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1DOC生理学名解&1.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细胞外液)&2.稳态: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3.原发性主动运转: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4.继发性主动运转: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间接利用ATP)&5.静息电位:细胞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 6.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稳定状态 7.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 8.去极化:惊喜电位的减小&9.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10.阈
2、电位:能引起细胞膜钠通道激活和去极化间产生正反馈过程,从而爆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11.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1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13.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吸收水分子的能力 14.期前收缩:在心室或心房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于下次窦房结产生的兴奋到达之前,受到一次阈值或阈值以上的人工刺激或受到潜在起搏点发出兴奋地刺激,就会产生一次提前的兴奋 15.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会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心房或心室的舒张期&16.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17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
3、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18.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比19.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超过8.9610.08mmol/L,部分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已达极限,这些肾小管超滤液中的葡萄糖已不能全部吸收而进入终尿,尿中刚开始出现葡萄糖的最低浓度20.肺活量:在进行了一次最深吸气之后,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2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22.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23.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4.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后最初的一段时间,无
4、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它再度兴奋地阶段(兴奋为0)25.相对不应期:细胞的兴奋性从无到有的过程(兴奋正常)27.低常期:出现兴奋地轻度减低(兴奋性0.84,可能由于通气过度或肺血流量减少,例如肺动脉部分梗塞,使得肺部分血流减少,以致部分肺气泡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造成肺泡无效腔增大2.比值0.84,可能由于肺通气不良,例如哮喘发作,此时部分血液得不到充分的气体交换,出现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二十八。小肠成为主要吸收部位的原因1.吸收面积大2.食物在小肠已被消化成适合吸收的小分子物质3.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二十九。球旁器
5、的组成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三十。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7次跨膜受体) 首先,G蛋白耦联受体与细胞外的信号分子(第一信使)发生特异性结合,激活位于细胞膜内侧面由三个亚单位组成的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活化的G蛋细胞内可以进一步激活膜上的G蛋白效应器(酶和离子通道);效应器酶又可进一步催化第二信使。将细胞外信号分子携带的信息转导到细胞内,后者通过蛋白激酶系统影响细胞内生理过程。如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的ATP,产生环-磷酸腺苷(cAMP);第二信使在在细胞内可以激活相应的蛋白激酶,如cAMP可以激活cAMP依赖性的蛋白激酶A;激活的蛋白激酶使其底物功能蛋白(如离子通道、受体)发
6、生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功能三十一。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为 300mOsm/L(280320mOsm/L)相当于5790mmHg&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4%,一般不超过1.5mOsm/L,相当于25mmHg1.等渗溶液:在临床或生理学试验中使用的各种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例: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但并非所有的等渗溶液均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例1.9%的尿素溶液与血液等渗,而红细胞置于其中时,很快即发生破裂溶血。这是因为尿素能够自由通过红细胞膜,不能在溶液中保持与红细胞内相等张力的缘故。所谓“张力”是指溶液中不能通过红
7、细胞膜的溶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1.9%的尿素溶液,虽与血浆等渗,但因尿素能够透入红细胞而不能保持张力,所以它虽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2.等张溶液:把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NaCl不能自由透过红细胞膜,所以0.9%NaCl溶液既是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三十二。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1.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机制取决于四种力量的对比,即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2.有效利滤过压: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力量之差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3.动脉端以过滤为主,静脉端以重吸收为主&1.肾小球毛细血
8、管动脉和静脉端的血压几乎一样2.分布在体内其他部分的毛细血管血压,在动脉端大约为32mmHg3.组织液静水压为2mmHg4.血浆胶体渗透压为25mmHg5.组织液胶体渗透压8mmHg6.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13mmHg,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等于-5mmHg&三十三。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淋巴液回流4.毛细血管通透性三十四。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毛细淋巴管末端为袋装盲管,管壁由单层内皮构成,没有基膜。相邻内皮细胞的边缘像瓦片状相互覆盖,形成向官腔内开放的单向活瓣。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通过胶原细丝与结缔组织相连,使毛细淋巴管总是处于扩张状态。组织液和其中的蛋
9、白质、脂肪滴、红细胞、细菌等微粒,都可以通过这种活瓣进入毛细淋巴管生成淋巴液,且不能返回组织液。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的压力大于毛细淋巴管内的压力,组织液顺压力梯度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由毛细淋巴管汇入淋巴管,途中经过淋巴结并在此获得淋巴细胞,最后灰机经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注入静脉三十五。压力感受器反射的过程、意义&过程:是指机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使血压迅速回降到到正常范围的过程&生理意义: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经常性监控动脉血压的波动。三十六。胸膜腔负压存在的生理意义1.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可使肺总是处
10、于扩张状态而不萎陷,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2.胸膜腔负压还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管壁薄、压力低的管道(如腔静脉、胸导管等)的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三十七。肺泡表面活性物质1.由肺泡II 型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酯2.生理意义减小吸气阻力调节大小肺泡内压,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稳定防止肺水肿三十八。肺弹性阻力1.肺泡表面液体层所形成的表面张力,约占肺弹性组力的2/32.肺弹性纤维的弹性回缩力,约占弹性阻力的1/3三十九。影响气道管径因素1.呼吸道口径:当呼吸道口径减小时,气道阻力显著增大,可出现呼吸困难2.气流速度:气流速度越快,阻力越大,反之则反3.气流形势四十。延髓呼吸中枢1.背侧呼吸组:呼吸神经元主要集中在孤束核的腹外侧部,大部分属吸气神经元,它接受来自肺、咽喉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纤维的投射,其轴突下行支配对侧脊髓的膈运动神经元2.腹侧呼吸组:呼吸神经元主要集中在疑核、后疑核和面神经后核。在这些部位分布有吸气神经元和呼气神经元,后者主要集中在后疑核及面神经后核。疑神经元支配同侧咽喉部呼吸辅助肌;后疑核神经元绝大部分支配对侧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和腹肌运动神经元,部分支配膈肌运动神经元。有人观察到,在面神经后核有较集中的呼气性神经元,其功能可能在呼气期间,使呼气神经元抑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