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4.31KB ,
资源ID:285830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83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docx)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docx

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1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不亦说乎(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四十而不惑(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人不知而不愠( ) (2)四十而不惑( )(3)学而不思则罔( ) (4)思而不学则殆 ( )(5)逝者如斯夫( ) (6)吾日三省吾身( ) 3翻译下面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

2、典型例题探究点一:翻译句子例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注意“三”表示多数,“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答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点拨: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探究点二:理解句子的含义。例题2:怎样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呢?解析:此题主要检测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分析,要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也会有害。”此句是讲学习方法的,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

3、。点拨:从“学”和“思”两方面分析。(二)探究问题问题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积累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愠:_ (2)不亦说乎 说:_(3)吾日三省吾身 省:_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5)学而不思则罔 罔: _ (6)思而不学则殆 殆:_(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 (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 (9)逝者如斯夫 逝:_ (10)博学而笃志 笃: _ 2.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_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问题二:再读

4、课文,研讨问题。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各体现在文中哪几章中?试举出例子加以说明。4.课文主要涉及了哪几方面的人生道理?请分别加以概括。问题三:背诵全文,积累成语。5.总结归纳论语中出现的成语。当堂达标训练 (一)基础达标1.看拼音写汉字。曲gng( ) 四十而不hu( ) 学而不思则wng( )一dn( )食 博学而d( )志 思而不学则di ( )2课文默写。(1)吾日三省吾身:_?_?传不习乎?(2)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择其善者而从之,_。(4)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疏食饮水(动词,吃饭)B.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5、)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趣)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二)精段阅读阅读15章,回答下面问题。4.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思而不学则殆( )5.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C.学而不思则罔D.五十而知天命 6.曾子认为每天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自省?_7从第三章中,我们知道“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不惑之年”指的是40岁;我们常说50岁已过半百,而60岁则称为_,70岁称为_之年,八、九十岁高龄则称为_之年。8.本文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_。课后能力通(一)能力拓展提升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

6、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9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_。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知”字的意思。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 ) 是知也( )11翻译下列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_。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_。12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二)挑战自我潜能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根据自己的生

7、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1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谈谈你的看法。第二课时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论语是_家经典之一,是_的记录。孔子,名_,字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家,是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不亦说乎_ (2) 十有五_ 3.翻译下列句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_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 课堂探究重点难点探究(一)典型例题探究点一:分析内容例题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8、。解析:结合文章内容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分析归类。答案:本文的第一、四、五章主要涉及学习方法问题,即: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和思要结合起来。第七、九、十二章主要涉及学习态度。第七章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第九章讲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第十二则讲学习的重要性。既要广博地学习,多思多问。点拨: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探究点二:感悟理解句子例题2:谈谈你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理解。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要读懂原文,结合文意加以理解。答案:此句阐明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这是孔子极力提倡的,他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

9、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义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点拨:抓住关键词语“乐亦在其中”来理解。(二)探究问题问题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第一章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2.第二五章各是从哪一方面谈的?3第六章中,孔子称赞颜回,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是指什么精神?4第七章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强调了什么内容?5.第八章孔子极力提倡的是一种什么精神?6.分析912章,问题二:品读课文,探究问题。7.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8.论语是早期的语录

10、体散文,它的文学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当堂达标训练 (一)基础达标1.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1)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2)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3)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_,_。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B.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

11、国时代鲁国人。C.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D.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四书”。3.下列对文中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 B./C./D./(二)精段阅读阅读612章,回答下面问题。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饭疏食饮水( )5.下面加点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乐: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B.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12、思C.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D.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6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7.文中的话有的已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请写出二个:_8.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_课后能力通(一)能力拓展提升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

13、:“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敧(q):倾斜。宥(y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恶(w):哪里,怎么。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知之为知之 。为:_(2)是知也 。 是:_(3)满则覆。 覆:_10.翻译下面句子。(1)诲女知之乎?翻译:_ _(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翻译:_ _11.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_ _ 12.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方面

