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88.32KB ,
资源ID:286605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660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适宜技术项目.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适宜技术项目.docx

1、中医适宜技术项目.拔罐疗法.1.电针疗法.93. 艾灸疗法.144. 贴敷疗法.185. 药物熏洗疗法.216. 郑氏伤科治疗手法.237. 针刀技术.388. 耳穴压豆法.459. 中药塌渍疗法.4810. 中药烫熨疗法.4911. 火疗.5012. 药棒穴位按摩疗法.53拔罐疗法一、拔罐疗法的中医理论原理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拔罐通过对机体局部的良性刺激,再依靠人体自控调节系统的传达与调节,从而起到调整某些脏器功能的作用,使之达到扶正祛邪、阴阳平衡的功效。2.疏通经络、宣通气血:经络是运行营卫气血的通路,当出现经络的运行不畅或气血的偏盛偏衰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

2、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使所闭之穴感受到刺激,循经传导,则所滞之气血亦缓缓通过其穴,而复其流行。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3.活血散瘀、除湿逐寒:拔罐疗法通过对腧穴局部的负压吸附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则瘀血化散。4.除湿逐寒、拖毒排脓:由于负压吸附作用不仅可以吸出肌肉血脉中的风寒湿气,达到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更可使毒气郁结,恶血淤滞之症,毒血吸出,瘀阻消散,托毒排脓,改善症状。二、拔罐疗法常用的器具1.竹罐2.陶瓷罐3.玻璃罐三、拔罐疗法常用体位与操作规程(一)常用体位1.卧位应用范围广泛,常用的有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对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

3、有过敏史、晕针史的患者,均宜采用卧位。可分以下三种卧位。(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摆于身体两侧。取头、面、胸腹、上肢掌侧、下肢前侧及手足部位的穴位时均可采用此体位。(2)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垫。这是最常用的体位。取头颈、肩背、腰骶及下肢后侧诸穴时可采用此体位。(3)侧卧位:令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同侧下肢呈屈曲状,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适用于周身除接触床的各个部位。2.坐位应用范围较广,一般让患者端坐于方凳上,两腿自然下垂。适用于取颈、胸背、腰及肩臂部穴位、下肢穴位(如膝眼等)或胸背部同时拔罐。一般来说,有条件采用卧位则不选

4、用坐位,以防罐具脱落损坏或晕罐等不良反应。肩、腰、骶部穴位,既可选坐位,也可选卧位,有时先选坐位,后改卧位,或反之。应根据情况而定。(二)操作规程1.材料制备(1)燃料:乙醇溶液:火罐是以火热作为排气手段的。因此在拔罐时常选用浓度为75%95%的乙醇溶液。乙醇作为燃料具有热能高、火力旺,能迅速排除罐内空气,负压大,吸附力强等特点,当盖罐后火便速灭,不易烫伤皮肤。纸片:是拔罐较为常用的燃料,在应用中应选择质薄易燃纸,不易选用厚硬及带色纸,因其燃点低,热力不够,影响排气,如有不慎,还会出现结炭坠落而烫伤皮肤,故一般不宜选用。(2)消毒清洁用品:酒精脱脂棉球是常用的消毒清洁用品。术前用以清洁皮肤、消

5、毒罐具,拔罐时用以燃火、排气。在拔罐过程中,有时可因失误而烫伤皮肤,故在术前还需准备一些纱布敷料、医用胶布、烫伤药膏之类,以作应急之用。(3)针具:在拔罐治疗时,有时需用针罐、刺血罐、抽气罐,所以需要准备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4)润滑剂:是接受治疗前涂在施术部位和罐口的一种油剂,以加强皮肤与罐口的密度,保持罐具吸力。一般选用凡士林、石蜡油、植物油等做润滑剂。有时用走罐为提高疗效,还选用具有药性的油剂,如红花油、松节油、按摩乳等,以增强活血功能。适用润滑剂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保护皮肤避免烫伤的作用。2.清理吸拔部位若应拔部位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拔罐前宜用消毒的温湿毛巾擦拭,以减少漏气和

