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92.04KB ,
资源ID:285941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94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docx

1、高考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第2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陶潜陨盗下面是陶潜的陨盗全文: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1)请断句加标点。(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能不能再简洁一些?答案(1)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2)可再简洁为:蔡裔勇,声若雷。二盗入室,裔呼,俱陨。(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

2、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

3、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

4、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注】 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解析B渝,改变、违背。可以用成语联想法: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答案B评析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所考实词一般为曾在课本中出现过。2下列

5、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解析A项,介词,“到、在”;介词,“和”。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皆为连词,表承接,“就”。D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在定语、中心语之间,“的”。答案C评析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此题秉承了山东卷虚词考查“一老带三新”或“二老带二新”的做法:重点虚词“而、于”几乎每年必考,另外配以其他虚词。此题的四个虚词的用法皆为常见用法,

6、难度不大。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3分)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省刑罚,薄赋敛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齐国百姓,公之本也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A B C D解析句说了解百姓疾苦,厚施德惠;句减少刑罚,薄收赋税;句将齐国百姓看做桓公成就大业的根本。皆为仁政爱民的具体措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句列举的是不以民为本的情况;句是说桓公重视管子以民为本的建议,下令实施,非直接体现;句为治理百姓的措施,不直接体现仁政爱民,以仁为本。答案A评析此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利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

7、误的,如本题中的第句明显不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由此可排除C、D两项;再进一步比较A、B两项哪一项更合适。此题难度适中。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义。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解析错在“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从原文第3

8、段看,管仲并非反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而是欲擒故纵,让桓公充分表现出对自己的依赖之情。答案C评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重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此题要求我们正确解读原文,准确概括和理解。难度较大。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3分)译文:_(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3分)译文:_(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4分) 译文:_解析(1)句,“以罪”“以力”是介宾结构后置,译时注意要放到动词前边。(2)句,“则”是“那么”之意,“正”译为走上正轨。(3)句,注意“则必从其本事矣”的正确断句。 答案(

9、1)(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或“不要用刑罚恐吓百姓,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或“百姓的秩序就正常了”)。(3)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或“根本的事情”)做起。 评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考查重点为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状语后置。难度适中。 【参考译文】 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管仲回答说:“凡治理人民,必须知其疾苦,厚施德惠,(治理百姓的人)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不要用强力让百姓止步不来。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了。”桓公说:“好,不

10、要停止。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管仲回答说:“诚信而竭近仁,严肃而有礼,认真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桓公说:“请详细加以说明。”管仲回答说:“守信用,人民就相信;行仁政,人民就依附他;严肃,人民就敬畏他;有礼,人民就赞美。常语说:舍掉性命而不肯食言,就是信;不是他所想要的不强加于人,就是仁;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就是严;诚信而谦让,就是礼。”桓公说:“好啊!” 桓公又问道:“我想修明政事以谋求定时会盟天下诸侯,可以做到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是怎样的?”管子回答说:“诸侯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卿大夫治理好自己的领地

11、,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连,俸禄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减少刑罚,少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士,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国君)发出的政令不随便更改,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即位之后,管仲、隰朋进见。站了一会儿,有两只鸿雁飞过。桓公叹息说:“仲父,那些鸿雁,时而南飞,时而北飞,时而去,时而来,不论四方多远,愿到哪里就到哪里。是不是因为它们生有羽翼,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桓公说:“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管仲回答说:“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而我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所以不敢回答。”桓公说:“仲父何必这样自谦?为什么不进直

12、言,使我有个方向呢?我有仲父,就像飞鸿有羽翼,过河有船只一样。仲父不发一言教导我,我虽然有两只耳朵,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和学得治国的法度呢?”管子回答说:“您想要称霸诸侯、成就一番大事吗?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做起。”桓公在坐席上挺直身子,向前挪了挪,拱手而发问说:“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管子回答说:“齐国百姓,便是它的根本。百姓很怕饥饿,而当前收税很重,百姓很怕死罪,而当前刑政严酷;百姓很怕劳役,而上位的人不顾农时,随意征发民夫。您若能轻征赋税,百姓就不必忧虑饥饿,宽缓刑政,百姓就不害怕死罪;能根据时令,坚持能在农闲时兴役,百姓就不愁劳役了。”桓公说:“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算是懂得了,我不敢

13、私听这些话,要告诉给先君才行。”第二天,众人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为百官确立了法令。对近处示以忠信,对远处示以礼义。这样实行了几年,人民竟好像流水一样归附。 联系教材题目在课外,知识在课内考题题点锁定教材联想寻源意义及用法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介词,“到、在”拱手而问曰登高而招。劝学连词,表修饰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连词,表承接,“就”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通语法,不结合语境,不明句间关系【例1】 (2011山东卷)第2题(题目见本节“真题探究”)A项,两句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根据语境

14、,第一个“于”是介词,“到、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和”。B项,第一句的“而”是连词,有修饰作用;第二句则显示了语意的转折,是转折连词。C项,两句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就”。D项,第一句的“之”很明显用在了主语“仲父”和谓语“言”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结构助词;第二句用在定语“亡秦”、中心语“续(后继者)”之间,是结构助词,“的”。此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的能力,在做题过程中,必须运用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加以分析。不少考生由于不明语法关系,因而出错。【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