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59.62KB ,
资源ID:2809486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280948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docx

1、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一节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2.应用图表,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循环(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2)三大循环简图(3)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思考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

2、的吗?答案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1)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2)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2平衡功能(1)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思考农民种庄稼获取农产品,主要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答案生产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

3、化。(2)统一性含义: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判断1在自然地理组成要素中,最容易受人类干扰而发生变化的要素是地形。(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探究点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退耕还林、还草基岩裸露A_;B

4、._;C._;D._;E_。答案ABCDE2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C南方低山丘陵 D塔里木盆地答案C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答案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2)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

5、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答案1.C2.C解析第1题,根据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所示的中心“甲”一旦出现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

6、C对。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错。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围湖造田与温室效应增强无直接因果关系,D错。第2题,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C对。没有反映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A、B、D错。探究点二海气相互作用在海气系统中,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大气运动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改变洋流及重新分配海洋的热含量,构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体系。1导致大西洋上南北向大气环流形成的直接因素是_的差异。答案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2为什么说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

7、热平衡的基础?答案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使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保持平衡。3为什么全球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同?答案大气运动通过风力吹拂海面,把动能传递给海洋,促使海水运动,海气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并在地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运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1)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还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2)海洋吸收了大部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

8、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3读“170W附近海洋的大洋环流(ABCD)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海域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原因是_。(2)据图可以看出,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是_和_。(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海域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域是_,为什么?(4)海域热量收入_(填“大于”或“小于”)热量支出,为什么从长远看海域年均温变化不大?(5)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域气温的日较差要_(填“大”或“小”)一些。答案(1)A纬度低,蒸发旺盛;受赤

9、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大(2)大洋环流大气环流(3)C纬度高,有寒流经过,温度低,蒸发量小。(4)大于该海域不停地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使得该海域水温不会持续升高。(5)小解析解题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海水温度的高低决定蒸发量的大小,决定水分交换活跃程度及热量输送的多少。(2)低纬度地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高纬度地区相反。(3)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小。探究点三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读下图,思考问题。1图中M处为“5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AM处海面水温为5 BM处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5 CM处海面水温比海底高5 DM处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5

10、 答案D2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称为_现象。答案拉尼娜3下图中,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海水运动图是_图。厄尔尼诺对南美洲西岸降水的影响是_。答案甲降水增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4在上图中首先在甲、乙旁边正确标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名称,然后画出高空与低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箭头,完成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图。答案作图略。(甲:厄尔尼诺,气流运动方向为逆时针;乙:拉尼娜,气流运动方向为顺时针)5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渔场,说明其名称、形成原因及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受到的影响。答案秘鲁渔场。秘鲁沿岸上升流将海水底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类带来丰富饵料,形成著名渔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层海水增温,上升流减弱,鱼

11、类缺乏饵料,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区别与联系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强弱,甚至转为西风南赤道暖流强弱赤道逆流弱强秘鲁寒流强西偏,被暖流取代太平洋水温东岸降低升高西岸升高降低太平洋两岸气候东岸降水减少降水增加西岸降水增加降水减少对全球的影响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关联性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指出,太平洋水温在前几周里愈发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据此回答45题。4美国气候预测中心的月度报告说明()A一切正常B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形成C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D以上说法都不对5受“低空东

12、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的影响()A秘鲁西海岸出现暴雨的几率增加B秘鲁渔场减产几率增加C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增加D澳大利亚东海岸降水将减少答案4.C5.C解析第4题,太平洋水温低于正常值,低空东风和高空西风也在赤道太平洋附近加强,均说明拉尼娜现象即将形成。第5题,受其影响,澳大利亚东海岸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12题。1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地域性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答案1.B2

13、.C解析第1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是整体性。第2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且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沃克环流是指正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的一种热力环流。若某些年份赤道地区太平洋东部(秘鲁附近)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海水表层温度低于气温平均值0.5 以上,则称为“拉尼娜”现象。读“沃克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3在沃克环流中()A甲地为高压B乙地为低压C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D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4正常年份,甲海域沿岸()A温和少雨 B炎热多雨C寒冷干燥 D火警级别提高5当“拉尼娜”现象出现时,下列地

