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71.51KB ,
资源ID:2864294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6429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鲁教版讲义第19讲+城市化和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鲁教版讲义第19讲+城市化和答案.docx

1、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鲁教版讲义第19讲+城市化和答案第19讲城市化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题。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2、础 知 识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时间数量规模功能工业革命前少小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增加扩大扩展“二战”以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二、城市化及其特点读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回答问题并填表。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含义因素推力(乡村)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A: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B: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C:就业机会多;D: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E: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

3、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4.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易错提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环境影响面面观(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2) (3) 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

4、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易错提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植被减少,会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形成“热岛效应”;城市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郊区;城市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加,易形成城市内涝。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设、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2.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主要包括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长期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持续的产生作用。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45)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

5、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B(2)A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

6、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小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

7、程为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1920世纪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

8、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2019湖南十校联考)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某地区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间相同)的土地城市化(可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来衡量)过程。读图,完成(1)(2)题。(1)该地区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T1 B.T2 C.T3 D.T4(2)T4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A.37.5% B.50% C.75% D.87.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时期,白色区域被城市占据,而T3时期,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时期三

9、角区域城市化,在T3时期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第(2)题,读图可知,T4时期只有网格部分还是农村,约占总面积的1/4,所以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75%。答案(1)C(2)C素养一区域认知:城市化进程的判断1.(2017江苏地理,212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 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 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 D.逆城市化阶

10、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累计百分比下降,数量和企业总数有关,该年数量等于总数乘以百分比,通过简单计算不难得出,19852004年增多,20042013年减少,故选AD。第(2)题,2004年之后,中心城区工业数量减少,郊区数量增多,大量工业企业向郊区迁移,说明该城市处于郊区化阶段;2004年之后,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说明该城市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故选BC。答案(1)AD(2)BC素养二综合思维:城市化状况分析2.(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

11、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答案D考点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常考21类基础图示之十六)

12、【例2】(高考经典题)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A.2千米附近 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 D.10千米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尝试自解(1)_(2)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2)D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

13、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2)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

14、供了条件;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根据图示中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1)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如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如下图可以判断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2019山东烟台一模)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

15、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力人口是指2059岁男性人口及2054岁女性人口)。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显示()A.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B.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C.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D.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2)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A.2038年 B.2040年C.2047年 D.2050年(3)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积极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制造业水平积极扩大耕地面积延迟退休年龄A. B.C. D.解析第(1)题,由图中全国总人口、城镇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等数据,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

16、在减少。注意图示2010年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第(2)题,计算可知,我国2040年的城市化率为67.3%,2050年的城市化率为73.6%,说明我国20402050年间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第(3)题,图示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仅为50%左右,应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等措施,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答案(1)A(2)C(3)C素养综合思维:城市化进程的判读分析(高考经典题)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

17、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第(2)题,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考点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3】(2019江西省调研模拟)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现象,

18、汽车、火车、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处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下图为北京与芝加哥中心城区通勤空间的抽样调查结果,完成(1)(3)题。北京与芝加哥城市中心区居民的通勤空间(1)仅从图中可以看出()A.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大B.芝加哥的通勤季节变化比北京小C.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远D.芝加哥的通勤距离比北京近(2)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得出 ()A.北京市就业郊区化比较明显B.北京市就业空间分布极不均衡C.芝加哥住宅区主要位于市中心D.芝加哥就业空间有向北部和西部扩散的现象(3)芝加哥的出行时间远小于北京,主要原因是()A.芝加哥公共交通发达B.北京交通拥堵较为严重C.芝加哥人口数量较多D.北

19、京市道路数量少尝试自解(1)_(2)_(3)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2)D(3)B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建设生态城市:(2019福州期中)下图示意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问题是()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风

20、D.城市空气污染(2)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答案(1)B(2)A素养一人地协调观: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1.(2016海南地理,1012)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A.二环与三环之间 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

21、之间 D.五环与六环之间(2)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3)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部分产业迁至郊区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在1.00时最为平衡。细读图例,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故选C。第(2)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

22、,形成典型商业区。由于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环线间的职住比差异不断加大,人口开始向市中心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故选B。第(3)题,分析得出,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比如交通拥挤等问题。所以采取应对措施有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故选A。答案(1)C(2)B(3)A素养二综合思维: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2.(2015全国卷,3)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

23、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解析由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答案C素养三人地协调观: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015全国卷,1)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

24、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解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基塘农业的转变为背景,考查了城市化及其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基塘农业用地变为建设用地,使水域面积和地表植被减少,导致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减弱,从而使局部大气湿度降低,空气变干,降水减少,故A、B项错误;近地面风速的变化与地表粗糙程度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

25、确。答案D素养四人地协调观:城市化对住宅建设的影响4.(2014全国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1)(2)题。(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解析第(1)题,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地价较高,建设“握手楼”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同时增加房屋面积,农民将房屋出租可增加收入,因此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出租房屋增加收入。第(2)题,从图中

26、可以看出“握手楼”楼间距很小,说明寸土寸金,城市房价昂贵。“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不能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选B。答案(1)D(2)B借题发挥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城市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低于郊区湿岛效应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27、求的)(2019湖北调研)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 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12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的大城市4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1050万1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 5001.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2.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

28、社会均衡发展解析第1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正确。第2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答案1.C2.D(2019豫北七校联考)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下图示意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3.1965197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

29、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 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化问题突出 D.国家人口政策的影响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近年来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 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 D.持续下降解析第3题,经济快速发展会促进城市化发展,故A项错误;自然灾害频发、城市化问题突出一般不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下降,故B、C项错误;国家通过人口政策影响人口迁移,会使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可能导致城市化水平快速下降,故D项正确。第4题,从图中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的变化可推知,近15年该国城市化水平标准值上升,与世界城市化水平差距逐渐缩小。故近1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增长。答案3.D4.C城市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城市化速度变化可用倒U型曲线来表示。读图完成56题。5.依据城市化速度曲线图可以推断()A.M点、N点城市化水平相同B.MP阶段城市化问题突出C.PN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下降D.N点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