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1.81KB ,
资源ID:2838118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3811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上册教学日记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上册教学日记1.docx

1、四年级上册教学日记1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日记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课后记 亿以内数的认识和读法这个内容大约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亿以内数的认识,数数、熟悉数序,初步教会学生读亿以内数的方法。第二课时是讲亿以内末尾有零的读法,复习没有零的读法,完成书本个别练习题。继续熟练数位顺序表。第三课时是讲亿以内中间有零的读法,完成练习一里的练习题 。教科书上的编排是整个读法一个例讲完,我认为这样“一锅炒”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把这个内容拆分为三个课时,同时每一个学习内容也穿插书后练习一里的练习进行对应巩固练习,这样所学的内容才能牢固。第一课时: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上了两节课,学生的状态还不错,可能所讲的内容还

2、算不难吧。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数级、数位,初步讲讲亿以内数的中间或末尾没有零读法。(本节课只讲读法及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方法)先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再从数数引入亿以内数的数,借错计算器让他们直观地数,得出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 10个一百万 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再问,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何关系?(这种问题练习里面经常会考到)接着要讲的重点是熟悉数位顺序表,只有熟悉了数位顺序表,到后面学读写数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整个数。在指导学生认识这个顺序表的时候要分清“数级“与”“数位”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过的“数级”有

3、三个,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而所学过的数位到目前为止有9个数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指导学生按以上说法读几次,学生才能区分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后要讲的是中间或末尾没有零的读法,方法与步骤,首先分级,分级是从右边数起,四位为一级,用虚线划分。接着是讲读法,万级上的数读法按个级的读,所不同的是还要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师在教的时候可以先把虚线后面的数遮住,)如,分级后问“152,这个数怎么读?”(一百五十二),按以前所学的方法读,再看这个数在哪个级,在万级,所以在一百五十二后面加一个”万“字就可以了,也可以把第一条虚线看成是个“万”字,(因为前面是

4、万级上的数)后面的3894是个级上的数,可按以前教过的方法来读个级上的数,所以这个数就读作”一百五十二万三千八百九十三。学生读完数后还要让他们明白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思。记得要追问“什么位上的数表示( )个( )。最后做一做练习。巩固数位顺序表,只能通过多练才行。 第二课时这一课主要学习内容一是通过练习熟练数位顺序表,二是学习末尾有零的读法。上新课前也是先要用小黑板复习数位顺序,读一读或背一背。再提出读亿以内数的方法怎么读?让学生清楚两点,一是先分级,二是读万级的数时按个级的数来读,然后在后面加一个万字。,再读一读以下几个数:2300、 36000、 10000,读完这几个数可以回顾并小结“

5、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接着可以讲新课了,出示、 、。问“读数时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强调学生记得分级。接着让他们与同桌互想读一读,师小结“同样的,先从高位读起,万级上的数按个级的数来读,在后面加一个”万“字,而个级上的数也是按以前所教过的个级上的数来读,记住末尾的数不用读。如前一个数读作二十六万四千,读作三百一十四万四千,读作一千七百六十三万,小结完后就可以做书本中的练习做一做。要注意的是书本第5页做一做的最后一小题 ,有个别学生会读成七十万零八千,要告诉学生前面虽是万级的数,但仍按个级的来读,所以70中的这个0不用读出来。最后布置的作业也要有针对性,如96000、. 第三课时这一课时

6、是亿以内读法最难的,今天才讲完,还算好,我觉得不能按教材那样来讲,要自已另外安排学习内容,今天的学习内容是中间有零的读法,及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读法。先复习以下的数:309、2003、30001、小结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接着再出示本节的学习内容:、 、 、.先让学生自已试读,第一个数大部分学生都没什么问题 ,读作四百零七万。第二个数难点在于个级最前面的0要读出来,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百。第三个数也要读出两个零,第一个零是万级上的六百零四,第二个零是个级前面的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而末尾上的零不用读出来。这个数读作六百零四万零七十。第四个数也要读出两个零,个级最前面一个零要读出来,这个

