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50.13KB ,
资源ID:290302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90302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油浸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沈阳变压器1999 6负载损耗计算解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油浸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沈阳变压器1999 6负载损耗计算解读.docx

1、油浸电力变压器设计手册沈阳变压器1999 6负载损耗计算解读设 计 手 册油 浸 电 力 变 压 器负 载 损 耗 计 算 01 目 录1概述SB-007.6第 1 页2绕组导线电阻损耗(PR)计算SB-007.6第 1 页3绕组附加损耗(Pf)计算SB-007.6第 1页3.1层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 f %)SB-007.6第 1 页3.2饼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 f %)SB-007.6第 2 页3.3导线中涡流损耗系数(K w %)计算SB-007.6第 2 页3.3.1双绕组运行方式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计算SB-007.6第 2 页3.3.2降压三绕组变压器联合运行方式的

2、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计算SB-007.6第 3 页3.3.3升压三绕组(或高-低-高双绕组)变压器联合运行方式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计算SB-007.6第 3 页3.3.4双绕组运行方式的涡流损耗系数(K w %)简便计算SB-007.6第 4 页3.4环流损耗系数(K C %)计算SB-007.6第 4 页3.4.1连续式绕组的环流损耗系数(K C %)计算SB-007.6第 4 页3.4.2载流单螺旋“242”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1 %)计算SB-007.6第 5 页3.4.3 非载流(处在漏磁场中间)单螺旋“242”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2 %)计算SB-0

3、07.6第 5 页3.4.4载流双螺旋“交叉”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1 %)计算SB-007.6第 6 页3.4.5非载流(处在漏磁场中间)双螺旋 “ 交叉 ” 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2 %)计算SB-007.6第 7 页4引线损耗(Py)计算SB-007.6第 7 页5杂散损耗(PZS)计算SB-007.6第 8 页5.1小型变压器的杂散损耗(PZS)计算SB-007.6第 8 页5.2中大型变压器的杂散损耗(PZS)计算SB-007.6第 9 页5.3特大型变压器的杂散损耗(PZS)计算SB-007.6第10 页02 目 录6负载损耗(Pk)计算SB-007.6第10 页7

4、轴向分裂变压器负载损耗(PKF)计算SB-007.6第11 页7.1全穿越状态的负载损耗(PK)计算SB-007.6第11 页7.1.1全穿越状态的各绕组相电流SB-007.6第11 页7.1.2全穿越状态的负载损耗(PK)计算SB-007.6第11 页7.2半穿越状态的负载损耗(PKB)计算SB-007.6第11 页7.2.1半穿越状态的各绕组相电流SB-007.6第11 页7.2.2半穿越状态的电阻损耗(PRB)计算SB-007.6第11 页7.2.3半穿越状态的杂散损耗(PZSB)计算SB-007.6第12 页7.2.4半穿越状态的负载损耗(PKB)计算SB-007.6第12 页7.3分

5、裂状态的负载损耗(PKB)计算SB-007.6第12 页7.3.1分裂状态的各绕组相电流SB-007.6第12 页7.3.2分裂状态的电阻损耗(PRF)计算SB-007.6第12 页7.3.3分裂状态的横向漏磁产生的涡流损耗(PWF)计算SB-007.6第13 页7.3.4分裂状态的负载损耗(PKF)计算SB-007.6第13 页131 概述 负载损耗是当变压器在负载试验状态下, 在一对绕组中, 当额定电流(或分接电流)流经一个绕组的线路端子, 且另一绕组短路时, 在额定频率及参考温度下所吸取的有功功率。此时, 其他绕组(如果有)应开路。 根据磁势平衡原理,当短路的绕组中电流达到额定值,则接于

