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15.69KB ,
资源ID:2919858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198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8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08中国古代经济包训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8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08中国古代经济包训国.docx

1、08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08中国古代经济包训国专题八 中国古代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知识梳理】一、农业篇(一)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条件 1.基本条件(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3)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2.基本要素(1)生产工具与技术 商朝青铜器种类繁多,出现很多青铜工具。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使用铁锤、铁斧等铁制工具,牛耕技术出现。 战国时出现铁铲、铁犁,牛耕进一步推

2、广。 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三国时期,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并创制了筒车。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农作物推广 商朝:种植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农作物品种增多,包括后世的大部分作物。商周时“五谷”已种植。 北宋:淮北的粟、麦、黍、豆传入江南和两广地区;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从福建又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区和福建广泛种植。 明朝: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农作物传

3、入我国;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地。(3)兴修水利 春秋:芍陂、邗沟。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灵渠是秦始皇伐南越时派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建国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国在都江堰设置堰官。南朝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隋唐: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并修筑旧渠和河堰,超过六代之和。 (二)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奖励耕战

4、,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3.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士兵复员,免除若干年徭役;战争期间逃亡的人回家,恢复原有的田宅;把因饥饿卖身为奴的人释放为平民;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景帝减轻田租,三十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田租,鼓励农耕。4.东汉:九次下达释奴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减轻赋税,把田租从十税一恢复到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5.三国:曹操实行过屯田,重视保护农桑;魏建国后,统治者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蜀汉诸葛亮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的政策。6.北朝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保证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7.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和生产时间。8.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作物交流。9.明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10.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三)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1.“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都无一例外地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的实行,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国家安定、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作用。但该政策把工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

6、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长期停止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在明清时期更加严重,它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2.农作物品种不断增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后期停滞。“五谷”在商周时期已经种植。明代引进了玉米和番薯。清代前期种植经济作物已很普遍。从秦汉到隋唐,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不断发展。钢刃铁农具在隋唐时期已普遍使用。隋唐出现筒车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在宋代以后无大改进,加之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这预示着封建生产力已经走到尽头,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3.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自秦汉至明清,耕地

7、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西汉时,江南、西域和西南的土地都得到一定的开发。隋唐时,江南的土地资源进一步被利用,适于种植高产稻的圩田很普遍,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明清时,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展,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4.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唐代以前,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茶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之典型。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

8、展。 5.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要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为以田亩为主,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地租,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二、手工业篇古代手工业发展1冶炼业(冶铜、冶铁技术)、冶铸业(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商朝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商朝青铜铸造规模大;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青铜铸造工艺有新的创造,出现了金银错新技术。(3)魏晋时期: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9、。(4)唐朝时期: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5)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生产规模扩大。2纺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1)商周时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刺绣。(2)曹魏时期:在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等地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锦闻名遐迩。(3)唐朝时期: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丝织品品种繁多,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有的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4)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3陶瓷业(1)商周时期:出现了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器皿

10、形制美观;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3)唐朝时期:出现了唐三彩,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还出现了青瓷中著名的秘色瓷。(4)北宋:制瓷业非常发达;定窑产白瓷,汝窑的青瓷享有盛名。宋代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明代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5)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4造纸业(1)西汉:发明造纸术。(2)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3)魏晋南北朝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5造船业(1)隋唐时期:当时能造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被称为“海上霸王”;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2)北宋:造船技术在世

11、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3)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业中心。三、商业篇我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发展1.商代(1)商业: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称“商人”),以贝为货币。(2)城市:夏、商、周都城都是全国的政治、交通中心。2.春秋战国时期(1)商业:中原市场繁荣,可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东方的鱼、盐,西方的皮革。(2)城市:齐国的临淄、赵国邯郸、楚国的郢聚集着许多人口。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北方不少城市破坏、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北魏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4.隋唐时期(1)商业商人足迹遍全国,胡商也遍布各大都会。隋铸五铢钱,唐通用开元通

12、宝,成为历代货币的范式。城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政府设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内有邸店、柜坊。大城市里有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唐朝在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受到一些限制: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市的买卖有时间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长安城内坊、市分开)。(2)城市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商业大都会。扬州与成都是长江流域东西两个商业中心,扬州集散江南物产,国外商人云集,夜市繁华,唐后期,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之说。5.明清时期(1)商业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

13、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2)城市: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清代实行闭关政策。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1.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它兴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 2.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 (1)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这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建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 (2)封建国有土地制,其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及均田制。 王田制:王莽改制时实行,是井

14、田制外衣掩饰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 屯田制:屯田古已有之,汉代实行过,曹操总结汉朝屯田经验实行屯田制。曹操的屯田制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其基本特点是屯田民只有土地使用权。后来,金朝、元朝、明朝都实行过。 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它始于北魏,隋、唐两朝相继沿袭,而且还被日本借鉴、吸取。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其基本特点是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一定程度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生产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 五、赋役制度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基本线索(1)春秋

15、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制影响:标志着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含义: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徭役、兵役等。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原因:a、吸取隋亡教训;b、唐初政局混乱,经济衰败,财政困难,减轻人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成为当务之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巩固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不去服役,可用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较轻,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证,府兵制巩固,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