6、烫伤;若应拔部位凹凸不平或有多头痈、溃疡等症,宜采用面垫法;若患部因疮疡而干硬者,宜预先用消毒湿毛巾浸软,可以避免拔罐时疼痛,而且能吸拔得深入、彻底。如果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处拔罐时,应预先剃除毛发,然后在应拔部位涂适量的凡士林或采用面垫;如果患者不愿剃或不能剃时,也可试用热肥皂水将毛发、皮肤洗净后涂适量的凡士林或垫面垫拔罐。新罐初用、瘦弱患者及在骨骼突出处拔罐时,为防止罐口损伤皮肤或漏气,可在罐口涂少许凡士林;小儿拔罐时,必须在应拔部位涂一层凡士林或贴一块湿布片(或湿纸),以免损伤皮肤。3.选择罐具根据拔罐部位的大小及治疗需要,选择相应型号的罐具。若用闪火法,应当准备几个

7、备用罐,以便在罐口烧热时能及时更换。在寒冷季节拔玻璃或陶瓷罐时,为避免患者有寒凉感觉,应预先将罐在火上烘烤(只能烤罐的底部,不可考罐口,以防烫伤),当罐与皮肤温度相近时再拔罐。此外,还应当准备排气所用的各种器具及辅助用具,以及治疗皮肤损伤、晕罐等意外情况的药品和器械。4.具体操作(1)罐法1)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将罐吸拔住后,在应拔部位上留置一段时间,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一般留罐1015分钟,吸力强的可以留罐时间短些,吸力弱的可以留罐时间长些。此法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宜遵照从上(头部方向)往下用留罐法的顺序,先拔上面,后拔下面,同时罐具型号也应当上面小、下面大。2

8、)闪罐法:指将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用腕力取下,反复操作直至皮肤潮红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此法的兴奋作用较强,适用于肌肉痿弱、局部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弱病症。3)走罐法:又称拉罐法、推罐法、行罐法、移罐法、旋罐法、滑罐法等。操作前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涂上一层润滑剂作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附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用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右手扶住罐底,用力在应拔部位上下或左右缓慢地来回推拉旋转移动;移动时,将罐具前进方向的半边略提起,以另半边着力,一般腰背部宜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胁部宜沿肋骨走行方向平行推拉,肩部、腹部宜用罐具自转或在应拔部位旋转移动,

9、四肢部宜沿长轴方向来回推拉。需加大刺激量时,可以在推拉旋转的过程中对罐具进行提、按,也可稍推拉或旋转即用力将罐取下重拔,反复操作多次,至所拔部位皮肤红润、充血,将罐起下。用水、香皂液、酒类等容易挥发的润滑剂时,应随时在前进方向涂擦润滑剂,以免因润滑不够引起皮肤损伤。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处,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走罐法的操作关键在于,当罐具吸拔住之后,立即进行推拉或旋转移动,不能先试探是否拔住,因证实拔住后就较难移动,用力过大会造成患者疼痛甚至皮肤损伤。在推拉旋转几次之后,才能补充润滑剂或停歇。此外,推拉旋转速度宜缓慢,快则易致疼痛。每次推拉移动的距离不宜

10、过长。4)水罐法:即在罐内装入1/3的温水,闪火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的部位上。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10分钟,待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轻轻起下,然后将针起出。此法能起到针罐配合,加强针刺效果的作用。6)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的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用梅花针在局部叩打,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乳痈、跌打损伤等。(2)排气方法:即采取一定方式排除罐内空气的方法。分为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水蒸气排气法、药煮排气法、药蒸汽排气法、挤压排气法、抽气排气法。1)火力排气法A投火法:多用于侧面横拔位。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将