7、数读作六百零四万零八百零七。最后一个数分级后先看万级上的数,读八百,而个级上最前面有两个零,只读一个零,最后再读出一。这个数读作八百万零一。老师更正学生的读法后同桌再互相读一读。最后要完成书本第八页的练习一的第二、三小题 。补充一点的是 ,、分别读作:二千零一十三万五千,三千四百一十五万二千,六百一十七万七千二百。这些数的读法要注意的是十万位上要读出一十几。很多学生会漏读一十几的一,只读十几。要注意这一点。亿以内数的写法。数的写法比读法难一些,不过,因为学生有了前面读数的经验,能熟悉数位顺序的话写起来就容易些。这个知识可用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讲新课,第二课时作一些巩固练习就可以了。数的写法关键

8、在于找出文字中的“万”字,然后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如六千八百五十万五千,这个数,先让学生划分级线,再在文字中找出“万”字,并在下面作个记号,可以是小圆点或打一个小三角形。作好记号其实是相当于分级,“万”字前面就是万级的数,后面就是个级的数。然后先写分级线前面万级的数,分级线前面是六千八百五十,写作6850,再写分级线后面个级的数。写作5000,整个数也就是。按这种方法讲的话,不管它是中间有零,末尾有零的数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且按这种方法讲的话,一节课就可以讲完所有内容,剩下的就是做一些巩固练习。感觉上比读数好讲些。学生掌握的也比较好。比讲读法好讲,可能因为学生熟悉了数位顺序,对写数是很

9、大帮助的。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个内容跟以前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一样的,主要分两种情况来讲,一种是数位不同,位数越多数就越大。第二种情况是数位相同,就从最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往下比。教科书上讲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道理是一样的。按这两种情况讲,学生有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学亿以内数的比较就很容易,但有一点一定要强调的是,一定先让学生先分好级再来比较,一分级就很容易看出这个数是几位数,一目了然,大小就能比出来了。第七册第一单元第14、15页的例5、例6把整万数(或非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或近似数) 这两个例不同的是例5是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而例6是把非整万的数改写

10、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在这里的例6,可以先不讲按要求省略某一数位后面的尾数。先和例5一起讲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下一课时再讲按要求省略某一数位后面的尾数。先把整万数与非整万数分两组列出来,区分哪些是整万数,哪些是非整万数。(左边全是整万的数,右边全是非整万的数)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左边的这一列数据有哪些共同特点?后面都有四个零,我们可以说这些都是整万的数,为了写起来方便些,我们可以把后面四个零省略不写,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先分级,(这一点一定要强调),将整万数分成个级和万级,再将个级的四个零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讲完方法师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让学生练一练书上做一做的题 目。特别要说明

11、的是记得追问 一句,( )500万,是用等号,因为这两个数是等值的。(为后面的约等于号作一个铺垫)再观察右边这一数列,是整万数吗?如果要把它们改写成整万的数的话,改写后的这个数还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呢?怎么改写呢?步骤,先分级,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五,满五就向前一位进一,个级上的数全部改写成0,没满五的就舍去把个级的数都改写成0.最后再把个级的0改写成“万”字。格式是这样的。如127561万 139万 (10000) ()也就是说,改写的关键是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五。这种方法叫四舍五入法,其实这个概念我在二年级跟他们讲估算的时候已经涉及到了,三年级也讲过估算,所以学生也都不难掌握。作来收回改了,学

12、生的准确率还是挺高的。证明这样讲挺好的。分类讲,下一课时再来讲另一个内容,那就是按要求省略某一个数位后的尾数。学生有了例6这一知识为基础 ,相信不会太难吧。数的产生因为平台坏了,说实话,这一内容还真不知道怎么讲,如果有课件的话就好讲多了,只能照本宣科地讲讲19页的内容,书上20页的内容最好让学生多读读背背,涉及到自然数这一个概念,其实也是挺抽像的,所以只能是直接告诉学生,不能用探究学习式的教学手段了。这一页的内容考试经常是判断或填空式的。最好把这几段话背下来。亿以上数的读法其原理跟亿以内数的读法一样,今天讲的时候也就是从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中迁移过来。先记熟新添的几个数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