6、电源的绕组中电流也达到额定值。根据标准规定,在负载试验状态下,应施加相应的额定电流(或分接电流)。在受到试验设备限制时,可以施加不小于相应额定电流(或分接电流)的50 % 。 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主要是电流流经绕组导线产生的电阻损耗;漏磁通在绕组导线中产生的附加损耗(包括导线的涡流损耗和导线换位不完全而产生的环流损耗),以及漏磁通在钢铁结构件(如钢压板、夹件、油箱、钢螺栓及螺母紧固件等)中产生涡流而形成的杂散损耗。但由于漏磁场分布复杂,因此,附加损耗及杂散损耗难以精确计算,通常采用近似简化方法进行估算。另外,还有电流流经引线而产生的引线损耗等。 在负载试验状态下,由于所施加的电压比额定电压低得多,

7、在铁心中产生的磁通较小,故铁心损耗很小,常忽略不计。但当变压器的短路阻抗较大(如高阻抗变压器的短路阻抗高达40%以上)时,另需计算在负载试验状态下的铁心损耗。2 绕组导线电阻损耗(PR)计算 各绕组导线的电阻损耗分别按下式计算: PR = m x I 2 R q W ( 6 . 1 )式中:m x 相数; I 分接的相电流(A); R q 分接的相电阻(), 见线圈计算公式(2 . 30)。3 绕组附加损耗(Pf)计算 W ( 6 . 2 )式中: PR 绕组导线的电阻损耗(W), 按公式(6 .1)计算 ; Kf % 绕组导线的附加损耗系数(%), 一般用占导线电阻损耗的百分数表示。 3.1

8、 层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 f %) 层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 f %),其中包括导线的涡流损耗及在油箱等结构件中的杂散损耗系数, 一般估计为: 200kVA K f % = 3 % 左右 250kVA315 kVA K f % = 5 % 左右 400kVA630 kVA K f % = 8 % 左右2 3.2 饼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 f %) 饼式绕组的附加损耗系数(Kf %),包括绕组的涡流损耗系数(K w %)及环流损耗系数(Kc %),可按下式计算: Kf % = K w % + K c % % ( 6 . 3 )式中:Kw% 被计算绕组的涡流损耗系数(%),按公式(6 .

9、4)或公式(6 . 12)计算; Kc % 被计算绕组的环流损耗系数(%),按公式(6 . 13)至公式(6 . 22)计算。3.3 导线中涡流损耗系数(K w %)计算 f 频率(Hz); k 导线电阻系数( mm2 / m); 铜线(75)时:k = 0.02135 mm2 / m ; 铝线(75)时:k = 0.0357 mm2 / m ; a 垂直于漏磁场方向的单根裸导线尺寸, 一般指单根裸导线厚度(mm); Jq 导线的电流密度(A / mm2); Bm 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T), 变压器绕组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与运行 方式有关,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3.3.1 双绕组运行方式

10、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计算 (如图6.1)式中:IW 绕组的安匝; 洛氏系数, 见阻抗计算SB1-007.5; HK 平均电抗高度(mm)。 必须注意:当三绕组的外部1与内部3运行时,中间绕组2为非载流绕组,虽然绕组中没有电流流过,但它处于漏磁主空道之中,即处于最大纵向漏磁场位置。其中间绕组2的涡流损耗将是平均涡流损耗的3 倍。为了计算方便起见,常采用同一公式(6.4)计算涡流损耗系数,故将中间绕组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用 Bm2 = 3 Bm 代入。c) 中间2与 内部3运行3 3.3.2 降压三绕组变压器联合运行方式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计算 (如图6.2)式中:I1W1 ;I3

11、W3 联合运行时外绕组及内绕组的安匝; 13 外、内绕组的洛氏系数, 见阻抗计算SB1-007.5; HK123 平均电抗高度(mm)。Bm1Bm13.3.3 升压三绕组(或高-低-高双绕组)变压器联合运行方式的最大纵向漏磁通密度(Bm) 计算 (如图6.3)式中:I1W1 联合运行时外绕组的安匝; I3W3 联合运行时内绕组的安匝; 12 外、中绕组的洛氏系数, 见阻抗计算SB1-007.5; 23 中、内绕组的洛氏系数, 见阻抗计算SB1-007.5; HK12 外、中绕组平均电抗高度(mm); HK23 中、内绕组平均电抗高度(mm)。 4 双绕组运行方式的涡流损耗系数(K W %)简便