11、酒精棉球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用软质纸稍折叠,或卷成纸卷(较罐的深度约长2cm),点燃后烧去3cm左右时投入罐中,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B贴棉法:多用于侧面横拔部位,但用于小型罐具时吸拔力较小,操作时用051cm的脱脂棉片,四周拉薄后略蘸75%乙醇溶液,贴于罐内上中段,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C滴酒法:适用于各种体位。操作时在罐内上中段滴75%乙醇溶液数滴(也可用药酒),然后将罐横转13周,使75%乙醇溶液均匀地附于罐内壁上(勿使75%乙醇溶液蘸到罐口,以免灼伤皮肤),点燃后手持罐底迅速扣在应拔部位,疗效甚佳。D闪火法:适用于各种体位及罐法,尤其适用于需连续拔罐的情况,在临床中最为常

12、用。操作时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伸入罐内旋转片刻,迅速抽出棉球或纸片,将罐扣在应拔部位。需较大的吸拔力时,可将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罐内上中段的罐壁旋转涂擦,使75%乙醇溶液蘸在罐壁上燃烧,然后迅速将棉球抽出并将罐扣在应拔部位,为提高效率,在临床中常用细铁丝将纱布缠绕在78号的粗铁丝上,制成闪火器备用。操作时,将闪火器伸入装75%乙醇溶液瓶内蘸一下75%乙醇溶液,然后轻轻挤压或甩出多余75%乙醇溶液,点燃使用。每蘸一次75%乙醇溶液,则可连续多次拔罐,不用时吹灭即可。注意必须在75%乙醇溶液即将燃尽时吹灭火焰,若需要继续拔罐时则重新蘸75%乙醇溶液点燃,闪火器上的纱布烧得不完整时应及时更换

13、,以保证火力充足,并防止纱布脱落而导致烫伤。E架火法:适用于俯卧、仰卧的大面积部位及四肢肌肉丰厚的平坦部位,施术部位不平时,可在施术部位涂些凡士林,以利于黏着架火物品。然后用不易燃、不传热、直径23cm的物品,如用墨水瓶盖、药瓶盖等胶木瓶盖或橘皮等物品,置于应拔部位的中心,再放一酒精棉球于其上,点燃后立即将罐扣上。它的特点是不受燃烧时间的限制,吸拔力强,但适用部位受限制。2)水煮排气法:是用沸水煮罐以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先将竹罐放在沸水内煮23分钟(不宜超过5分钟),再用筷子或镊子将罐夹出(罐口朝下),水液甩净,迅速用折叠的消毒湿毛巾捂一下罐口,吸去水液,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扣罐后,手持

14、竹罐按于皮肤约30秒,使之吸牢。此法是民间常用的方法之一。3)水蒸气排气法:是用沸水形成的蒸汽熏蒸罐具而产生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先将水在壶内煮沸,当水蒸气在壶嘴或套在壶嘴上的橡皮管内大量喷出时,将罐具对准喷气口套入23秒,随即取下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扣罐后,手持竹罐按于皮肤约30秒,使之吸牢。此法操作简单安全,但在使用时不要使罐口在喷气口时间太久,以免温度过高,烫伤皮肤。4)药煮排气法:是用药液煮竹罐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5)药蒸汽排气法:是用药蒸汽蒸竹罐形成罐内负压的排气方法。6)抽气排气法:是直接抽出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的拔罐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操作方法容易掌握,负压的大小可

15、以调整。(3)起罐法:起罐(又称脱罐)的常用方法是用一手轻按罐具向一侧倾斜,另一手食、中指按住倾斜面罐口处的肌肉,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罐自落,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以免损伤皮肤。橡皮排气球抽气罐时,打开气门使空气进入罐内,则罐具脱落。用电动式吸引器抽气罐时,将连接罐具的吸引管拔下则罐具脱落,放松负压控制旋钮,关闭电源。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宜按顺序先上后下起罐,贮水或药液拔罐时,需注意防止液体漏出,特别是应拔部位为水平面(如患者俯卧位,在其背部拔罐)时,应先将拔罐部位调整为侧位再起罐,也可在罐的一侧涂少量温水(如腰部拔罐时,在腰的左侧或右侧涂水),然后将罐移向涂水的一侧,使罐口从

