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96.14KB ,
资源ID:288037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8037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中考初中化学期末测试模拟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中考初中化学期末测试模拟题.docx

1、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中考初中化学期末测试模拟题2018年北京市清华志清中学中考初中化学期末测试模拟题本卷答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2下列是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描述的是 A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气体 B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变为水和二氧化碳 C水在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 D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A水、冰、干冰 B双氧水、矿泉水、蒸馏水C氧气、臭氧、氧化钠 D金刚石、石墨、C60 4右图是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主要给土壤提供的元素是

2、 A.氮元素 B.磷元素 C.钾元素 D.复合元素5下列各图所示操作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6下列表示组成某种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8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下列有关塑料购物袋的说法错误的是A塑料购物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B塑料购物袋易燃、易降解,利于回收再用C塑料购物袋是由热塑性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D可以使用标有右图标志的塑料购物袋 9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如股市一样变化,引发人们对能源的供需关注。下列对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的优点,可替代化石燃料B煤、

3、石油、天然气是目前重要的能源,却不可再生C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是节约能源的方法之一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10现有氢气、氮气、氯化氢、水蒸汽、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图A、B、C、D装置,各装置依次除去的气体和最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混合气体AHCl、CO H2、CO2、 H2O、N2BCO2、CO H2、HCl、H2O、N2CHCl、CO H2、H2O 、CO2、N2 DH2 CO、CO2、HCl、N2 、H2O1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生活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将1体积黄豆与1体积绿豆混合得不到2体积混合豆,说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B蔗糖放进水中,固体逐渐“消失”,说明

4、分子在水的作用下变为原子C加热的铁丝在空气与在纯氧中现象不同,说明两者中的氧分子性质不相同D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12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定时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测其pH,数据记录如下表:测定时间5:055:105:155:205:255:305:35pH4.954.944.944.884.864.854.85以下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不合理的是A所降雨水pH数值在4.95至4.85之间B所降雨水酸性逐渐减弱C所降雨水属于酸雨D增加测试的次数,能提高测试准确性13下列有关金属铁和铝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中铁的含量比铝多B铁和铝都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C生铁

5、和硬铝都是合金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14在实验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现要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3%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A 15g B30g C50g D150g 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下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的因果关系其中不合理的是序号化学反应事实(结果)对事实的分析(原因)A硝酸钾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不能发生反应生成物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B常温下木炭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温度C常温下双氧水较难放出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产生氧气没有催化剂双氧水不能分解D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

6、盖一层银白色的汞铜金属活动性比汞强16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快速区别厨房用品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17下列关于CO2气体的认识错误是 A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BCO2和CO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除去CO C干冰吸热升华(如右图),可用于灭火D用CO2的水溶液浇灌盐碱地利于改良碱性土壤18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

7、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以下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Y Ag Z X B Y X Z Ag C X Y Ag Z D X Ag Y Z19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MgCl2、Na2SO4、Ba(NO3)2、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有白色不溶物产生。过滤,向不溶物中加入稀硝酸,不溶物部分溶解。该白色粉末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AK2CO3 BNa2SO4 CBa(NO3)2 DMgCl2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请判断以下4个推断中属于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的是盐和

8、水,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C蚁酸又叫甲酸,它跟醋酸一样具有酸性,所以蚁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锌、硒、碘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所以这些元素补充的越多越好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60分)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21(4分)物质分类的方法有多种。现有氮气、盐酸、硫酸铜、氧化铜四种物质,请按要求用化学式填空给它们分类。(1)含有氢元素的物质是 ,(2)属于氧化物的是 ,(3)属于铜盐的是 ,(4)常温下是气体的是 。22(12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化学知识。(1)常把食盐溶解为溶液便于人体的吸收,食盐溶液中含有的带电粒子是 ,(填些粒子符号),中性粒子是 。(填些粒子符号)(2)

9、家庭常用白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属于营养素六大类中 类,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整数)。(3)餐具沾有较多的油脂,用水较难洗去。用洗洁精和水混合洗涤,则容易使餐具洁净,所用的洗洁精呈 (“酸”或“碱”)性。(4)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 。(5)取食用的鸡爪做右图实验,说明氢氧化钠具有 性。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采取措施是 。(6)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发酵,可以产生沼气。沼气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在农村的田埂旁水沟里往往有沼气,用小竹竿搅动有气泡冒出,如右图所示。若收集该沼气应采用 方法。(7)下图1是泡沫灭火器,其反应原理如图2。使用灭火器灭

