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312.68KB ,
资源ID:292358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2358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信息经济学000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信息经济学0001.docx

1、信息经济学0001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是近年来经济学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领域之一。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有着紧密的联系,后者是前者的方法论基础。由于信息经济学是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来研究市场交易与契约安排,因此可以说信息经济学就是经济学问题导向的非对称信息博弈论。也正因此,几乎所有的信息经济学理论都是随着研究具体问题的具体模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模型。当然,我们仍然能够根据模型的特点对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进行分类。划分的角度有两个。一是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前的,被称为事前非对称,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的,称为事后非对称。事后非对称问题又被称为

2、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非对称信息既可能针对交易一方的行动(actions),也可能针对交易一方的信息(information)或知识(knowledge),前者被称为隐藏行动,而后者则被称为隐藏信息。表7.1 信息经济学模型分类隐藏行动隐藏信息事前逆选择、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本章的前面两节研究事前的隐藏信息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第3节依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道德风险问题。第4节是在解释信贷市场配给时对信息经济学的一个应用。7.1 逆选择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个人依据他所掌握的私人信息进行决策时,就可能出

3、现信息经济学中的逆选择(adverse selection)行为,逆选择会对不掌握这些私人信息的市场参与人造成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阿克洛夫对二手车市场的考察(Akerlof, 1970)。阿克洛夫通过简单的模型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二手车质量只是卖者的私人信息时,买者只能根据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出价,但高质量车的卖主很可能由于买主开价不够高而退出这一市场,其直接后果是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下降,并进一步降低了买主对整个二手车市场上二手车的平均质量的预期,为此买主将降低出价,这会导致又一部分高质量车的卖主退出市场。如此往复的结果是整个二手车市场的交易量为零,没有一笔交易达成。在这个例

4、子中,拥有私人信息的高质量车的卖主选择退出市场(当然也包括低质量车的卖主选择不退出市场)的行为就是一种逆选择,它改变了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买主对市场上平均质量的预期,最终导致市场失灵。下面我们从劳动力市场上的非对称信息出发进一步考察逆选择行为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一、竞争均衡假设风险中性的竞争性企业都以不变的规模报酬生产单位价格的产品,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在产品市场上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工人是非同质的,因其受雇于企业后产出水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这里,满足: (7-1)工人的生产效率(或其类型)是私人信息,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不能观察到。但企业知道工人的生产效率不大于的概率,即随机变量的

5、分布函数F()是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此外,假定至少存在两类不同生产效率的工人,工人的总数为N。工人选择工作的机会成本是其生产效率的函数,记作b(),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工人的保留工资或不工作的闲暇给他带来的效用,当企业提供的工资w()大于等于b ()时,工人选择工作。显然,当工人的类型不是私人信息,且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使得企业只能获取零利润时,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按照工人的生产效率直接支付工资,不同类型的工人获得不同的工资w*(),因而有:w*()= (7-2)这样,所有保留工资大于的工人将放弃就业。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可知,这一竞争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接下来比

6、较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竞争均衡。由于工人的类型是不可被企业观测到的私人信息,因此企业只能对所有工人给出同一个工资水平w。此时劳动力的意愿供给量用集合表示为:(w)=: b() b)。显然这一竞争均衡下的就业是“过度”的,但企业无法将那部分低效率的工人: b区分出来。相反,当低生产率的工人比例较高时,企业的出价就可能小于b,此时所有的劳动力都放弃工作(w b因无法将自己从其他劳动力中区别开来而不能获得与其生产率相当的工资。造成上述低效率均衡的原因是逆选择行为的存在:在给定的工资水平下,只有那些生产率较低的工人选择工作。下面我们放弃b ()= b的假定来进一步考察逆选择对市场均衡与效率的影响。假设:

7、(1) b ()为一严格递增函数,即高生产率劳动力的保留工资较高;(2)对于所有的有b ()0 (7-7)这就保证了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E| b () b ()时是一连续函数。图7.1显示了可能的均衡情况。图7.1 竞争性均衡中的逆选择图中横轴代表工资,纵轴代表生产率,曲线代表函数E| b ()w的轨迹,是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该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满足条件w*=E| b ()w*,因而竞争性均衡工资由图中w*给出。由图可知,在该竞争性均衡下,生产率最高的劳动力(=)并没有进入企业工作,因为在他的保留工资b ()下,E| b () b ()且存在一个任意小的正数,使得对所有w(w*-,w*

8、)满足E| b ()w时(在图中表现为w*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斜率小于1),存在如下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纯策略:企业将工资定为w*,所有保留工资不大于w*的劳动力选择就业。(2)当w*b ()时,有多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所有选择就业的劳动力仅得到相当于其保留工资水平的支付(payoff)。上述均衡解中的后一种情况较易理解。当w*b ()时,企业不会提供大于w*的工资,因为此时企业对工人生产率的预期小于工资,企业将亏损。因而企业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纯策略是提供不超过w*水平的工资。当企业提供的工资等于w*时,工人选择工作并获得保留效用,当企业提供的工资小于w*时,工人选择不工作,仍然获得保

