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111KB ,
资源ID:29090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90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教案 单元合集2124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教案 单元合集2124课.docx

1、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教案 单元合集2124课21庄子故事两则第二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庄子和庄子的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名检查,学生回答)这一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庄子。二、整体感知1播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音频课文】,听读感知。2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同桌互译,疏通文意。 参考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鯈(tio)鱼:一种白色小鱼。是:这。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全:完全,肯定(是这样)。请:请允许我。循:追溯。本:最初,本原。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

2、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3.仔细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用原文)。(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明确: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2)辩论双方是谁?明确:庄子、惠子。(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

3、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明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那惠子如何反击?明确: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明确: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可参考【知识总汇】三、局部探究(一)理解双方观点。大家现在对文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不能只是把文意搞懂,还要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品析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双方的语气。2小组探交流: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3每小组派一位代表阐述小组观点。4师生点评。学生思考,交流。答案预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

4、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要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最后一句是庄子在回答惠子的“安知鱼之乐”,他回答“从濠桥上知道”,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偷换概念)板书:我知之濠上也(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问)安知:怎样知道(庄子),怎能知道(惠子)庄子诡辩。(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

5、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可参考【微教案】谁是胜者(二)探究文章内涵。1.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参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2.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

6、格差异是什么?参考: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观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四、总结拓展学生个人梳理总结,小组交流。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你更欣赏谁?为什么?五、作业设计1.完成【试题中心】“理解检测”一。2.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

7、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可参考【试题中心】【写作训练】六、板书设计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辩论话题:鱼儿是否快乐 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快乐的 艺术家 论辩双方 惠子:庄子不是鱼,不知道鱼是否快乐 哲学家论辩结果:不分胜负智辩 辩乐21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目标1把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3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教学重难点重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特点。难点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北冥有鱼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庄子(人物)。有人说:

8、“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学习庄子故事两则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二、整体感知1作者作品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与老子并称

9、“老庄”。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它“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可参考【影音资源】庄子2读课文,初步感知。【精品课件】(1)先自读再播放【音频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参考北冥(mng) 鲲鹏(kn) 抟(tun) 迁徙(x) 齐谐(xi) 正色邪(y)(2

10、)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请同学们捧起课本,自主朗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3)借助注释,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初知文章。北冥:北海。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垂:悬挂。海运:海水运动。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息:气息,这里指风。野马:山野中的雾气。苍苍:深蓝色。2概括主要内容。参考:文章以奇异的想象、夸张的笔法,描绘了鲲的变化和鹏的展翅翱翔的画面及“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景象,表明万物皆所有凭借而不自由,表达自己对绝对自由的渴望。可参考【知识总汇】三、局部探究【精品课件】(一)翻译课文,梳理文言知识。1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2小组进行翻

11、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参考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

12、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可参考【微课堂】如何翻译文言文3组内合作总结重要文言知识并展示,师生点拨补充。参考(1)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其正色邪 “邪”通“耶”,语气词,呢、吗。(2)词类活用志怪者也 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南冥者,天池也 天:名作形,天然的。(3)重点句子。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翻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翻译: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翻译: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高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

13、里的高空。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二)探究文章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播放【影视课文】,听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为什么写鹏鸟?参考:鹏鸟是由鲲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2鲲鹏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交流参考答案: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

14、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交流参考: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小结: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丰富,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里,他在想象中夸张,极写鲲、鹏之大,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可参考【微教案】鲲鹏的形象4.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

15、件?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参考: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需要“以息相吹”。5本文借鲲鹏和野马、尘埃说明了什么道理?参考: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大鹏的 “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凭借,都是不自由的。6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参考:“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四、总结拓展学生个人梳理总结,小组交流。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16、。可参考【微教案】庄子的特色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和启示?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有创意的表达和展示。五、作业设计1翻译课文,准确解释重点字词。2背诵默写课文。可参考【背诵指导】六、板书设计北冥有鱼庄子形体巨大变化神奇气势壮观 鲲 凭借 南海有所凭借(不自由)追求自由鹏 六月息 22礼记两则第二课时大道之行也一、导入新课【精品课件】展示“天下为公”的相关图片。人们到南京旅游,大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

17、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天下为公”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二、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熟文章。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相互听读,注意断句和节拍;指正错误读音(各1遍)。参考【精品课件】展示(1)选贤与(j)能(通“举”,推举)(2)讲信和睦(m)(和睦)(3)幼有所长(zhng)(成长)(4)矜(gun)、寡、孤、独、废弃者(通“鳏”,老而无妻)(5)男有分(fn)(职分,职守)(6)货恶(w)其弃于地也(憎恨)2教师范读,做朗读指导。提示(1)“故人不独亲其亲”中,“故”,它是表示停顿的,“所以”的意思,这里有一个小

