工业的关联情形如表4所示。表4 汽车相关工业产品钢铁生铁汽油柴油机床轮胎钢化塑料工程塑料油漆汽车工业用量占该产品比率%4-60.7-1.280-902012-1540451110注:表中均为1993数据,系依照1995年中国投入产出表有关数据运算而来。最后,汽车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1997年,中国汽车工业职工人数197

15、8万人,相关制造业部门约25万人,能源及材料部门202万人,汽车及其相关产业劳动力总数占全部劳动力的4%左右。假如再考虑与汽车服务业有关的就业人数,这一比例还要大些。因此,汽车工业的进展对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和劳动力的转移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二、 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特点1、产出:整车和要紧零部件下表是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表5 1998年合计整车生产车用发动机汽车配件等企业数个2426115561628工业总产值现价、亿元2787139298557工业增加值亿元66130320181出口现价、亿元52132.423固定资产净值亿元141867057397利税总额亿元1

16、97975.365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统计年鉴1999。 总体来看,同90年代初期相比,中国汽车工业的企业数目略有减少,但汽车产量增加了2倍多,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倍,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倍,固定资产增加了近7倍。其中,客车和轿车产量均增长了十多倍,是增长最快的车型;载货车产量增长了1倍,但近年来显现明显下降趋势。分车型看,重型载货汽车1998年总产量34629辆,占主导地位的四家企业的产量占到总产量的94%左右。中型载货汽车是中国进展最早的汽车产品,90年代初期产销量快速增长,并于1993年达到年产量的最高峰33万辆。此后由于市场萎缩和中国汽车工业结构调整,产销量连年大幅度下降,到1998年己

17、不足20万辆。轻型车是在80年代以后进展起来的,到1998年产销量达50万辆,占四大商用车产量的43%,而且增长势头颇为强劲。微型车的开发和研制也始于80年代初期,进入90代后增长迅速,到1998年产量超过30万辆,成为与轿车一样拉动中国汽车工业增长的要紧因素。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配件工业的增长也十分迅速。部分零配件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大量出口国际市场,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出口创汇的要紧力量。1998年,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总额489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5倍,在汽车工业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55%,比1996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2、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的地区分布中国汽车企业在全国各省市的分布

18、如下表所示:表6 地区企业数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千元就业人数全国27882154641305587691476690湖北省320377423323496224503吉林省16383019344504167564上海市15634201625863381647江苏省2544349131217109371重庆市8579740949654344天津市1601320648355167307广东省1171224563420446589山东省1521134547669198992河北省128913451031953657辽宁省106918406757976676浙江省2734183379893579

19、62北京市15099337238449458四川省117830264107164902江西省4718252576731356河南省100513233140143724湖南省88824227605352243安徽省59719216468139028广西区69312193169230530福建省6211158572913874黑龙江4374134994228000云南省262795533414813内蒙古1349331606238山西省264474550715806陕西省233572777516864新疆区13165624397886海南省21540651849贵州省172548404910018

20、甘肃省9141903445150青海省8141836766477宁夏区2137531862从中能够看出,中国汽车工业要紧分布在湖北、吉林、上海、江苏、重庆和天津等原有汽车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省区。这六省市的汽车企业数目占全国汽车企业总数的40以上,资产规模占全国的63%,就业人数占全国的47%。从资产规模和企业总数的对比能够看出,这些省市汽车企业规模较大;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要紧生产基地,也是主力车型整车生产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余二十多个省市中,浙江省汽车企业数目居全国第二,以中小规模的零部件企业为主,是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要紧省区之一,但该省除了年产不足2000辆客车的生产

21、能力外,整车生产能力专门小。在宽敞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只有陕西和山西具备小规模整车生产能力,其他多数省区汽车工业十分落后,企业数量、企业规模和总的资产规模都专门小,即使有小量整车生产,也以各种改装汽车为主,缺乏主力车型的生产能力。3、集中度:产品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汽车工业是受规模经济阻碍最深的少数工业部门之一。国际体会说明,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在汽车工业中具有不容置疑的地位。依照1999年底的统计资料运算,中国115家整车生产企业的集中程度如下表所示:表7 产量占总产量比例%前三家企业43194723.75前八家企业86741556.77前十五家企业115593787.64表8 车型企业总数集中度