13、亿位。同样,我也是先教没有零的读法,再教末尾有零的读法,最后教中间有零的读法。先让学生试读,最后引导他们小结:先分级,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同样地,亿级的数也是按个级的数来读,再加上一个“亿”字。特别要注意的是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角的度量第一课时 这个知识点看起来比较散,但其实它们之间也有联系点,线段是低年级学过的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记得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这是以前我就跟他们讲过的内容。对线段这一概念还是理解的不错的,这一课大概流程是这样的,先是知识的引入,再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最后是角的概念与各种图形的画法。知识的引入:首先从线段引入

14、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所以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比如电筒、汽车灯、太阳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射线和直线都无法量出长度。比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知识的引入起,到知识的比较,我是列了一个表格,好让他们对这几个图形更为清淅,从图示、端点的个数,延伸的情况及长度测量情况四种情况去分析。每一种线都清淅地列出其特点与特征。最后再总结,让他们翻书第35页阅读,把书上5段话划起来读读背背。1、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2、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3、 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4、 线段可以量出长度。5、 线段有两个端

15、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角的概念与各种图形的画法: 角的概念以前在二年级的时候也跟他们讲过一下,但也忘得差不多了,先画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一点是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什么?很多学生都不会说出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就是角的边。三位数乘两位数易讲却容易做错这个知识点讲起来并不难,学生也很容易掌握方法,开始先不用他们动笔做,只要求他们说计算顺序,先搞清楚计算顺序和对数位的问题后再来计算,如12445=,让学生先说出第一步先是用两位数的个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个、十、百这几个数位,记得末尾的积要对着个位,也就是说用两位数的个位5分别去科4、2、1。然后

16、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个、十、百这几个数位,记得末尾的积要对着十位。也就是说用两位数的十位4分别去乘4、2、1。这个计算顺序先让学生熟练了才能真正动笔做,如果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得好的话,到这里的计算顺序是不难掌握的,先练了几题后只有几个家伙的计算顺序是搞错的,总是忘记还要乘百位上的数,有的学生每次乘到十位就完了,还有个别学生在计算第二步的时候,也是说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的时候积不会对位,总是对了个位,这里也是个关键地方,一定要告诉他们乘得哪一位,积的末尾就对着哪一位。方法是掌握了,但做作业和练习时总是做不对。也不知道是哪出了问题。看了那些学生错的情况,大多都是在计算第二步的时候加进

17、位加错了,所以想想以后要多练一些乘加的算式题加强一下。不知道各位老师有何高见,我这两天作业错了很多,都快要坐不住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提高。末尾有零的乘法(第七册第53页例2、例3的内容)这两个例不能同一节课上完,我觉得还是分开讲比较好些。例2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学生有了前面口算基础,看起来这个内容是很容易学,而且实际上也真的很容易掌握,但要做到准确的话却不是很容易,往往很多学生总是忘记漏零,所以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提醒学生以下两点,一,记得划上虚线,因为末尾有零的乘法才要把后面的零划分开来,分出来的零有几个,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二,划分了虚

18、线后, 有的同学还是忘记写零,可以让学生列好竖式以后先不要计算,先数一数虚线外有几个零,先在竖式得数那里补几个零,最后再来计算前面的得数也可以。这样就不会漏写零了。例2只有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零的乘法,其中两个因数都有零的,划了虚线后其实就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最后要要积的末尾添上两个零的,很多学生只看竖式的话很容易漏掉一个零,只添一个零,在此要多强调一下才行。而其中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例题没有,在做一做那里出现了,如580乘12,这样的题目划了零以后就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是在的过程 中也是很容易漏掉后面那一个零的。所以都要强调一下才行。书上有很多对应练习,在这一节课中都可以完成了。如5

19、3页的做一做,55页的第1、2题,还有时间的话可把56页的第7题完成。所以我认为这个例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下一节才专讲速度。第七册第54页例3,速度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多,其实在前面口算乘法时我已渗透了一点速度的概念,这一节课再讲的话学生就好理解多了,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教参说的“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就是速度。”这可能是小学的定义,而到了中学速度的概念又有所不同,不过,这一句话小学生理解起来还算比较容易,要跟他们举例说说什么是单位时间,就是每时、每分、分秒。而所走的路程可以是千米、公里、米等等。这样讲概念还是有点抽象,所以要举个例子学生才容易理解,如书上的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