18、的停顿。“人”是使动者,统领以下两句,也有一个小的停顿。所以这一句应这样读:“故/人/不独亲其亲”(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个“者”也是表示提顿,也要停顿一下。读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货”和“力”也是应该强调的,所以“货”和“力”后面要有小的停顿。(4)“是故”表示承上总结的,也要停顿,“是故/谋/闭而不兴”;下一行的“故”也是一样,“故/外户而不闭”。3播放【音频课文】,学生听读、体会。4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2-3人)。(二)译读课文,准确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自主读译课文。2指名

19、1-2名同学完成翻译,其他同学指正,最后教师补充明确。3展示参考译文,学生再次通译课文。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

20、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说明:“大道”“大同”都属于特殊概念:“大道”,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也可以有种种解释。这一类字眼是不能翻译也是译不好的。有些词语在一定语境中往往具有特殊含义,如“归”指女子出嫁,但在“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中就有了“及时婚配”的意思;“亲”有亲近义,但“亲其亲”跟“子其子”是对文,前一个“亲”就有了“奉养”义,后一个“亲”就专指父母了。文中凡能直译的语句一概用直译,但也有一些地方用了意译。可参考【知识总汇】三、局部探究活动一:梳理文言知识。按照类型梳理、

21、归纳本课的重点字、词;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同时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标示下来。1先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点拨。2师生共同按类型梳理出重点字词,由学生完成解释,教师补充明确。【精品课件】参考(1)通假字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2)重点词语实词: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w):憎恨。男有分 分(fn):职分,职守。虚词:大道之行也 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的”。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所以。故外户而不闭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3)词类活用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名词作动词,以为亲。不

22、独子其子 子:名词作动词,以为子。选贤与能 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形容词作名词,老人。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可参考【微课堂】意动用法(4)一词多义道大道之行也 名词,道,理想。道路以目 名词,道,路。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动词,亲,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亲,指父母。(5)古今异义不独子其子 子,古义:子女 今义:儿子女有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古义:财货 今义:货物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古义:害人的事 今义:偷东西的人可参考【知识总汇】活动二: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师生点评

23、,补充。【精品课件】1作者认为如何建构理想的社会?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先用自己的话概括,再说出原文。3怎样的社会情景才能称为大同社会?思考,交流。参考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所长,矜、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3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可参考【微教案】“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活动三:探究写作特点。本文写作上有何特点?思考,

24、交流。参考(1)结构严谨分明、说理透彻。文章开篇由总到分,把“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阐述得清清楚楚。接着具体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一句话概要描述大同社会的景象。(2)表达美好理想。文章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基本特征的阐述,展示出一个和平、安定、祥和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暗含对现实生活中黑暗现象的厌恶。(3)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文章多用对偶、排比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增强了表达效果。活动四:质疑问难。学生就本节课中产生的疑问及未能解答的问题,向

25、全班提出,师生回答,或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四、总结拓展1总结。师生朗读全文,梳理总结。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由于孔子生活在战乱不断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2拓展。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大同社会”呼吁、奋斗过?参考陶渊明:世外桃源。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

26、,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思考:你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为此,你打算如何行动?师生各抒己见。小结:理想的社会不会自天而降,需要你我他共同奋斗!播放【影视课文】,品味赏析,朗读背诵。可参考【背诵指导】五、作业设计1总结重要的文言知识,背诵、默写课文。2根据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阐明自己的观点。可参考【知识总汇】、【背诵指导】、【写作训练】、【试题中心】六、板书设计大道之行也礼记总领:“大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提出论点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论证论点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总结 得出结论22礼记两则虽有嘉

27、肴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要文言词语。2熟读成诵。 3理解“教学相长”和“大同社会”。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成诵。难点:理解“教学相长”和“大同社会”。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虽有嘉肴一、导入新课播放【影音资源】礼记导入学习。礼记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系中国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本,主要是对礼制、礼意的记载和论述,解释仪礼。分为礼乐的一般理论和礼乐制度两大类。从礼记收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宗法制度的演变情况。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今天我们就先来

28、学习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2师生点评。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如声音洪亮,字音与节奏把握较准等;缺点与差错也应指出并纠正。【精品课件】参考(1)注音。嘉(ji)肴(yo) 自强(qing) 兑(yu)命 学(xio)学半(2)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可参考【知识总汇】3播放【音频课文】,学生听范读,学习、感悟。4翻译课文。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翻译时,如果遇到

29、无法理解的词句,先查找工具书,仍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准备提请小组解决。 参考(1)词语解释。虽有嘉肴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因此,所以;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反思;自强: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长:促进。 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可参考【知识总汇】三、局部探究活动一:总结文言知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参考1通假字。兑命 兑:通“说”学学半 学:同“斅”,教导2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今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 古义:困惑;今义:困难。3一词多义(1)其弗食,不知其旨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