16、朝下的方向转为朝上再起罐。针刺与拔罐法配合应用时,起罐后若针孔出血,宜用消毒干棉球拭尽。拔罐与割治、挑治法配合应用时,起罐后,宜用消毒敷料覆盖伤口。用自动起罐器起罐时,放松气嘴处的螺丝帽;抽气排气法拔罐,放松阀门即可。起罐后用纱布轻轻拭去罐斑处的小水珠,嘱患者避免擦伤罐斑处的皮肤。若有瘙痒,切不可搔抓。一般情况下罐斑处的发绀色可于几天内消失,治疗疮痈等症时,常会拔出脓血,应预先在罐口周围填以脱脂棉或纱布,以免起罐时脓血污染衣服被褥等物品;起罐后擦净脓血并对伤口进行适当处理。应用走罐法起罐后应擦拭润滑剂。四、拔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拔罐疗法广泛适用于除禁忌症以外的内、外、妇、儿、骨伤、

17、皮肤及五官科疾病。2.禁忌症凡中度或中度心脏病、全身性水肿、有出血倾向(如血友病、紫癜病、咯血等)、白血病、高热、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高度神经质、活动性肺结核、妇女月经期、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过渴、全身性皮肤病,应拔部位有静脉曲张、癌肿、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破损、有疝气史、外伤骨折的局部、以及孕妇腰骶部、腹部及敏感穴位(如合谷、三阴交),均禁用拔罐法。五、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1)拔罐要求稳、准、快。在火力或水煮、水蒸气排气法拔罐时,扣罐速度快、罐具深而大、罐内热度高,则吸拔力大;反之则小。可根据需要灵活掌握,吸拔力不足则重新拔,吸拔力过大可重新拔或按照起罐法稍微放进一些空气。(

18、2)初次治疗及体弱、易紧张、年老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且拔的罐数要少,宜用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3)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有晕罐征兆,如头晕、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呼吸急促、脉细数等症状时,应及时取下罐具,使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体位。轻者喝些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百会、人中、内关、合谷等穴;或重灸关元、气海、百会等穴;必要时服用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4)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时间宜短。拔罐部位肌肉厚,如臀部、大腿部,拔罐时间可略长、拔罐部位肌肉薄,如胸部

19、,拔罐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拔罐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5)若罐口处出现烫伤、灼伤为事故。而治疗需要拔出水疱或血疱则不属于事故。皮肤过敏或水肿患者拔罐后容易出现水疱应事先交代清楚,小水疱应注意防止擦破,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也可涂少许甲紫,或用酒精消毒后,敷盖消毒干敷料。非治疗需要的大水泡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液体,也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然后敷依沙吖啶溶液纱布,再用消毒干敷料覆盖并固定。治疗需要的水疱则应注意保护,由其自然吸收,因其渗出液的自然吸收过程对于增强免疫功能有很大的临床意义。(6)针刺或刺络拔罐时,若用火力排气法,消毒后必须等碘伏溶液、乙醇溶液完全挥发后才能拔

20、罐,以防灼伤皮肤。留针拔罐时,宜选用透明罐具,以便随时观察局部变化。要防止因肌肉收缩发生弯针、折针现象,避免将针撞到深处造成损伤。拔罐放血时,达到治疗所需的出血量即应起罐。为便于观察,宜选用透明罐具。出血量过多时,应立即起罐并按压止血。拔瘀血或脓肿时,若流出缓慢。皮肤有皱缩凹陷,说明瘀血或脓液基本拔出,当及时起罐。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用电针器输出脉冲电流,通过毫针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毫针的刺激与电的生理效应的结合。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毫针的治疗效果,而且扩大了针灸的治疗范围。一、电针疗法常用穴位电针的选穴,即可按经络选穴,又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

