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214.65KB ,
资源ID:28506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50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校本课程系列一.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校本课程系列一.docx

1、校本课程系列一校本课程系列一中国对联文化编者:崔亚红目 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课程实施纲要第一讲 汉字与对联第二讲 对联定义、类别第三讲 对联的美学价值(上)第四讲 对联的美学价值(下)第五讲 对联句式第六讲 对联句法、结构第七讲 对联鉴赏与创作(一)第八讲 对联鉴赏与创作(二)第九讲 对联鉴赏与创作(三)第十讲 对联鉴赏与创作(四)第十一讲 对联收集与交流(一)第十二讲 对联收集与交流(二)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表课程名称中国对联文化开发教师崔雅鸿教研组语文组课程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中国楹联和对联的悠久历史,了解中国楹联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二、学习如何鉴赏中国楹联,体会

2、中国楹联博大精深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提高鉴赏中国楹联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通过对中国楹联以及相关知识的查找、收集、整理、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课程内容设计第一章 对联与对联文学1汉字与对联 2对联定义、类别 3对联史话第二章 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1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2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3对联、律诗、骈文句式 4最佳对联的句法、结构 5长短联的划分第三章 对联鉴赏与创作的基本要求 1平仄合律 2对仗工整 3文意切题第四章 名联鉴赏1大量使用重字 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 3在三七结构 4用韵联 5哀感顽艳的挽联 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 7何绍基题岳

3、阳楼联 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9昆明大观楼长联可提供的总教案数1012教材方式自创适用年级高一高二选课人数90教学设备要求多煤体教室所需课时12上课形式讲座参考文献余德泉对联格律; 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 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考核方式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根据教学要求,撰写相关学习心得。考核指标及标准出勤率日常作业考核(学分)总评20%30%50%100%学科组长意见学生选报情况综述(包括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上届学生反馈及需完善的地方校本课程指导小组意见中国对联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对联文化课程

4、来源:原创授课教师:崔雅鸿教学材料:自编教学讲义(教师用)自编中国对联文化(学生用)课程类型:中国传统文化学授课时间: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授课对象:高一学生、高二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名为“中国对联文化”。设置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01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二、学时分配课程内容设计学 时1、第一章 对联与对联文学22、第二章 最佳对联结构43、第三章 对联鉴赏124、第四章 对联鉴赏225、对联收集16、参观名胜古迹,或组织观看影音资料1合计12

5、21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 对联与对联文学1汉字与对联 2对联定义、类别 3对联史话【基本要求】了解对联的历史;掌握对联的价值。第二章 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1对联的美学价值与实用价值 2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3对联、律诗、骈文句式 4最佳对联的句法、结构 5长短联的划分【基本要求】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句式。第三章 对联鉴赏与创作的基本要求 1平仄合律 2对仗工整 3文意切题【基本要求】继续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了解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第四章 名联鉴赏1大量使用重字 2两字颠倒自重自对 3在三七结构 4用韵联 5哀感顽艳的挽联 6李调元题北京四川会馆 7何绍基题岳阳楼联 8郑板桥六十自寿联

6、 9昆明大观楼长联【基本要求】鉴赏对联,介绍历史上有名的对联,更深入感受对联的魅力。四、主要参考书目余德泉对联格律;余子衡对联平仄的宽严; 王永龙谈谈对句;罗琛原对联写作基本知识;李岫春楹联大全;裴国昌中国楹联大辞典理论篇;梁羽生楹联的各自为对格五、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如有条件,参观名胜古迹,或观看有亲影音资料,加深对对联的认识和直观感受。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根据教学要求,进行对联创作并撰写相关学习心得。第一讲 汉字与对联一、教学目的:1、通过讲解对联与汉字的关联,并介绍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使学生对对联的历史有粗浅的认识二、教学

7、过程一、导入中国的悠久文化,主要依靠汉字流传至今。汉字是华夏文化的载体,没有汉字,中华民族的普遍认同感,炎黄子孙的强大凝聚力是不可想像的。以方块形、单音节为特征的汉字是符号文字,形声兼备,视听俱佳,分辨率高,组合力强,信息量大,传播久远。作为文学的信息载体,汉字的优越性超过拼音文字是无庸置疑的。现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各国都有;唯有对联是中国特产,功在汉字。二、对联的历史对联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

8、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一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所以说,对联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

9、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965年)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板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讖,实后来楹帖之权輿。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在此以前是否有更早的对联,当代联家已作了不少有价值的考证。在尚未定论之前,不妨仍以纪晓岚说为准。三、汉字与对联的关系总说 汉字和汉语从产生之初就给对偶提供