20、就是特快列车每小时所行走的速度。又如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这就是普通列车的速度。也可利用课件让学生多看看其它交通公具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理解了何为速度后要专门教教写法和读法。因为速度是一个复合单位,所以速度包括了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如刚才的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可写作160千米时,读作160千米每时。让学生试读读写写普通列车的速度。然后做一做对应练习,书本56页第5题 的内容。最后再讲速度、路程 、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学生对于例3还是比 较容易理解的,但要让学生习惯分析数量关系,在例三中,所给出的80千米每时是汔车速度,而2小时是时间,求多少千米是求路程,也就是说汔车走

21、了2个80千米,所以可用乘法计算。从而我们可以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从这一个算式中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两个算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学生在掌握了第一种关系时要做一些对应练习,56页第6题。另外老师再多出几道对应的练习给学生做,让他们分析数量关系,对于速度乘时间等于路程这一关系能有一个清淅的认识。这一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懂得速度时间=路程。到下一课时专门做一些求时间和速度的应用题,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路程问题的应用题,要让学生说出,已知什么量,求什么量,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好是列一个表格进行练习。课前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让他们对这三者关系更为熟悉。另外,对于书本第56页第8题与57页第9题

22、也要另外用一节课的时间,当作是例题 来讲,再出几道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练一练。特别是第8题,学生对于去的速度与返回的速度还是有点模糊不清的,所以最好是多练练。光靠书上这两道题学生做完后很容易忘记的。总之“速度”这一个内容远没有书上例题所说的那么简单,我们在教学中要懂得及时给学生补充相应的练习。路程720千米200米时间8小时6秒速度54米秒50米 分(练这一个表格不一定要让学生计算,能说出已知什么量,求什么量,用什么方法算就可以了,最后要强调的是得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后记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懂得两点: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2、两数相乘,一个

23、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课前复习后就可直奔主题,让学生观察书上两组数,让学生说说你从这一组数中,发现什么?学生很多都能说出,几道题的其中一个因数都是6,而另一个因数越来越大,师再追问“怎么变大的?”第1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乘了10后得出第2道算式,第二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也是乘10得出第三道算式。师再引导,比较一下第一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的因数和积有什么变化?最后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同理,在讲第二组数的时候也是这样,先让学生观察,再让他们说说其中一个因数有何变化,积又有何变化?最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对这两个规律,学生理

24、解起来并不难,但也要让他们背下来,我们可以出一些填空题考查一下学生是否记住。再做书上的做一做。不过,我要让他们写出思考的过程。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师引导学生时要提醒学生跟第一个算式比较: 要让学生说出哪个因数是不变的,哪个因数乘几,所以积也要乘几?如1650=? 想 8250=800 。不变的因数是50,8乘2得16,所以积400也要乘2,最后得数是800 这一个内容曾经令我很困惑。看教参也没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言语来描述,如: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几倍。记得以前旧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我没教过新教材的四年级

25、,听同事说,新教材不可以提出“缩小几倍”,而要说成缩小到它的几分之一,但我想如果这样教学生的话,没多少个人会理解,所以我今天也没这样教,按教参要求和我们广州市所发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也没要求学生要这样表述。所以我只要求他们懂得书上那种表述就可以了。但很多练习书又有“扩大”和“缩小”之说。真不知怎么办才好。各位同仁,请赐教一二吧。估算 这个知识教材从二年级开始渗入,学生基本能掌握四舍五入法进行计算,但每逢遇到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就会卡壳,究其原因,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再加上现如今都是一个孩子,在家要什么有什么,根本不需要出去买,有家长也怕孩子学坏,很少给零花钱,老师在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带零用钱回学校,

26、这也是学校规定,所以对这个知识要讲好真是不容易的。除了在家长会上让家长周末多带孩 子出去超市购物以外,作为老师只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题型,以此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在讲这个内容前,先让学生算一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因为学生在三年级已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基础,所以不用怎么讲学生就会做,但有一样特别要注意的是让学生选择以下两种估算。如19289= 89估成90就没异意,但192有人估成190,也有人估成200,我认为既然两种都可以,而且这道题纯粹是算式题,那么干脆就估成200再来乘,这样计算更简便一些。但要跟学生说明,如果遇到生活实际的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用四舍五入法