10、火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3(5分)某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银白色金属R和金属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步做如下实验: 实验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金属R和金属铜、锌,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发现金属R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并有气泡产生,铜却不能。由此得出结论 。 实验二:探讨金属R和锌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如右图:请在右图横线上填上所需物质。实验结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R强。若金属R的元素化合为+2价,写出右图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24(8分)现有Mg、C、O2、CO2、Cu(OH)2 、H2SO4、Na2CO3、Ca(OH)2 8种物质,选用这8种物质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写

11、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吸热的化合反应: ;(2)放热的置换反应: ;(3)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 ;(4)有碱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三、本题包括4小题,共31分。25(2分)右图过滤操作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1) ,(2) 。26(6分)对比实验是最基本的科学分析方法。请根据下图AF组实验,完成下表实验设计。实验序号探究目的选用对比实验(填组序号)1不同的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2C组3干燥的CO2能否使石蕊变红27(11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几种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组成甲装置的三种仪器的名称: _,_ _,_ _。(2)要制CO2、O2、H2均可选用上图_ _装

12、置,收集 气体均可选用丙装置。若用戊装置收集气体时,当观察到的现象为 ,证明气体已集满。(3)若要选用以上装置用于炭粉还原氧化铁(Fe2O3),并用碱液吸收尾气,应选用_ _装置和_装置,生成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试计算500克含氧化铁84的铁矿石中,理论上可还原得到铁 g。28(12分)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化工原料。在1921年我国科学家 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1)第一步主要反应为NH3CO2H2O = NH4HCO3 该反应属于 反应基本反应类型。(2)第二步用食盐与NH4HCO3反应。食盐来源于某盐田,该粗盐主要含

13、有氯化钠,此外还含有少量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镁。经净化、精制得到生产碳酸钠所需要的食盐水,其主要流程如下:通过降温使硫酸钠从粗盐水中析出,其原理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差异较大,请在溶解度图(如右图)中简单画出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变化趋势图。“精制I”操作中,加入过量含钙元素的碱的化学式是 。其反应化学方程示为 。 “精制II”操作中,加入B盐的有关反应方程式为 。 为保证“精制II”操作中过量B盐把杂质全部除去,请在下表中写出检验溶液中B盐是否过量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查阅资料得知NaCl 、NH4HCO3、 NaHCO3 、NH4Cl在30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

14、示:温度NH4ClNH4HCO3NaHCO3NaCl 3041.1g27.0g11.1g36.3g 请根据溶解度表所提供的信息,写出“联合制碱法”中的第二步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三步处理制得碳酸钠,反应原理为2NaHCO3 Na2CO3H2OCO22009年越秀区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B九年级化学 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AACAB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ACABCDC二、本题包括4小题,共29分21(各1分,共4分)HCl;CuO;CuSO4;N2。22(各1分,方程式2分,共12分)

15、(1)Na+ Cl- ;H2O。 (2)糖 ; 42%。(3)碱 ; (4)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5)腐蚀性;用较多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6)CH4;排水集气;(7)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23(5分)实验一:锌和R金属活动性比铜强(1分) 实验二:(见右图)R(NO3)2 + Zn = Zn(NO3)2 + R (2分)24 高温 (各2分,共8分)(1)C + CO2 2CO (2)Mg + H2SO4 = MgSO4+ H2(3)Cu(OH)2 CuO + H2O(4)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三、本题包

16、括4小题,共31分25(2分)(1)倾倒烧杯中溶液时没有用玻璃棒作引流;(2)漏斗下端没有紧贴盛放滤液的烧杯内壁。或:漏斗中溶液高于滤纸边缘。26(各2分,共6分)实验序号探究目的选用对比实验(填组序号)1不同的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E组2氧气的浓度(含量)对反应的影响C组3干燥的CO2能否使石蕊变红B组27(共11分)(1)铁架台(1分);试管(1分);酒精灯(1分);(带导管单孔胶塞)。 (2)乙(1分);CO2和O2(1分);集气瓶中的水全部排出或在水槽中集气瓶外有大量气泡气泡出现(1分)(3)甲(0.5分),丙(0.5分),3C + 2Fe2O3 4Fe + 3CO2(2分),294(

17、2分)。28(共12分)(1)化合(1分)(2) (见右图,1分)Ca(OH)2 (1分);Ca(OH)2 + MgCl2 = Ma(OH)2+ CaCl2(2分)CaCl2 + Na2CO3 = 2NaCl + CaCO3(1分);Ca(OH)2+Na2CO3 = 2NaOH + CaCO3(1分) (3分)方法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 “精制II” 过滤后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溶液(1分),观察。产生白色沉淀(1分)碳酸钠已过量(1分)。方法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 “精制II” 过滤后的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1分),观察。产生气泡(1分)碳酸钠已过量(1分)。NH4HCO3NaCl = NaHCO3NH4Cl(2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