10、了条件,给对联的产生和书写提供了条件,这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我们知道,对联是要写出来或刻出来让人看的,而这一写或刻的载体就是中国文字汉字。从整个人类发展进程来看,最早的文字多是图案形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字逐渐由图案分化成两类: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世界上很多文字属于拼音文字系统。这种文字主要以规整美为主,有很强的工艺性,且每一个字或词均由多个拼音字母组成,拼音字母的个数多少不一,导致字词长短不一,使之根本上不适合书写成对联,因为他无法实现对联上下联对仗且字数相等,符号序列等长的要求,无法达到一种艺术的美感。而汉字就不一样了。汉字属于象形文字体系,可以构成图案。在演变的过程中,它始终保持着

11、形、义、音三位一体的特点,即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意义,又有一定的读音。这种方型线条结构的汉字为构图创造了空间条件。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等,指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子、门旁两侧的对偶语句。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它与一般文学在社会功能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褒有贬,社会作用极为广泛。四、与汉字字形相关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联的介绍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联(有的还包括横幅),就上下两联来讲一般要求字数相等、字词相对、平仄相调、左右对称,而意义要求相似、相连或相反。对联非常注意用字造句,要求鲜明适当,高雅清新,精练蕴藉。现在就从汉字角度去研究

12、对联,但不涉及到汉字的音义,仅探讨汉字字形在对联艺术中的作用。汉字字形构造灵活多变,它可以把偏旁、部首、笔画予以组合、分散、增加、减少和重组,形成“新”的字。于是人们就利用汉字这一特点,创造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对联。组合。在同一联当中由两个或多个偏旁、部首、笔画组成一个或几个汉字。他们同时出现在一联当中,而且重新组合而成的字一般置于偏旁、部首、笔画后。如:据传施耐庵不单能文善诗,还精通医理。一天顾迪员外来他家,说儿字顾斐卧床不起,请他往诊视。施见其子,面色萎黄,精神恍惚,脉细涩而无力。施问他何处不适,病者答非所问,口中只喃喃地念叨:“此木为柴山山出。”施听后觉的奇怪,暗暗思度:此病莫非-

13、。于是他便对顾公子说:“有对了!”顾公子悠然睁开双眼,只听得施道:“因火成烟夕夕多”这时,顾公子精神一振,竟坐起来喜问:“请问先生:山石岩前古木枯,”可有对否?施略加思索,然后对道:“白水泉中日月明。”这就是施以对联为人治心病的事。上面两幅对联就属于此种类型。还有如“二人土上坐,一月日半明”“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天下口,天上口只在吞吴”也是属于增加式的对联。分散。与组合刚好相对,它是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偏旁,部首、笔画拆开分散,但它们必须都出现在同一联中,而且被拆字一般放在前面。如:1、张弓长,骑奇马,单戈而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2、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例一中“张”“骑”是被拆字

14、,它的前部分是分散,而后部分却是组合。例二“鸿”“蚕”是被拆字,它们都是通过分散拆开汉字字形,形成结构独特、含意蕴藉,细嚼才有味的对联,都是分散式的对联。增加。在同一联当中,以一个字为基点,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或几个偏旁、部首或笔画形成一个新的字,这两个字要求同时出现于一联当中。如:据传冬季的一天,朱棣设宴取乐,姚广孝在他身边陪饮,当朱棣酒兴正浓是,他就拟出半边上联,让姚应对。联云:“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听后,心里明白:这是个增加偏旁而形成的联,是说水字如果没有那一点,就成不了冰字。他当时反应极为捷敏,认为这正式自己露才的机会,也是自己效忠主子的机会,于是立即张口对曰:“国乱民愁,王

15、不出头谁作主。”这便是对联中的增加式。减少。以对联中的一个或几个字为立足点,把立足点的偏旁、部首、笔画加以削减,形成对联。据传吴承恩他聪明又有才气,一天当地奸诈的粮商张皇兴,路过吴家门口,就进门请他为粮行写幅对联。吴想,这是个出气的好机会,不可失掉,他马上磨墨铺纸,挥笔写道:“皇兴大粮行,慈夙楚城汤。”横幅为“去四首”。张皇兴看后,心中十分高兴,认为此联是奉承他的。回家后,他忙叫管家将对联贴在粮行门上,逢人夸耀一番。自从他贴出新联后,许多人便来观看,其中一人暗暗笑曰:“写的好,骂的痛快!”别人问缘故,他解释道:“去四首,就是去掉“皇兴”和“慈夙”四字的部首,即变成“王八大粮行,心歹楚城汤,”顿时众人无不暗中叫绝。这便是对联中的减少式。又如“要加盐,谢神童抽身出讨;见了汤,吴学士倒口便吞”。“谢”字去掉“身”便成了“讨”,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