12、计算, 双绕组运行方式的涡流损耗系数计算,为了简便起见,可不必先计算漏磁通密度( Bm ) , 而直接用下式计算: 表6.1 公式(6.12)中符号代表意义名 称同 心 式 线 圈交 迭 式 线 圈kw - 涡流系数kw= 1.78210 3 2 / (18k2 ) ; 75 C时 :铜线:kw= 3.8; 铝线:kw=1.36 f - 频率 (Hz) f - 额定频率 (Hz) f - 额定频率 (Hz)n - 平行于漏磁场 方向的导线根数连续式: n = 总段数(总饼数)螺旋式: n = 匝数(W)螺旋股数( n b)连续式: n = 每段匝数(Wb)并联根数(mb)螺旋式: n = 每股

13、并联根数 (m b)m -垂直于漏磁场 方向的导线根数连续式: m = 每段匝数(Wb)并联根数(mb)螺旋式: m = 每股并联根数 (m b)连续式: m = 每磁平衡组内段数(nh)螺旋式: m = 每磁平衡组内匝数(Wh)a -垂直于漏磁场方 向的裸导线尺寸a = 沿辐向方向单根裸导线厚度(mm)a = 沿轴向方向单根裸导线宽度(mm)s - 单根导线面积 s = 单根裸导线截面(m m2)s = 单根裸导线截面(m m2) - 洛氏系数 = 纵向漏磁洛氏系数 h = 横向漏磁洛氏系数HK -电抗高 (m m)HK = 线圈电抗高度(m m)HK = 线圈电抗宽度(BK)(m m)3.

14、4 环流损耗系数(K C %)计算由于并联导线在漏磁场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故在并联导线中产生循环电流, 从而产生环流损耗,环流损耗的大小与漏磁分布曲线及绕组的换位型式有关,下面仅考虑由于纵向漏磁通在并联导线中产生的环流损耗。 对单螺旋式而言,采用“242” 换位为最佳。以 “242” 换位, m = 4 环流损耗为1的各种换位型式的相对环流损耗,如表6.2 所示。表6.2 相对环流损耗对比表m345681216202428一次标准换位196.6321344358.7全分布(潘戈)换位2.365.006.988.37“121” 换位2.2515.5821.3225.8627.5828.4128.8

15、9“212” 换位113.4718.7522.824.2724.9725.35“242” 换位11.772.763.193.413.533.81“424” 换位912.3114.2915.2315.7716.1216.36“121” / “212” 换位2.251.161.141.131.131.141.14“424” / “242” 换位96.955.184.774.624.574.533.4.1 连续式绕组的环流损耗系数(K C %)计算式中:k 0 系数; k 0 = 1610 44 / (180k2) ; 75C时: 铜线:k 0 = 1.89;铝线:k 0 = 0.679; m b

16、连续式绕组沿辐向并联根数; 其它符号代表意义,见表6.1。5 3.4.2 载流单螺旋“242”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1 %)计算 式中:WI 两端(,)换位区的实际匝数: WI = WIV = W W 单及单半螺旋式线圈的总匝数 ; 两端加大换位间距的换位区匝数系数, 见线圈计算中图2.7 KR -曲线; Hk 线圈的电抗高度(mm), 见阻抗计算SB1-007.5; 漏磁总宽度(mm),一般指内线圈内半径至外线圈外半径的宽度(指计算的 两个线圈), 见阻抗计算SB1-007.5; f 频率(Hz); a 垂直于漏磁场方向的裸导线厚度(mm); s 单根裸导线截面(m m2); m 垂