9、留效用。在这两种情况下,工人总是获得b ()水平的支付,而企业的利润均为零。下面我们简要分析前一种情况。首先,我们知道在这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中,企业只能获得零利润。这是因为,如果存在一个正的总利润水平,那么这两个企业中的一个至多只能得到,但通过略微抬高工资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这个企业可以将其利润增加到接近的水平,这将引发另一企业更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这一过程最终使任一企业都不可能获得正的利润。由于企业不会在负利润水平下维持生产,因此零利润是唯一可能的结果。其次,在所有的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只有w*才构成均衡。这是因为,只要有一个企业给出的工资是竞争性均衡工资中小于w*的一个,那么根据假定条件,另一

10、个企业只要将工资水平定在略低于w*的水平之上,就能够将其他劳动力吸引过来,并获得正的利润。这也是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解要求该点附近预期生产率曲线的斜率小于1的原因。最后,我们能够发现,w*的工资水平与劳动力的就业决策共同构成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这一均衡下,企业降低工资的做法因不能雇到劳动力而不具可行性。由于在所有的竞争性均衡中(预期生产率曲线与45度线的交点),w*代表了最高的工资水平,并且预期生产率曲线是工资的连续函数,因此当w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只可能处于45度线的上方或下方。而我们已经知道,当w趋于无穷大时,有E| b ()wwEw*时,预期生产率曲线始终位于45度线的下方,即抬高

11、工资的做法(ww*)只能让企业获得负的利润水平,因此在这一区间也不存在任何可行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在这一节中,我们通过对逆选择现象的研究说明了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原理。首先,我们证明了,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竞争均衡往往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也就是说,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只有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其次,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逆选择行为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甚至是整个市场瓦解。我们用二手车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例子说明了这一原理。实际上这一原理的运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另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是保险市场,特别是商业性的医疗保险市场。如果医疗保险完全实行自愿原则,那么只有那些身体不好的人才会参加医疗保险。由于健康的人们退

12、出了保险市场,就导致保险公司降低了对投保人健康水平的期望,于是保险公司将提高费率,而这又导致一部分较为健康的投保人退出市场,这样循环往复便可能导致医疗保险市场瓦解。近年来美国出现的医疗保险危机实际上就是由这一原因导致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失业保险市场,如果失业保险也采取自愿投保的原则的话,投保的人就只会是那些失业风险较大的人,这样的失业保险体系必然是无法运行下去的,这就是失业保险在世界都是强制性保险的原因。7.2 信号发送与信息甄别在7.1节中我们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选择行为对市场均衡以及效率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某种机制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能够获得原本并不公开的私人信

13、息。事实上,这样的机制很可能是存在的,本节将要分析的信号发送就是其中的一种。信号发送(signaling)是指拥有私人信息的一方通过采取可被观测到的行动向另一方发送信号来显示私人信息。例如,二手车市场上优质车的卖主可能会通过作出维修保证“告诉”潜在的买主他的车不是蹩脚货。由于低质量二手车的卖主不太可能作出车辆维修保证,因此二手车市场上的这类信号能够向处于信息劣势的买主揭示二手车的质量信息。在这个例子中,信号发送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低质量二手车的卖主作出维修保证(发送信号)的成本较高。这类信号在产品质量不易被判断的商品市场上最为常见,例如个人电脑对普通家庭而言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商品,以国内众多的品牌机

14、为例,用户根本无法一一了解其中各种配件的来源,即使知道也很可能对原始生产厂家的情况不太清楚。为此,品牌机生产厂家往往通过对整机及各配件分别作出不同期限的保退、保换、保修承诺来让用户知道其产品质量的可靠性,而那些“水货”的销售商是不会提供如此完善的售后服务的。一、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发送对信号发送的理论研究最早是由斯宾塞(Spence, 1973)所作出的,他分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发送问题。下面我们对前面模型作些改动来说明信号发送对市场均衡及效率的影响。假设仅存在两种类型劳动力,其生产效率分别用H与L表示(HL0),且劳动力属于高效率的概率为(00 (7-9)c(s,)0 (7-11)cs(s,

15、)u(s1, H)。但由于信号发送机制的存在,高生产率工人只得选择s1的受教育程度,否则他将被当作低生产率工人对待,此时(0, E)并不在均衡路径上。随着全体劳动力中高生产率工人比例的下降,图中E()将下移,高生产率工人的处境会变得更好一些,如图7.8所示,图中有u(s1, H)u(0, E)。图7.7 分离均衡中高生产率工人境况变差图7.8 分离均衡中高生产率工人境况变好比较以上两图,我们可以发现信号发送机制的存在只会使低生产率工人的效用水平下降,他们由于接受教育的边际成本较高干脆放弃教育而被识别出来,只能获得最低的工资水平(L)。三、合并均衡合并均衡是指不同类型的劳动力选择相同的受教育水平