14、区降水可能增加的是()秘鲁沿海我国南方北美南部印度尼西亚A B C D答案3.C4.B5.D解析第3题,沃克环流实际上就是赤道太平洋海区的一个东西向的热力环流,在该热力环流中,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故水平气流由乙吹向甲;甲地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故正确答案为C。第4题,正常年份,甲处盛行上升气流,炎热多雨。第5题,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均与沃克环流有关,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直接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6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水土流失鸟类、兽类减少生态失调生物多样性增加风速减小、湿

15、度增大气候恶化干旱灾害减少土地沙化生态系统良性发展(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2)整体性热带雨林解析森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植被和动物数量的减少,进而导致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水圈中河流流量、海平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导致地貌景观的变化,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读图,回答12题。1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动物绿色植物氧气二氧化碳B

16、动物绿色植物二氧化碳氧气C绿色植物动物二氧化碳氧气D绿色植物动物氧气二氧化碳2此图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 BC D答案1.A2.D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与大气圈有直接的碳物质交换,而的遗体是形成化石能源的主要成分,且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为动物,为绿色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2题,图中碳循环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也看出,人类活动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从而使地理环境

17、要素发生改变。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据此回答34题。3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初期食草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退化、沙化4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答案3.C4.D解析第3题,狮子、猎豹等被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数量又

18、会因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减少,狮子、猎豹又会因猎物充足而数量大增,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第4题,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难以适应美国黄石公园的环境。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56题。5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6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不稳定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5.B6.B解析第5题,土壤湿度影响地面蒸发,地面蒸发又影响空气湿度;

19、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土壤湿度增大,地面植被增加,蒸腾作用加强,大气降水增加。第6题,读图可知,该地区由于灌溉,水分条件发生变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7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 BC D8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9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答案7.A8.D9.B解析第7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

20、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故A项正确。第8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9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项正确。(2018广东中山期末)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

21、周撑开了一把伞。据此完成1011题。10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A平原面积广大B长期与大陆隔绝C火山活动频繁D人类活动影响小11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C进行光合作用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答案10.B11.D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对。第11题,根据索科特拉岛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读“某区域图”,完成1214题。12海域中,蒸发量最大的是()A BC D1

22、3海域和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差别很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受_影响()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 D洋流性质14海域中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的海域是()A BC D答案12.D13.D14.B解析第12题,海水蒸发量的大小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四个海域中,海域水温最高,蒸发量最大。第13题,海水温度越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越多;两海域纬度位置相当,正午太阳高度相当,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海域受暖流影响,水温比受寒流影响的海域高。第14题,海域纬度位置最高,热量收入最低,盈余量为负值且最低,获得的净辐射值最低。1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23、,它与图乙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影响的说明。1月份,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_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_(冷暖性质)洋流,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可能出现_等自然灾害。(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什么?(3)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沿岸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试解释原因。答案(1)强暖性洪涝(2)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地区沃克环流的上升气流

24、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导致粮食减产,且易发森林火灾。解析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移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由原来的年降水量约为25125毫米变为高达360毫米,出现洪水泛滥;而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由原来的多雨变为少雨,出现旱灾。16读“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地区,该地区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性。(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和_,其原因是_。

25、(3)若该地区森林面积锐减,则对本区内的土壤和河流有何主要影响?答案(1)东北整体(2)春季夏季春汛主要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夏汛主要是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3)对土壤的影响: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得土层变薄,肥力下降。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加,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解析(1)据图中“三面环山、平原中开”“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及“色暗、肥沃的土壤”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2)东北地区的河流一般有两个汛期。春汛主要与季节性积雪融水有关,夏汛主要与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有关。(3)该地森林面积锐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径流

26、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等。17(2019福建莆田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布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存环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27、答案(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3)变化:自东向西升高(或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是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业用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存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