17、直于漏磁场方向的导线根数,此处指每股螺旋中并联根数 ( m b ); k1 、k2 系数,见表6.3。表6.3 系数 k1 、k2 、k3m481216202428k11.15232.54186.5620.0155532786139k2001.0244.60812.9028.6755.30k3030.72184.3614.41536322660213.4.3 非载流(处在漏磁场中间)单螺旋“242”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2 %)计算式中:k3 系数,见表6.3 ; 漏磁总宽度(mm), 指内线圈内半径至外线圈外半径的宽度(含中间线圈), 见阻抗计算SB1-007.5; 其它符号代表意义

18、同公式 ( 6.14 ) 及公式 ( 6.15 )。6 3.4.4 载流双螺旋“交叉”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1 %)计算 双螺旋“交叉”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1 %)计算较复杂,均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表6.4 导线在各区的位置K i , j第j个“换位区”第i根导线j ( M / 2 )( M / 2 ) j Mj = M +1 i = 1K 1, j = ( M / 2 )j + 1 K 1, j = j( M / 2 ) K 1, j = K 1, 1 i = 2MK i , j = K ( i 1 ) , ( j +1 )K i , j = K i

19、 , 1 式中:k 4 系数; k4 = 6410 74 /k2 ; 75C时: 铜线:k4 =1.367; 铝线:k4 = 0.489; M 双螺旋式线圈中的换位数,即双螺旋并联总根数 M = n bm b ; n b 线圈中沿轴向并联根数,双螺旋式线圈n b = 2 ; m b 线圈中沿辐向并联根数,即每列螺旋的并联根数; K i , j 第 i根导线在第 j 个“换位区”的位置 , 见表6.4 ; i 载流绕组的第 i根导线在各区 j = 1(M + 1)的磁链和; S 载流绕组的第1根至第q根导线在各区 j = 1(M + 1)的总磁链; j 载流绕组的第j个 “换位区”的磁通; n

20、j 载流绕组的第j个 “换位区” 的换位间距, 见线圈计算SB1-007.2; W 双螺旋式线圈的总匝数 ; Hk 线圈的电抗高度( mm ), 见阻抗计算SB1-007.5; 漏磁总宽度(mm), 指被计算的内线圈内半径至外线圈外半径的宽度, 见阻 抗计算SB1-007.5; f 频率(Hz); a 垂直于漏磁场方向的裸导线厚度(mm); s 单根裸导7 3.4.5 非载流(处在漏磁场中间)双螺旋“交叉”换位的绕组环流损耗系数(K C2 %)计算 式中:f i 非载流绕组的第i根导线在各区 j = 1(M + 1)的磁链和; f S 非载流绕组的第1根至第q根导线在各区 j = 1(M +

21、1)的总磁链; f j 非载流绕组的第j个 “换位区”的磁通; f 漏磁总宽度(mm), 指内线圈内半径至外线圈外半径的宽度(含中间线圈),见阻抗计算SB1-007.5; 其它符号代表意义同公式 ( 6.17 ) 至公式 ( 6.19 )。4 引线损耗(Py)计算 当电流通过引线时, 由于引线有电阻存在, 而产生引线的电阻损耗, 可按下式计算: Py = m x I 2 R y W ( 6 . 23 )式中: m x 相数; I 引线相电流(A); R y 引线相电阻(), R y = y L y / S y ( 6 . 24 )式中: y 引线电阻系数 ( mm 2 / m ), 铜引线(7

22、5) : y= 0.02135 mm 2 / m; 铝引线(75) : y = 0.0357 mm 2 / m; L y 引线的每相平均总长度( m ),可按表6.5估算; S y 引线总截面积( mm 2 )。8 表6.5引线每相平均总长估算接法电压(kV)出线方式线 圈 排 列引线每相平均长度Ly(m)Y或YN220中部出线高低 Ly 6.5中部出线高低高高低高低自 耦 变 压 器 Ly 6.5 + 窗高 + 夹件高度 9110中部出线 Ly 4端部出线 Ly 4 + ( 窗高 / 2 ) 4.53510端部出线 Ly 油箱高度 2线圈高度353端部出线中 压 绕 组 Ly 窗高 + 油箱