16、的一种均衡状态,不妨设此时s*(L)= s*(H)= s*。由于不能通过受教育水平区分劳动力类型,企业只能依据对平均生产率的预期支付工资,即w*(s*)=E=H+(1-)L。接下来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在合并均衡下工人将选择怎样的受教育水平。应该说,图7.9不大于s的受教育程度都可以构成合并均衡,大于s的受教育程度是低生产率工人不会接受的,因为此时放弃受教育会更好些。图中只画出了一个可能的合并均衡(s*=s),不难发现,没有信号发送机制的均衡结果要帕累托优于合并均衡,因为合并均衡中教育水平并没有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受教育成为一种无谓的浪费。图7.9 合并均衡四、剔除劣战略和直观标准在上述分析中,我们

17、认为既可能存在分离均衡,又可能存在合并均衡,并且在这两种均衡中又允许有不同的受教育水平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在于我们对均衡路径之外企业对工人类型的判断并无严格规定。如果我们对企业的这种判断做出一些合理的限制,那么就能够剔除一些不合理的均衡点。首先我们剔除一些劣战略。在图7.6中,高生产率工人的均衡受教育水平s1的成立要求企业认为受教育水平低于s1的工人可能属于低生产率类型。但事实上图中低生产率工人不可能选择介于与s1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哪怕企业提供最高工资(H)。因此企业在观察到介于与s1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后,认为工人有可能是低生产率的这种信念是不合理的,因此,对于(,s1),有p(s

18、)=1。既然如此,高生产率的工人就只可能选择的受教育水平,因为选择大于水平的教育程度相对而言都是劣战略,应当予以剔除。同样地,在合并均衡中任何使高生产率工人效用水平低于u(, H)的受教育水平也都应当作为劣战略予以剔除。如图7.10所示,由于企业相信会选择高于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工人生产率较高,高生产工人完全有积极性放弃s*的受教育水平而选择,这将使其效用增加。事实上根据剔除劣战略原则,只要对高生产率工人满足u(, H)u(0,E),那么高生产率工人就有积极性选择(+)的受教育水平(为一任意小的正数,下同),并获得H的工资,而低生产率工人将放弃接受教育,最终的均衡只能是最优的分离均衡。图7.10

19、均衡的精炼:剔除劣战略下面我们考虑如图7.11所描述的均衡,此时条件u(, H)u(0, E)并不满足,但利用直观标准(Cho and Kreps, 1987),我们依然可以对均衡进一步加以精炼。图7.11 均衡的精炼:直观标准图中合并均衡的维持有赖于企业的如下信念:当受教育水平介于s与s之间时,工人有可能属于低生产率类型。否则,高生产率工人就有积极性偏离合并均衡,选择(s, s)的受教育水平,得到工资H,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用水平。那么企业的这种信念是否成立呢?我们可以通过直观标准加以检验。在合并均衡下,两类工人都选择s*的受教育水平,获得E的工资。对于低生产率工人而言,选择s或更高的受教育程度

20、只可能使其处境变糟,但是高生产率工人却不然。因此会选择大于s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工人必定是高生产率类型的,也就是说,企业的上述信息不符合直观标准。依据这一标准,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合并均衡都剔除出去,最后只有最优的分离均衡才符合这一标准,是博弈的最终解。五、信息甄别前面我们分析了允许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工人)通过向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企业)发送信号(选择特定的受教育水平)以显示自己的类型(生产效率)。这里,我们将反过来考察由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企业)通过一定的措施来甄别信息(判断工人类型)的情形。我们仍然从前面的假定出发,所不同的是,企业首先制定工资方案,给出不同受教育程度下将提供的工资水平,然后由工

21、人选择企业,并根据工资方案接受教育并获得相应的工资。下面我们来分析可能存在的均衡。由于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不会有正的利润水平存在。不难证明,在这个信息甄别模型中不存在合并均衡。如图7.12所示,假设A点是一个合并均衡,那么会有企业提供一个新的工资方案,只要该方案处于阴影部分之内,高生产率工人就会选择这个工资方案,但低生产率工人仍然继续接受原先的工资方案。这样,原来企业的利润为负,给出新方案的企业可以获得正的利润。因此,合并均衡不会出现。图7.12 信息甄别中不存在合并均衡接下来考虑分离均衡。在分离均衡中,唯一可能存在的均衡如图7.13所示。在均衡状态下,企业提供L,0与H, 的工资方案,低生产

22、率工人不接受教育,高生产率工人接受水平的受教育程度。在分离均衡中,如果存在L,sL的均衡工资方案(sL0),那么就会有企业通过提供L-,0的工资方案吸引低生产率的工人而获得正的利润(为任意小的正数);类似的,如果存在H,sH的均衡工资方案(sH),那么就会有企业通过提供H, -的工资方案吸引高生产率工人就业而获得正的利润。因此,如果分离均衡存在,那么L,0与H, 将是唯一的均衡工资方案。图7.13 信息甄别中唯一的分离均衡此外也可能出现不存在均衡的情况。如图7.14所示,根据图7.13中的分析,这个信息甄别模型中的分离均衡应当是企业提供L,0与H,的工资方案。但是会有一个企业愿意一个位于图中阴影区域的工资方案,那么两类工人都会被吸引过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合并均衡,而我们在前面已经证明,在图7.13的信息甄别模型中合并均衡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图7.14所示的信息甄别模型中就不存在均衡。图7.14 信息甄别模型中不存在均衡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劳动力市场上,文凭、工作经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