21、动点。例如:头面部:听会、翳风(面神经);下关、阳白、四白、夹承浆(三叉神经)。上肢部:颈夹脊67天,天鼎(臂丛);青灵、小海(尺神经);手五里、曲池(桡神经);曲泽、郄门(正中神经)。下肢部:环跳、殷门(坐骨神经),委中(胫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冲门(股神经)。腰骶部:气海俞(腰神经),八髎(骶神经)。穴位的配对:一般根据受损部位的神经支配。例如:(1)面神经麻痹,取听会或翳风为主穴,额部配颧髎,口角配地仓,眼睑配瞳子髎。(2)上肢瘫痪取天鼎或缺盆为主穴,三角肌配肩髎或臂臑,肱三头肌配臑会,肱二头肌配天府;屈腕或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3)下肢瘫痪,股前部以冲门或外阴廉为主,

22、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加配髀关或箕门;臀、腿后以环跳或秩边为主,小腿后面配委中,小腿外侧配阳陵泉。在针刺主穴和配穴时,最好针感能达到疾病部位后,再接通电针器。二、电针疗法操作规程电针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体位选择及注意进针方法等,下面主要介绍针刺后的操作方法。针刺穴位得到针感后,把电针器上的输出电位器调至“0”值。将一对输出导线分别连在身体同侧的两根针的针柄上。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切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准备完毕后拨开电源开关,选择所需的波型和频率,逐渐调高输出电流,使患者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呈节流性收缩。如做较长时间的电针,患者

23、会逐渐产生适应性,即感到刺激渐渐变弱,此时可适当增加刺激强度,或采用间歇通电的方法,以保持恒定的刺激作用。每次通电时间为1020分钟。治疗完毕,把电位器调到“0”值,关闭电源,拆去输出导线退出毫针。通常电针都在两个穴位以上,如遇只须单穴电针时,可选取有主要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将针刺入后,接通电针器的一个电极上,另一针则接上用水浸湿的纱布上,做无关电极,固定在同侧经络的皮肤上。相邻近的一对穴位通电时,毫针间要以干棉球相隔,以免短路,影响疗效,损坏仪器。三、影响电针效果的因素电针的效应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影响电针效果的因素是复杂的,但总的说可分为两个方面:(1)机体当时所处的功能状态;(2)给予刺激

24、的条件。关于机体的功能状态如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基调、自主神经的功能稳定与否以及疾病的性质等,均对电针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刺激部位电针选穴一般以循经取穴为主,还可按神经节段取穴和经验取穴。刺激一般穴位比刺激神经干所需要的刺激量要大。电针效应大小与针感强弱有密切关系,越靠近神经部位针感越强,但刺激强度要适宜,避免造成神经损伤。如将电针直接刺激神经干,会引起肌肉的强烈抽动,使患者难以忍受。交感神经与内脏痛有密切关系,阴极通电刺激背俞穴用于交感神经,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内脏痛效应。另外,也可刺激运动点、痛点和交感神经节。(二)刺激参数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节律和持续时间等,集中体现在

25、刺激量。电针的刺激量如同针刺手法和药物剂量一样,意义重大。(1)波形:常用的电针刺激波形有三种:正弦波、尖(针形)波、方波。每种波形又有单向双向之分,也有正向是矩形波(方波),负向是尖波的。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单个脉冲可采用不同方式组合而形成连续波、疏密波、断续波、起伏波和锯齿波等。尖波:容易通过皮肤扩散到组织器官中去,对运动神经和肌肉起兴奋作用,可以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提高新陈代谢,促使神经再生。临床多用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神经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肉萎缩、尿潴留、尿失禁、胃下垂、腹胀、声带麻痹、眼睑下垂等症。但痉挛性瘫痪、急性炎症、出血性疾患不宜使用。方波:具有抗感染、止痛、

26、镇静、催眠、解痉、恢复肢体功能、促进组织吸收,以及止痒、降压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性扭挫伤、腰肌劳损、偏瘫、神经性头痛、失眠、末梢神经炎、皮神经炎、肠粘连、肠胀气、胃肠痉挛、腱鞘囊肿、类风湿关节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等。正弦波:可调节神经肌肉的张力。密波易产生抑制反应,疏波兴奋作用较明显,疏密波具有止痛、促进血循环及涌出物吸收等作用。多用于神经痛、神经炎、肌炎、扭挫伤、早期闭塞性脉管炎、偏头痛、肌肉萎缩、瘫痪等。这些波形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单调和周期性重复,易为机体所适应。因此,目前出现了噪音或谐音声电波,其特点是复合波,波幅、波宽、频率和节律等参数随时在变化,用于针刺麻醉或临床治疗效果较