14、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与_应该相结合。13.(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_ _(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二)挑战自我潜能14.孔子在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中最赞赏的是哪个层次?你的观点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看法。15.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基础知识达标1.yu xng hu yu wng di (1)生气,发怒。(2)迷惑,疑惑。(3) 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有害(5)流逝(6)自我检查,反省。3.(1)学了知识,按

15、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2)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4)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课堂探究1.(1)愠:生气,发怒。 (2)说:同“悦”,愉快。(3)省:自我检查,反省。(4)信:真诚,诚实,诚信。(5)罔: 迷惑,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6)殆:有害(7)好:喜欢,爱好。(8)乐:以为乐趣。(9)逝:流逝 (10)笃:忠实,坚守。2. (1)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 三十岁能独立做事;四十岁能

16、通达事理(3)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4)(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5) 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3.课文主要写了四方面的内容,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生追求。例: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个人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生追求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对富与贵的追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5.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堂达标训练1.肱 惑 罔 箪 笃 殆2.(1)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 其不善者而改之(4) 博学而笃志3.C(乐:以为乐趣)4.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诚

18、信。殆:有害。5.C(C项中的“而”表转折,其它项的“而”表顺承) 6.这三个方面是: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7.60岁则称花甲;70岁则称为古稀;八九十岁高龄则称为耄耋。8.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9“女”通“汝”,读r,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聪明”讲 10了解 知道 记住 知道 知道通“智”1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能举一反三 12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

19、孔子认为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第二则中,孔子认为教育学生时要及时开导启发,特别强调要举一反三,即善于类推,触类旁通。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13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我认为生活中的“君子”,应该是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为民安其居,不依附权贵,不欺弱畏强,善待朋友,尊老爱幼,就像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14.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温故”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所学,要时时温习,要真正的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证实了,掌握了,这时才可以说你已经把这门知识学到手了,二是学习要打主动。学过的东

20、西要常常温习。温习旧的,对新的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温故的基础上通过领会贯通,通过举一反三,通过比照分析,通过联想分析,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启示,从而进入新的境界,掌握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是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的人,学而无穷,学而无厌,常学常新,常有心得体会,常有独到的见解。第二课时基础知识达标1.儒,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丘,仲尼,春秋,教育家,儒。“四书”2. (1) 说:同“悦”,愉快。 (2)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之间。3.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吃

21、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课堂探究1.这一则包含三层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层表明了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层表明了学须有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层直接表明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2.第二章讲的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第三章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四、五章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第四章强调了“温故”与“知新”并重的关系。第五章强调了“学”与“思”并重的关系。3指的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

22、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4“知之、好之、乐之”;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5.孔子极力提倡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6.九章谈学习态度,要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十章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十一章讲一个人,要有坚定的意志。十二章谈学习态度。讲一个人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要好问而多想,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7.(1)论语主要记言,是语录体散文。所选十二章则中,都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所答只表见解、不述论据,又少阐释,因而言简意深,皆是

23、充满睿智的经验和真知灼见,是儒家的修身之言,阐明了做人的道理。(2)语言凝炼,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以一些语句已成为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成语,至今仍活跃在人民的语言中。8论语在文学上颇有影响。它的文学性主要是语言富于形象性。记录者并没有追求一定的文学意识,而在人物对话中,往往用简练的言辞,就表现出人物的神情语态和性格特征,描写比较生动。当堂达标训练1.(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 必有我师2. B (B句错误,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3.C(是谈学习态度的,是谈学习方法的)4. 好:喜欢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疏

24、食:粗粮5.A(A.都是名词,乐趣。B.表顺承;表并列C.介词,在;介词,对,对于。D.代词,指学问和事业;代词,代胳膊)6.(1)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2)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3) 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7.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选择他人的优点学习,发现他人身上的不足就让自己努力避免。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提高自己修养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9.(1)为:是。 (2)是:这。 (3)覆:翻倒。10.(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11一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12. 态度、学思.13(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2)有必要。因为孔子虽然听说过,但并没有亲眼见过。验证一下才能够确认。没有必要。因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