23、高 3线圈高度D353首端在上末端在下 Ly 窗高+2铁心柱中心距+铁轭至盖距离 5线圈高度353首 末 端均 在 上 Ly 2铁心柱中心距 有时为了计算简便起见, 引线损耗可用引线损耗占绕组导线电阻损耗(PR)的百分数来估算: W ( 6 . 2 5 )式中: PR 绕组导线的电阻损耗(W), 按公式(6 .1)计算 ; Ky % 引线损耗占绕组导线电阻损耗(PR)的百分数(%), 可按表6.6选取。 表6.6 引线损耗占绕组导线电阻损耗(PR)的百分数(Ky %)绕组电压等级(kV)3510630.4双螺旋式四螺旋式Ky %Y联结可不计0.511.51215D联结0.51235 杂散损耗(

24、PZS)计算变压器在运行时,绕组或大电流引线的漏磁通,穿过钢夹件、钢压板、钢螺栓螺母及油箱等钢铁结构件,在其中产生涡流,从而产生杂散损耗。在特大容量变压器中,杂散损耗有时可达负载损耗的30%40%,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常在漏磁通较大的部位,采用磁屏蔽或电磁屏蔽等措施,来减少钢铁结构件中的杂散损耗。考虑到漏磁通路径的复杂性,精确计算较为困难,所以,杂散损耗只能用近似方法进行计算。5.1 小型变压器的杂散损耗(PZS)计算对于630kVA及以下的小型变压器, 一般采用层式线圈结构,由于它的漏磁不大,故将杂散损耗一并在附加损耗中予以考虑,不再单独计算。9 5.2 中大型变压器的杂散损耗(PZS)计算对

25、于110 kV级及以下,800 kVA及以上的中大型双绕组及三绕组变压器, 一般采用饼式线圈结构,当其中每一对绕组运行时,绕组的纵向漏磁通为Z = XK%m / 100,其中有一部分漏磁通w向外汇流入油箱壁,另一部分漏磁通n向内汇流入铁心及铁轭和其它钢铁结构件。现仅以计算汇流入油箱壁的漏磁通w,在油箱壁中产生的涡流损耗为基础,而向内汇流入铁心及铁轭和其它钢铁结构件的漏磁通n产生的涡流损耗,以乘上一个系数来修正,故总的杂散损耗,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式中:Kzs 经验系数,平滑油箱: 三相取 Kzs = 23 / Xk% ; 单相取 Kzs = 10.5 / Xk% ; 波纹油箱(当Xk%10.

26、5%时): 三相取 Kzs = 3 ; 单相取 Kzs = 1.69 ; Xk% 额定容量时的电抗百分数(%),见阻抗计算SB1-007.5; 如Xk % 用实际容量的电抗百分数代入,则公式(6.26)中(P / Pr )2 = 1 。 m 铁心主磁通(Wb),见铁心计算SB1-007.1; 漏磁链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Kyb 考虑压板的系数, 绝缘压板取: Kyb = 0.8; 钢压板(或无压板)取: Kyb = 1.0; Bq1, Bq2 各线圈的辐向尺寸(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A12 线圈间主空道尺寸(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Rp1, Rp2 各线圈的平均半径(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Rp12 主空道的平均半径(mm),见线圈计算SB1-007.2; Hk 平均电抗高度(mm),见线圈计算SB1-007.2,先分别计算各线圈电抗 高度, 然后再计算平均电抗高度; lxb 平滑油箱内壁的周长(mm); 当线圈至油箱长轴方向的两端距离相差较 大(如有载变压器开关在一端)时,按距离较小的一端计算后,再乘2; 三相: lxb = 2(Rpb + 2 MO) mm (6.28) 单相: lxb = 2(Rpb + MO) mm (6.2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