22、统计口径占总产量比重占总销售额比重最大企业产量所占比重最大企业市场所占比重重型载货汽车17前三家96.0696.6553.3448.88中型载货汽车13前两家96.996.8752.8751.76轻型载货汽车48前六家74.8877.523.1823.28微型载货汽车11前三家89.5689.0242.2341.74大型客车12前五家81.3154.3820.4118.21中型客车16前四家85.2185.344.0244.05轻型客车60前六家71.4670.5124.4825.26微型客车8前五家98.6198.4230.1730.91轿车14前七家95.3194.741.4240.69注

23、:上表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综合分析1999年9月份,汽车产量为各企业1999年1-9月份的累计产量。表中数据说明,中国汽车行业不同车型的生产和市场集中程度不同。其中,中型和重型载货汽车的集中程度最高,其次是微型载货汽车、中型客车、微型客车和轿车,集中程度最低的车型是轻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轻型客车。生产和市场集中程度在不同车型之间的差别,要紧缘故在于改革开放以来各车型需求增长的幅度不同。一样来说,需求增长较快的车型,由于各地点投资热情高,企业数量和产量同时快速增长,因此生产和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如轻型车。而需求增长缓慢的车型如中型载货汽车,原先差不多有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新增能力较小,生产和市

24、场的集中程度相应高一些。在此,一个略带规律性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以后,需求增长因而产量增长越快的车型,生产和市场的集中程度越低。不同车型因资本规模、技术要求不同而形成的进入壁垒的差别,对中国汽车工业集中程度的阻碍并不大。4、技术水平, RD支出与技术引进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比国际水平落后大约20-25年,零部件技术力量专门薄弱,轿车生产技术几乎是空白。此后近二十年里,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1998年,中国汽车工业的RD支出共38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4%,其中整车企业R&D支出173亿元,占整车销售收入的127%;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R&D支出945

25、5万元,占销售收入的0986%;汽车零配件企业R&D支出1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213%。总体来看,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开发投资比重较高。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的R&D支出水平最高,达到年销售收入16-17%的水平,企业年平均开发支出约2000-2500万元。其次是中型企业,平均比重约12%。特大型企业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最低,仅为108%,但单个企业平均的开发投入金额高达13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汽车工业研究开发中的规模经济性。分企业性质看,国有汽车企业的R&D支出远高于其他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R&D投资的主体,1998年占总R&D投资的一半以上。但从R&D投资的比重看,

26、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之间没有太大差别。在不断加大R&D投资,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近十多年来,通过直截了当利用外资,中国汽车工业先后引进国外技术300余项,其中整车26项,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等要紧总成25项,零部件153项,工艺、研究开发等79项。引进车型涉及除中型载货车以外的几乎所有车型。与此同时,300余家汽车工业的重点企业,还通过直截了当引进外资进行了技术改造。到目前为止,中国汽车工业己差不多具备除轿车外的多种重要车型和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能力。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汽车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仍旧专门低。有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引进技术产品

27、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换代产品达到80年代水平的占30%,技术落后产品占40%。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客车和旅行车,大部分是仅适合公路中短途客运和都市公共交通用的低档产品。从技术性能看,中国汽车产品自重约比国外同类车重1020%,油耗约高1030%,汽车首次故障里程约10002000公里,是国外车的十分之一。汽车电器系统、供油系统和附件性能不稳固,汽车寿命也只及国外同类车的一半。就轿车技术看,国外轿车普遍采纳多气门、电子喷射发动机、中央门锁系统,中高级轿车都配备了安全气囊、ABS防抱死制动系统,而国产车除奥迪有安全气囊和ABS系统外,其它车都没有,专门多车型没有中央门锁系统和多气门、电子喷射系

28、统。总的来看,国产轿车技术性能比国外落后5-15年。同时,由于零部件工业落后,轿车在油耗、故障发生率等技术指标上和国外同档次车有明显差距。在废气排放操纵技术方面,中国新产轿车的HC、CO和NOx的排放量分别是1992年美国新车排放量的145倍、118倍和33倍,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最后,中国轿车工业仍旧没有形成自己的设计开发能力,一些轿车品种己是国外十几年前的车型,而且车型更新周期专门长,如桑塔纳在生产了10多年后,才推出了新型的桑塔纳2000型。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引进正在从单一全套产品引进向以引进开发技术为主的方向转变。载货车、客车和摩托车开始实现自主开发,轿车产品开始同外国厂家联合开发,以从中学习技术、积存体会,尽快向自主开发过渡。三、中国汽车工业领域的外商投资1、中国汽车工业外商直截了当投资的进展历史和现状汽车工业是中国利用外资较多的行业。1983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