27、一概而论去估算。这样说明以后,学生在遇到应用题时才能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才会认真读题审题。 书上的例题涉及到钱,我先让学生自已尝试先算,果然,很多学生就按平时所教的四舍五入法来算,结果是不够钱的,极少学生会把104估成110元钱的,在此就要让学生说明其理由。因为是涉及钱的问题,所以这个数宜估大,不宜估小。书上做一做的练习并不对应,可以用其它练习书的题目练一练,如课课练里面就有一题是对应的: 学校去秋游活动,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89元,全年级共有203人,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这一题基本上跟书上的60页的例5对应,都是把数字估大,但这题估算的空间更大一些。我认为以下几种估法都可以,只要学生能说出其理

28、由就行了。1、 把89估成90,203估成210. 最后约等于18900元2、 把89估成100,203不估,最后约得2030元,也很符合计算简便的原则。3、 把89估成100,203估成210,最后约得2100元。有学生把89估成90,203估成200,最后约得1800元,这种估算肯定不行,但要学生说说理由,而且要追问这样估算够不够钱?总之我认为除了讲有关钱的题型外,也要让学生多接触一下其它题型,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言之。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本单元分5个例,也是重要的5个知识点,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与垂直。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3、

29、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5、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学画它们的底和高。这些知识点看起来很散,其实又互为联系,而且一环紧扣一环。整个单元讲完了,自已回顾一下,发现其实有些地方是在讲新课的时候忽略的,可能还是研究教研不够深入的原因吧。现在要把这些忽略的地方记下来,以免后人或者自已以后再教这些知识的时候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一课时,认识平行和垂直这个内容其实是理解概念的问题,要想理解,其实也挺抽像的,所以我认为要多进行举例说明,而且要通过一些练习来进行理解。

30、按教材要求先进行操作,让学生明白同一平面内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一个是相交,另一个是不相交,从而引出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此师要举个例子,何为互相平行,互相最起来要两条直线才称之为互相,所以平行线是相对于两条直线而言的。师要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教学生用数学语言说一说,一般来说,直线用小写字母来表示,而线段用大写字母来表示,如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话就是a平行于b,或者说b平行于a.,两者互相平行。同样的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一样,要说a垂直b ,或b垂直a。 a是b的垂线,或者说b是a的垂线。 接下来还要进行一些操作,让学生用笔来代替,把两支

31、笔都摆成和第三支笔平行,看看这两支笔互相平行吗?再摆一摆,当把两支笔都 摆成和第三支笔垂直时,看一看,这两支笔是什么关系?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的关系。 最后多给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特别判断是否是平行线,关键是“在同一平面内”,教这个知识最好是自已弄一个表格,让学生明白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两直线位置关系不相交相交图示特点永不相交,互相平行不成直角互成直角度数不定互相垂直成90度 这个表弄完看了看,觉得图示和特点这两格调换来看更好些吧。 这样学生就能明白,两直线的位置 关系只有两种,不相交就平行。相交又分两种,一种是互成直角的,一种是相交不一定成直角的,有的判断题经常是问“不平行就垂直”忽略

32、了相交时还有一种情况是不成直角的。这一点要切记。 弄明白以上这些概念,最后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读读背背,让学生更进一下明确和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我认为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到后面讲怎么画的时候才不会出那么多的错。第二课时:学画垂线和平行线。 这一课其实真正讲的时候真的很难很难,扯着嗓子讲,这个单元真的讲的声嘶力竭,很多时候需要操作的,全班53人,一个一个去检查真的没时间,有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还要手把手的教,后来回头想想,讲新课的时候为什么不让小组长来教呢?到上练习课的时候才让小组长来教,但还是不行,小组长会自已摆尺子,不会说出方法,真要命。只能自已来,但直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几个死教都不会摆尺子的。晚上作业题题错,家长照样签名,也罢。不要太执着了,结果只能是难为自已也难为别人。孩子成长要有一个过程,慢慢来吧,但愿长大一点他们能理解吧。 教画垂线,关键在于会运用三角尺的直角边去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