27、好。提高痛阈效果最好的是混合波,如音乐电波与尖波脉冲混合波。(2)刺激强度:主要取决于波幅高低,多经峰值电压表示,通常不超20V(0.260V)。但机体的可变因素很多,以电流值表示更好一些,一般不超过2mA,多在1mA以下,也有以电压和电流的乘积表示的。由于对电的耐受有个体差异,刺激强度要因人而异,一般以中等强度,患者能耐受为宜,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效果。因机体对单调电脉冲有适应性,故使用单调电脉冲时最好随时调升刺激量。(3)频率:脉冲电流的频率不同,其作用也不同。频率由每秒钟几十次至每秒钟几百次不等。频率快的叫密波,一般50100次/秒,频率慢的叫疏波,一般是25次/秒。密波和疏波都属于连续波

28、,还有疏密波、断续波、锯齿波等,临床使用时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使用。密波: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镇痛、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也用于针刺麻醉等。疏波:其刺激作用较强,能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的张力。常用于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韧带及肌腱的损伤。疏密波:疏波和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波形,疏密交替持续的时间各约1.5秒。该波能克服单一波形产生适应的特点,并能促进代谢、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抗感染、消肿等。常用于外伤、关节炎、痛证、面瘫、肌肉无力等。断续波:有节律地时断时续自动出现的一种疏波。断时,在1.5秒时间内无脉冲电输出;续时,密波连续工作1.5秒,这种波型机体不易产生适应性,其作用较

29、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症、瘫痪。锯齿波:脉冲波幅按锯齿自动改变的的起伏波。每分钟1020次,或2025次,其频率接近人体呼吸频率,故可用于刺激膈神经,做人工电动呼吸,抢救呼吸衰竭。并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调整经络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的作用。五、电针疗法的适应证电针的适应范围和毫针刺法基本相同,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等疾病,尤常用于各种痛证、痹证、痿证,心、胃、肠、膀胱、子宫等器官功能推敲,癫证,肌肉、韧带、关节的操作性疾病等,并可用于针刺麻醉。六、电针疗法的注意事项(1)每次治疗前,检查电针器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

30、部退至零位,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2)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收缩,故事先告诉患者。电针刺激度应逐渐度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晕厥、弯针、断针等导常现象。(3)患有严重心脏病患者,在应用电针时应严加注意,避免电流回路经过心脏;在邻近延髓、脊髓等部位用电针时,电流的强度要小些,切不可做强电刺激,以免意外。(4)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一侧感觉过强,这时可以将左右输出电极对换。对换后,如果原感觉强的变弱,而弱的变强,则这种现象是由电针器输出电流的性能所致。如果无变化,说明是由于针刺在不同的解剖部位而引起的。(5)作为温针使用过的毫针,针柄表面往往氧化而不导电,应用时须将

31、输出线夹夹在毫针的针体上。(6)在使用电针时,如遇到输出电流时断时续,往往是电针器的输出部分发生故障或导线线根有断损,应及时修理。(7)毫针经多次使用后,针身容易产生缺损,在消毒前应加以检查,以防断针。艾灸疗法一、艾灸疗法的基本原理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二、艾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规程(一)分类及操作方法1.艾柱灸(1)直接灸:包括瘢痕灸、无瘢痕灸。(2)间接灸:包括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2.艾卷灸(1)悬灸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如果遇到局部直觉减退或者小儿等,医者可将中、食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2)雀啄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想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3)回旋灸:施灸时,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向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2)实按灸:施灸时,现在施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垫上布或纸数层,然后将药物艾卷的一端点燃,趁热按到施术部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再点再按;或者以布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